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军老战士的红色故事:致敬老兵一一战火中走出来的文艺兵
1949年,妈妈赵秀珍和一大批风华正茂的上海知识青年,入伍来到26军,妈妈分配在26军77师文工队。
妈妈的军旅生涯,就是用文艺的形式,在前线为部队服务,为士兵战地演出。妈妈的战友符号,就是26军那些同生死共命运的文艺兵。
26军的文艺队伍,在战火中诞生,在战火中淬炼,为鼓舞部队士气,保障部队打胜仗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翻阅了一些26军文艺老战士的回忆文章,把略知的26军文艺队伍的情况,加以整理,献给26军的文艺老战士。
26军文工团,前身为华野八纵文工团,于1946年成立,50年代改为26军文工团。其源头为山东纵队鲁迅艺术宣传大队,简称“宣大”,成立于1938年12月。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王庄宣布成立,同时也成立了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大队,华楠任大队长,下设3个分队。
1939年3月,以山东纵队宣传大队为基础,从山东八路军各支队选调优秀的青年干部成立山东纵队鲁迅艺术学校,王绍洛任校长,华楠任政治协理员兼支部书记,杨荆石任教导主任,尚奎斋任总务主任。
在山东纵队鲁迅艺术学校成立之际,山东纵队政委黎玉及纵队政治部主任江华出席开学典礼并讲了话。当时,该校约有200人,下设4个系:戏剧系、文学系、音乐系、绘画系。
1939年,八路军115师罗荣桓、陈光同率领东进支队挺进山东,战士剧社随之入鲁,壮大了山东八路军文艺宣传队伍。
1939年6月,日寇出动2万余人对鲁中山区发动了第一次大“扫荡”。为了有利于开展“反扫荡”斗争,便于开展部队宣传工作和进行教学,鲁迅艺术学校一分为二,由校长王绍洛带领一部分人和岸堤军政干校一起行动。由政治协理员华楠带领一部分人随纵队机关行动。后来,恢复后的山东纵队宣传大队,华楠仍任大队长。
艰难地反“扫荡”斗争初期,山东纵队机关在蒙阴城与敌人遭遇,宣传大队一部分同志也拿起武器,投入了和敌人的战斗。反“扫荡”斗争结束后,宣传大队文艺兵不顾疲劳和疟疾病魔的侵袭,紧接着排练节目,为部队和群众演出歌剧《农村曲》《放下你的鞭子》,京剧《打渔杀家》,话剧《流寇队长》等,很受部队和当地群众的欢迎。
1940年元旦,山东纵队宣传大队与山东分局战地服务团、鲁迅艺术学校合并成为鲁迅艺术宣传大队,王绍洛任大队长,李微冬任教导员。当时主要演出的剧目有《农村曲》《春耕大合唱》《红灯记)》《老太婆觉悟》《二郎神大闹佛堂》《亲家母顶嘴》及歌舞等。
1941年6月中旬,宣传大队到滨海地区参加会演。会演的单位还有战士剧社、抗大文工团、抗协宣传大队、姐妹剧团、胶东文工团等11个剧团。山东纵队宣传大队演出的是《红灯记》。同年8月,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谢有法带领巡视团赴清河3旅、胶东5旅巡视工作。宣传大队ー分为二,大队长王绍洛带领一队随巡视团演出大型话刚《雷雨》《黄河大合唱》等,还协助胶东国防剧团扩大队伍,影响很好。二队由教导员丁铸侠率领,在鲁中、滨海地区演出《归队》《亲家母顶嘴》等节目,并帮助部队开展文化活动,受到好评。
1942年1月,山东纵队宣大一、二队合并整编后,王绍洛任大队长,丁铸铁任教导员,亓尧任副大队长。宣传大队演出王绍洛编写的大型话剧《马母》,宣扬歌颂河北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之母英勇就义的事迹。
1942年8月,山东部队实行精兵简政,以原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大部为主成立鲁中军区,山东纵队宣传大队随之改名为鲁中军区政治部鲁迅艺术宣传大队。
1943年,丁铸铁任大队长兼政治教导员,亓尧任副大队长。大队下设3个分队。演出的主要节目有京剧《王佐断臂》,话剧《英雄好汉》《智取袁家城子》《巧计》《南北岱崮保卫战》《智取袁家城子》等,还有杨星华说唱山东快书“武老ニ”等。
1944年春天至1945年底,亓尧任宣传大队长,王林亭由山东军区调任宣传大队副大队长兼指导员。这个期间,“宣大”参加了讨伐伪军吴化文战役,攻打日寇占领的沂水城、蒙阴城战役。此时期演出的主要节目有歌剧《抗属真光荣》《劳动模范吴满友》,话剧(雨过天晴》《不要杀他》《气壮山河》,活报剧《沂城大合唱》《战斗英雄曹世范》,及山东快书“武老ニ”、“攻打沂水”、“二曹大闹蒙阴城”和其他歌舞等。
日本投降时,鲁中军区攻占博山市。宣传大队也随军参加了新解放城市的宣传群众、书写标语等工作。当时,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大秧歌《斗争地主陆仓满》《抓壮丁》《血海冤仇》等。
解放战争时期,宣传大队仍然是活跃在部队的一支文艺轻骑队。他们下部队,深入群众做宣传工作,调查研究,体验生活,编写剧目。演出时全体人员搭台子扛木棒,前台后台大家一齐干。每一个队员既是演员、又是宣传员;既是战斗员,又是深入群众的工作队员。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战火很快从东北烧到中原,从华中蔓延到山东。山东鲁中部队和渤海部队、新四军部队密切配合,首先在胶济线、津浦线展开了自卫反击战。宣传大队随鲁中军区部队参加张店、周村战役。在部队打进张店后,宣传大队的文艺战士冒着敌机的扫射、轰炸,在火车站,在大街小巷的墙上编写宣传标语。组织街头宣传队,举办展览,吸引知识分子,动员他们参加革命。向群众宣讲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支持下,在拒不投降的日伪军的配合下,发动内战的罪行。宣传我军进行正义的自卫反击战的意义。当时街头上宣传大队秧歌队、宣讲队,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出动三个军向我胶济路西沿线解放区大举进攻,我军一面阻击敌人,消耗敌有生力量,一面撤出淄博城市寻机打击敌人。为了适应连续作战的形势,宣传大队分为两个队,一队由大队长亓尧兼队长,柳特为副队长。二队杨星华为队长,韩涛为指导员。此时大部分队员分配到部队参加作战,在前线做政治鼓动工作和后勤工作,向群众做宣传工作。
