menu
加入书架

“我的长征行”:红色茅台

作者: 丁良跃 点击:421 发表:2024-10-26 13:36:04 闪星:3

摘要:长征离我们很远,只能在故事中听到;长征离我们很近,革命先烈们的精神闪耀至今。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一)

10月24日早上,用完早餐后,我们从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的枫香苑开始出发,由我驾驶着商务车,朝着仁怀市茅台镇而行。这台车坐了6个人,曾局和我为专车驾驶,打开导航,从遵义苟坝到仁怀茅台,相距165公里,驾车最快也需要2个半小时。

将近10点半,我们车子已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了。位于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镇,坐落在赤水河畔,集古盐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

秋分时节,走进茅台镇,横亘在峡谷间的赤水河,似一条白色的长龙,蜿蜒而出,赤水河两侧是连绵群山,山腰、峡谷间,连片仿古建筑错落有致,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夜幕降临,茅台镇沿岸灯火倒映在赤水河上,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贵州。印象中,贵州的苗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民族文化、热情的民俗活动以及美味的当地美食而闻名。苗族氏民聚居村寨,苗寨四面环山,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当地的‌吊脚楼层层叠叠,依山而建,展现了苗族独特的建筑美学。‌

打开抖音,我常常刷到贵州本地的民俗风情,抖音视频中唱道:不敢带你回贵州,怕你不吃折耳根,怕你走不惯山沟沟,怕你住不惯吊脚楼!

走进茅台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这些木质结构的建筑不仅展示了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匠心,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这里的群众百姓生活节奏缓慢而舒适,人们过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你可以看到妇女们在河边洗衣,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男人们则聚在一起聊天、喝酒,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淳朴的笑容,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与温暖。

在1915广场上,身着民族服装的居民以歌舞迎客,老人吹奏着用竹子制成的乐器,女人头戴银首饰,颈配银项圈,身穿色彩绚丽的衣服和长裙,场面无比热烈。你可以亲眼见到银饰手工艺人用心打造银饰的过程,感受到他们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敬业。

茅台这里的当地美食同样令人难以忘怀。走进“茅台记忆味道”店,我们每人点了一道菜,有水煮豆腐、酸菜扣肉、笋炒熏肉、辣椒炒鸡肉、火锅牛腩、油卖青菜、西红柿丝瓜汤等,其中最为注目、最为特色菜是酸汤鱼,这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肴,汤汁酸辣可口,鱼肉鲜嫩无比。

总的来说,茅台镇不仅是一个展示酒文化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放松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静下心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风土的温情。


(二)

1935年3月,中央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占了茅台镇,并在这里打富济贫,开仓分盐。由于缺医少药,红军用打土豪没收的茅台酒疗伤、擦脚,效果十分良好,茅台酒为红军疗伤治病的故事,成为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

当月16日凌晨,红军搭起三座浮桥胜利渡河,成功完成了“四渡赤水”的第三次渡河。1980年3月,仁怀县人民政府在下渡口西岸的朱砂堡下,修建了11.7米高的渡口纪念碑, 1982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仁怀市政府在又在渡口的山顶上修建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塔高2万5千毫米,意为纪念惊天地泣鬼神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围绕此基础,修建了茅台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位于茅台镇东部、赤水河西岸,属于茅台镇西面的朱砂堡上,处于酒文化核心体验区内,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融红色文化、赤水河地域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景点和红军长征精神的瞻仰地。整个景区分为主入口红色文化展示区、核心纪念区、古渡红军文化村、古窖遗址观江休闲区等几个部分,通过枪械、实物、图片、影像展示,再现红军三渡赤水、鲁班场战役历史场景,增强红色旅游的历史厚重感。这是国家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同时列入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四渡赤水纪念园景区河对面,是“慢悠茅台”河滨路步行街区,这是茅台镇核心区,也是茅台古镇传统核心商业区,该街区主要规划休闲茅台、市井茅台、时尚茅台、乐养茅台4大主题业态群,包含客栈旅馆、特色餐饮、农特产品、旅游商品、休闲业态、文化娱乐等8个业态大类,是游客夜间游玩茅台的首选之地。

长征离我们很远,只能在故事中听到;长征离我们很近,革命先烈们的精神闪耀至今。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茅台古镇不仅是酒香遍布全世界,其历史文化也是闻名世界的,特别是四渡赤水的战争史话,永远是红军长征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彩手笔。用兵似神,真有其事,那是伟人毛泽东,引导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作者用自己最真切的感情,向我们介绍了茅台镇的过去和现在,“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革命永无终点,前人用生命换来的安宁,后人理应记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去参加社会实践。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