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落霞秋水中的滕王阁

作者: 冼生 点击:849 发表:2024-08-01 09:21:20 闪星:8

  晚饭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小区花园悠闲地散步,突然有雨滴从天空落下,我赶紧躲进凉亭避雨。此时,凉亭内,一邻家女孩正在有模有样地颂读着王勃的《滕王阁序》,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知道,因为内容深奥,所以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高中语文必修的文言文。而这个小女孩看起来也就七八岁左右,文中的很多字肯定都未曾学过,为什么要选择这么难的古文来诵读?坐在女孩身旁的爸爸看出了我的不解,便道出了他的初衷:《滕王阁序》通篇辞藻华丽、对偶工整、典雅整齐、韵律精彩,令人拍案叫绝。初学时孩子确实会感觉很难很吃力,尤其是只有七八岁的孩子。但是学会后,对孩子掌握古诗文韵脚格式很有帮助,学习其他诗词也更显得简单和有兴趣。此时我也发现,当孩子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对他的爸爸说:“好美的画面啊!”当读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则说遇到事情要坚持,不能放弃。正如女孩的爸爸说的:“虽然我们认为孩子太小懵懂无知,实际上她是能够感受到古诗词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的。”

  不知为何,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自己在学生时代,也曾是一位为背诵《滕王阁序》而努力的青少年。自那时起,滕王阁一直令我心驰神往, 尤其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实在是让我悠然神往,迷恋不止,击节赞赏了多少岁月,却一直无缘临阁寻觅当年的梦。忙忙碌碌几十春秋,哪一年的六月,终因有机会来到南昌,实现了那份多年沉浸在梦想里的迤逦遐思,走进了书中的滕王阁,完成了沉寂于我心中多年的游览夙愿。

  古人云:“江山之好,亦赖文章为助。古今不朽之业,其必有籍以存乎!”

  大自然赐给人类众多的瑰宝,青山秀水,田园风光,称之为自然景观;另有众多名胜,或因诗人墨客题咏,或因先贤萍踪所至,题墨宝丹青,留丽句佳篇,称之为人文景观。而滕王阁作为华夏古代文明的象征,举世瞩目的历史名楼,正是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双璧。

  时雨时晴的天气使人感到凉爽。我走出宾馆,乘车来到重建的位于沿江大道赣抚二水交汇处的滕王高阁。

  进入景区正门,首先踏入的是一个开阔的广场,两旁林木葱茏、绿草如茵,中央地面上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图案。气势雄伟的滕王阁楼,矗立在正前方的台基之上。站在这里,仰望碧瓦丹柱、斗拱层叠、飞檐翘角的主阁,和那两翼连体对称的百柱廊亭,宛如一个倚天耸立的大“山”字,令人心魄震荡;走到近前,滕王阁层台耸翠,飞阁流丹,雕梁画栋,回廊四绕;而主体建筑宛似一只鲲鹏,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而去的巨大鲲鹏,叫人情思飞动,无限景仰。何止在我见过的几大名楼之中,几乎在所有人见过几大名楼之中,论规模气势,滕王阁为名楼之首绝是当之无愧。

  这座以“滕王”命名的江南名楼,非衙署,非宗教,非商业,非民居民宅,而是当年滕王为歌舞宴乐而兴的楼阁,是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是一座艺术殿堂,是一处“阁以文传,盛世则兴”的文化圣地。据记载,唐代初创建之阁不过三层,而今重建的滕王阁,高近60米,三明七暗,上下九层,无论平面、高度、体量都远超前代。远看着做四重檐、歇山式大屋顶的主体建筑,坐东朝西,南北对称,耸立于高台之上,南北两翼为两层高台所簇拥,第一层高台上在南北两端各建一重檐方亭,均有游廊与主体连接。阁上高悬三个“滕王阁”大字,匾额相传为苏东坡所书。一层的飞檐下“瑰伟绝特”匾中的四个狂草字,为唐代“草圣”怀素所书,若无讲解员介绍,实难辨认。

