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长征】长征集聚出发源头走出的开国将军(三)

作者: 陈辉 点击:1510 发表:2024-06-13 07:47:39 闪星:9

摘要: ▲在省军区任职的开国将军三位:李致远、钟贤文、叶荫庭。 于都籍将军从作战部队到省军区任职的有三人,他们都是从作战部队的军政主要领导转隶到省军区工作的,其中2人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1人是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的。

  ▲在省军区任职的开国将军三位:李致远、钟贤文、叶荫庭。

  于都籍将军从作战部队到省军区任职的有三人,他们都是从作战部队的军政主要领导转隶到省军区工作的,其中2人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1人是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的。


  1、李致远:电影《奇袭白虎团》的铁将军原型

  李致远小传:1907年8月出生,于都县桥头乡朱屋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军。历任战士、干事、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训练队队长、营教导员、团政委、军组织部长、旅政委、师政委、军副政委、河北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论缘分,开国少将李致远是我的老领导,1969年12月,我参军在河北省军区独立师当战士,李将军当时在河北省军区任副政委,作为士兵,我不可能与李将军直接相识,但他的传奇故事却早有耳闻。李致远将军的故事与电影《奇袭白虎团》和样板戏《奇袭白虎团》是分不开的,因为他就是电影《奇袭白虎团》中的铁将军原型,一位以足智多谋而闻名的政工干部。文艺作品《奇袭白虎团》对李将军的传奇经历起到了“广告”效应。

  先简单看看李致远将军在奇袭白虎团战斗之前的经历:李致远家境贫寒,幼时给地主家少爷当过陪读,读了三年私塾,识了不少字,还学会了记账,为参加红军后成为政工干部奠定了基础。后来为了生计,李致远当过铁匠,常常到附近四里八乡去干铁匠活。

  1928年,于都爆发了打倒土豪劣绅的农民武装暴动。李致远参与其中,并当上了赤卫队队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致远任粤赣军区独立第三师八团政治处干事,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中央军委总卫生部训练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邓宋支队第7团政委,挺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副政委,军区独立第8旅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17旅政委,第二十兵团68军203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副政委兼203师政委。

  再聊一聊李致远将军的战斗经历:李致远将军的儿子李斌曾介绍父亲参加过的主要战役和战斗:在于都参加赣南暴动走上革命路;长征路上,李致远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枪导致微跛,但在战斗中依旧英勇无畏;抗战中,参加过清风店战役、新保安战役、保北战役、保定战役和解放徐水、定兴等县城的攻坚战;抗美援朝,任68军副政委兼203师政委的李致远,为有效打击控制制空权的美军,避免敌机轰炸,李致远指挥部队修筑环形公路,让防空炮在环形公路上跑,成为移动的炮位,边打边走,使敌机找不准目标,轰炸无计可施,成为朝鲜战争中对付美国空军的一项发明。

  言归正传,谈一谈李致远奇袭白虎团的故事:中国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后,203师的对手是韩军的首都师。一天,203师抓到了韩军首都师的侦察兵,对他们进行审问,李致远了解了这支部队的情况。经过分析认为,敌人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警戒部署也不严密,如果现在派出几支分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应该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于是,他与师长商量派出了副排长杨育才带领的侦察小分队,打穿插战术,出其不意,突袭了韩军首都师“白虎团”团部,使白虎团团长陆根洙和美军顾问全部丧命,震撼全军。后来的文艺作品《奇袭白虎团》进一步使李致远声名大振。

  最后介绍一下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李致远坚持原则,铁面无私的往事。为此,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送给他一个绰号“八千岁”。

  宋朝的“八千岁”也叫八贤王,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宋太祖临死前,本来是想把皇位传给赵德芳的,但当时赵德芳还是孩子,无奈只好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为了保护赵德芳的权位,宋太祖去世前赐给他金简,上打昏君下打谗臣,使他的权力凌驾于诸王之上。后来的赵德芳不畏权势,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敢于得罪任何人,是一位十分贤明和正直的人,被世人称为“八贤王”。

  孙毅司令员为何也称李致远“八千岁”呢?要从李致远秉公办的两件事说起。

  清风店战役结束后,旅长从战利品中拿了一支金笔。这事被旅副政委李致远知道了,他要去找旅长把钢笔要回交公,有人劝他:“算了吧,旅长拿支笔,也是为了工作方便。”李致远说:“那不行,你拿笔,我拿表,咱们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执行不执行?”

