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部队”的美誉及光辉历史
在中国人民的解放军系列的历史上,就有这样一支被誉为“旋风”部队的劲旅。这支劲旅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也曾经在这支部队里服过兵役。
早在井冈武装割据,万里长征跋涉、鏖战齐鲁燕赵、扬威白山黑水、挥师入关南下、直捣天涯海角、建功朝鲜半岛,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纵队第1旅第2团、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等前身部队,到建国后的陆军第40集团军,这支部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书写了“旋风”之名一般疾雷迅电、奔腾澎湃的壮阔传奇。我曾经看到白山出版社出版的《旋风部队——陆军第40集团军历史回眸》一书,回忆这支部队的辉煌战史,作为一名七十年代末,在陆军第40集团军服过役的老兵,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一九七六年底,我和家乡黑龙江省延寿县的几百名新兵,来到坐落在辽西地区的锦州市军营,陆军第四十军所属各部队当兵,在新兵下连进行传统教育时,得知这支部队曾经被誉为“旋风部队”。说起旋风部队还要从解放战争中说起。1946年末,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在辽西会战中,一举消灭敌“西进兵团”指挥部和3个军部,其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被俘后,感慨地对司令员韩先楚和政委罗舜初说:“你们3纵不愧是‘旋风部队’,打起仗来如急风暴雨,猝不及防,鄙人佩服!”从此第四十军这个“旋风部队”的美名就开始广为流传。我来到四十军后,被分配到军直警卫连当兵,有时去机关帮忙抄写材料时,有机会接触到四十军档案室的历史资料,对这支“旋风部队”的有关历史多少有一点了解。四十军的司令部和政治部,还有直属几个分队的营房,就驻守在锦州市当年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的司令部大院里。据说这个司令部还是日伪时期,日本人修建的兵营,有数十年的历史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曾说过:“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离职东北行辕主任时则称:“韩先楚是很难对付的‘旋风司令’,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他的部队。”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战败后也承认:“韩先楚的部队动作之快,如同旋风。”他们的这些说法在军史档案中有材料被证明,韩先楚当时就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的司令员,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的前身。其实,早在辽沈战役的奠基之战——“四保临江”战役中,“旋风部队”的锋芒就展露无疑。因为这支部队,虽然在当时还没有汽车轮子等现代化的装备,仅凭两条腿走路,所以总是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闪电般的出现在敌人面前,给敌人以突然袭击……
1945年12月8日,临江解放后,国民党军妄图趁我军在南满落脚未稳之际,将我军赶进长白山高寒山区冻死、饿死、困死,而后进犯北满。1946年冬,当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满根据地,只有临江、抚松、蒙江、长白等地区在我军控制之下,辽东战局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很多人主张放弃辽东撤回北满。就在这时陈云同志受中央委派,来到辽东主持辽东分局工作后,断然决定坚守辽东。从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与友邻部队一道,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坚忍不拔、绝地求胜的战斗精神,紧急采取内外线密切配合的方针,在临江、通化地区浴血奋战,连续击退国民党军3个主力师的4次猖狂进攻,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企图。这就是最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的伟大胜利,一举扭转了南满和整个东北战局。同时也改变了南满和东北敌我力量的对比,使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发动辽沈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解放战争中,根据东北地区的形势,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属,需要在东北境内的锦州地区,开展一次大的战役,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兵力。为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开展辽沈战役,这次战役的意义是:( 1)、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2)、这一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也就是陆军第四十军,是这次战役的直接参战主力部队。