  自东观之,自上而下,各层檐口均悬有贴金的巨匾,最高处是苏轼题写的蓝底金字“滕王阁”匾。其下有褚遂良楷书“东引瓯越”及行书“江山入座”,狂草“瑰伟绝特”横匾。而南、北、西三面亦皆有巨匾。整座主楼,衬以碧瓦朱柱金匾,交相辉映,光影耀目。
  开始登阁我便按照《滕王阁序》所记载,细细寻找古人赞誉过的胜迹。

  我由一级高台信步登上89级台阶,绕白石栏杆上望,高阁上出重霄,层台耸翠,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确有“列冈峦之体势”。四向悬挂“东引瓯越”、“西控蛮荆”、“南溟迥深”、“北辰高远”四块匾额,不仅标明了东南西北四向,而且将王勃《序》文一开头所写地理位置妙不可言地表现出来了。

  入阁逐层细览,层层古联挂壁,今画满墙,宫灯高悬,画栋雕梁,置身其中凝若“桂殿兰宫”。厅内展现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虽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但已远远不是王勃笔下的丰城二剑“龙光”之物华,南昌徐孺子“下榻”之人杰了。

  二级高台的下部为滕王阁主阁的B层大厅,为华夏圣旨博物馆,还有滕王阁历代的模型。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拾阶而上正门的两侧高悬着一幅镌刻着毛主席亲笔提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不锈钢楹联,运笔犹如行云流水,字迹恰似凤舞龙飞。

  前厅是根据明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里《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所创作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讲述了王勃与滕王阁的传奇故事,为绝代才子王勃和他流芳百世的华章蒙上一层奇异的神话色彩。展于大厅内的是历代皇帝的各种昭书、圣旨,还有各个朝代的朝服官帽,古代女人那三寸金莲所穿的各式鞋样,以及古今众多书法名家之杰作及楹联牌匾。

  二楼以欣赏书画为主。“人杰长卷”图上,栩栩如生描绘了自秦以来12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如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田园大诗人陶渊明,佛教净土宗始祖慧远,名列唐宋八家的欧阳修,理学教育家朱熹,民族英雄文天祥,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中国莎士比亚汤显祖,还有反面人物奸相严嵩,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这些“俊彩星驰”的群像,展现了伟大华夏民族之雄风。阁内众多匾题、楹联、碑刻、法帖等名家书法作品,有极高欣赏价值,不愧为一座书法宝库。

  第三层正中屏壁饰取材于《还魂记》的丙烯画《临川梦》,表现了封建藩篱下少男少女爱的觉醒。我想,真不如按史书记载的,把明太祖朱元璋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后,曾在此处大摆酒宴犒师庆功的史实文物陈列为好。三楼南侧的“南溟迥深”匾题系从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中征集而出。颜师真乃书界古今第一楷模,“书如其人”,看了他的手笔,使人如见到这位品行刚正的大将军,右手持笔八面威风,而深感颜鲁公书力透纸背。

  第四层的壁画《地灵图》占据整个展室的三面墙,荟萃了江西的名山大川,尤其大庾岭的葱茏、井冈山的险峻、三清山的雄奇、龙虎山的神秘、匡庐山的精华尽收其中,令人叹为观止。

  第五层的外厅有苏东坡手书铜镌《滕王阁序》全文,其深沉雄健厚重的书法艺术与王勃的绣口锦心珠联璧合。这里也是凭栏骋目的最佳之处,雨中远眺赣江和抚江烟雨蒙蒙,沙鸥翱翔,浩瀚无际;仰首上看,碧瓦丹柱、画栋雕梁,飞檐翘脊高耸入云,令人心旷神怡,才真切体会到王勃脍炙人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绝唱的神力。所以,在此层的南北耳厅分别设了翰墨室、丹青室,供登阁文士、丹青高手即兴挥毫泼墨染彩,是不是很有道理。

