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北棹识墨香(五)
一晃儿,赵孟頫在水上已经漂泊了一月有余,眼看京城在望,心情大好。七日,欣然提笔:“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间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这是他写下的第十二段跋语。他说:我坐船往北走了三十二日,秋冬之际多刮南风,船窗之外天气晴朗而温暖,时时展卷观赏着《兰亭序》,是多么快乐啊。
一路上这本好贴既排遣了赵孟頫的寂寞,又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他的一个“乐”字让我们的心情也豁然开朗。书法艺术真是很神奇的事,自古以来就让人着迷。当年钟繇为了借韦严手里那本蔡邕写的《笔法》,顿足捶胸呕血不止,幸亏曹操的五灵丹救了他一命。后来韦严死了,他还是从人家的墓中掘出,据为己有。曹丕曾得到过一件钟繇赠送的作品,竟然“捧跪发匣”视作稀世之珍。西晋王朝大厦将倾,洛阳、长安陷落,在丧乱狼狈的南逃中,王羲之的伯父王导都没忘把钟繇的《宣示帖》缝在衣带里带到江南,可谓以命相护。唐太宗搜尽天下王羲之的字,又费尽苦心计赚《兰亭序》,离开人世时都念念不忘把它带入昭陵。宋代的林逋痴迷书法不仕不娶,只以梅妻鹤子。陆游见了他的字竟然“不食而饱,不医而愈。”被视为法书天花板的《快雪时晴帖》不过是当年王羲之随手书写的一张便条,仅有28个字,不但成为历代帝王争相收藏的至宝,到了清乾隆皇帝的手中,更为其在养心殿建了三希堂。每一次赏玩或临摹之后他都要钤印,加盖的印章多达172枚,“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技乎神矣”,御笔题诗竟达57首。从古至今,书法在国人的心中,始终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存在,在精神上它带给人的快乐无法比拟。今天,一本好帖,动辄上亿,一本黄庭坚的《砥柱铭》帖,2010年以4.368亿拍卖成交,只此价格可见一斑。
在中国历史上,上至帝王,下至寒士,文臣武将,僧人道士,都热衷于书法艺术。因为那是一种修身的手段,修养的标志。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给我们留下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孜孜以求,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从一个普通人的实践,我能有一点发言权。
书法养心。毋庸置疑,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很容易被感染的病。每个人都有理想,都渴望成功,但是在为事业打拼为理想奋斗的时候,现实会非常残酷无情,经常会受到命运的捉弄。挫折带来的伤痛,会让人委屈、沮丧、失望和怨恨。当你的情绪低落的时候,心里迷惘,举步维艰的时候,写字是一种极好的救赎方式,它能为你疗伤。黑白世界屏蔽了七彩色流的诱惑,你的心会静下来。静能生悟,静则心松,心松则通,血脉通则不病,精神通则不愚。书法是专管内心治愈的,它独有的解压寄托功能,能让你对人生有更通透达观的识见,让你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回忆我的人生之路,书法艺术两次助我摆脱命运和宿命的纠缠走出困境。它让我有了更新的精神境界,更清醒地认识了自己,从而解放了自己,放飞了自己。
书法养智。书法是寄生艺术,它依靠对汉字的重塑和美化焕发生机和光彩。先贤留下的墨迹多是饱含前人思想智慧的精华和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临摹的时候首先是一种自觉地接受中华优秀的文化浸润和濡养。几十年来我写过《诗经》《离骚》《论语》《老子》《大学》,还有大量的汉唐宋元的诗词歌赋曲,游记,散文。撷精集萃,一遍遍写,一遍遍想,一点点学,一回回讲,圣人先贤的睿智,润物细无声,无时无刻不在陶冶着你的性灵,提升你的素质,改变你的品质,影响着你看人、看事、看自己、看世界、看人生的方法和生活的态度。不错,我们当然可以通过阅读去获取这些文化营养,可是读十遍不如写一遍,何况这不是一般地写,而是要你用书法艺术恭恭敬敬地一遍又一遍地用心去写。那收获和读是远远不一样的。经年持久地学习,既是书艺的打磨、淬取,又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书法学习丰富了你的学养,也支持着书法艺术向着高雅脱俗的道路健康地发展。有人说“文是书法之魂”这话很有道理。有文化修养,书法才有感人的力量。
书法养气。好书法都有一种气,二王的书卷气、唐楷的庙堂气,《石门颂》等摩崖石刻的山林气,都是正气,浩然之气,平心静气,无为无不为之气。心静了,“云平天有岸,气静地无埃。”好长时间看不懂弘一法师的字,直到自己的心一扫尘埃,真的静下来,才能透过世间的一切喧嚣,在一个虚极静笃的世界里观复,逐步看懂那大彻大悟后无为与空灵的虚静气。腹有诗书气自华,调形、调意、调气,在松静圆活中养气,则气如松如兰。“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荣。”写了这些,懂了这些,你不想做这样的人吗?不想与这样的人为友吗?
