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我对“丢了国人的脸”的反思和“发言”

作者: 苏子门生 点击:259 发表:2024-08-28 08:14:30 闪星:2

  最近,一位早已退休的市级领导干部,在注重和坚持新体诗创作的同时,开始了"回忆录"写作,推出了题为《xx的路》"自传"体系列散文,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其中的一篇,提到了当年他出访韩国期间,他遭遇到的一件令他"颇感丢人"的窘事。那是在他们一行接受韩国某区宴请时,对方为中方人员特意准备了签名专用的毛笔砚台,而他因为不擅长书法,只能"把毛笔当钢笔,迅速划了几笔了事"。令他惊讶的是,出席宴会的韩国政府官员和议员的签名,竟然个个一笔好字,美得有如上乘书法作品!

  应该说,这位曾经的领导干部,还是很重视自身学习和休养的。惟其如此,他才把一件不太大的事,当成了一件比较大且重要的事,对读者合盘托出。个人认为,他把这个问题看得有些过重了,当然,这也是他对自己从严要求的表现。其实,他文中提到的问题,遭遇的窘事,在领导干部中,并非极个别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基础的薄弱,修养的欠缺。比如,某著名大学的某主要领导,就曾经把"鸿鹄"的"鹄",读成了"浩",在某重要场合现了"本相",闹了笑话。

  但实在说,本文提到的那位曾经在签名时颇现窘态的领导干部,不属于此种情况。笔者觉得,台湾、港澳乃至日韩、东南亚一些国家、地区的不少政经人物,特别是文化界的精英耆宿,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儒家文化修养和传统文化储备,显高于大陆的"对等人群"。这可谓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作为曾经的人文社科工作者,我曾对这种"落差",作过一些思考。我认为,"落差"存在的基本原因有二:一是文革对"四旧的"杀伤"破坏严重,"革命"过激,矫枉过正,导致传统文化不再被重视,不再被爱护,不再被传承,并且使其出现严重"断层"。二是在很大程度上,与改开以来,我们所提抜的各级领导干部,其专业大多为理工紧密相关。由于"先天"不足、"后天"不继,等原因,这种"落差",也就长期存在了。虽然有些领导干部也在作"后天弥补",但总体上的落后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所以,那位自以为曾经遇窘的老干部,不必太自责"丢了国人的脸",因为,人无完人,人非圣贤,他除了书法较"弱",还有许多人所共知、引以为傲的强项!诚然,"强项"不能也无法掩盖"弱项"。但是,正是他的不但不掩盖,反而以其坦荡的胸怀,自暴其"丑",对"不光彩"的糗事,作深刻且难能可贵的自省,则无疑为他的高尚人格,增添了更加引人尊敬的"分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传统文化普遍不精,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老干部曾经出国发生的“糗事”就如作者分析的那样,原因多样化,先天就不足,但怎样避免这种”丢脸“,还得从小抓起。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