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名珠蜀河镇
过去领略过华山的险奇,兵马俑的雄伟,但在我的印象里,黄土高坡就是陕西地域的代名词。陕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说不定在那儿随便挖个坑,就能发现一片秦砖汉瓦。
坐车穿过几十个隧道,其中包括排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隧道全长18.02公里的。据说该项目是中国高速公路隧道示范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世界双洞最长、技术标准最高、建设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其具备国际领先的防灾救援系统、监控管理系统、运营服务系统。第二长的隧道好像也有10公里多长吧。一进入秦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儿的植被很好。山上几乎没有祼露的地方,全是树和草地。
经过四个小时的路途,越过大秦岭,出现在眼前的是各种植物和河流,空气也好像湿润了起来,有了点江南水乡的感觉。我们到达陕南的蜀河小镇时,已是傍晚时分。虽然晚上吃到了闻名四方的八大件,但看到街道两旁千篇一律的现代化饭店和商铺,不仅有些大失所望,这和全国大大小小的乡镇有什么两样?第二天早起到河边散步,也只看到了川流不息的江河水,没有什么一点特别的地方。
可当导游把我们带进山上的古镇时,眼前的一切使我们惊呆了:
这那是北方城镇的模样,简直就是个江南风情小镇。我们恍若走进了远古,脑子里努力想象着,它作为汉江中上游的商贸重镇当年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老的商号牌匾“恒玉公栈”、云蒸霞蔚历历在目,据史料记载,当时有名号的商户就不下二百家。地面全是用石头铺就而成,门脸全是由长长的木板做成,铺面鳞次栉比,长街两檐相望,曲巷通幽。遗风犹存,很多当地人在街道两旁做起了生意。
在陕西的大秦岭南,蜀汉两水交汇的一个拐弯处,隐藏着蜀河镇这个千年古镇。它就像是镶嵌在 川、陕、鄂三省交汇处的一颗诱人的明珠,曾使多少过往商人、船队在此驻足。这座经历了无数风雨洗礼的小城,在四周普通的村庄面前,像一个大家闺秀样显得那样落落大方,楚楚动人,雍容华贵,与众不同。
蜀河镇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晋年间,繁荣于清乾隆年间,是当时楚秦两地水运通商交流的要地。距今一千七百年前,就有人劳动、奋斗、休养生息在这里,为创造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千余年的古代社会里,蜀河镇一直是中华民族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
过去的蜀河镇,是陕南著名的“水陆码头”,有“小汉口”之称。在黄金水道的汉江边,这里曾经也是千船竞发,百舸争流。秦巴山区的桐油、生漆、药材、布匹、丝绸、火纸等,从这里运往武汉、上海及江南各地。江南的工业产品、米面粮油、洋布百货等,又从这里上岸、集散,中转至秦巴以至关中。一时间商贸发达,经济兴旺,大商巨贾,往来如梭。黄州馆即为当时的湖北“黄帮”客商出资建造的议事、休息、看戏、娱乐之所。整座建筑为清代砖木结构,背依大山,面对蜀河,毗邻汉江,据说前后建筑历99载,为陕南规模最大,建筑最为精美,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气宇轩昂,巍峨壮观。
一路上,有位年轻的副镇长时常哼上一段民歌。进了黄州馆,大家一直要求他走上戏台,给我们唱支代表当地风情的民歌。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走上台,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唱了起来,可能看到随行的人群中有不少女士的缘故,才开始的腔调还有些颤抖,三声过后就放开嗓子,尽情地唱了起来:姐在后院摘黄瓜,郎在院里打土巴,打掉黄瓜花,打掉公花犹自可,打掉母花不结瓜,回家爹娘骂……
台下不时响起叫好的喊叫和掌声。他清唱的是当地情歌《打黄瓜花》。
杨泗庙位于汉江边急弯之高崖处,高门两侧有联曰:“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平××。”因年代久远,最后两字已不得辨认。据说这里早年经常出事,船家经常命、财两空。为祈求平安,汉江船帮们集资修建了这座杨泗庙。辉煌的时候,这里“夜照万盏明灯,日受千人叩首。”可知当年繁忙的汉江上,纤夫们半月苦拉,眼前神庙忽现,红幡明烛,当是何等兴奋!
这里还有解放前的蜀河电报局,是欧洲人所建的临时性通讯联络点。宣统二年(1910),西安至老河口电报线路架通,经蜀河口,并在蜀河口设转电报房,上通安康,下接郧阳。?民国十一年(1922),蜀河口转电报房,安装莫尔斯电报机一部。蜀河曾在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设甲级邮寄代办所。
清真寺位于镇北突起的半山上,树木葱茏,远观有伊斯兰色彩。门前有绵长的石阶垂下,烟雨苍茫,绿苔遍墙。阶为整石,级级相压,年代久远。相传寺院为明朝建筑,系陕南回族朝拜之圣地。
陕南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明清时期大规模的移民潮以及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使得这里产生了大量的会馆建筑。这些会馆建筑不仅是陕南建筑艺术的代表,同时也是陕南城镇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记载,江西人建的江西馆已遭毁弃,关中人所建的三义庙,也是火后重建的。
当我们到三义庙参观时,正赶上蜀河中学在操场上举办毕业典礼和高考前的誓师大会。望着坐在烈日下的上千学子们求知和自信的目光,我想他们才是蜀河镇未来的主人。说不定,在将来的某一档电视节目上,以世界财富排行榜主角出现的人物,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还要说一下一路给我们服务的摄像兼司机小可,他岁数虽然不大,但是个很有思想和抱负的青年,我们一路聊的特别投机。他在县城有自己的小可工作室,从事婚庆摄像、照相业务。他在北京学过微电影制作,他还在为当地的文化抢救做着自己的努力。他表示最近要抽出几个月时间,到蜀河镇住下来,给80岁以上的老人留下影像资料,让他们讲出埋在心里的所有故事和记忆。他的老标语影像系列,做的已是很有模样。
有人曾以蜀河为例写成了《论陕南方言形容词与名词的重叠式》《旬阳蜀河镇会馆建筑及其民俗曲艺文化的研究与保护》等论文。可见古镇在社会上的影响之大。
当地政府制定了陕南移民搬迁十年规划,本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保护古镇、修旧如旧的思路在行动着,我们有理由相信,蜀河汉江可以作证,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掸去岁月风尘的陕南古镇,会焕发青春,重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离开蜀河镇很久了,耳边还时常想起当地的民歌《兰草花》的唱词:兰草花哎,你不会开,开在那个高山噢,陡呀陡石崖,叫了一声哥吆,吆咿吆号嗨,带妹那个一把哟,上呀上高台……
【编者按】文章以作者对陕南名珠蜀河古镇的游览经历为线索,围绕蜀河古镇的历史、建筑、民俗文化等方面展开。作者不仅描述了蜀河古镇的植被丰富的秦岭、湿润的空气和川流不息的江水等自然风光,还详细介绍了古镇的黄州馆、杨泗庙、清真寺、三义庙等历史文化遗迹。此外,还提及了当地的民歌、论文研究以及政府的保护规划,内容丰富多样,使读者对蜀河古镇有了全面的了解。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各个景点,逻辑连贯。作者从古镇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从对现代化乡镇的失望,到进入古镇后的惊喜,再到对古镇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情节发展自然流畅,使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领略这座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作者从对陕西的固有印象引入,通过对前往蜀河古镇路途的描述,逐步揭开古镇的神秘面纱。同时,也表达了对古镇保护和传承的关注与期待。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