利用作战休整时,宣传大队集中起来,配合地方掀起大规模参军运动和支援前线的群众工作。这个期间,宣传大队自己创作和演出的主要戏剧有:《(血海冤仇》《不要杀他》和《血肉相连》《盗匪世界》,以及外来剧目歌剧《兄妹开荒》《十二把刀》等。还自编自演宣传参军光荣,支授前线,保卫土改胜利果实的山东快书、杂耍等。
1946年底,宣传大队随部队夜行军,连夜向鲁南运动,“宣大”一边行军,一边把文艺战士派到连队,派到兵站,做好宣传鼓动工作。
1947年元旦前夕,部队从鲁中迅速运动到了鲁南。宣传大队也参加了歼灭国民党快速纵队的鲁南战役。在参战中,“宣大”标语漫画分队的分队长魏瑞珍从陷在泥泞中的坦克里活捉两名俘虏。在兵站工作的“宣大”男女同志及小同志冒着雨雪,动员民工并带领他们向前线送弹药和给养,再押解俘虏送到后方。
这时,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统一编为华东野战军,鲁中军区4师、9师和鲁中警备旅组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宣传大队随后改为第八纵队政治部文工团,团长亓尧。
鲁南战役刚刚结束,八纵文工团和部队,又奉命连夜行军北上,在陈毅、粟裕首长的指挥下,部队从临沂地区到莱芜地区来回三四趟急行军,夜走百里以上,白天隐蔽,晚上走路,当时部队包括文工团中有些干部、战土产生了埋怨情绪。为什么不去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老是来回地跑?不久,部队上下传达了陈毅司令员的讲话,“打运动战就好比耍龙灯,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我们敢于大踏步前进,也敢于大踏步后退,不怕丢掉一些地方,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叫敌人听我们的指挥。为了寻找敌人的弱点,捕捉有利战机,部队就得高度机动,就得多走路,用多走路换来胜仗,这个买卖划得来。”听到陈司令员的讲话后,文工团的同志们思想豁然开朗,一下子都想通了。
八纵文工团深深知道部队的想法,当听了传达陈毅司令员的讲话后,把讲话精神迅速编成了歌曲,边走边教部队,把首长讲话的精神用歌声很快传遍了部队。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是文工团长亓尧编写的《运动战》。
莱芜战役打响了,部队包围了进犯莱芜地区的国民党李仙洲集7个师。经过3天3夜的激战,李仙洲集团全部被我军歼灭,八纵活捉了李仙洲。文工团派了年仅17岁的刘丁新,以“勤务员”身份负责看管李仙洲,随时观察其动态。
战争年代,八纵文工团编写了一些反映现实斗争的歌曲,在连队非常流行,鼓舞了士气,坚定了部队敢打必胜的信心。
由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屡遭失败,不得不改为集中兵力对我西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山东主要战场仍集中在鲁中地区。八纵文工团随部队运动南北东西,于5月份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集中八个纵队,一举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击毙了敌师长张灵甫。为庆祝胜利,八纵文工团团长亓尧、副团长王剑魂决定,边行军,边战斗,边创作,写出了歌剧《庆功宴》,对部队进行慰问演出,深受部队的欢迎。
华东野战军部队在基本粉碎敌人重点进攻以后,许世友、谭震林率领的东兵团即山东兵团,继续留在山东对敌作战。陈士渠、唐亮率西兵团,外线出击,挺进鲁西南。八纵文工团随部队外线出击,一部分同志参加了鲁西南沙土集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五十七师。
1947年底到1948年初,华东野战军(含八纵)打到豫皖苏地区,八纵文工团参加了解放许昌的战斗。随后部队进行“三查三整”,八纵文工团一方面进行“三查三整”,同时参加部分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
为加强部队和新解放区群众的阶级教育,八纵文工团演出《白毛女》《血泪仇》《庆功宴》,还演出反映国民党反动派抓壮丁的《土地庙》等剧目。这些演出,有力地配合了部队的阶级教育,激发了部队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有一次,在给部队演出《白毛女》时,台上喜儿被黄母抽打,这时台下,有的战士愤怒至极,向台上扔石头,打伤了扮演黄母的演员头部。
1948年,八纵文工团参加洛阳战役以及开封、睢杞战役。战役一结束部队休整,文工团赶写小剧为部队演出。如教育俘虏的《逃出阎王店》。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的《两种作风》《好同志有错就改》,反映了连长、指导员两种带兵作风、对战士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文工团同时还到豫西慰问陈谢大军。为他们演出《庆功宴》《土地庙》《骑毛驴》《白毛女》《血肉相连》。
