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长征】长征队伍中历经磨难的娘子军(四)

作者: 陈辉 点击:662 发表:2024-06-27 10:35:42 闪星:10

摘要: ▲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的“七仙女”到达陕北幸存五人 中央红军出发一个月后,红25军也告别了大别山区,开始长征。从鄂豫皖出发长征的近3000名红军中,只有曾纪兰、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张桂香、曹宗楷7名女性,她们的职业比较单一,都是随军医院的护士,男女之比约为428:1。因为职业是“白衣天使”,人们称呼她们为“七仙女”。

 ▲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的“七仙女”到达陕北幸存五人。

中央红军出发一个月后,红25军也告别了大别山区,开始长征。从鄂豫皖出发长征的近3000名红军中,只有曾纪兰、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张桂香、曹宗楷7名女性,她们的职业比较单一,都是随军医院的护士,男女之比约为428:1。因为职业是“白衣天使”,人们称呼她们为“七仙女”。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最初隶属红四方面军,是长征最先到达陕北的部队。党中央到达陕北后,红25军改隶为红一方面军红15军团。

鄂豫皖苏区红25军1931年10月成立于安徽金寨麻埠,下辖第73、74、75师。

1932年秋,红25军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1932年11月30日,奉命留守的红25军一部编成新的红25军,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下辖第74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戴季英;第75师:师长周希远、政治委员高敬亭。

1933年9月间,红25军在演麻公路遭敌包围,25军被分割。75师由吴焕先、戴季英率领突围回鄂东仍保留25军番号;74师由徐海东率领,退回皖西重新组建红28军。

红25军出发地点

1933年1月,红28军并入到红25军。1934年,第二次组建的红28军再次并入红25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下辖第74师,师长梁从学、政治委员姚志修;第75师,师长王少卿、政治委员高敬亭,全军共3000余人。

不久中央指示,红25军进行整编,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全军3000人,辖第223、224、225团、手枪团。

红25军历史照片

1934年11月,红25军奉命开始长征。1935年9月到达陕北苏区。9月18日,与陕北的红26军和红27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红25军是长征红军第一个到达陕北的部队,为党中央、中央红军和二、四方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也是在危难时刻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近3000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大别山区的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开始长征。在这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里,有7名女战士显得格外惹眼,被人们称为“七仙女”。

“七仙女”,来自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其中女护士戴觉敏出身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她的父亲戴雪航,是位教书先生,由于受“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想的影响,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与董必武交谊甚深。戴觉敏在父亲的影响下,12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32年春,她在校读书时,红军总医院来招收护士,她来不及征询父亲的意见,就跟她的堂妹一起,报名参加了护士班。她在红军总医院驻地箭场河,经过半年护理业务训练,成为红军中的一名白衣战士。在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期间,戴觉敏随红25军总医院,先后与伤病员一起转移到天台山、老君山的密林里,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参加抢救了大量红军战士的生命。

周东屏,1917年生于安徽六安,不满13岁就被人贩子拐走,以50元钱的价格卖给他人,是红军把她解救出来的,她参军后被分到红军总医院工作。

1934年11月,红25军正在皖西的六安、霍山一带休整。军长徐海东和政委吴焕先突然收到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的来信,上面写道:“宝珊、海东、焕先:中央派程子华同志带来了重要指示,请你们接信后,火速率部队来鄂东”。

女红军周东屏与丈夫、红25军军长徐海东

行军路线确定后,徐海东和吴焕先指示组建了一个留守处,把不能走的伤员和一些笨重的东西留下来。

红25军总医院分院在安置好最后一批伤员后,有12名担负看护伤员任务的女红军突然接到命令,临时组成看护班,翻山越岭赶往军部报到。

戴觉敏和周东屏也被选中了,戴觉敏收拾好简单的行装,就同姐妹们一起匆匆上路了。从老君山下来,正好路过戴觉敏的家门,戴觉敏看见母亲居住的堂屋里还亮着昏暗的灯光,心里顿时一震,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她父亲前不久被敌人杀害了,哥哥在红军中被党内机会主义分子杀害。她多么想回家看看年迈无助、孤独忧伤的母亲啊!可是,她怕暴露了部队的行踪,怕自己掉队,她咬紧牙关,把同母亲生离死别的感情深深埋入心底,与姐妹们一道远去了。

