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华夏的月亮

作者: 冼生 点击:412 发表:2024-09-14 10:03:58 闪星:3

摘要:华夏的月亮, 华夏文明的古老图腾; 华夏的月亮,诗人墨客的灵感源泉; 华夏的月亮,情感纽带与团圆象征; 华夏的月亮,见证历史深邃与厚重; 华夏的月亮,人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华夏的月亮,散发深邃的哲学光芒; 华夏的月亮,美好生活的诗意点缀; 华夏的月亮,汇集家国的一体情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每当念起这句诗,心中总会泛起对月亮的那一份特殊情感。而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间,华夏的月亮最圆、最美、最亮。

       每当夜幕悄然降临,如墨的苍穹中,一轮明月悄然升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的苍穹之上,散发着神秘而温柔的光芒。那皎洁的月亮,俯瞰着这片古老而璀璨的土地,见证着华夏数千年的兴衰荣辱、风雨沧桑,承载着无数华夏儿女的情感、记忆、梦想、希望。

       

华夏的月亮, 华夏文明的古老图腾。

       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是崇拜敬畏月亮的。在古人的观念里,月亮不是视觉上的星体,而是一位女神,一盏黑夜中的明灯,一个寄托了无限幻想的、诗情画意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仙境。月亮的阴晴圆缺,周而复始,演绎的不单纯是四季的更替、万物的生长与凋零,更是死而复生,还有光明与黑暗、完整与缺失、永恒与宁静的象征。所以,焚香拜月,祈求如愿,祈求长生,祈求丰收,祈求“月老儿”“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行拜祭之礼,表达对月亮的敬意,成为传统习俗。进入文化井喷期后,“月神”才变成了美好爱情的代言词,赏月取代了祭月,人世间的爱恨情仇、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等等多种交织在一起的心绪,全都注入了各种神话故事当中。

       家喻户晓的就是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这位美丽的仙子,偷吃了不死之药后,轻盈地飞向月宫,从此,那清冷的广寒宫便有了一位美丽的仙子。她在月宫中孤独地思念着人间,而人间的人们也在仰望明月时,想起这位勇敢而美丽的仙子。玉兔捣药的画面,也给月亮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那可爱的玉兔,不知疲倦地捣着药,仿佛在为解除人间的疾苦而忙碌。吴刚被贬到月亮上,无休止砍着随砍随合月桂,那坚定的身姿和不屈的精神,仿佛在诉说着人类对毅力和坚持的崇尚。嫦娥的勇敢、玉兔的善良、吴刚的执着,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图腾。

      

 华夏的月亮,诗人墨客的灵感源泉。

      “翻遍唐诗三百首,此中几首无月亮。"在华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月亮情有独钟。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描绘出月亮的美丽与神秘,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思绪。我觉得, 明月篇最佳者, 诗属太白, 词惟东坡。李白的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使每个华夏游子都把自己的故乡与天上的明月紧紧连在一起。李白的月亮,既是多情的, 又是孤独的。与李白的月亮相比, 东坡的月亮则更大众化和更哲理一些。他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一个“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心愿已成为其后世炎黄子孙的同感与共识。华夏的月亮, 是友人与亲人, 更是故乡和祖国。中国人习惯于把自己的心曲寄托于明月。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 扬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意,诗人之心一路伴随好友王昌龄直到其左迁之地夜郎去了。再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回死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兄弟们的惦记; 而“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则是白居易对因战乱 而离散的自己的五个兄妹的思念。李白的一声“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既勾画出此时月下长安, 正是千家万户缝被捣衣的秋季,又表达了诗人对京都人民的深切怀念。


       在《唐诗三百首》中, 有“山月”—“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的《峨嵋山月歌》); 有“江月”—“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杜甫的《旅夜书怀》),“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有“林月”—“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常建的《宿王昌齡隐居》);有“边关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的《关山月》), “霜冷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闻”(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有“池月—“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庭怀辛大》); 有“庭月”—“高卧南斋时, 开帷月初吐”(王昌龄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这些都可证明: 不论明月升悬何地, 照临何境, 如上面提到的“山月”、“林月”、“池月”、“庭月”和“边关月”, 华夏的月亮都是最美的,实乃艺术之灵感源泉,文化之璀璨明珠。

      

 华夏的月亮,情感纽带与团圆象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庭、渴望团圆的民族。中秋佳节,明月当空,阖家团圆,品月饼,赏明月,话家常,享天伦。人们仰望明月,心中充满喜悦与憧憬。明月见证了人间之欢乐,也抚慰了人们之心灵,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月亮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仰望那轮明月,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月亮的光辉,如同母亲的目光,温柔地抚摸着他们的脸庞,给他们带来了家的温暖和安慰。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无论他们经历了多少风雨,那轮明月始终陪伴着他们,让他们的思念有了寄托,让他们的心灵有了归宿,让他们始终铭记着自己的根。

       月,还是爱情的见证。“花前月下”,是情侣们约会的浪漫场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亮更是成为了爱情的使者,为情侣们营造了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氛围。月亮的温柔与美丽,如同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让人们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这句诗就表达了恋人之间希望如同星月相伴般永不分离的愿望。在月光下,情侣们手牵手,许下永恒的誓言。那温柔的月光,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见证着他们的爱情。