  找到旅长后,旅长解释说:“我原来的笔不好使,我挺喜欢这支笔。再说也是为了工作方便嘛。”

  “真是工作需要,等战利品登记造册后,上级同意了你再要!”李致远较真地说。

  “我当旅长,拿支笔,算犯什么法?”

  “算不上犯什么法,可违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教育战士遵守纪律,可你自己却带头违反规定!”

  旅长见李致远态度很坚决,无奈地便把钢笔交出来了。

  还有一次,分区警卫连一个战士因为一件事的不公,骂了一个地方干部是“土皇上”。那个地方干部向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张庆春作了汇报。张政委一听就火了。立即把警卫连长找来,狠批了一顿,又关了禁闭。

  李致远知道后,找到张政委说这种关禁闭的方法不合适,要求放人。张政委正在气头上,不同意放人。

  李致远也火了,一拍桌子吼道:“这事你办的就是不公,凭什么不放? ”

  “他教育战士不够,就该处理!”张庆春也火了。

  “教育不够,连长是该负领导责任,可不该关他的禁闭!”

  看到李致远寸步不让,张政委自知理亏,嘴上就软了下来,说:“不该关,你说该咋办?”

  “咋办?批评教育,立即放人!”李致远坚定地说。

  张政委接受了李致远的意见,放出了那个连长。

  不久,这两件事传到了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的耳朵里。在一次团以上的干部会议上,孙毅风趣地说:“九分区有个‘八千岁’,敢顶敢碰,敢于坚持原则。希望同志们要向他学习,敢于坚持原则。但应注意讲究点方式方法,不要影响团结。”

  从此,李致远“八千岁”的别称,就在冀中军民中传开了。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李致远因身体原因从野战部队调到河北省军区任副政委。1978年1月23日在石家庄病逝,享年71岁。


  2、钟贤文:严于律己的乐观将军

  钟贤文小传:1915出生,于都县仙下乡富坑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班长、排长、区队长、队长、营长、团长,军分区司令部参谋主任、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校长、师长、南京步兵学校校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钟贤文有着辉煌的经历。他1932年参加红军,苏区时期,任红九军第三师九团副班长,红军总司令部通信连排长,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大学第一团区队长、副指导员、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二纵队三团营长,团参谋长,滨海军区第24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部参谋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长,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校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等职。在三个战争时期,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参加过山西、鲁南、滨海、鲁西等地“反顽”、反“扫荡”战斗;参加过昌潍、周张、济南、淮海、渡江、吴淞等战役和进军福建战斗,打了许多漂亮仗,属于一级一级在战争中打出来的军事指挥员。

  1949年3月,钟贤文任第三野战军28军第82师师长。第28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该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区所属渤海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1947年1月下旬,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统一整编,成立华东野战军。2月,渤海军区第7、第11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第7、第11师依次改称第28、第29师,同时组成纵队特务团,共1.6万余人。

  1949年1月,第28、第29师各一部组建第30师。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0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8军,第28师改称为第82师,钟贤文任师长,王若杰任政委;第29师改称第83师,朱耀华任师长,李曼村任政委;第30师改称第84师,冯鼎三任师长,王敬群任政委。全军共3.4万余人。

  1949年4月,28军参加渡江战役,歼国民党军1.1万余人。5月,参加上海战役,协同兄弟部队解放吴淞,歼国民党军8700余人。7月,进军福建,至10月,参加福州等战役,解放闽清、福州和平潭、大小嶝岛等岛屿,该军第247团第8连战后被授予“大嶝岛连”荣誉称号。应该说无论28军,还是其所属的第82师在第三野战军部队中属于能征善战的部队。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钟贤文被授予的是大校军衔,1964年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当时他任南京步校副校长,并且早已是正师级干部,不少人认为,给他授予的军衔低了点,但钟贤文对自己的军衔从无怨言。不过在钟贤文的部下里,却有一位来自山东烟台的年轻干部嫌自己少尉军衔低,找钟贤文提意见。钟贤文开导他说:“当初干革命,我们哪里想过当什么官,现在我当大校就不错了。”这个少尉说:“你当大校当然可以了,可我还年轻啊!”钟贤文说:“我大校,你少尉,最后都要扛到火葬场去的,不要去计较太多,我们只有做好工作的责任。”钟贤文既严肃又幽默的话,使年轻军官解开了思想疙瘩。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部队,钟贤文都是出了名的工作认真。1952年,华东区六个步兵学校合并成立南京步兵学校。彭德怀任国防部长后,提出南京步校要建成模范学校。

