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无常

作者: 都是寻梦人 点击:396 发表:2024-06-19 10:16:39 闪星:2

        一说起无常,很多人就会想到了白无常,黑无常。而我说的无常,跟他们没有关系。其次,就有人想到佛教的诸行无常。跟这个有点关系,但我也不想为了解释一个佛教名词去写一篇文章。其实,世界还有很多像世事无常,变化无常,反复无常等。如今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我,难免对人生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

        什么是无常呢?简单解释:常就是固定不变的,无就是没有,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没有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世界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绝不墨守陈规。人们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句话初听是有道理的,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变?事实不是你想怎么变就怎么变的。只有你的想法跟事物的规律完全合一时才可以说,我想怎么变就怎么变,实际上并不是你想的,而是暗合道妙!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其一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其二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虽然这规律是相对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适用的范围内利用规律,而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找到规律,而找到规律的前提是应该意识到要寻找规律。

       无常,这个词最早起源于中国的道教,后来演变成了白无常、黑无常。佛教出现之后,又给无常注入了新的含义。佛教里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之语, 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生法,意思是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前因后果,内因外缘的。一切有为法都会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最终化为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佛教从此挂上了一个虚无的名头,却很少人去研究那实事求是、法无定法的实质。实在令人叹惋!《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代革命领导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战场上的态势,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绝不像国民党蒋介石那样僵化呆板,“军人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听命令的败而不败,不听命令的胜而不胜。哪有不败之理呢?岂有可胜之道?

       一切都是无常的,那有没有一个“常”的存在呢?有。道家所说的“道”,佛家所说的“性空”。《道德经》说:“道,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礼记· 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佛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空性的。《六祖坛经》中慧能法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道家的道,佛家的空性理论,都是“常”的,指的是不变的。但是,它的不变和我们一般人理解的不变是不一样的,因为一般人的理解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如果深刻钻研佛家和道家理论,就能够感悟到,他们所说的不变,正因为是不断变化的缘故。他们所说的的变化正是因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而每件事物的规律又是不同的,他们的变化是因为事物规律的不同变化,而随着其规律相应地变化。也就是说变化是常的,如何变化是无常的。佛祖能做到随缘不变,菩萨能做到不变随缘,而我们一般人经常是随缘随变。所谓不变就是指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跟佛心一样从来不变。但我们一般人经常受到事物变化的迷惑,妄心当家,真心起不了作用。这说明我们每个人缺少定力。只有定,才能开慧;只有定,才能胜天。我们凡夫俗子的常,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自然就会“心常平”。

        古代有一个说不得和尚,他的口头禅便是“说不得,说不得”,他认为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这类似于《道德经》开篇之言“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说的,但说出来的道不是道的全部,也就不是那恒常不变的道。因为我们的语言是有局限性的,而道是无限性的。就好像(我说的是好像)说出的语言是平面性的,在二维空间里,而道是立体的,在三维空间里。你如何用二维空间的平面图形去讲述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形呢,它们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无论如何讲述,都是以偏概全。就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人,讲不明白就别讲了,因为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又象我们看CBA 比赛,你非得打开电视剧频道一样,这些连老百姓都懂得——不在一个频道。禅就如同道,说出来的禅绝对不是禅的全部。因为不在同一维度,不在同一层面,不在同一频道,说了就等于白说,所以才说不得。三毛也说过“爱如禅,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错”,也是这个意思。既然说不得,那我还在这叭叭叭地干什么呢?以手指月,抛砖引玉,说可以说的那一部分。

       荀子有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就像大自然有春、夏、秋、冬的变化,五行中存在旺、相、休、囚、死的态势。《道德经》有“以无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之语。这些都告诉我们:事物虽然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但是他的变化始终都要遵循着一定的轨迹,无论怎么变化都脱离不了它的本源。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沉着冷静,仔细寻找它的本源,只要找到它的本源,并作出相应对策,那一切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这个本源就是事物的真相,也可以说事物的规律。不是不变,是随机应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不变而变呢?赵本山和范伟有个小品,其中有几句台词,“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耗子。耗子拐弯了,猫还走直线,那就是瞎猫”。真的是话糙理不糙!还有一个小故事,一个警察去打猎,突然间看见兔子跑了出来,他拔出枪大声喊,“别动,我是警察”。你们是不是觉得这很可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人是不是也会犯类似的错误?

       世界是无常的,但依然有规律可循,也需要总结经验教训,那么我们怎样看待规律和经验呢?有一个“常识”,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其实这种表达是错误的,因为水只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水沸腾的温度才是100摄氏度,而不同的地方大气压也并 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地方水沸腾的温度不一定是100摄氏度。有一句话说得好“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其实,向后一步也是谬误,即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同样可能会成为谬误。就像那些上蹿下跳,左右逢源的人,到最后可能变得无法自圆其说,也无路可走。所谓的真理就是规律,而规律是没有绝对的,都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且根据人、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的经验也是这样。不是规律,经验不可靠,而是事物是无常的,我们也应该随机应变。毛主席指示我们说: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经验主义。《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强调中庸之道的目的,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平衡,以及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和谐。这种“中”并非麻木不仁,而是指在情感波澜起伏之前,内心能保持一种平和与理智,这种状态是中庸之道的体现,即不偏不倚,不过不及。

       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以及我们对一切人事物的看法,包括内心的情感,都是无常的。就像我们玩儿象棋,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但随着棋局的不断变化,便有了不同的态势。无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态势,做棋手的都是我们自己。输了,就坦然地承认技不如人;赢了,也不要忘了人外有人。如果不做棋手,难道你甘愿沦为棋子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无常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现象,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个体的生命过程中,也体现在宇宙万物的演变中。佛教中的无常观念,强调了事物的暂时性和不稳定性,旨在提醒人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从而更加珍惜当下。从科学角度讲也是一样,事物总是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是我们看不见,或是不在意罢了。作者写的“无常”,讲的也是这样一个意思,只是,好好分析“无常”这两个字,还有许多更深刻的道理。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