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长征】两个老兵的长征

作者: 太行梅 点击:701 发表:2024-08-12 08:56:35 闪星:7

摘要: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几百次战斗、攻占几百座县城、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几十条大河,在战火、饥饿和寒冷中,用一双脚板走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如今,年过七旬的我们,沿着红军的足迹重温党的历史,用时一个半月,自驾重走长征路,跨越十八个省,参观了上百处长征中的战斗遗址、重要会议会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旧居及纪念馆等,拍摄了六千多幅照片、一千多个视频,行程一万两千七百公里,体验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圆满完成了任务,了却了我们两个老兵多年来的夙愿,此生再无遗憾。

  那是两年前,我和先生与外地的战友约好,准备自驾重走长征路。不料,临出发前,战友们都因故无法同行,只剩下了我们俩,还能去得成吗?我有些担心,因为我不会开车,如果先生一人驾驶,路上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我对先生说,不行就再等等,还是和战友们一起去为好。先生说,我想好了,就剩咱俩也去,能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重走长征路,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021年,我整整七十岁,先生年长我一岁。我1968年入伍,他晚我一年当兵。2021年4月3日早上6点,我们两个老兵驱车从天津出发,踏上了自驾体验长征路的行程。先生兴奋得像个孩子,手握方向盘,豪情满怀地唱起了“红军不怕远征难……”受到感染的我,也不由自主地一同唱起来。先生在部队做过多年的政治工作,除了系统学习过党的历史,还经常上党课,对党的历史比我熟悉。他说,重走长征路,实际上也是重温党的历史,咱们第一站先去嘉兴南湖,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当我们来到南湖边看到红船时,先生激动地说:“党的一大原本在上海召开,因遭到帝国主义密探干扰,最后一天才转移到这里的红船上,当时全国也就五十多名党员。如今,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不平凡的历史征程,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新中国。”  

离开嘉兴,我们来到井冈山,接着到江西中华苏维埃政权的首都瑞金,又到福建古田会议旧址参观。了解到由于当时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

  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于都、瑞金、长汀、宁化,我们都陆续走到了。这里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于都,经战友苏北介绍,一位名叫朱青珍的红军后代、优秀讲解员,为我们做义务导游,她在红军纪念碑前介绍说,你们所看到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高19.34米,底座宽10.18米,是中央红军主力从于都河出发的日子,碑身是双船帆的造型,象征着中国工农红军由此扬帆启程踏上长征路,由胜利走向胜利。

  于都河畔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长征渡口”四个字,她指着说,这是1983年杨成武将军再次回到于都时书写的。我问,听说你是红军的后代,家里都有谁当了红军?她说,我家有两位红军。爷爷一开始在赤卫队任区长,参加红军后担任指导员,红军战略转移时,爷爷到前沿阵地换防,大部队撤走后,爷爷因为受伤被国民党抓到,问他红军的去向,无论怎么严刑拷打,爷爷就是不说,结果被残酷地割掉了两只耳朵和舌头,最后被砍了头,牺牲时刚刚三十岁,家人最终也没有找到爷爷的尸首,只好给他做了衣冠冢。爷爷牺牲时,大伯只有九岁,父亲六岁,叔叔三岁。不久,奶奶也因病去世了,爷爷的堂兄收养了这三个未成年的孤儿。

  说到这里,朱青珍小妹已经扭过脸去,泣不成声,我们也跟着流下了泪水。过了一会儿,她舒了一口长气接着说,那年政府准备把爷爷的坟迁到烈士陵园,挖开棺材看到里面没有尸骨,只有腐烂的衣服,也只能在烈士陵园又建了一座爷爷的衣冠冢。

  她紧闭双唇停顿了一会儿,又说,小爷爷比爷爷小九岁,二十岁时参加了红军,二十一岁跟随中央红军主力去长征,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直到1953年,有人到家里送来了两张烈士证书,小爷爷的烈士证书上只有五个字:北上无音讯。家人看到后伤心欲绝,抱头痛哭,因为小爷爷没有结婚,家族要传承香火,就把叔叔过继给了小爷爷。

