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长征中的外公彭德怀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我有幸参加了《红船编辑部》组织的“重走万里长征路”活动。我们从北京出发,经成都双流、石棉县、泸定县、宝兴县、小金县、红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九寨黄龙,历时八天回到北京,为考证查找和补充资料,后又专程去了贵州镇宁县。参加此次活动对了解、学习、还原历史,收获颇丰,使我更加深深的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一、 两件不被人提起的事情
一是“弄染结盟”。长征路上,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彝海结盟”成为一段传世佳话。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彝海结盟”之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外公与布依族首领陆瑞光的“弄染结盟”,同样感天动地。
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诱出滇军驰援贵阳。正当国民党军纷纷向贵阳以东集中,云南境内兵力空虚之际,红军兵分两路,向西进发。4月中旬,红军进入镇宁少数民族地区,进入六马一带的是外公任军团长、杨尚昆任政委的红三军团。红三军团若要成功实施转战云南的战略,必须迅速通过六马地区,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寻求战机。如能争取到当地首领陆瑞光的支持,不仅能保证红军安全通过六马地区,还能使少数民族同胞免受战乱伤害。
几经周折后,外公和杨尚昆决定亲自上山“会一会”这位首领。顾虑重重的陆瑞光派亲信做替身,自己暗中观察,感觉红军待人和蔼亲切,并不像传说中那样凶神恶煞。
性格耿直的陆瑞光按捺不住内心的愧疚与兴奋,站出来亮明了身份,将红军热情迎进了家中,杀猪宰羊。与红军深谈之后,陆瑞光认识到,这些年来,自己起义的目的和红军的革命理想其实是一致的。虽然陆瑞光谢绝了加入红军的好意,但他表示愿继续在当地与国民党展开斗争。外公和杨尚昆以三军团的名义与陆瑞光签下了反蒋作战协定,陆瑞光还收留了12名红军伤员疗伤,并接受了红军赠予的36支步枪和一面红旗。外公、杨尚昆与陆瑞光签订反蒋作战协定后,于4月16日给中革军委发电报报告了此事。
陆瑞光纪念馆是这样描述的:“它为三十六天后,红军又一名首长刘伯承率部在川西通过彝民区时与彝民首领小叶丹签订同样的协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彭德怀、杨尚昆与陆瑞光结成反蒋联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和最成功实施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光辉典范”。
二、“99电报”事件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当张国焘率军抵达若尔盖草地中央的黄河支流噶曲河岸时,以“河水上涨不能通过”为由下令左路军先头部队全部撤回阿坝。朱德和刘伯承的反对,并没能阻止张国焘的南下分裂行径。此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逐步升级,并在1935年9月9日这天达到顶点。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毛泽东在日后把这个日子描述为一生中的至暗时刻?
9月9日,张国焘给随右路军行军的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发来一份密电,要求译电员亲自交到陈昌浩手中。当时,陈昌浩正在参加一次会议。当译电员拿着电报走进会场时,陈昌浩正在主席台上讲话。于是,译电员就把电报交给了坐在主席台前的参谋长叶剑英,请他转递给陈昌浩。叶剑英看了一眼电报内容,发现内容重大而紧急,就以上厕所为由,策马飞奔到两公里外的毛主席住所报告了电报内容。电报的大意是命陈昌浩率右路军立即南下,并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党中央。”随后外公也收到了破译的电报,得知张国焘要挟持中央南下后,马上向毛主席报告。在上述背景下,毛泽东、张闻天、博古随即赶到红三军团的驻地巴西,连夜召开了一次政治局紧急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一致认为,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严重后果。为了坚持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会议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立即率红一、三军军团、军委纵队一部,组成临时北上先遣队继续北上。这场于1935年9月9晚上召开的紧急会议就是著名的“巴西会议”。
次日凌晨,党中央率领部队离开巴西地区向甘肃进发时,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带人追赶中央并要求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率军南下。李特骑在马上手持驳壳枪质问毛主席,现在总政治委员张国焘同志来了命令要南下,你们怎么还要北上?跟随李特的骑兵,也手提驳壳枪,指头按着扳机,气势汹汹,气氛十分紧张。”毛泽东却平静地对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及南下的不利情况,并明确指出“我军只能北上,万万不能南下”。在表明自己的立场后,毛泽东正告李特:“彭德怀率领三军团就走在后面,彭德怀是主张北上,坚决反对南下的,他对张国焘要南下,火气大得很哩!”正在此时,外公就骑着马飞奔过来。他过来后就跳下马,一把就把李特从马上拉下来,并怒斥李特。这个时候,主席就打了个圆场,对李特说,我们先走一步,希望你们随后跟上。一场危机就这样被毛主席的智慧和外公的勇气化解。
二. 两个战斗和两首诗
一是攻克娄山关、二占遵义城。1935年1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史称“遵义会议”。当时,身为中央候补委员的外公,既是此次会议的参加者,也是会议安全的守护者。在会议上,他坚定地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会议期间,他还率领担任会议警戒任务的红三军团打败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的进攻。