辽沈战役前,国民党在锦州设立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依托市郊高地构建坚固据点,负隅顽抗。其中,城北1公里处的配水池和亮甲山核心据点是锦州主要屏障和制高点,工事极为坚固,被敌人称为“中国的凡尔登”。中央军委认为不取锦州,难取东北。1948年10月,遵照毛主席“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的指示,第3纵队从锦州城北向南突破。12日,第7师20团1营和第8 师24团3营官兵面对这两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肃清了城北所有的屏障,打开了锦州的北大门。而后,第2纵、第3纵会同兄弟部队一路血战,于15日解放锦州。随后,第3纵东进参加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捣毁兵团指挥部,俘获廖耀湘。据说我军在攻入锦州之后,当时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穿上老百姓的衣服企图混水摸鱼逃离锦州,途中被我军俘获。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三大战役的第一战,辽沈战役结束后,第40军作为东北野战军先遣部队,挥师南下。从东北战场先行挥师入关,又参加了平津、湘赣、衡宝、广西等战役,一路攻坚破垒,“东北虎”从零下40摄氏度的白山黑水一直杀到南海之滨,兵锋直抵零上40摄氏度的海南岛。1949年12月末,第40军进至雷州半岛,抓教育、查海情、雇船只、征船工、搞海训,仅两个月便完成渡海作战准备,“旋风部队”由“东北猛虎”变成“南海蛟龙”。此时,薛岳在海南构筑了集海、陆、空于一体的“伯陵防线”,企图凭借10万守军据险固守,伺机反攻。
东北野战军第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提出:“利用木帆船渡海、打敌立足未稳的方案”,得到毛主席的批准。在第15兵团的统一指挥下,1950年3月5日 19时,韩先楚指挥第40军118师352团1营组成加强营,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启渡。强行突破敌机敌舰拦截,6日成功登陆,7日与琼崖纵队首次胜利会师,成为海南岛战役中第一个登上海南岛的部队,开创了我军渡海登陆作战的先例。4月16日,韩先楚率第40军6个团,43军副军长龙书金率所属2个团,共计2.5万人组成渡海第一梯队,分乘500多艘船只,对守敌发起总攻。至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在此战役中,第40军歼敌1.5万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及军用物资,赢得了“解放海南第一船”的美誉。
全国解放后,美帝国主义把侵略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并在朝鲜战场上大举进犯,企图全面占领朝鲜,同时对中朝边境我国一本多次轰炸,给我国边境居民的生产生活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0军奉命从丹东过江,踏上了朝鲜战场。10月24日,敌先头部队越过第40军预定阻击地域。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指示:“出国第一仗,一定要打得漂亮!”10月25日拂晓,敌南朝鲜军第1师先头部队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北犯,进入第40军右路第120师360团阻击地域。1营首先向敌开火,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同时,第118师也与敌南朝鲜军第6师2团3营交火。此战,第40军利用敌人恃强骄狂、分兵冒进的错误,在预期遭遇中争取了战场主动权,毙俘敌人486名。第118师和第120师于25日当夜一举攻占温井。
作为志愿军的先头部队,第40军打赢了“出国第一仗”,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打破了“联合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毛主席致电志愿军总部庆贺。10月25日,从此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纪念日。在进入朝鲜战场上打第一仗的就是第四十军率先发起的,而且打得非常漂亮,初战告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陆军第四十军也涌现出无数个英雄和英雄事迹,比如王学风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1951年3月,王学风跟随所在的40军部队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途。在后来抗美援朝战争四十军时任120师358团1营3连副班长的他,因骁勇善战先后荣立大功两次。1953年4月的一天上午9时许,“联合国军”开始进攻华岳山前沿阵地。王学风率领一个20人的战斗小组坚守在华岳山1号山头。战斗中,他左手负伤却不下火线。第二天,王学风战斗小组移防至3号山头,敌众我寡,战斗异常艰苦。打退敌人第二次进攻时,王学风的脸腮被子弹贯穿,血流满面,他只简单包扎一下又继续投入战斗。
败退敌人不到一小时,就在5挺重机枪掩护下反扑回来。王学风带领战斗小组英勇奋战,战友邓兴祥身负重伤被抬下阵地;王学风的冲锋枪打坏了,手榴弹也扔光了,他向侧翼的战友董万玉要来7枚手榴弹,端起邓兴祥留下的步枪继续战斗。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头部,他顿时昏迷过去,不久,苏醒过来的王学风听到敌人的枪声愈来愈近,他命令战友董万玉赶快撤离,董万玉不肯,已不能说话的他用凌厉的目光坚持己见。董万玉撤离后,敌人分多路合围过来,步步逼近。王学风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扔出去,拼尽全力摔断手中的步枪后爬出战壕,欲作最后抗争。敌人的机枪扫射过来,他的双腿顷刻被密集的子弹打断。为了不当俘虏,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滚下山崖。据战后统计,王学风率领的20人战斗小组,在阻击敌军3次进攻中共造成敌军伤亡200人,王学风入朝作战单人毙敌伤敌100余人。在他的档案材料记录中,他入伍后经历大的战役5次,立功受奖12次。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共双方为争占东北,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比拼。第40集团军前身、冀东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唐凯带领第12团等部队组成第一梯队东路军团,绕过日伪军重兵驻守的山海关,火速向辽西进军。30日,该部占领绥中县前所车站,切断了山海关与绥中的联系,使山海关成为孤城。