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长陵前的沉思

作者: 王培静 点击:575 发表:2024-09-28 12:24:21 闪星:1

摘要:驻足在长陵的祾恩殿前,想象着不可一世的一代皇帝朱棣,就静静的躺在这片土地下,是非功过任人评说。我们作为一介平民,能有什么事不能放下,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我们生活在这个繁荣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

2009年1月17日,在明十三陵建陵600周年之际,我有幸跟随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组织的作家采风团来到了闻名世界的十三陵。本该是天寒地冻、大雪飘飞的日子,但北京今年的头一场雪一直难产,下不来。天有些阴,但并不寒冷,虽然是旅游淡季,但来此参观的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也并不见少。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华民族盛世的到来。

据历史记载,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他皇后徐氏(十三陵中第一个入葬的人)的陵寝,为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整个陵园用围墙环绕,分为三个院落,包括陵门、神库、神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宝城、明楼等。内为高大的封土,封土下面就是地宫的位置。宝城南面中央有门,可沿磴道上达明楼。楼呈方形,四面辟券门,中贯十字形穹窿式天花。顶为黄筒瓦重檐歇山式,檐下榜额书“长陵”二字。楼正中有碑一座,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成祖文皇帝之陵”。除陵园本身外,还有东西二坟,东坟在德陵馒头山南,西坟在定陵西北,坟内分别埋葬十六个为朱棣殉葬的宫妃,因其坟形如深井,故名东井、西井。祾恩殿:在长陵第二进院落内。即享殿,是祭陵时行祭祀典礼的处所。明嘉靖年始定此名,意谓感恩受福。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瓦红墙,重檐庑殿顶,坐落在绕以汉白玉护栏的高约3米的三层石台基上。面积1956平方米。殿内有十二根金丝楠木明柱,最大的直径1.17米、高14.3米。梁、柱、檩、椽、斗栱等构件,也用楠木制作。历时已有六百年,仍安固如初。这样宏伟的楠木建筑物,在中国已绝无仅有。听说这些上好的楠木,来自于四川的深山老林,这豪华的皇室陵寝,耗费了多少老百姓的人力、物力和血汗啊!

朱棣,汉族,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朱棣即位后,为了避免藩王为争夺皇位而发动战乱,继续采取了削藩措施。先后把封在北方的诸王迁徙南方,并解除诸王军权,使军政大权完全归于皇帝。永乐十九年(1421年)他毅然将京师由南京迁至北京,使北京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使明王朝北部边塞的军事防御力量得到了有力的加强。
       朱棣是中国历史上极具雄才大略的一位帝王,他坚定地抗击外敌,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大力发展经济,从而开创了“永乐盛世”。他的思想比较开放,不仅大力发展国内贸易,在发展对外交往和贸易上,他在永乐初年派遣“三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满载金银绸缎和瓷器等珍贵货物,远航西洋各国,换取海外奇珍,发展了中国与西洋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也提高了明王朝在世界的声望。郑和下西洋前后共七次,其中六次是在朱棣时代。

朱棣最早在明军中编入“神机营”,采用神机营、骑兵、步兵的组合战法,曾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

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今天的北京拥有上千万人口,无数的高楼大厦,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源自于朱棣的一个决定。朱棣在建设北京时,是有着相当的现代意识的,他十分注意城市的整体规划,分别修建了数条主线和支线,把北京市区规划成形状整齐的方块,并制定了严厉的规定,禁止乱搭乱盖,还铺设了完整的下水道系统。现在,长城、故宫、天安门、天坛,十三陵等已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成为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驻足在长陵的祾恩殿前,想象着不可一世的一代皇帝朱棣,就静静的躺在这片土地下,而且一躺就是几百年,是非功过任人评说。我们作为一介平民,有什么心事不能放下,轻松的过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生活在这个繁荣富强的时代,我们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想,一个作家最应该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来讴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通过一天多的接触,同行的文学前辈和作家朋友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王巨才老师的低凋;何西来老师的博学;崔道怡老师的儒雅;石英老师的幽默;王宗仁老师的豁达;傅溪鹏老师的细心;颜世贵老师的健谈;梅洁老师的认真,以及同辈人王贤根的好学;张国领的安静;好友红孩的直爽等。

离开十三陵时,我们坐的车刚驶上大道,何西来老师望着车外一棵树上的三个鸟窝说,那儿住的肯定是鸟的一大家子,他们不愿分开住,这样可以互相照顾。大家都会意地笑了。

这就是作家的眼光,作家用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和看待人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朱棣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1402年7月13日,当他进入南京城时,皇宫起火了。在烧焦的残骸中发现了三具尸体,分别是建文帝、皇后和他们的长子。42岁时,朱棣即位,年号“永乐”,在南京发生有争议的宫殿火灾以及后来针对永乐皇帝的刺杀事件后,朱棣决定将首都永久迁往北京。他在那里建造了紫禁城,成为世界性文化遗产。正如作者所说,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能在历史上留下印痕的人不会太多,大多与草木一般,只是,无论怎么样,我们也应该有模有样地活着,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