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邢燕子和她的“知青精神”

作者: 傅春阳 点击:1519 发表:2024-08-02 09:32:04 闪星:3

  2022年4月6日,曾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最美奋斗者”邢燕子病逝,享年81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天津女知青邢燕子可谓家喻户晓。邢燕子曾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接见。据报道,是毛泽东牵着手把她领上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在毛泽东不许子女参加的生日宴会上,她是被特别邀请并坐在毛泽东身边的青年代表之一。晚年,她继续发挥余热,参与公益事业,带动影响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一、青春无悔磨炼奇志

  邢燕子,原名邢秀英,1941年出生,天津市宝坻县人。从小跟爷爷在农村老家长大,父亲是天津市一家工厂的副厂长。1958年,年仅17岁中学毕业后,她没有回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回到家乡宝坻县大中庄乡司家庄村务农,发奋改变家乡的穷貌。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并组织了一个“邢燕子突击队”。

  当时父亲是天津陶瓷厂副厂长,她完全有条件当工人,也可以继续读书。邢燕子想法很单纯:“农村青年都应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听党的话,不是空洞的口号,要看实际行动,农业这么重要,党需要自己留在农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留在农村。”她却选择了回到家乡务农,这发生在国家大规模动员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之际。邢燕子的这一选择与当时党中央的号召不谋而合。正是农村遭受天灾人祸最困难的年头,需要树立一个“发奋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1959-1960年,邢燕子的事迹在全国造成一个空前的宣传声势,各大报纸、电台纷纷报道。

  邢燕子刚回乡时,生产队派她去幼儿园当教养员,管30多个满地乱跑的孩子,冬天冰上打鱼的季节到了,当时正值三年连续自然灾害时期,打鱼和割苇编帘子是帮助乡亲度过灾荒的主要副业生产。邢燕子串连7名青年妇女组成北大洼头一个妇女打鱼队,在2尺来厚的冰上凿洞下网,起网时网绳一出来就冻成冰棍,抓在手里刺骨寒,她们白天网鱼,晚上在马灯下编苇帘,三个月下来邢燕子为全队创造了3900多元的副业收入,为全大队乡亲们度过灾荒起了很大作用,党支部给邢燕子这个妇女副业队命名为“燕子突击队”。邢燕子不仅在生产上不怕苦、不怕累,在生活上也是克勤克俭。她父亲寄给她20元做衣裳,她却把钱借给队里买化肥,社员都说,有了“燕子队”全村变了样。

  1960年冬,为了多开荒地、多打粮,让乡亲们吃饱饭,邢燕子带领“燕子突击队”的队员们一鼓作气开垦了560亩荒地,准备来年开春种麦子。隆冬时节,化肥疙瘩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大伙儿合力将化肥疙瘩一个个轧碎,在满是冰碴儿的地里大干10多天,把560亩地轧了8遍。种子播种后,秋天多收获4万多公斤粮食,帮助乡亲们度过灾荒。

  郭沫若创作的《邢燕子歌》写道:邢燕子,好榜样……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二、坦然面对仕途起落

  邢燕子深切体会知青响应党的号召、奉献宝贵青春的动人情怀。“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邢燕子的仕途发生发展,虽然有特殊历史阶段的推波助澜,但深层次上离不开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的是解决农村生产力落后,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无法满足知识青年就业示范作用。

  1964年6月邢燕子被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 。同年12月她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大,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2月26日恰是毛泽东70诞辰,邢燕子被邀请参加毛泽东的家宴,毛泽东不让自己的女儿出席,说:“她不下乡,不配。”与毛泽东同坐在一起的是陈永贵、王进喜、钱学森、邢燕子、董加耕。他笑道:“我要坐在群众一边。”并将自己的一碗饭拨给邢燕子和董加耕,说:“年轻人要多吃啊,要吃饱!”还为他俩添饺子和烧饼。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邢燕子参加了1966年的国庆观礼,以后又担任了宝坻县革委会成员和公社大队干部。1969年她被选为中共九大代表,又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宝坻县委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头上的官衔达16顶之多。1973年4月由周恩来亲自提名,她随中日友协代表团访问日本一个月。接着又与侯隽一起参加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并对知青的住房困难,安置经费偏少,口粮不足等问题提出不少建议。

  此后,邢燕子出席了中共十大,还作为知青的代表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10月,她与其他11位知青,去山西省昔阳县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发表了“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表示要横下一条心拼命加革命,认真学大寨。”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紧接着在1979年发生了中国知青的大返城,一场长达27年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落下帷幕。此后,邢燕子的逐步退出政治舞台。