到达军部后,她们中只有7人被批准跟随红军转移。11月5日夜,部队从葛藤山悄悄出发了,开始了漫漫的长征路。

整编后的红25军在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的率领下,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于1934年11月16日踏上了长征的旅途。

“七仙女”当时并不知道长征的去向,只知道是创建新的根据地,她们同其他战士一样背着三天干粮、两双草鞋出发了。

对于红25军的出征方向,中央并没有指出明确目的地,中央的指示有三条原则:一是敌人比较薄弱的地区;二是群众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三是有利于作战,粮食和物资比较丰富的地区。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郑位三等人根据中央的这三条原则,决定向豫陕方向转移。这次大转移,从上到下采取了许多保密措施,基层官兵只知道部队要去“创造新苏区”。

“七仙女”随红25军长征过渭河的照片

尽管保密,国民党军事当局还是很快发现了红25军的动向。蒋介石急令“豫鄂皖三省追剿队”5个支队共40多个团和东北军115师,跟踪追击;命令驻河南南阳、泌阳、方城、叶县一带的40军和驻湖北老河口一带的44师,迎头堵截;又命令驻开封的60师开往卢氏朱阳关,控制入陕的大道。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红25军的处境非常危险!

红军总医院政委苏焕清为随军的7位女兵担心,商量后决定,发给她们每人八块银元作为生活费,让她们留在根据地,自己寻找生存之路。

“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她们表示死也不离开这支为穷人翻身解放而献身的队伍。

“不行,我们死也不离开红军!”曾纪兰说。

“我们就是要随队行军!”戴觉敏急得直跺脚。

“叫我们回去,回到哪里去?我是逃出来参加革命的,难道还让我重新回去当童养媳不成?”周东屏越说越气,把手里的八块大洋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苏焕清政委看到这种情景,也为难了。他知道这些女兵大都出身很苦,是没有办法才冒死出来革命的,她们都是经过战争考验的。

一年前,国民党对红军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红军总医院被迫分成两个医院,把伤员迅速转移到天台山、老君山。女红军们就在这座山上安营扎寨,看护伤员。山上无粮缺药,敌人还经常上山搜捕,她们把伤员安置在石崖下、山坳里,白天不能走动,只有到了夜晚,男战士才下山找些稻谷和野菜回来,交给她们摸黑做成简单的饭菜,为避免暴露目标,做饭、烧水全部在夜间悄悄进行。没有锅,她们就以脸盆代替,煮出的清汤米粥放上点无油少盐的野菜给伤员们吃。开始还有野菜粥将就,可日子一长,一把野菜、一碗南瓜汤也来之不易了,为了伤员们能早日痊愈,重返前线,她们同其他医护人员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想方设法给伤病员们找吃的。在这段最艰苦的岁月里,她们没有叫过一声苦,没有流过一滴泪,现在怎么忍心赶走她们呢?

“你说,这是谁的决定?”田喜兰气愤地质问。

“是政治部戴季英主任,他说现在还在苏区境内,走出苏区想留下也困难了。”苏焕清无奈地说。

 “走,我们找戴主任讲理去!”

 7个女红军战士气冲冲地找到戴季英,请求他收回命令,同意她们跟随部队一起行动。

“事情已经决定了,再说我也是对你们的安全负责。”戴季英解释说。

 但女兵们并不领情,死缠住他,不同意她们的请求就不让他走。戴季英就是不答应。

大胆泼辣的周东屏嚷起来了:“主任,你没有排斥女同志革命的权利。”其她的女兵们也跟着大叫大喊:“红军就是我们的家,离开这里,我们就没有家了。”“我们死也不离开红军!”