  在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正前方,有一块巨大的浅黄色石头,上面写有三个大红字“长征源”。朱青珍小妹说,当年红军长征出发时,架浮桥过于都河时需要木料,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曾大爷听说后,毫不犹豫地把给自己准备的棺材板献了出来。红军开始不接受,他说,那不行,于都人民只要有一口粮食,就给红军吃,只要有一件衣服就给红军留着,只要有一件物品红军需要就得给红军用。当时周恩来听说后非常感动,提笔写下“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像这样的“民拥军、军爱民”的鱼水情故事,一路上我们听到很多。在湖南汝城县沙洲瑶族村,也有一件很感人的事。当年,红军卫生总部的三位女红军,借宿在一位老婆婆家中,发现她家五口人只有一床被子。临走时,女红军把三人仅有的一条被子剪开,留下一半给老乡。老婆婆感动地逢人便说,什么是共产党?他们哪怕只有一条被子,也会把半条被子给老百姓。前些年,这件事已经被拍成电影,名字就叫《半条被子》,在全国上映后反响很好。我们参观了拍摄电影的外景地,而女主角李凤鸣就和我同在一个部队微信群里,她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义务演讲《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回来后就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让大家分享。

  我们始终沿着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走过的路,能走到的几乎都走到了,每到一地,首先参观纪念馆。一路上体验到红军的艰难困苦,常常被红军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感动得热泪盈眶,眼睛总是湿润的。红军在缺衣少食、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征途上还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飞机大炮狂轰滥炸。

  红军在江西信丰,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湖南汝城沙洲,突破了第二道封锁线;广东韶关城口到湖南宜章,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广西兴安和全州“血战湘江”,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每一道封锁线的旧址我们全看到了,最惨烈的是“血战湘江”战役。由于错误路线的指挥,长征开始后红军带的物品太多,浪费了时间,错过了最佳渡过湘江的时机,因而造成了惨烈的湘江突围战。湘江战役中,红军第5军34师师长陈树湘率领部队,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及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整个师几乎全部阵亡,他也负重伤被俘,敌人看他是个大官,想向上司邀功请赏,就让小兵抬着他走,趁敌人不备,他忍着剧痛,从腹部伤口处拽出自己的肠子,拼命地拉断,年仅29岁便壮烈牺牲。红军从界首、凤凰嘴、大坪和屏山渡口突破湘江,这一场恶仗打下来,八万多名红军战士只剩下三万人,牺牲的红军遗体漂浮在湘江水面,堵住了河口,鲜血染红了湘江水,水中成群的鱼啃咬着遗体,惨不忍睹。当地老百姓含着泪水,打捞、掩埋红军遗体好多天,共同坚持“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不走长征路,不知红军苦。我们一路上几乎天天冒雨前行,途中走过不少泥沙路、石子路、弹坑路,有的路甚至无法错车。穿过数不清的隧道,沿着陡峭的盘山路,绕来绕去,让人头晕眼花;还路遇过塌方、落石,甚至路面开裂隆起,更是让人惊心动魄。

  要说最难走的,还是翻越夹金山。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州小金县交接处,主峰海拔为四千九百三十米,垭口海拔也有四千一百一十四米。由于常年积雪,又名大雪山,是青衣江的发源地。当地有首歌谣:“夹金山,离天三尺三;鸟儿飞不过,凡人不敢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把夹金山的险峻地貌,说得非常形象。