书法养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话不假,但难移不是不能移。唐太宗十八起兵,南征北战打天下,坐天下后,自觉脾气越来越暴躁,可贵的是他能自知并自觉地想办法克服改变,书法就是他养性的重要方法。他酷爱王羲之书法,认为唯王字“尽善尽美”,并把王羲之推上书圣的宝座。他心摩手追,不仅字写得好,还在书学理论上,给后世留下不少真知灼见。没有他的收集,《集王圣教序》很难完成,没有他,《兰亭序》将永远是个谜。上之不好,下之不要,他的身体力行和倡导,不仅重塑了自己,而且推动了书法文化艺术的发展。
一本《定武兰亭》给赵孟頫寂寞的行程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他在第十二跋中一个“乐”字,让我们明白和理解了学书的真正目的。是啊,养心、养性、养智,养气,何乐而不为?尚德、尚正、尚美,何乐而不追?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凡有高尚人格的人,大都喜欢写字。记得梁启超说过,写字不是第一等的娱乐,但却是第一等的快乐。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他的墨迹在世界各地都被人们视作珍品而宝藏
《兰亭十三跋》可谓赵孟頫遗墨中的美玉精金,它以行楷书而成,“端庄流丽,刚健婀娜。”潇洒风流,春风拂面,温婉蔼然,文质彬彬,书卷气十足,临写真是一种难得的快慰和享受。多临这样的好贴,一定会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一本《兰亭十三跋》带我们走进时光隧道,回到元代,听着赵孟頫北行的桨声,看他一次次赏玩《定武兰亭》。七百年前,他留下的研读心得,墨香缕缕,沁人肺腑,让人心潮起伏,感慨良多。从提笔染翰到由技悟道,让我们对书法学习有了粗略的认知,回到当下,接下来就是你的选择了。余秋雨说,中国书法中的线,是在世界领域的上佳表现。梁启超说人生以趣味做根底,在高雅的趣味中,没有比书法学习更便宜的事了。我们从对一种线条的组合美的追求开始,到学习用它“形其哀乐,达其性情”,再由技悟得人生之道,这是一种怎样的诗意和娴雅啊。况且,书法给予你的远不止这些。却对你一无所求,只要拿起笔来,有索必获。胡适曾在北大学生毕业时说过“功不唐捐”的话,既“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一旦你爱上它,它将是永远不会辜负你的良师益友,故“信可乐也”。
读《兰亭十三跋》,心随北棹识墨香。掩卷,涛声依旧,心馨依然。“微斯人,吾谁与归!”
2024年8月4日于北京为之斋
【编者按】赵孟頫在水上漂泊了一月有余,京城在望,心情大好,于是在第十二跋中写道:“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间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为之老师抓住一个“乐”字铺展开来,讲述自古自今书法在国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精神上它带给书家的无可比拟的快乐。书法养心、养性、养气、养智,这是书法这种中国艺术带给习书者独特的精神享受。赵孟頫悟透了这其中的乐趣,所以为后人指点迷津;为之老师悟透了这其中的乐趣,所以跟随《兰亭十三跋》走进时光隧道,一边听着赵孟頫北行的桨声,一边将他留下的研读心得与读者分享,给后来者以启悟。心随北棹识墨香,涛声依旧悟书道,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