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盘锦公交的故事
盘锦市成立四十周年,盘锦市的公交变化最大。
我是一九八四年到盘锦的,那一年我第一次坐了火车来到辽河油田。那一年的汽车还都是广州客车,在盘锦市也没有多少辆。我家邻居阿姨是乘务员,她总是早出晚归,我真羡慕她每天可以坐汽车。
一九九一年,我也成了油田乘务员,这时油田里的客车明显比盘锦市内的汽车漂亮,车队还增添了黄海两箱客车。此时的盘锦人还管盘山叫盘锦市,有一次,我出车,从于楼到兴隆台。车上一位中年女人说去盘锦市,到兴隆台了也不下车,我说:“盘锦市很大,于楼也是盘锦市,兴隆台也是盘锦市,你到底要去哪里?”后来我弄明白了,她原来是去盘山,让她下车转了盘山的汽车。
九十年代的公交车,还时常会有小商贩乘坐,他们从市里批发货物,鱼虾海鲜、香肠、牛羊肉,坐车去偏远地方贩卖,除去路费,收入也很可观。乘务员不但售卖人的票,还要收他们的货物费用,经常会磨破嘴皮子才会收到钱。
建市后盘锦的道路不断修复,过去旧的公路尘土飞扬,逐渐铺设新的沥青,加宽路面。在九十年代盘锦的公路建设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向海大道更是新世纪的标杆道路,路面宽阔,路两边还有风景植物。八车道可以并驾齐驱,互不干扰。
于楼至兴隆台也修了快速干道,路面笔直,路两边四季都是风景。盘锦市的公交车也升级,以前渤海至兴隆台的公交车是油田环一路,改革后盘锦市收回,改名十六路。2023年,十六路的公交车开始有了空调,冬天外面冰天雪地,车内却温暖如春。春节前,我有事乘坐16路去兴隆台,投币2元;车内挂满了灯笼,窗花,有一种热闹的春节气氛,司机更是服务热情,招呼每一位乘客上下车。
盘锦公交四十年,我和盘锦公交车发生许多有趣的事。
以前做过客车乘务员,几乎走遍了盘锦各地,见证了盘锦的成长。但是,后来我离开了客运服务,退休前一直在于楼工作。后来我喜欢上写作,认识了许多文学朋友。
一位文友大姐约我去大洼东湖游玩,我们乘坐上盘锦市30路,花几块钱就到了东湖。一路上乘坐在30路车上,看到路边风景如画,原来盘锦市变的这么美丽。公交车也变的这么舒适,车上有空调,车内清洁,车上有语音自动报站。到东湖,我们一边欣赏东湖的美景,一边畅谈文学和生活。
那年的初春,盘锦一位诗人召集我和几位文友相聚辽河湿地公园。那天,我乘坐21路公交,在辽河附近的站点下车,花了一元钱,在湿地公园见到许多文学朋友,我们观看湿地辽河两岸的美景,初春的草色刚有点点绿意,河水波澜壮阔,河面上飞翔着白色的鸥鸟。朋友说:“看到了吗?那是黑嘴鸥,对岸就是盘山。”岸边的楼映带左右,海鸟飞翔,一列火车飞驰而过,这是诗意的辽河,诗意的盘锦。
还有一次,我和另一位朋友夏天乘坐30路去辽滨大桥玩,看到壮观的辽滨大桥,我们又一路行走到大连理工大学分校,参观了学校。盘锦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看到许多学生在大学读书,我真为盘锦骄傲。
乘坐公交出行,看尽盘锦美景。一位画家朋友要画盘锦的美景,我说:“你要画盘锦的芦苇,要画盘锦的红海滩,要画盘锦的荷花,更要画盘锦的公交车啊。”
绿苇丛中,大片红海滩,一群海鸟飞翔,马路上飞驰的公交车驶向远方,这是最美的画卷。公交车上乘坐着一些人,有农民,有工人,有老人,有青年,这些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编者按】文章以盘锦市成立四十周年为背景,聚焦盘锦公交的发展变化,视角独特。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与公交的故事,从乘务员的经历到退休后的出行,生动地展现了盘锦公交从车辆类型、路线规划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更突显了盘锦的成长与美丽,以及公交出行带来的便利与乐趣。文章中对不同时期公交车的描述,从九十年代的小商贩乘车场景说起,说到如今的空调车和温馨装饰,让读者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更突出的赞美了作者乘坐公交车游览盘锦各地的经历所展现的盘锦的美景和公交出行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