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匆匆莫斯科之行

作者: 张林初 点击:838 发表:2024-06-28 11:28:39 闪星:5

摘要: 莫斯科之行虽匆匆,但收获颇丰,不仅游览了美丽的莫斯科市容,还参观了被誉为“地下艺术殿堂”的莫斯科地铁,拜谒了盼望已久的列宁墓,瞻仰了革命导师列宁的遗容,实现了我多年的宿愿。

      1979年2月,我在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武官处工作5年多后离任回国。当时,电视机属于高档电子产品,在国内不仅很难买到,而且还要工业卷。所以,在中国驻外使馆工作的绝大部分同志都在国外买一台电视机。临回国之前,我花了将近一年的津贴费,从德国买了一台“根德”牌19英寸黑白电视机。那时,苏联航空公司允许乘客手提电视机乘坐其飞机,而其他航空公司则不允许,我便乘苏联航空公司经莫斯科回国。其实,莫斯科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尽管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但莫斯科的红场、地铁、列宁墓深深地吸引着我。

       与我同行的还有新华社驻阿尔及尔分社社长夫妇。我们到达莫斯科后,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同志将我们安排住在使馆招待所,每人一大套房间,条件是要我们帮助他们打扫房间。那时中苏关系紧张,来往人员很少,招待所无人住,也无人打扫。(图为中国驻苏联(俄罗斯)大使馆主楼

)安顿好后,我们三人便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里转悠。使馆同志介绍说,大使馆位于莫斯科友谊街6号,正前方是莫斯科大学,馆舍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是外国驻苏联大使馆中最大的使馆。除主楼办公大楼外,还有宿舍楼、大使官邸和招待所等。使馆室内装潢富丽堂皇、高贵典雅、美观大方、宏伟气派,任何一个驻外大使馆无法比拟。后院是一个很大的森林公园,有小径、凉亭,充分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之美。公园里还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有几条小船,还有几只天鹅。在翠绿松林的掩映下,宁静幽远,令人神驰。夏日里,使馆的同志还经常在湖里划船。望着如此气派的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我曾度过了5个春秋的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乃属“第三世界”了。

       第二天上午,我拜访了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简单寒暄后,武官派武官处一同志带我去游览莫斯科市容。我们先在红场绕了一圈,观看了俄罗斯的标志——克里姆林宫,然后在车上观赏了莫斯科大学和外交部等景点。武官处同志一边开着车,一边介绍沿途的美景。最后,我们来到高尔基大街(现改称特维尔大街)。高尔基大街是当年莫斯科的样板大街。下车后,我边观赏大街两旁的商店,边听着武官处同志的介绍。他说,从17世纪起,高尔基大街已经成为莫斯科贵族的聚居地。19世纪兴建了多个凯旋门,以纪念战胜拿破仑和庆祝沙皇加冕。1932年改称高尔基大街,以纪念苏联作家高尔基。在莫斯科几乎没有特高大的城市建筑,高尔基大街可以说是莫斯科高大建筑群的集中地。

       下午,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的同志带新华社驻阿尔及尔分社社长夫妇和我去参观莫斯科地铁。莫斯科地铁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共有1条环行线和7条辐射线(如今,莫斯科地铁总共有1条和环行线11条辐射线)。莫斯科地铁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誉。为能全面领略莫斯科地铁的美,分社同志带我们乘坐了环行线和一条辐射线,并在三个车站下车参观。进了地铁站,我们乘坐长长的滚梯到达乘车处。分社同志介绍说,莫斯科地铁最初为战备而建,大部分线路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下,有的甚至超过80米。莫斯科地铁的亮点是地铁站,每个站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每个站都以民族特色、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为主题建造,其中最突出的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地铁站。例如革命广场站,雕塑的是以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冲锋陷阵的苏联红军、站岗值勤的哨兵,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定格在激情澎湃的历史年代。还有些是以著名文学家为主题,配上各种人物的雕塑和历史题材的浮雕画面,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既展示了历史画卷,又显得富丽堂皇,使人们既获得艺术上的享受,又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教益。

(图为莫斯科地铁站)

       我们在十月革命地铁站下车参观,该车站建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还保留着许许多多的工农兵雕塑,在地铁候车的长廊顶部有醒目的“镰刀斧头”的雕塑。它是一个时代的建筑,凝结着苏联人民对地铁的另外一种厚重的情感。它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立下的功劳,苏联人民将会永远铭记!