  那天,我们先在宝兴县参观“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洗礼。得知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也是海拔最高的山。在翻越夹金山时,毛主席、朱总司令都将自己的马让给了伤病员,周恩来、王稼祥等领导人,带着病痛硬挺着翻过了夹金山。那时,部队有三十多名女红军,过了雪山后所有女红军的身体都受到摧残,绝了月经。连队的炊事班最为辛苦,每人平均要负重六七十斤。途中发现有人倒下,就赶紧上前去喂生姜、灌辣椒水,有的炊事员在抢救战士的时候,自己也倒下了。更有体弱患病的红军战士,没能挺过高海拔缺氧和冰雪严寒,有的雪盲失明,有的呼吸困难,扑倒在雪中,再也没能站起来,还有的滑落下悬崖无影无踪。红军收容队走在队伍最后面,说是收容掉队的战士,实际上是在掩埋牺牲的战士。  我们红着眼圈从纪念馆出来,看到阳光灿烂,刚刚下午两点,决定趁着不下雨,即刻翻越夹金山,去往小金县达维会师旧址,全程一百六十多公里。可是,导航导不出翻越夹金山的路,让走另一条不翻山、只有七十多公里的高速路。先生说,一定要走红军走过的路!当年红军靠双脚翻越夹金山,我们开车走,比起红军好了不知多少倍。在当地夹金山干部学院的藏族女老师但堂梅的帮助下,我们顺利找到了上夹金山的路。

  刚开始上山时,天气晴朗,都是两车道的柏油路,我们还挺高兴。不料,走了四十公里便下起雨来,海拔越来越高,弯道也越来越多,越走雾越大,能见度不足十米。刚开始,导航还不断地提醒:“前方是高发落石区,请注意。”“前方连续急转弯,请慢一点。”后来就没有了信号,导航也不再发声,我们仿佛坠入云海之中,十分紧张。好在先生比较镇定,他鼓舞我,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继续走!遇到落石较多无法通过时,我赶紧让先生停车,我下车快速挪开石头,遇到塌方路变窄,我又下车指挥先生小心开过。

  一路上,记不清我多少次担任交通指挥员和道路清理员,真是提心吊胆。终于到达夹金山垭口,朦胧中,看到了海拔四千一百一十四米的夹金山纪念碑和红军旗。我们异常兴奋,我赶紧把相机挎在脖子上,跳下了车,直奔垭口,先生取出三脚架和红军旗准备自拍。没想到,下了车,视野中全是积雪,山口冷风飕飕,冰雪颗粒打在脸上,如同小刀在划肉。拍了十几张照片,瞬间又起了大雾,什么都看不清了。我从三脚架上取相机时,相机握到手中,就像是捧着一块冰。

  回到车上,我们已是冻得哆哆嗦嗦,我气喘吁吁地使劲打了个喷嚏,左侧鼻腔出血了,高原反应,赶紧用卫生纸堵住鼻孔,接过先生递过来的氧气罐吸起来。这时,才发现车的前挡风玻璃上,落下的雪粒已经结了一层冰,完全挡住了视线。先生发动车,放了好一阵子暖风,才将车窗外面的冰融化掉,开始小心翼翼地下山。哪想到,下山的路整体大面积塌方,走出不过几百米就是泥浆路,走上一段就有抢险的大吊车在冒雨施工修路,脚下全是坑坑洼洼的泥泞路,车子底盘不时发出“砰砰”与地面的摩擦声,车身摇晃得犹如在海浪中行驶,哗哗的大雨拍打着车窗,走走停停,晚上九点钟,我们才入住小金县宾馆。

  长征伟大的转折,是从遵义会议开始。在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我们走过了大多数重要会议会址和重要战役遗址,深切感到是毛泽东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一次次惨烈的失败,使红军战士开始思考,为什么毛主席领导中央红军,能建立中央苏区根据地,并且逐步扩大,能够粉碎国民党的四次“围剿”?而在把毛主席排挤出中央领导集体之后,不仅丢失了革命根据地,红军还打一仗、败一仗,陷入危险境地。此时的红军战士“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    