  1981年邢燕子离开了宝坻县调到天津市北郊区的知青农场工作。1983年6月,天津市组织部找到她谈话,称新市委班子成立了,不再安排她进常委班子,不再担任市委书记。1985年天津市政协换届,有关部门又以“中共党员在政协里头的比例太大,不利于统战工作”为由,解除了她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的职务。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与候补中央委员名单中没有了邢燕子。

  20多年,邢燕子曾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为人民服务奋斗精神始终没变。在天津市北辰区一家知青农场当党支部副书记时,她依然是劳动榜样。上班时间,她挑着大桶撒肥,帮小卖部售货员售货,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里。在担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她查看了大量文献资料,沿丰产河两岸逐个排查排污口,完成了《天津北运河水污染问题的报告》和《保护丰产河水免受污染的报告》两个课题,为保护水质、防止污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邢燕子还经常看望基层单位女职工,特别关心农村妇女,鼓励她们学习文化知识,创造美好生活。

  邢燕子过着寻常百姓家的日子。鲜为人知的是,除了开会时作为代表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外,她绝大多数的生活仍然是在最基层的农村,养猪、起猪粪、打猪草,并且她是个不带薪的市委书记,生活在当时依然十分拮据,甚至经常和丈夫到大洼里为家里拾柴禾。

  回首过去的历史,邢燕子说,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艰苦的劳动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是一代人的功劳。当有人问她对此有无怨言时,邢燕子爽朗一笑:“说心里话,刚从台上下来时,总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不对劲,心里也苦闷和失落过。但后来一想,无论官大官小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国家的安排和需要。对于政治地位的变化,我没有怨言。我们不能跟党和国家讨价还价呀。”


  三、余热生辉再放金光

  党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退居二线”,必须要从思想上、认识上端正自己的权力观。退出了岗位、退出了权力、退出了职责、退出了繁忙,要退得心宁、退得无愧、退得健康、退得气和。邢燕子就是这样她从来都是默默地工作,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

  退休后的邢燕子生活简单,看看报纸、扭扭秧歌。提及荣誉,她说:“我最高的荣誉,就是全国人民关心我,人民没有忘记我。”邢燕子现在最关心的,就是青年人的发展。她和老知青柏玉兰一起,与在河北滦县工作的两名大学生“村官”结成了对子。邢燕子说,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也不是一件易事。她找到唐山市老促会的领导,找到过去相熟的老朋友们,请他们对大学生“村官”予以关照、扶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邢燕子夫妇的退休金加起来并不多,她总会拿出一部分,定期资助在天津市北辰区就读的一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哪里受灾了,她也要拿出钱,去支持救灾重建。她说:“不管你多穷,也不能当木头人,人家受灾了,不能眼瞅着。我们是共产党员,就有这份责任。”


  四、知青精神发扬光大

  上山下乡,这是一个快被现在的年轻人遗忘的词。邢燕子说:“时代不同了,现在的生活条件更好了,但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为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贡献力量是一致的。不管到什么时候,热爱劳动的精神都是不过时的。”

  “知青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关系,上山下乡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前30年多年党和国家推进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期间,以邢燕子为代表的广大知青听从党的召唤、为国家分忧而奔赴广阔天地,战天斗地、艰苦拼搏、无私奉献,他们用忠诚、用青春、用热血铸就的“知青精神”,与党和国家这一段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正是“知青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在当今仍然需要继续弘扬光大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对当代青年弥足珍贵。

  首先、知青精神“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向实践学习”。当代大中专毕业生虽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他们与知青相比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由于个性意识较强,当代大中专毕业生更多的是在关注自我的得失,忽略了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然而这些缺失的精神品质恰恰能在知青精神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中专毕业生重视和学习。

  其次、知青精神“勇于挑战,服务大局”。知青这一群体勇于挑战,服务大局,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家利益。当代大中专毕业生缺乏一种勇于挑战的精神,往往安于现状,追求生活安逸。工作上,挑三拣四、拈轻怕重。这作为民族希望,祖国未来的当代大中专学生更要学习知青精神,鼓起勇气,面对各种挑战,以大局为重,有长远发展的意识。

  笫三、知青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当代大中专毕业生对自身要求不高、父母过分宠爱、加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怕吃苦、不肯付出辛劳,有的毕业之后择业时,不愿意从事那些地处偏远、环境艰苦、待遇不高的工作。知识青年把个人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奔赴边疆,奔向农村,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突出功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本文详细讲述了邢燕子的非凡人生经历。她年少时放弃城市优越条件回乡务农,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政治舞台上经历起伏,却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退休后依然热心公益,关心青年人成长。邢燕子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知青精神,也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通过回顾她的一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激情与奉献,具有很强的教育和启示意义。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