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父亲解放战争的故事:上海战役回忆(一)

作者: 老马 点击:860 发表:2024-05-20 08:18:06 闪星:2

  华东野战军部分后代拟于5月15日至19日,在上海举行“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红色之旅”活动,以缅怀先辈,追思英雄,重温革命岁月,开启新的征程。

  这让我想起,上小学时我曾在父亲刘乃晏部队26军33师营房里看过电影《战上海》,父亲曾参加过上海战役,于是,我边看电影边在电影里寻找父亲的影子,其实电影里塑造的是攻打上海的华野将士们。

  上海战役,发生于1949年5月12日至1949年5月27日,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城市攻坚战。

  上海20万敌军在海、空军的支援下,准备固守六个月以待“美军援助”。

  围攻上海的三野主力,有10兵团26军、28军、29军和33军,9兵团20军、27军、30军和31军,特纵6个炮兵团、坦克团及工兵营,为加强攻城力量,又增调了第7兵团第23军、第8兵团第25军及特种兵纵队全部炮兵参战,总兵力30多万人。

  华野仅用半个月歼灭了国民党军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所部15.3万余人,解放了上海。

  上海战役时,父亲任26军77师230团1营教导员,他对这场举世闻名的战役有详尽记载。父亲回忆:渡江战役后,26军77师进行休整,为解放上海做好战前准备。


  1、乘胜追击逃兵

  我们230团1营在江苏镇江城稍事休息,便投入了向东南方向追击逃敌的战斗。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我见到沿途尽是敌人丢弃的汽车、坦克和大炮,国民党军伤兵南去北来,散兵到处可见,山上、坡里,到处响着冷枪。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残兵败将狼狈逃窜的景象可想而知。我们追到下午五六点钟,接到了停止追击敌人的通知,改向苏州方向前进。

  我们追到苏州,这一天,打了几仗,但不激烈,没打大仗,俘敌1000多人。总之,我们去苏州的路上,没打什么像样的仗,只是俘虏一些国民党军队的散兵。


  2、搞好入城教育

  到达苏州,战斗结束。我们驻在苏州城郊农村。不久,26军接到了解放上海的任务。战前,部队主要进行入城纪律政策教育。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在入城政策上、纪律上要求严格是必要的。部队进行的入城教育,内容之多,要求之严,教育时间之长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江南江北,城市乡村,风俗习惯差别甚大,不搞好教育,进城后我们部队弄不好要出乱子、出洋相的。


  3、攻取外围碉堡

  1949年5月12日,上海战役开始,我们77师先打昆山守敌。

  我们部队沿南京至上海的铁路线,由西向东展开,打到昆山县以东南翔一带,遭遇敌人的顽强抵抗。敌人在上海外围构筑了钢筋水泥防御体系,加之又是水网地区,我们是第一次在这种环境下作战,对消灭守在江南水乡钢筋水泥防御工事里面的敌人,自然是需要有一个摸索、适应过程的。

  当时,我们没有装甲部队配合,破甲武器不多。部队第一次在江南水乡地区作战,有些不适应,战斗刚开始时,打得并不顺利,感到有些困难。只是小打摸索经验,五六天以后,我摸索出一些作战规律。

  一是小群攻击动作。对付守在坚固工事里的敌人,成连成营硬攻是不行的,必须三五个人为一组,在火力配合下,逐个地攻取敌人的碉堡。因为敌人的碉堡甚密,人数不多,但火力很强,大部队硬冲会增加伤亡。

  二是先肃清工事外围的敌人。敌人在碉堡外,挖了战壕和散兵坑,派出少量的人员掩护、保护碉堡。不肃清碉堡外围的敌人,拿下碉堡是很困难的。我们先从工事外围入手,逐步消灭敌人。

  三是集中优势火力封锁敌碉堡射孔。敌人钢筋水泥碉堡非常坚固,但非常害怕我军从碉堡射孔打进去子弹,一颗子弹射进去,在碉堡里边跳动好几次,在这个不大的几个人的空间里,就会造成伤亡。所以,把外围肃清,查明碉堡射孔位置,集中火力封锁射击口,就击中敌人要害处。敌人为避免我军射进去子弹造成伤亡,把碉堡射击孔暂时堵上。这时,我军单兵带上手榴弹,迅速接近碉堡,我军掩护火力一停,待敌人取下射孔塞子,观察情况,准备射击之时,我们的战士立刻用手榴弹投进射击口,将敌人消灭,碉堡即可拿下。

  我们采用这样的方法,一个连队一夜之间可以攻取十几个碉堡甚至几十个碉堡,不仅加快了我军进攻节奏,而且减少了我军伤亡。


  4、三连进攻受挫

  胜败乃兵家常事识,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我们也受到一些挫折。

  一天夜里,我们营摧毁敌军30多个碉堡,歼敌1个营的大部,俘敌副营长等300多人。我们继续攻击敌人时,正前方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坝挡住了去路,坝高有五米左右,坝上敌人构筑了钢筋水泥工事,易守难攻。看来,要想突破这座大坝,消灭大坝上的敌人,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和高宝法营长商定,为减少伤亡,部队停止进攻,暂时把部队撤到大坝敌人火力有效打击范围以外,明天择机攻击大坝上的敌人。

  但是,我们报告团部后,团里只同意停止攻击,但不同意撤退,并命令我们拿出1个连就地构筑工事坚守,以便明天晚上继续攻击。接到团部命令,我和高营长再次进行研究,认为不撤出部队,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太大。敌人居高,我们临下。敌人在高处构筑了工事,并构成轻重兵器火力网,我们在低洼处构筑临时性木质工事,很容易遭受敌人火力打击,造成部队大量伤亡。如果敌人白天组织进攻,我们将难以招架。我们仍向团部建议暂时撤出部队。我们商定,由高营长亲自找团长沈萍反映我们营的意见,但沈团长仍然不同意,说不撤出部队是为了减少我们明晚战斗接近敌人的伤亡,理由已经说清楚了,意见不能再提了。我们只好研究如何执行好团部命令。

  我们确定,由3连乘夜黑就地构筑工事坚守,由2连帮忙3连构筑事,3连天亮以前撤出去。组织1连、重机枪连、团配属迫击炮连做好掩护的准备。尽管做了比较保险的安排,但我仍然提心吊胆,生怕出事。

  天亮了,3连工事全部暴露,敌人开始用炮火摧毁我们的工事。我们报告团部,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到前边阵地上了。

  面对敌人的炮火,我们的轻重兵器火力压不住敌人,尤其是敌人在大坝工事里的炮兵,摧毁我们的土木工事太容易了,几乎是一炮摧毁一个,我们十分着急,命令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向敌人猛烈射击,但无济于事。

  敌人炮火不断袭来,把3连工事几乎全部摧毁。我们报告团长沈萍撤出3连。沈团长认为撤出会造成更多的伤亡,尽量坚守。和团长的话还没有讲完,敌人在密集火力掩护下,1个营的兵力向3连发起凶猛进攻。

  情况十分危险,这时候团长同意3连撤出阵地至安全地带,3连伤亡30余人,4名战士被敌人俘虏。


  刘卫平根据父亲刘乃晏手稿和口述整理

  2024.5.5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26军上海战役打得极其精彩,一战歼敌4.3万,作者根据父亲刘乃晏手稿和口述整理的《父亲解放战争的故事:上海战役回忆(一)》,详实地记录了乘胜追击逃兵、搞好入城教育、攻取外围碉堡以及三连进攻受挫的情况,为有利于保存城市完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