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长征】渡口掠影(外二首)

作者: 于都河夫 点击:380 发表:2024-07-04 15:08:59 闪星:2

  渡口掠影

  一行白鹭沿蜿蜒河岸飞翔,数杆红旗在码头晨曦中飘荡。长征第一渡因八万勇士亮剑远征而闻名遐迩。

  波澜不惊的于都河,时间的沉淀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每天成百上千的游客来此打卡。

  河、船、桥、榕树和石阶,合成一组景点。游人以一块石头为背景,拍照何止千万帧照片。

  举三角旗的旅游团,穿各色服饰的人流,川流不息只为朝圣那摩天高耸的双帆纪念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于都河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后面奔涌着湘江、乌江、大渡河,那波涛汹涌越过了皑皑雪山。

  追逐第一个浪涌,方能领略万千江流归大海的澎湃。从几朵浪花开场一路狂飙最终势不可挡,融入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滔天巨浪。

  人们依稀记得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勋时,许多将帅服上溅留下了于都河的水痕。

  江山多娇,风流辈出。随着时光流逝,又有少年说喜欢原生态的草鞋,也要拭穿走一走。

  飞鸟的巢和欢叫的蝉在榕树上,游人在树下徘徊。树下有前人的脚印,树上有瞭望的穿越。

  那个霜凝的傍晚,一群大雁向西北飞去,一年又一年不见雁南归。一位痴情妹青丝白发九十年等待,如今106岁还喃喃念着郎君的名字。

  多重戏同时开演。渡口草坪上各军团的旗帜依次前行,长征大剧院正上演电闪雷鸣的剧情,城北那边几辆大巴车的人走进何屋老宅,长征出发博物馆挤得水泄不通…

  一条处于低谷的河流总是静悄悄的。收敛起千溪万壑的锋芒,一再把橹声压低,聚力千钧直捣黄龙。

  于都河绕着县城过,伴着岁月流。流不尽的是一江清水如故,苏区人对红军的情怀如故。

  九十年前从这里出发长征的中央红军五个军团,幻化成了五座桥矗立县城河岸,分别叫红军—长征—集结—渡江—胜利大桥。

  冥冥之中,奇数偶合。

  

      我把脸贴近河水

  我低头把脸贴近河水,顿然有冷嗖嗖的感觉。闭上眼,仿佛还听到了欸乃的微声,一个来自遥远的呼唤。

  此刻,我不能太沉醉,久了犹置身于漫漫雨蒙中,举头看不清了河面,分不清涡和浪还有船。

  每次在河边走,望着浩浩江水似风中的无垠草甸,在嬉闹水鸟的呼叫中起舞,我就想去掀开看看,到底有谁的倒影留在了水中。

  我还是相信,光和影是不会消逝的,只是常人无法追踪它。比如太空深处的一颗星,知道它距离我们亿光年的路程,就是光影传递的佐证。

  我的心里,有一帧光影时常萦绕,挥之不去。1934年深秋的一个黄昏,一位头发蓬长的瘦高个子,面带倦意走在河岸边,身后跟着一个肩挑书担的小红军。在渡口石阶上,看着临时架设的桥上匆匆渡江的人马,他朝后挥了挥手,也踏上了吱吱作响的浮桥。

  这一步,他似乎迈得很沉重,跨出后再没有回头!他出发前居住了一个月的城北何屋,从此再听不到他浓重的湘音;桥下清澈的于都河水,只留下了他大步前行的身影…

  他是一位奠基者,一位光耀千秋的伟人!这个当时被疟疾折磨身体瘦弱的高个子,跟着队伍默默行走留在长征第一渡河水中的身影,后来者还能够千里万里去苦苦追寻吗?

  我常常徘徊于水边,为了头脑中一个模糊而又久久定格的光影,寻觅神伤。

  有一回,我忍不住低头把脸贴近水面,心想,那清瘦欣长的身影,在碧波微澜中一定很长很酷…


  红叶

  采一片枫叶

  把它镶嵌在高楼上

  河岸有了一处独特风景

  每日水泽处人流涌动

  只为一睹那

  曾被秋霜打磨光洁的红叶


  这后,来了许多投资者

  江边建成了各色摩天楼宇

  造型各异花红柳绿

  就是没有早建的枫叶楼

  吸人眼球


  常有风水大师临河凭吊

  醉意微熏

  窸窸窣窣

  然而,江水西流如故

  坦露几分茫然

  谁也不再高谈阔论


  秋阳下,枫叶反射的光闪烁

  直照射在楼旁一座桥上

  时间颇长

  这桥伸开双臂揽江入怀

  名唤于都河渡江大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