  登上第六层,正中为石栏天井,西首则是江南三楼中独有的“古戏台”。戏台上陈列有古雅的编钟、编磬、鼓瑟等古乐器及乐俑,这里可做小型演出之用,为高雅娱乐之所。此层正中的顶部穹隆一派金碧辉煌。

  我比较喜欢三层和五层,站在廊外看风景,视野极其开阔。抬望眼放目远眺,赣江江水水波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正是眼前景色。此时的我,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心旷神怡。同行的朋友还是略有遗憾的说,我们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候,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不过,透过从云缝中射出的阳光,给一江碧水染上耀眼的亮丽色彩,仿佛含情女子的美丽秋波一样动人心弦。那一片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也显得格外妖娆妩媚、缠绵温馨……

  我沉思着,屈指算来,滕王阁自唐朝创建,已经走过了1300多年的光阴。他像一位历史老人,历尽人间沧桑。滕王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是个出了名的风流王爷,可谓声名狼藉不可闻问。而真正使滕王阁名闻天下的原因,我想也同武昌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和洞庭岳阳楼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样,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而文以楼阁传盛名,楼阁因文名更盛吧。可以说,滕王阁就是一部读了千年不断修订再版的经典之作,一部百读不厌、常看常新的不朽之作。历朝历代所重建的滕王阁,虽规模与规格有所不同,唐雄宋秀,而今阁空前。且自唐以来,滕王阁便是登临观赏、文人雅集、歌舞宴乐、拜迎昭诰、迎来送往、祭拜先贤之地。墨客骚人题诗作赋相袭成风,莫不以登阁挥毫为快。即便无缘亲临其地,也要写梦中所见,题绘阁之图,遥贺新阁落成。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抒爱国情怀,展报国之志,名篇佳作难以胜数。诚如清代诗人尚镕《忆滕王阁》诗中所云:“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

  阁中楹联书法作品中,弥足珍贵者除苏轼《晚香堂帖》里的《滕王阁序》之外,当首推毛泽东真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楹联了。据说毛主席对王勃《滕王阁序》十分推崇,故于1964年9月7日手书上述两句赠邵华(毛泽东儿媳),这两句诗是整个《滕王阁序》的点睛之笔,千古绝唱。毛泽东恰逢古稀初度,此时人书俱老,正是毛书法登峰造极时期,手迹气势磅礴,笔走龙蛇,同王勃诗句意境相得益彰。

  一座以藤王命名的楼阁,沧海桑田,命运多舛,盛衰频仍,历经千载,却依然盛誉不衰。一旦颓塌焚毁,旋即有人重新修复,兴而废,废而兴,有文可考者达29次之多,如此之现象,史不多见。国运昌盛,1983年第二十九次重建滕王阁奠基,1985年正式破土动工,1989年重阳节新阁落成正式向游人开放。南昌古城一片沸腾,万人空巷,盛况空前,我才有登阁一饱眼福的机会,饕餮了一场视觉盛宴。

  有人说,滕王阁因“得山川之胜”、占地风光旖旎而饮誉海内外;也有人说,滕王阁系唐帝子李元婴所创构,年代久远,瑰伟绝特而闻名古今。但是,滕王阁千年盛名不衰的最根本原因,与其说归功于王勃,更确切的应该归功于他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秋日登洪都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此千古绝唱有如石破天惊,顿令滕王阁名噪天下。于是文以楼阁传盛名,楼阁因文而更盛。更有人说,无滕王则名阁不在,无王勃则阁名不传。由此又引起历代的千种文思,万般风情,名图和名文为中心的绵绵化艺术作品的大荟萃。