       1941年11月的莫斯科危在旦夕,德国纳粹180多万军队,1700多辆坦克,1390多架飞机,14000门大炮兵临城下,一场鏖战在即。为了鼓舞士气,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传统的十月革命阅兵照常进行。11月7日,将要迈着铿锵的脚步走过红场,奔赴前线的苏联红军战士,就是在莫斯科的地铁里完成集结的!共青团站是观光客必访的车站,为巴洛克风格,是斯大林时期苏联建筑的巅峰之作,典雅端庄的吊灯,大理石的柱面,把这里装饰得犹如地下皇宫,黄色发亮的砂浆装饰了整个顶部,马赛克镶嵌画讲述了许多历史的故事,其中包括库图佐夫,彼得大帝等。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号称莫斯科最美的地铁站,是苏联时期莫斯科地铁设计者和建设者的骄傲,更是莫斯科人的骄傲,它的设计方案曾于1938年在纽约国际展上荣获大奖。该地铁站最吸引人的是天花板,千万别以为只是灯饰围成圆形这么简单,其实每个圆圈里面都另有风光,点亮之时犹如一只只外太空的飞碟,这里还镶嵌着苏联著名画家杰伊涅卡的马赛克壁画,共有31幅。

       我在北京和巴黎坐过地铁。然而,莫斯科的地铁,让人折服,叹为观止。莫斯科地铁, 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且还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将建筑、绘画、雕刻集于一体的地下艺术殿堂。

       第三天上午,在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同志的陪同下,我们一行去拜谒列宁墓,瞻仰列宁的遗容。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创建者。他成功地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转变为伟大实践。列宁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年》等电影中的列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句广为流传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还有那句充满情感色彩的“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了,他已经不发烧了!”一直耳熟能详。来莫斯科,必须拜谒列宁墓,瞻仰列宁遗容。

尽管我们去得比较早,但拜谒的人已排成长龙,足足有三四百人,有苏联人,有不同肤色的外国人,还有几对新婚夫妇。乘着排队等候的时候,分社同志给我们介绍说,列宁墓位于莫斯科红场,红场面积不大,约为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广场之一,周围都是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建筑群。北侧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建于1873年,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南边是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该教堂是俄罗斯最富盛名的教堂,以九个形态和颜色各异的“洋葱头”闻名于世。东面是古姆国立百货商店,为世界十大知名百货商店之一。我们要拜谒的列宁墓坐落在红场的西侧。墓上方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重大节日时在此检阅武装部队和游行队伍。

      二月的莫斯科,寒风凛冽。我穿上了所有御寒的衣服,但在寒风中排队久等,还是感到有点吃不消。

(图为列宁墓)

       随着人群,我们来到列宁墓前,呈现在眼前的是“列宁”字样的碑石。沿着黑色大理石台阶拾级而下,转弯进入悼念大厅。大厅四周镶着红砖,墙壁上有用花岗石雕刻的苏联国徽和国旗。再往下便是存放水晶棺的石室,六名全副武装的卫兵守卫着水晶棺。列宁的遗体仰卧在铺有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里,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石室朦胧不亮,宁静而神秘,室内所有的光线都从水晶棺里扩散出来。水晶棺内的光线也不亮,柔和地照着神情如睡的列宁。我向前一步,凝视列宁的遗体,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西服,白衬衣领口上打着一条红色领带,神态安详像刚刚睡着了一样。再靠近一点,看见他红润光亮的宽阔前额,隆起的高鼻,像是才修刮过的胡须茬,两只大耳后鬓的花白头发,微微闭着的双眼和倾斜的下颌,是刚刚办完公歇息下来的样子,连额头、双手手背上的脉络血管都清晰可见。我惊叹苏联科学家们当年以怎样高超的技术,把列宁遗体保存得这样好,眼前分明就是一位活着的列宁,就像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列宁。这时,一股特别敬仰之情冲上心头,我弯下腰向伟大导师列宁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第三天下午,我们乘坐苏联航空公司航班回国。第四天上午,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刚到机场出口处,爱人带着女儿和未曾见面的儿子迎来。一声爸爸,让我热泪盈眶,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在中国驻外国大使馆工作,既光荣又自傲,但与家人则聚少离多。儿子已近两岁,这却是第一次见面。一声爸爸,能不让我热泪盈眶吗?长期在国外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这是工作需要,使命在肩!

        莫斯科之行虽匆匆,但收获颇丰,不仅游览了美丽的莫斯科市容,还参观了被誉为“地下艺术殿堂”的 莫斯科地铁,拜谒了盼望已久的列宁墓,瞻仰了革命导师列宁的遗容,实现了我多年的宿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这是作者的一篇回忆文章。40多年前,作者在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武官处工作5年多后离任回国,途径苏联莫斯科,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武馆处的安排下,浏览了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观了莫斯科的地铁,拜谒了列宁墓,瞻仰了列宁遗容。随着作者的叙述,读者也可以跟着“参观”。近些年来,中国游客前往莫斯科旅游的不断增加,在观赏异国风情的同时,也体现了今天的中国与俄罗斯的友好。推荐阅读。编辑 宋同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