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向“最可爱的孩子们”致敬

作者: 傅春阳 点击:560 发表:2024-06-15 07:49:37 闪星:3

松山战役是远征军为打通援华交通道路而发起的重要战役。在战役中,日军守备队依托坚固的军事堡垒进行顽抗,给远征军造成重大伤亡。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远征军最终攻克松山,全歼日军守备队,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这场战役中伤亡了7783人,其中1000多名娃娃兵牺牲,年龄大多在13-15岁之间,最小的只有9岁。这些孩子随着战事升级,他们挺身而出,为梦想而奔,最终扛起武器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他们的壮举仿佛让人们见识到了真正的勇气和坚韧不拔。他们永远是祖国最可爱的孩子!


    一、为什么要招收这些“娃娃兵”

       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为了阻止别国对华武器援助,日军在封锁了海空交通线的同时,也对陆路“抗战输血管道”实施了破坏。当时,欧美国家为了使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无法全力开拓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经滇缅公路运输大量援助物资到中国。因此,滇缅公路 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抗日战争的成败,也影响到二战的进程。

       因此,中国唯一的援助通道,被英、日两国默契地关闭了,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抗战的困难形势。然而得到保证的英国人并没有如愿,日本为了夺取丰厚的自然资源,建立起自给自足的战争体系,还是在短时间内席卷了东南亚诸国。1941年12月,面对6万日军对缅甸英军的进攻,英国求助中国希望中方组建远征军协防缅甸。仰光危急,中国远征军10万余人奉命入缅援英作战。历经2个月的血战,英军节节败退。他们不顾友军安危,废除了原先的作战计划,决意退守印度,放弃整个缅甸,并要求中国远征军接收防线,掩护其主力撤退。孤军奋战,缺乏物资给养,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最终惨败而回。10多万大军仅有4万余人长途跋涉回到祖国,近7万英魂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

       由于松山地势复杂、沟壑纵横,横跨怒江的惠通桥,就在松山的脚下。日军顺利切断滇缅公路后,并在松山防线修建了大量堡垒工事。某军事专家参观防御工事后,做了如下评价:“状如大型蚁巢,坑道四通八达,即使重炮命中,内部震荡亦微。”我军曾发起多次猛攻,都因伤亡惨重而败退。连连获胜,助长了日军嚣张的气焰,日军13联队长松井秀治狂妄地宣称:中国人想攻下松山,就拿10万人命来填吧。数年的血战,不仅日本的战争潜力消耗甚大,兵员无法得到补充,远征军也同样如此。到了不是敌死,就是我亡的严峻地步,远征军在征兵时,不得不放宽了条件,总计招收了7000多名“娃娃兵”。

       中国远征军,是国军派遣到缅甸与日军作战的部队,由于远离本土作战,这支部队遇到了前所未见的问题,如物资短缺、兵源不足等等,并且战斗过程也更加激烈。也因为面临的挑战众多,因此远征军在第一次入缅的作战就以失败告终,远征军被迫退守到怒江东岸,和日军形成了僵持的态势。此时要想扭转战局,必须拿下松山,一旦松山打通,滇缅公路的所有权就会再次回到我们的手上,为了打赢这一仗,远征军在兵源不足的情况下,征集了7000名十来岁的少年组成了娃娃兵军团……


       二、他们的牺牲精神难能可贵

    “娃娃兵”年龄都在16岁以下,大部分是父母(被日军杀害)双亡的孤儿。原本作为烈士家属跟随部队四处漂泊,一开始娃娃们只负责后勤工作,传递命令、煮饭、洗衣、打扫卫生等。1944年6月4日,当远征军发动松山战役时,这些稚气末脱的“娃娃兵”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却毅然走上战场。

      这些被统称为“娃娃兵”的少年们,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和正规军一同走上战场。他们的年纪轻轻,却承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压力和恐惧。然而,尽管面对的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军,这些娃娃兵们仍然勇往直前,毫无畏惧。开战前,美国记者罗斯采访了一群中国娃娃兵:“战争结束后,你们想干什么?”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道:“回家放牛、种地、当学徒、去大城市……”其中有一个孩子的回答,超越了其年龄的成熟,他表情严肃地说:“中国抗战必胜,可那会儿我可能死了吧!”后来,这个名叫张全胜的9岁娃娃兵,在松山战役中被日本人俘虏了。当日军问他想怎么死时,他大义凛然地回答:“我已经死了,可是中国永存!”日军幸存者回忆当时的情景,感慨道:孩子虽小,但眼神坚毅,其不屈的英雄气概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些孩子们从小目睹家破人亡的悲惨,内心充满了对日寇的仇恨。他们毫不犹豫地应召上战场,身着硕大的军装,手握比自己还高的枪,迎着40多座火力全开的碉堡,奋不顾身地冲向了2000多米高的松山主峰,与敌人厮杀。有的娃娃兵在战斗中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在敌人的炮火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冲锋。面对日军的扫射,他们全然不顾,只知道眼前的鬼子必须杀光。有些被俘虏的孩子,他们的英勇宁死不屈,让眼前的日军都惊叹这么小的孩子都能这么勇猛不怕死。这份坚毅震慑了在场行刑的所有日军。小英雄们最终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如今来看,他们还是一个小学生的年纪,却捐躯赴了国难!孩子们战斗之惨烈,牺牲之悲壮,令人动容!