  当然,千年滕阁,兴兴废废,所受到的折腾实乃天下名楼之少见。对于王勃,也是褒褒贬贬,毁誉参半。从宏观的角度上看,从古至今,王勃的《滕王阁序》能超越时空限制,惊艳后世千余年,是因为人们从这公认的千古第一骈文中,不仅读到了清丽典雅的文字、和谐动听的声韵、内涵丰富的典故,还看见了唐朝才华横溢的第一神童、思想深邃的盛唐文坛璀璨巨星的形象。《滕王阁序》由洪都的地理位置,一直夸到与会文人,与在场的每个人都拉近了距离。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后,他接着提到诸多怀才不遇的古代名人,给在现场的文人制造了情绪上的共鸣。接着写出自己的遭遇并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王勃的笔墨,自然地游走于历史与现实,风物与人心之间,成功地打破了文章与读者间的隔膜,令人读之动容,于是便自带了惊人的感染力与“传播力”。他不仅绘制了一幅景色鲜明、情景交融的风景杰作,而且揭示了一个官僚腐败、民生凋敝、埋没人才的封建现实,表现了不屈不挠的大无畏批判精神和自我奋斗的决心。《滕王阁序》把一般的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追求"落霞、秋水"的净化境界,是把人类最宽广的寄托蕴藏在这蔚蓝色的追求里。诗人借古代如冯唐、李广、贾谊、梁鸿、阮籍等失意的英雄才士的典故,是为表达其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心情,但并未耽于这种失意的伤感,更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情。为此诗人发出大声疾呼:希望有一个允许文坛改革文风的环境,希望有一个让人才出山的环境,希望有一个落霞秋水辉映的自由驰骋的天地。王勃登临高阁,面对浩渺江湖和苍穹,感到自己与秋水长天融为了一体。而对落霞孤鹜这自然造化,在短暂的快慰之后,是催人泪下的痛苦,他感到人生的羁绊、短暂、渺小、破碎,感到无比的困惑。人不是生来就身陷缧绁、裂成碎片的,而王勃不幸被罪责。刚刚介入生活就得委屈自己归顺环境,完全没有主宰的自由。大自然是如此气象万千,在这绚丽的天地间,诗人命途却如此乖舛,这种对比太强烈了,使得敏感的诗人失声号泣,以歌当哭,以《序》当哭。这种文学性的悲壮美,令人联想到《老残游记》自序云:"《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而王勃则是寄哭泣于《滕王阁序》。

  王勃以大无畏的精神,歌颂了洪州风月,预示了"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盛唐时代的即将来临。同时,"阁中帝子今何在"的慨叹,又是对唐王朝漠视人才、束缚个性发展的责问。王勃尽管一贬再贬,虽觉可惜,但却浑然不惧,他一身傲骨,独立于人世间。

  悠悠千载,王勃所憧憬的宽广之“长天”,终于在今天展现了,这是足以慰藉诗人的!

  我倚住阁顶长长的栏杆,眺望着旷野里蜿蜒的江水,在阳光下不住地闪烁出点点的波纹。我又默默地背诵着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几段诗句,真真的佩服这“神童”就这么深沉地思索着人世和宇宙的变迁,这么仁厚地关怀着多少志士的命运。哪怕仕途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严重打击,给他留下了阴影,他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求索的壮怀。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说:“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通过引用吴隐之和庄子的典故,‌表达了即使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不失去奋进志向的心情。由此我想,如果在今天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人人都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考虑着怎样为民族、为社会、为人类造福,而不沉溺于愚昧和贪婪的追求之中,那么我们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昌盛繁荣、长久不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名楼大概都与名人名文有关,滕王阁就因《滕王阁序》名声享誉至今,原来三层,今世再建九层,“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双璧”,巍巍壮观,凸显昌明盛世对此楼的重视。作者从小喜欢《滕王阁序》,得此机会登临滕王阁,心绪文采俱佳,逐层加以细描,滕王阁全貌再现,虽然未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奇景,但所见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也足以震心。此文对景对文都有精辟解析,人在滕王阁中游,心与王勃贴合更近,王勃郁郁不得志,还好,他所向往的清明之“长天”今天得以展现,滕王阁因王勃而名扬天下,今人因王勃赏雄文奇楼。此游记文韵深厚,引领读者深度游历滕王阁,是游记文本上层之作。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