当日,该部与苏联红军一道攻占山海关,打开了我军进军东北的大门,被誉为“挺进东北第一团”。在我军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诉苦教育,也始于第40集团军前身部队。1946年7月,第40集团军前身部队、辽东军区第3纵7师20团3营的教导员冯凯参加师政工会议后,在营里组织了“谁养活谁”的专题讨论。采取诉苦的方法,发动干部战士用亲身经历控诉剥削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开展“查忘本”和“复仇立功”活动,坚定跟党走信念,密切官兵关系,激发战斗热情。此经验在东北部队中推广后,战斗力空前提高。1947年9月,毛主席逐字逐句地修改了他们的诉苦教育经验,转发全军,后发展成为全军性的新式整军运动。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11月23日,40军参加平津战役,于12月11日进至香河地区,配合兄弟部队切断了北平与天津的联系,完成了“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战役割裂任务。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第40军的118师由于战绩突出,被“四野”指定为步兵部队代表参加解放北平的入城仪式。2月3日,第118师按编制序列成4路纵队,从永定门庄严入城,在前门接受平津战役总前委的检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成为“北平入城第一师”。在四十军的历史上,有很多的英雄人物,例如张思德、董存瑞、雷锋,除了这3位全军挂像的英模,第40军还产生了黄宇、赵兴元、张英旺、徐佩林、乔恒志、全云白、郅顺义、杨世南、郭俊卿9位全国战斗英雄。这些浴血战场的英雄,巍然屹立于我军的战史长河中,是“旋风精神”的杰出代表。
在我军神炮手序列中,“威震敌胆的神炮手”张英旺颇为著名。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第7师对东丰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山炮营排长张英旺为节省时间、防止炮身跳动,和一炮手坐在炮上,一边指挥一边用双手挽住火炮车轮。敌人的子弹、炮弹皮打在盾板上,他全然不顾。最终,他们仅用两发炮弹就炸毁了敌人的炮楼。随后,他又用3发炮弹摧毁两个地堡。梅河口战斗中,张英旺开炮掩护步兵冲锋,仅用3发炮弹就消灭敌人火力点。随后,炮弹像长了眼睛一般,在步兵前面精准地延伸,掩护部队冲锋。同样是炮兵,第40军原炮兵主任、全国战斗英雄黄宇用炮更为神奇。1946年的西丰战斗中,黄宇大胆地将单炮推至距敌50米处进行巷战。解放海南岛战役,他将重炮装在机帆船上,成立了土炮艇队,掩护部队登岛。遭敌舰炮袭击时,他诱敌靠前,突然打击,重创敌第3舰队旗舰“太平号”,敌第3舰队中将司令王恩华负伤不治而亡,这是国民党海军阵亡级别最高的指挥官。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四十军回国驻防在锦州地区,军部设在锦州市,所属各师分布在辽西和辽西北地区。四十军在和平年代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三支两军中,四十军的全体指战员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定团结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四十军所属120师的360团奉命第一个赶到震区,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先进集体”,集体荣立三等功。还有很多的抗震救灾英雄故事,在这里就不详细的描述了。1998年夏黑龙江地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四十军所属部队千里奔袭来哈尔滨市抗洪抢险,为了保护哈尔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又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在四十军直属警卫连服兵役的几年里,对四十军这支“旋风部队”还是有很多情感的,虽然只当了几年的和平兵,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事迹。但做为这支光荣劲旅中的曾经一分子,深感骄傲和自豪,四十军无愧于“旋风部队”的美称,可惜的是在2017年初因为军改的需要,这支光荣的部队走到了它荣誉的尽头,从此四十军的称呼就不复存在了。后来我也曾经去过当年的军部大院,目前已经移交给锦州市委办公所在地,只有当年的军部大礼堂,如今叫八一礼堂还屹立在那里。其它的一切早已经荡然无存,一支存在几十年的“旋风部队”早已物是人非,据说原四十军的所属部队有的被减编了,有的部分与其它部队合编了。即便这支部队没有了番号,但是“旋风部队”的美称和它的光辉历史会被人们永远牢记在心中。
精神和信念,是剑之利刃,也是一支部队的灵魂。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是贯彻落实习主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的实际行动,是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扬“旋风部队”的光荣传统,弘扬“旋风精神”,让一缕缕过往时光充满时代的活力,让一个个历史瞬间映照脚下的路,就能够为官兵输送精神营养,为部队聚集战斗力量,书写雄师劲旅新的传奇。
【编者按】陆军40集团军虽然是在建国后建立,它的前身可是赫赫有名的一支劲旅部队,被敌军誉为“旋风部队”,作者由于在四十军当过兵,虽然是和平年代的士兵,但因四十军的威名,还是感到骄傲自豪。这篇文作者搜集资料,详实地记叙了陆军四十军的前世今身,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收复后又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又立了大功,这股“旋风”真是势不可挡,英雄辈出,和平时期震灾救灾,四十军的将士冲锋在前,吃苦受累在前,受到集体嘉奖。现在,虽然四十军接受改编,番号不在了,但四十军佳绩已经记进军史,“旋风精神”是一面不倒的战旗,激励后来者继续开拓向前。推荐阅读。编辑:梁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