三、祖国不会忘记英雄少年们

       抗日战争胜利过去80年了,如今松山战役阵亡将士公墓中矗立着群体雕塑,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娃娃兵方阵。”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些娃娃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他们在战场上的流血牺牲,才换来如今国家的繁荣强盛和人民的岁月静好!巍巍松山,滔滔怒江,曾经记录了中国军民悲壮的一页。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少年英魂们可以含笑九泉了!

       2013年9月,我国政府在云南松山脚下,松山战役阵亡将士公墓里,建立起了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最令人泪目的就是“娃娃兵方阵”。前去参观的小朋友都会好奇地询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这些雕塑看上去与我年龄相仿,他们为何能出现在烈士纪念陵园呢?”

       是啊,十多岁的孩子,一个个稚气未脱,如果不是惨烈的战争,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应该会待在父母身边,走进宽敞明亮的课堂,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闹。国家危难之际,这群小战士义无反顾投入战场,与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拼杀。他们或许不懂得什么叫做团结抗战、帮助盟军拖延消耗日军主力的大道理,甚至可能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可是这些小战士都有一个念头——谁若侵犯我的家园,杀害我的父母同胞,那就是敌人,是不死不休的仇敌!

       战争的记忆总是痛苦的,虽然娃娃兵们有血性,但是祖国的强大才是我们最大的后盾。今天的松山,已经被打造成了一片战场遗迹景点和爱国教育基地,在山上有着许多当年留存下来的战壕和工事,树立了大大小小的纪念碑和阵亡战士公墓。在这片庄严的墓地中摆放了众多座远征军战士们的塑像,其中就有1000多个为国捐躯的娃娃兵的塑像,他们穿着明显不合适的军衣,背着大大的挎包还挂着个搪瓷杯。

       2012年,老兵慰问团联合贵州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展开贵州老兵关怀计划。活动启动那天,现场挂了许多海报宣传,一位名叫陈友礼的老人看到之后,找到志愿者说道:小伙子,你们这是干啥呢,是需要老兵做点什么嘛?我也参加过抗战。志愿者为了了解老人具体情况,便多次到他家中访问。谈话中了解到,陈友礼老人11岁就参加了远征军,国民党的第五军第200师。老人能准确的说出连长、师长、军长的名字,而且讲述的事情细节多数都跟历史档案描述的一样,完全符合对照老兵的认定标准。聊天的时候老人曾说,这辈子当了十多年的兵,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却没能留下一张军装照做纪念,很是遗憾。

       志愿者想到11岁参军的李占宏的娃娃兵照片,心想:那照片虽然不是老人的,但是我国远征军的代表人物,而且也是11岁参军,送给老人他肯定会喜欢。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志愿者便找到那张照片,冲洗出来裱了相框。再次来到老人家探望的时候,送给了他。当老人看到照片的时候,愣在了那里,然后突然泪流满面,激动的说:这就是我啊,70年前的我!志愿者听到也傻眼在那里,世上有这么巧的事儿?估计是老人认错了,可能照片上的人跟他小时候长得比较像,然后问老人:“这照片上的人是不是跟您小时候很像。”

      老人摇了摇头说:“不是,这个照片上的人就是我,在中缅印战场上,美国人帮我拍的。”之后志愿者跟老人细细聊了一下那张照片。照片的拍摄地是滇西的龙陵,当时虽然已经是冬天,但是那里天气并不怎么冷。拍摄者是美国的一位通讯兵,那天他拿着相机想给中国士兵拍照,第一眼就看到了13岁小小的陈友礼。后来志愿者回去查阅资料,老人所在的第200师确实参加了龙陵的收复战斗。但是为了慎重对照,志愿者又专门找到公安局技术处人员,以及精于面部结构的画家,做那张娃娃照及老人现在的照片做了对比鉴定,他们都说高度疑似应该是同一人。

      这更加证实了陈友礼老人身份的真实性。名字为什么不符?结合当时的情况,一,可能是因为大家语言不通,所以标记错误。二、是因为两国文化的差异,英语的姓一般是在后,如果Lee放在前面,那么读音就差不多了。最后确定了照片与本人身份一致。

      抗战胜利之后,第五军加入到内战,1947年陈友礼跟随部队投诚到共产党,被编入解放军当司号员。抗美援朝时,跟随部队第一批前赴朝鲜作战,参加过大大小小战役十多次,1955年转业回到老家做农民,因为家里只剩下自己,便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这些年,随着国家对抗战老兵的关注越来越多,老人的待遇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有人问他是否后悔过参加国民党。他说:“不后悔,国难之间,保卫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无论在那个部队。而且我现在哪都挺好的,国家给老兵的待遇挺好。志愿者服务又圆了我当兵后的梦。”

       常忆战争苦,更觉和平甜。无论是当年的“娃娃兵”还是幸存下来的老兵,都是祖国和人民最可爱的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特别是家长和学校老师要引导孩子记住“娃娃兵”的英雄事迹,并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向他们学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从古至今,每当中华民族在最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以强大的信念,帮国家度过难关,正如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 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幸运,是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作者介绍的是中国最勇敢的一群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可能想到,曾经出现过这样一群娃娃兵,最大15岁,最小才9岁,他们要扛着比自己个头还高的枪,迎着敌人与炮火以命相搏,他们丝毫没有畏惧,直到最后壮烈牺牲,共和国不能忘记孩子们,活着的所有人都不应该忘记曾经有这样一群孩子们。推荐阅读,牢记历史。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