  钟贤文与学校其他领导一起,扎扎实实地抓教学、抓管理、抓建设,终于使南京步校成为全军的模范学校。

  钟贤文在南京步校分管教学,不管有事无事,他每天都要拖着一条在山东受伤的腿,一瘸一拐地在校园里到处看看。钟贤文是位军事指挥员,工作中哪怕是些容易忽略的小事,他也像指挥作战那样一丝不苟,周密思考。有一次步校到浙江舟山群岛去选学员,他除了向工作人员提出选好学员的条件外,对学员如何按时到校都想得很周到。他说,舟山群岛是岛屿,学员要按期到大陆来,就要考虑到台风、潮汐对航程的影响,对这些我们都要胸中有数,事先做好安排,结果学员都按规定时间到校报到。

  在部队,钟贤文非常注意做人的工作,大家有思想认识问题也都愿意找他汇报谈心,他按我们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化解了不少矛盾。

  钟贤文生活朴素,对物质要求很低,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对生活总是充满信心。在老百姓看来,钟贤文是高级干部,一定养尊处优,生活不忧不愁,可事实并非如此。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钟贤文一家的生活都很清贫,有同志说他“月月穷”。原来他上有老母,下有二男五女,加上两夫妻和保姆,十多个人生活,靠当初较低的薪金,日子够紧巴的。尽管组织给予一定经济救济,但他想,现在国家还困难,决不能向组织伸手,有困难自己克服,全家过着俭朴艰苦的生活。他在生活确实困难时,宁可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志借钱,也不向组织伸手,周围同志对他的这种举动不仅同情,更多的是尊敬。

  2000年11月12日,钟贤文在杭州病逝,享年86岁。


  3、叶荫庭:长征中指挥击伤击落敌机各一架

  叶荫庭小传:1915年出生,于都县靖石乡黄沙村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信员、排长、连长、营长、干部队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副军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于都籍开国将军中有两名空军将军,他们指挥击伤击落敌机天经地义,但还有一位陆军将军指挥用落后改装重机枪击落击伤国民党战机各一架就太神奇了。这位将军的大名叫叶荫庭。

  1931年叶荫庭参加红军后,开始在步兵连当战士。由于枪法好,被送往红军大学高射机枪训练班学习。长征前19岁的叶荫庭从训练班结业,担任中央军委警卫营机枪连连长。

  那时红军没有高射机枪,为了对付经常在空中耀武扬威的国民党战机,叶荫庭带领战士们自己动手,将4挺汉阳造30节式重机枪,装上硬杂木支架、瞄准镜和测远器等配件,改造成简易的高射机枪。

  在长征强渡湘江的激战中,国民党飞机疯狂地空袭和空投,给过江的红军造成很大伤亡。叶荫庭急红了眼,他命令战士们在湘江岸边快速布设了机枪阵地,随着叶荫庭一声令下,4挺机枪向布设的蓝天火力网猛烈射击,一架敌人自投罗网,很快被击中,遗憾的是敌机向下坠落时,又突然拉起,拖着一道长长的黑烟逃掉了。

  这是4挺简易高射机枪初试锋芒,虽然只是击伤了敌机,但初战有了战果。叶荫庭鼓励大家来日方长,击落敌机有的是机会,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叶荫庭说得没错,很快机会就来了。

  1935年3月,中央纵队长征行进在茅台城附近蜿蜒的山路上,突然前方传来了防空警报号声。队伍马上疏散隐蔽到了山路两旁的丛林中。一会儿,3架国民党轰炸机飞临上空,盘旋一阵后,开始轰炸,丢下的炸弹在丛林中,掀起冲天的烟尘和火光。部队中出现了伤亡,机枪连的战士们义愤填膺,纷纷连长叶荫庭请战。可是,能不能打飞机,叶荫庭说了不算,上级有规定,行军中遇到敌人必须有总参谋部的命令,才能开火。目的是防止暴露目标,引来敌机造成更大的损失。

  正在机枪连无可奈何,火急火燎的关键时刻,警卫营营长杨梅生赶到机枪连,向叶荫庭传达了总参谋部命令:“迅速占领阵地,痛击敌机,掩护中央纵队安全前进”。

  叶荫庭激动地大喊:“马上行动!”他迅速观察一下敌机盘旋的航线,指着附近最高的一棵树,下达命令:“以这棵树为火力中心,一排两挺机枪东西相隔25米,二排的两挺机枪南北相隔10米,马上做好战斗准备!”