距离遵义50公里的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在中央红军到达之前,黔军杜肇华旅已占领了娄山关的制高点——点灯山。由于点灯山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站在点灯山前,外公在心中画好了一张排兵布阵图。他命令红三军团全部投入战斗,向敌人的阵地发起猛攻,经过反复冲杀,点灯山被攻克,随之而来的是娄山关战役的胜利。攻克娄山关不久,外公率领的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联手攻下遵义城,随后击溃黔军8个团,歼灭吴奇伟部两个师,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重大胜利——遵义大捷。毛主席为此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的著名诗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二是吴起镇战斗。1935年9月18日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在过去一年的长征路上严重减员的中央红军将中央纵队、红一军团、红三军团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外公任司令员,毛主席任政治委员。此后,陕甘支队一路北上,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附近的吴起镇。中央红军陕甘支队进入吴起镇时,西北马家军的骑兵尾随而至。按照毛主席“不把尾巴带进根据地”的指示,外公挥师击溃了这支由五个骑兵团组成的敌阵,切掉了“尾巴”。吴起镇战斗,可谓是长征的收官之作。此役,不仅通过切掉“尾巴”而结束了敌人一路上的“围追堵截”,而且以一场胜仗宣告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因为外公指挥的这场吴起镇战斗是一场漂亮仗,更因为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见证了外公的智慧、胆魄和无私无畏,毛主席在此役结束后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三. 大哥 先生 领袖
外公曾说,他对毛主席的认识和了解经历了从大哥到先生再到领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长征前、长征中和长征后。平江起义前夕,外公曾写诗《跃上井冈旗帜新》赠与黄公略,表明自己要以毛主席为榜样,发动起义并积极开辟革命根据地。诗中写到:
马日事变教训大,革命必须有武装。
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1928年7月22日,外公率领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宣布起义。次日,黄公略率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三团三营来到平江,加入了彭德怀的平江起义队伍。7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在平江宣告成立(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1928年12月14日,外公率领红五军主力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胜利会师。这意味着,外公率领的平江起义部队与朱德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三支起义部队,共同构成了初创时期人民军队的雏形。
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期间,1933年12月12日,陈诚亲自率领国民党第八纵队主力部队向战略要地江西省黎川县的团村推进。早已在团村周围各主要山头设下埋伏的红三军团与红五军团一部已严阵以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红军的“杀声冲霄汉”。 但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不仅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而且把红一、三军团分开作战,使红军不能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大量消灭敌人,最终使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
如果当时我一军团在,一、三军团靠拢作战,敌三个师十五个团当能全部歼灭,加上洵口歼灭之三个团,就是十八个团,再寻机歼敌二十个团左右,敌军第五次‘围剿’就可能被粉碎,历史上也就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了。为此,外公写下为数不多的诗篇《团村战斗》:
猛虎扑群羊,硝烟弥漫。
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
地动山摇天亦惊,疟疾立逍遁。
狼奔豕突,尘埃冲天。
大哥未到,让尔逃生。
在长征路上,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如影随形。史料显示,红军长征路途中,一共经历了大大小小600余场战役。换言之,身为中革军委副主席、红三军团军团长及长征后期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外公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是一路率领红军“打”到陕北的。
在长征过程中特别是遵义会议之后,外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并深受教益,所以他对毛主席的感情“由大哥转化为先生”。到延安之后,他对毛主席的感情转化为对领袖的崇敬之情。
作者:张峰,男,中共党员,彭德怀元帅侄外孙,母亲是彭梅魁。曾参与《巍巍丰碑》一书的编写,再版了《我的伯父彭德怀》一书;参与了专题片《一个真正的人》的制作和十幕舞台剧《彭德怀在六盘水的日子》的创作;先后受中宣部《党建》杂志、中央党史《百年潮》杂志约稿,为纪念彭德怀诞辰120周年撰写“我的外公彭德怀”、“怀念我的外公彭德怀”等文章;为建党一百周年应《中国妇女报》和《北京青年报》邀请,参与制作的文字和视频节目被强国论坛收录。为纪念彭德怀诞辰120周年整理的彭德怀诗句被《中华辞赋》杂志刊登。授课题目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外公的“爱”》等。
注:家风家国宣讲团推荐上传
【编者按】他打了最难打的仗,走了最难走的路,论艰苦卓绝无人能比;他——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彭德怀,人民军队的彭大将军人民的彭老总!从彭老总侄外孙的笔下,我们看到一个更加有血有肉的红军首领的形象,他的一些长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得以浮出水面,彭德怀、杨尚昆亲自“三顾弄染”,与布依族首领陆瑞光的“弄染结盟”,签订了“作战协议”,完成了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次与少数民族同胞的结盟,也为后续的“彝海结盟”提供了宝贵经验,“99电报事件”让后人再次领略到了彭德怀的莫大勇气,他对毛主席的感情经历足见他的真诚与忠诚。长征中彭德怀率领红军队伍与国民党队伍进行了多次交锋,打击了敌人的疯狂进攻,赢得了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一代伟人曾为他赋诗“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