1948年9月,文工团随八纵北上参加济南战役,八纵肩负打援的任务,部队苦战7天7夜终于解放了济南。从此,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
接着华东野战军同中原野战军互相配合,进行淮海战役。八纵文工团随部队迅速南下,到达徐州碾庄地区,部队对黄百韬兵团展开了激烈的围歼战。八纵文工团分散在部队阵地,演出优待俘虏的剧目《一样爱护他》及《买卖公平》,在阵地做宣传鼓动工作等。此间,文工团有些同志在阵地上入了党。历时65天,共歼敌55万5千余人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时,文工团与兄弟团队演出《淮海战役组歌》。
为配合部队渡江,解放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文工团又为部队演出《李闯王》《买卖公平》等剧目。
1949年3月,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辖七、八、九、十等4个兵团,八纵改为九兵团26军,其文工团分两个队,二队由亓尧团长、柳特副团长率领,调八兵团文工团。一队由王剑魂团长、李愉干副团长、杨星华教导员率领,留在26军,改称26军文工团,基本上以原“宣大”为基础组建。26军文工团参加了渡江战役,渡江之后直奔上海。
上海解放后,文工团向市民公演《白毛女》《解放》《人民盼解放》为部队演出《团结立功》。在上海参加街头宣传“打击银元贩子”的活动。为了改造四川起义部队,进行阶级教育,文工团到常熟县为起义部队做政治思想工作,并演出《白毛女》等。
1950年10月,26军文工团随部队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1952年回国。
1953年26军文工团全部调离,一部分调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一部分调到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
从1938年到1952年,这支英雄的文艺队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都闪耀过夺目的光彩,成为山东文化战线上的一支劲旅。
26军文艺队伍,就像一所大学校、大熔炉,涌现和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和领导干部。
如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华楠将军,曾在“宣大”工作。
王绍洛,曾任山东省鲁迅艺术学校校长、后任“宣大”大队长、创作了《月上东山》《生产大合唱》的。
丁铸铁,曾任“宣大”大队长兼教导员,“宣大”大队长及八纵文工团团长、福州军区文化部部长。
亓尧,《沂城大合唱》和《庆功宴》等曲作者,曾任26军文工团团长、海军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第一排右起赵秀珍
王剑魂,小说《南园瓜香》的作者。
赵忠。戏剧家和表演艺术家《红珊瑚》的主要作者、曾任海军文工团团长。
杨星华,著名山东快书专家、曾任二十六军文工团团长。
柳特,《战上海》作者、曾任南京军区空军文化部部长。
吕欣冬,舞剧《三千里江山》《蝶恋花》的作曲和编导、曾任沈阳军区歌舞团团长。因主创《红嫂》,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的该剧组负责人、
李榆干,曾任二十六军文工团副团长,《丝路花雨》的艺术指导、
陈泓,曾任甘肃省歌舞剧团团长,因主演《白毛女》红遍大上海并被前苏联导演编入电视片。
《解放了的中国》的作者刘醒艺等,在军内外都享有盛名。
妈妈赵秀珍1953年10月转业离开26军,虽然不舍她的部队,她的战友,但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妈妈离开部队好多年,但经常向我说起她在朝鲜的战争经历,说起她77师文工队的战友。
每逢26军文艺老兵组织活动,妈妈赵秀珍和爸爸刘乃晏踊跃参加,他们在济南在上海都参加过26军战友聚会。
26军文艺队伍,经过战火洗礼,成为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些多才多艺的文艺战士,成为人们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第一排左起第六赵秀珍
第一排右起三赵秀珍
刘卫平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2023、6、17
【编者按】作者整理记录妈妈赵秀珍极不平凡的军旅生涯。虽然没有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与敌人厮杀,但她用文艺的形式在前线为部队服务,为士兵战地演出。妈妈的战友符号,就是26军那些同生死共命运的文艺兵。这支了不起的文艺队伍,经过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时期以及和平建设时期的洗礼与考验,成为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那些多才多艺的文艺战士,成为人们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作者整理父母的军旅生涯,既是对父辈尽一份孝心,更是对他们红色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