  4名机枪射手都是班、排干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火力,叶荫庭亲自操起其中的一挺高射机枪。随着天空中的轰鸣声,叶荫庭通过瞄准具看到3架杀回马枪的敌机已进入预定目标。这时观测员举着测远器喊道:“敌机俯冲,高度180米,速度70米/秒。”

  “射击!”叶荫庭的命令一出口,他最先扣动了扳机。其它3挺高射机枪紧随着喷出火舌,组成了交叉火力网。顷刻间,天空一架敌机闪现火光,叶荫庭定神一看,打中了,这架敌机冒着浓烟,翻滚着向下栽去,轰的一声巨响,茅台镇田野里腾起一道火光和一团浓烟。另两架敌机见势不妙,慌忙中狼狈地逃走了。

  此战,叶荫庭和机枪连官兵用85发机枪弹,取得了红军用简易高射机枪击落国民党飞机的奇迹。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代表党中央亲临部队慰问,他说:“你们打得好,打掉了敌机的威风。现在,不再是我们怕敌机,而是敌机怕我们了!你们开创了红军击落敌机的先例,要好好总结经验,向其他部队推广。”

  当时的中央军委机关报《红星报》在1935年4月5日第十三期第二版,配上击落飞机的漫画,做了报道:“捷报,本月18日,蒋敌黑色大飞机一架低空飞至长坝槽,被我警卫营防空排射弹八十五发,击落在茅台附近。”

  长征到达懋功,叶荫庭所在的机枪连编入左路军。总参谋长、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得知叶荫庭用高射机枪打下敌机后,派人把叶荫庭叫去。刘伯承称赞说:“你有理论,又有实践,是红军难得的人才,我请你给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的学员讲讲如何打敌机的吧!”遵照刘伯承总长的指示,叶荫庭向学员们详细汇报了自己指挥击落敌机的过程,受到刘伯承校长和红军大学高级指挥员的一致好评。

  71年后,在大连离休生活的叶荫庭老将军还念念不忘当年他击落敌机的地点茅台镇。大连媒体“七十年后的心愿”报道组带着叶将军的心愿,专程到贵州茅台镇,寻找当年击落敌机的遗址,并做了报道。

  长征到达陕北后,叶荫庭投入抗日战争,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四队队长,第一分校直属营营长、干部队队长、鲁中军区2团副团长、山东军区3师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3纵8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9师副师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四保临江、辽沈、平津、渡江、衡宝、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40军后勤部部长、军参谋长,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回国后,叶荫庭任第40军副军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顾问(副兵团职)。

  2006年10月24日在大连逝世,享年91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于都是长征集聚的源头、是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红色沃土,无数的于都籍革命先辈们书写了一段段关于斗争、牺牲和信仰等可歌可泣的“初心”故事。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凝聚了共产党人的奉献与荣光,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者回忆的十六名于都籍将军的战火人生第(三)节开启的是于都籍三名开国将军战火人生的展播。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电影《奇袭白虎团》的铁将军原型的李致远,他的奇袭白虎团战斗之前、战斗中的经历和奇袭白虎团的故事,造就了“八千岁”的别称,塑造了他在战火中敢顶敢碰,敢于坚持原则的光辉形象。其次讲述的是17岁就加入了红军队伍的严于律己的乐观将军钟贤文。他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的辉煌经历,还有和平年代战胜疾病的故事,成就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严于律己、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品质,给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最后展播的是“热血忠魂”的叶荫庭将军的英雄先进事迹。他在长征中指挥击伤击落敌机各一架,成就他开创击落敌机先河的于都籍开国将军的荣耀。九十多年过去,于都依旧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燃烧不息。时光荏苒,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英勇的先辈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书写了革命的辉煌篇章。后人追寻长征集聚源头走出的这三位开国将军的红色足迹,领略三名于都籍将军的战火人生,以此为镜鉴,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初心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