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书日】读《资治通鉴》笔记之四十九

作者: 温国兴 点击:412 发表:2024-10-15 07:50:53 闪星:5

摘要:我们从李牧的事迹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发:首先,做事要有谋略和耐心。李牧在抵御匈奴时,没有盲目出击,而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对敌情的判断,先采取守势,等待最佳时机,最终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急于求成,要善于谋划,耐心等待时机。其次,要善于用人。赵王起初对李牧的策略不理解,但后来认识到李牧的才能,重新起用他,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提醒我们在领导和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和任用有才能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还要有忧患意识。战国时期各国面临着周边戎狄的威胁,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抵御。这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也要保持忧患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资治通鉴》卷第六进入到战国末期,这时北方的匈奴强大起来,频繁地进犯南部各国。这里记载了赵国的李牧,他用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同强大的匈奴进行周旋,他的事迹得到赵王的赏识。同时也记载了各国对匈奴入侵采取的对策,在纷繁的斗争中,匈奴的势力更加强大了。记载这段历史的原文如下: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匈奴皆以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之,李牧如故。王怒,使他人代之。岁馀,屡出战,不利,多失亡,边不得田畜。王复请李牧,李牧杜门称病不出。王强起之,李牧曰:“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边,如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十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衤詹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十馀岁不敢近赵边。

  先是时,天下冠带之国七,而三国边于戎狄: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之戎,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赵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其后义渠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之,至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昭王之时,宣太后诱义渠王,杀诸甘泉,遂发兵伐义渠,灭之;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后燕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馀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以距胡。及战国之末而匈奴始大。

  这段话的意思是:赵王任命李牧为将军,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曾经驻守在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官吏,把征收的市场租税都送入将军幕府,作为士兵的费用。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他训练士兵骑马射箭,小心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定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与匈奴交战。像这样周旋了好几年,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匈奴人认为李牧胆小,即使是赵国守边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胆小。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派别人代替他领兵。一年多以后,派去的将领屡次出战都不利,损失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无奈又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称病不出。赵王强行起用他,李牧说:“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来到边境,还像以前一样。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他胆小。守边的士兵每天都得到赏赐却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精心挑选了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战马一万三千匹,能得百金之赏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百姓大规模地放牧牲畜,田野里到处都是百姓。匈奴小规模入侵,李牧假装战败逃走,把几十个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匈奴骑兵,消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降服了林胡。单于逃跑,十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在此之前,天下文明发达的国家有七个,其中三个国家的边境与戎狄接壤:秦国从陇地往西有绵诸、绲戎、翟、豲等戎族,岐山、梁山、泾水、漆水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戎族;赵国北部有林胡、楼烦等戎族;燕国北部有东胡、山戎;这些戎族各自分散居住在山谷中,都有自己的首领,聚集在一起的部落有一百多个,然而谁也不能统一。后来义渠修筑了城郭进行自卫,秦国逐渐蚕食他们,到秦惠王时就攻取了义渠的二十五座城。秦昭王的时候,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在甘泉杀了他,接着发兵攻打义渠,灭掉了它。开始在陇西、北地、上郡修筑长城来抵御胡人。赵武灵王向北打败林胡、楼烦,修筑长城,从代地沿着阴山脚下,一直修到高阙作为要塞,并设置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燕国将领秦开在胡人那里做人质,胡人很信任他;他回来后就袭击并打败了东胡,东胡后退了一千多里;燕国也修筑长城,从造阳一直到襄平,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来抵御胡人。到了战国末年,匈奴才开始强大起来。

  我们从这些记载中看到了李牧的卓越军事才能和智慧。他对敌我力量进行了对比,采用坚守不战的策略,麻痹了匈奴,使匈奴误以为赵军胆怯,频繁地进行骚扰。李牧在时机成熟时一举出击,大破匈奴,保卫了赵国边境。这段文字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与周边戎狄的复杂关系以及为抵御戎狄所采取的措施,如修筑长城等。

  我们从李牧的事迹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发:首先,做事要有谋略和耐心。李牧在抵御匈奴时,没有盲目出击,而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对敌情的判断,先采取守势,等待最佳时机,最终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急于求成,要善于谋划,耐心等待时机。其次,要善于用人。赵王起初对李牧的策略不理解,但后来认识到李牧的才能,重新起用他,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提醒我们在领导和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和任用有才能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还要有忧患意识。战国时期各国面临着周边戎狄的威胁,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抵御。这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也要保持忧患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二〇二四年十月十四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记载,生动地展现了李牧这位赵国良将的非凡智慧与卓越才能。在战国末期匈奴频繁进犯之际,李牧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军事策略,成功地保卫了赵国边境。他的坚守不战之策,看似保守,实则蕴含着深刻的谋略。这种以静制动、等待时机的做法,为我们在面对复杂局势和强大对手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赵王对李牧的态度转变也值得我们深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领导者只有充分信任和发挥有才能之人的作用,才能成就大业。而各国为抵御戎狄所采取的修筑长城等措施,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外部威胁的高度警觉和积极应对。在当今时代,我们同样需要保持这种谋略、用人智慧和忧患意识,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