我们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得知,经过党内激烈的路线斗争,在红军的生死关头,在中国革命的成败关头,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和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央红军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危局。直到这时,终于领会了毛主席当年吟出的那首《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途中,我们还参观了多处毛主席及中央领导同志居住过的旧址。

  我们寻访赤水河畔的四个渡口,了解毛主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华彩篇章。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过彝族同胞居住区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在哈达铺休整时,毛主席得知,刘志丹和徐海东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喜出望外,更加坚定了北上的决心。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了长征途中,有的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一路走下来,我们被红军长征中的英勇事迹感动得多次落泪,被红军不畏艰险、向死而生的革命精神深深触动。在走完长征路,到达吴起镇红军胜利广场纪念碑下,我们激动不已,支上相机三脚架,拍下我们戴上红军帽、高举红军旗的合影。我兴奋地忘记自己已年过七旬,还举着红军旗腾空跳跃,让先生为我抓拍下那激动开心的一刻。

  我们能顺利走完长征路,一路上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帮助。最主要的是战友苏北,他2014年退休后,就开始与几位战友自驾重走长征路,并先后把红一、红二、红四和红二十五军,这四支红军队伍走过的长征路线都走到了,累计行程四万三千公里,整理出版了一套五册的书《重走长征路》。他先是在于都迎接我们,专门为我们整理了一份详细的长征路线图,并天天关注我们的动向,在什么地方遇到困难,他都及时告诉我们找哪些朋友帮忙,上夹金山的路,就是他让藏族女老师帮助我们的。

  还有很多素不相识的当地人,听说我们从天津出发重走长征路都特别关照,有的客栈老板减免住宿费,有的饭馆老板娘请我们吃饺子,有的老乡热心为我们带路,有的纪念馆讲解员单独为我们免费做讲解,还有不少人热情地与我们合影留念。

  亲友们天天都在关注着我们,担心我们的安全,不管多晚,都要看到我在朋友圈发了消息才休息。先生的发小儿同学王裕林是性情中人,看到我介绍红军湘江战役惨烈状况的文图,竟忍不住哭了,他也一直想重走长征路,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实现,看到我们走下来,他比我们还激动。当我们从长征路上返回时,他不声不响地从西安的家开车四百多公里到延安等我们,提前订好宾馆、饭店为我们接风洗尘。最关心我们的是女儿李媛,始终保持联系,一有空就发微信视频,最爱听我们讲红军的感人故事。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红色旅游的行列,一拨儿接一拨儿的年轻人,还有不少老师带着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幼儿园老师带着小朋友参观。在于都县毛主席长征前的旧居,我们看到一群身着红军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毛主席在此居住时的故事;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桥前,一个三岁的男孩,听了爸爸讲的红军战斗故事,甩开爸爸的手,勇敢地走过铁索桥;在大渡河渡口,成都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带着一群小朋友来参观,听说我们是重走长征路,非要让我们给孩子们上一课。

  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几百次战斗、攻占几百座县城、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几十条大河,在战火、饥饿和寒冷中,用一双脚板走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如今,年过七旬的我们,沿着红军的足迹重温党的历史,用时一个半月,自驾重走长征路,跨越十八个省,参观了上百处长征中的战斗遗址、重要会议会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旧居及纪念馆等,拍摄了六千多幅照片、一千多个视频,行程一万两千七百公里,体验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圆满完成了任务,了却了我们两个老兵多年来的夙愿,此生再无遗憾。


  (2023年10月5日刊于《天津日报·文艺周刊》)

1.革命的摇篮

2.战略转移

3.突破封锁线

4.血战湘江

5.伟大的转折


6.四渡赤水

7.强渡大渡河


8.过雪山草地

9.六盘山上高峰

10.伟大的胜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是一段感人至深且充满力量的重走长征路之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作者与先生在古稀之年,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追寻着红军的足迹。从嘉兴南湖到遵义会议旧址,从湘江血战到夹金山的风雪,他们的经历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这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与致敬,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