       

华夏的月亮,见证历史深邃与厚重。

       从古至今,月亮如一位沉静的智者,高悬于广袤的苍穹,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深沉与厚重。

       从古老的夏商周,到繁华的唐宋元明清,月亮始终陪伴着华夏民族,见证了他们的辉煌与衰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月亮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和平的珍贵;见证了权力的更迭、王朝的兴衰,也见证了无数的阴谋与荣耀;见证了华夏儿女的坚韧与勤劳,也见证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了人们的苦难,也见证了他们的坚强;见证了科技的飞速进步,也见证了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它的光芒穿越时空,将历史的深沉与厚重传递给后人,让我们在仰望它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魅力与底蕴。

       

华夏的月亮,人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在华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众多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而月亮则为这些美景增添了一份神秘而迷人的色彩。在宁静的夜晚,它洒下银辉,照亮了雄伟的长城,让那蜿蜒的巨龙在月光下更显雄伟壮观;它照亮了奔腾的黄河,让那滔滔的江水在月色中更显波澜壮阔;它照亮了秀丽的江南水乡,让那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在月光下更具诗意。那如水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与周围的山川、湖泊、草原相互辉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画卷。此时的月亮,已然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与山水相依,与天地共生,与祖国的大好河山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月亮,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在这宁静的夜晚,我们可以放下一切烦恼和疲惫,静静地欣赏着那轮明月,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馈赠。让那温柔的月光,洗净我们心灵的尘埃,让我们的灵魂得到片刻的安宁。


       为当代计,为万世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扛起使命担当,做出应有贡献,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与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越来越多,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华夏的月亮,散发深邃的哲学光芒。

       华夏的月亮,有盈有亏,如同生命的轮回和事物的发展。月圆时,她光芒万丈,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充实;月亏时,她悄然隐匿,却又在黑暗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它告诉我们,变化是永恒的主题,要以平和心态面对变化。也提醒我们,要从月亮的哲学中汲取智慧,以更加平和、宁静和包容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会在喧嚣中寻找宁静,在浮躁中寻找沉稳,在迷茫中寻找希望。学会放下欲望和烦恼,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只有在宁静中,我们才能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生命的真谛。

       

华夏的月亮,美好生活的诗意点缀。

       

华夏的明月,也是生活的诗意点缀。在宁静的乡村,月光洒在田野上, 照亮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也照亮了乡间小道上晚归的行人。孩子们在月光下嬉戏玩耍,笑语欢声在夜空中回荡。那轮明月,为乡村生活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让人们在忙碌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浪漫。在繁华的都市,月亮则在高楼大厦间若隐若现,与闪烁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人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漫步在月光下,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聆听着虫鸣的声音,心中的烦恼和疲惫便会渐渐消散。或者坐在窗前,静静地凝视着那轮明月,让思绪飘荡在无垠的宇宙之中,感受着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心中的疲惫与烦恼便会渐渐消散。华夏的月亮,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放下烦恼,回归本真,仰望天空,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珍惜这轮明月,让它继续照亮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无尽的诗意和温暖。

      

 华夏的月亮,汇集家国的一体情怀。

       “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华夏的月亮从古至今,便承载着无尽的情思与寄托。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变迁,也凝聚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对家的眷恋和对国的热爱。

       当明月洒下银辉,温柔地抚摸着每一寸土地, 每一颗孤独或欢愉的心灵,人们心中涌起的是对家庭的温暖回忆。家,是心灵的港湾,是亲情的汇聚地。在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生活的点滴,感受着亲情的醇厚。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是对家的深深依恋。

       而华夏的明月又不仅仅属于小家。它也照耀着广袤的祖国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家国情怀。从古代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到现代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那轮明月始终如一地陪伴着我们,提醒着我们家国一体的重要意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在“沙场残阳红似血,白骨千里露荒野”的战乱年代,活着都是奢望,哪有心情赏明月?哪有条件阖家欢?没有国之安宁,怎有家的幸福。所以,华夏的月亮,是文化的符号,是情感的纽带。它将家与国紧密相连,让我们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不忘肩负起对国家的责任。中秋,月圆人团圆,是传习文化传统的时刻,也是滋润家国情怀的时刻。

       “一年月色最明夜, 千里人心共赏时。”

       甲辰年中秋满月即将冉冉升起,辉映浩瀚星空,引亿万人举目眺望,思绪万千。值此静谧的夜晚,我站在庭院,再次仰望头顶的天空,那轮承载着华夏民族对丰收的希冀,对团圆的渴盼,对美满的向往的明月高悬天际,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她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又仿佛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我愿在这月光下,沉醉在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中,感受着那穿越千年的情感与智慧。愿华夏月亮的光辉永远照耀着华夏大地,愿华夏的月亮在每个人的心中,永远明亮,永远皎洁。祈愿百家花好月圆,祝福国家国泰民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者将自己的笔,将自己的家国情怀,写给了天上的那一轮“白玉盘”,明月其心,皎洁其文,这个中秋节,遂有了浓浓的情绪,值得祝福,值得抒怀,值得明月千里寄相思。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