 戴季英被她们吵得有些火了,跺着脚说:“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吵破天也没有用!”看来,真是走不成了。

关键时刻,徐海东副军长骑着一匹战马由远处飞奔而来。他是在出征前的整编中,主动向省委提出来由军长改为副军长的,原因是他听说中央派来的程子华在中央红军当过师长,又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上过学,参加过广州暴动和海陆丰斗争,文武双全,就主动请省委同意让程子华出任军长,自己做副军长。虽然职务有了变化,但许多老战士一时改不过口,依旧亲切地叫他军长,就连敌人的电报,也还是称“徐海东匪部”。此时,他看到几个女战士在“围攻”戴季英,以为出什么事了,急忙赶了过来。

 “这几个女孩子是怎么回事?”徐海东问。

“要跟队伍走。”戴季英已被“七仙女”磨得疲惫不堪了。

女红军们深知徐海东平易近人,对部下有一副热心肠,就像见了救星似的,不约而同地围上去,七嘴八舌地诉说事情的经过,表述自己的决心,千言万语,一个主题:当红军,走革命路,就是死在路上也决不离开红军。

徐海东笑着对戴季英说:“7个女孩子,不多嘛,她们既然有决心,给她们一个锻炼的机会有什么不可以呢?”

戴季英不好再说什么,徐海东做了个大好人,这么轻易就同意了她们的请求,这让戴季英有些尴尬和不快。

 “七仙女”破涕为笑了。

徐海东不失时机地为戴季英打圆场说:“你们先别笑,主任让你们留下也是有道理的,这次部队走到哪里,走多少天都没有确定,情况比你们想象的要严峻和艰苦得多,这可不像喝凉水那么容易,你们能挺得住吗?”

“我们早就准备好啦,男红军能吃得消,我们也能吃得消,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徐海东满意地笑了,他用马鞭朝前方一指,爽快地说:“既然这样,你们就快去追赶队伍吧。”

“七仙女”高兴极了,周东屏还感激地给徐海东行了一个漂亮的军礼,但她那时还不曾想到,这位指路人后来竟成了她的丈夫。

“七仙女”组成了红25军“救护班”,曾纪兰担任班长。

长征中的红25军“七仙女”塑像

“七仙女”一路出生入死,历经磨难。她们都是随军医院的护士,打仗时,奋战在战场第一线,一见战士受伤,立即背着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包扎、护理,热心照料,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她们把饭让给伤病员吃,缺少粮食,就到山野寻找野果、树皮,掺上米糠,为战士们充饥;缺少药品,她们就千方百计收集、购买,或者采集中草药,为战士们疗伤。由于她们英勇无畏地抢救伤员,红25军指战员们把“七仙女”当成救命女神。

“七仙女”中的5人坚持到了红25军长征的终点——陕北延川永坪镇,班长曾纪兰1935年7月,牺牲在宁陕县境;女护士曹宗凯在北过渭河以后牺牲在担架上。

 长征到达陕北后,“七仙女”班剩下的五个姐妹,除张桂香与戴季英已结婚外;周少兰后改名周东屏,与徐海东结婚;田希兰与钱信忠结婚;余国清后改名余光,与李资平结婚;戴觉敏与饶正锡结婚。建国后,周东屏成为大将丈夫徐海东的夫人;戴觉敏成为中将丈夫饶正锡的夫人;田希兰成为少将丈夫钱信忠的夫人;余光成为少将丈夫李资平的夫人,历经苦难,苦尽甘来。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红色娘子军》军歌,正是参加长征红军“娘子军”的真实写照。

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付出了人民军队历史上女兵最大的牺牲,经历了最大的苦难,也书写了最伟大的辉煌。

(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红色娘子军》军歌,正是参加长征红军“娘子军”的真实写照。本文书写了红25军中的七位女红军曾纪兰、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张桂香、曹宗楷。因为七人的职业是“白衣天使”,人们称呼她们为“七仙女”。她们一路出生入死,英勇无畏地抢救伤员,红25军指战员们把“七仙女”当成救命女神。长征队伍中历经磨难的娘子军们付出了人民军队历史上女兵最大的牺牲,经历了最大的苦难,她们是众多中国革命巾帼英雄的代表,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缅怀。推荐阅读。编辑:初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