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作者: 野鹤闲云 点击:523 发表:2024-04-17 09:51:19 闪星:9

摘要:退休离开原工作单位——延寿一中有十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它原来的面貌、我工作的情形,又像影片一样,一幕幕……

解题

       故国,延寿一中也。这是我工作了整整21年的地方。神游,非实地亲临,乃思想游也。屈指算来,退休离岗已经十多年了。原址已经是高层林立了,旧貌已经全非了,只能借助“神游”的脉络,回忆一下当年的一些情景,以打发我今天无聊的岁月。多情,既然离开,虽不是百感交集,但也是复杂的:退下了,无“官”一身轻的闲适感;离开了曾经形影不离的同仁战友,难以割舍的留恋感;打道回府,大雁离群的孤独感……这一切怎能不叫人“善感”呢?应笑我,即这样一个愚蠢的企图和做法,世人一定会嘲笑我的。


     

   校名题字出于名家之手

      延寿一中建立于1927年,可谓是历史悠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硬件建设、校貌变化的进展却非常缓慢。它的大门就很落后。不大不宽不宏伟,简易的水泥柱子,几根钢筋焊接的门,当然还是人工开启。正上方由铁片焊制的“延寿一中”四个大红字,不但旧,而且俗。说它旧,是因为现在都是烫金大字,它却是铁制的;说它俗,那字体没有一点书法的味道,把它高高地举在延寿最高学府的头顶上,未免降低了一中的身份。

       但也不是完全旧不可堪,一无是处;恰恰相反,就在这个很不起眼的大门上,却有一处亮点,让你看了大有豁然开朗之感。那就是在大门的西旁,是一个面积不太大的一面小水泥墙,水泥墙的靠上方,浮雕着“延寿县第一中学”七个字。红漆涂地,金粉涂字。字体为行书,结体紧凑,笔画刚劲,很有法度,识货者一定会对它感兴趣,一定会说这是行家的字。不错,这字就出自我省著名书法家杨沙先生之手。那还是二十多年前,一中的第一个教学楼将要建成时,适值杨沙先生来我县,我县有关领导盛请他为一中题写校名,杨先生欣然应允,挥毫而就,然后就浮雕在这里。

       怎么样?校名是由名人题写,不是也很光彩和荣幸的事吗?


        

       诺亚方舟

       其实,当人们还没有跨进大门时,就会发现校园里的高高耸立的一排大楼。迎面的,是主教学楼。它是1982年建成,中间四层,两侧三层。西侧面积大,是教室,东侧小,是教师办公室。

       此楼“东厢房”处是两层的实验楼,大概是1988年建成。没用上几年,就又落后了。实验楼的后身是一座小教学楼,只有6个教室,很局促。

       主教学楼的西侧是科技楼,四层构成,那是1999年建成的。当初里面有音体美和微机等学科的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对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推进素质教育,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学生扩招,教学楼挤不下了,这里的一切都取消了,都变成了教室。

面对这庞大的一列大楼,令人肃然起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水泥砖瓦钢筋的结合体,它是蕴藏着人世间最宝贵的知识的崇山峻岭,它是浩茫的大海上拯救人类的神灵的诺亚方舟。特别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你站在大门口,或者再远些,向大楼望去,每一个窗口都是灯火辉煌,从每个教室里都投射出来师生教与学的生动的剪影,那是怎样的一个壮观呀!


    这里原来是一座假山喷泉

      跨进校门便是比较宽阔的庭院,人们活动,车子进出都很方便,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其实,在去年之前,这里一直是一座假山喷泉。那是怎样的一个景象呢?下面看我当年的学生姜晶媛在作文中的描绘吧:

      楼前有座假山喷泉,假山前一对如云的白鹤悠闲从容地小憩。一只在精心地梳理羽毛,另一只则静静地卧在一旁。走近了你会发现,这是一座雕塑。鹤的旁边,是一条红鲤造型,从它的口里,喷出一股水柱,直向高空,然后再迎着阳光落下来,洒下无数的水珠,远远望去,如琼浆玉液从天而降。水池里十几条有黑有红的鲤鱼,欢快地游弋着。这幅小景很自然地成了教学楼胸前的小小饰物。

       一分为二的法则,可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没有了假山喷泉,地方敞亮,视野开阔;有了假山喷泉,“教学楼胸前”便有了“小小饰物”,校园多了一个景致。


两块牌匾

       三、四年前,主教学楼门上面的“ 亮窗”处一直挂着牌匾。1986年我被调入一中时,上面悬挂的是“寸草报春晖”的牌匾。牌匾是木制的,长一米余,宽半米,黑漆的底上,镌刻着绿色的字。那字体灵活而豪放,近于毛体(毛泽东的字体) ,整体布局也合乎章法。据说,那是1985年的第一个教师节的时候,时任县委书记的张金铠同志题写、刻制后送来的。一中是张书记的母校,那时张书记又是这县里的父母官。他尊师重教身体力行,那年教师节他出资出物又出这块匾,表达他对母校的一片赤子之心。多少年来,它静静地在那里昭示并教导着来来往往、出出进进的一中的学子们:

       不管你在哪里,无论你在干啥,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都不能忘记——你的母校!

       大概是1999年吧,新任校长也是为了治校的需要,更换了一块牌匾。词是校长“钦定”的——“敬、静、净、竞”,虽然简单四个字,但是内容却很丰富。为了帮助师生解读、落实它,我还奉校长之命,准备了好几天的材料,作了整整3节课的辅导讲座呢。那讲稿有七、八千字。牌匾的字是我写的。写的是行书,是想要写得遒劲厚重些,但是没有达到自己的心愿。写完后由艺人制牌匾。多亏了艺人和先进的材料,牌匾悬挂上去之后,也很像样,红地黄字,金光耀眼。它在这里一直照耀了6年,让全校的师生按着这四个jìng字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风气。


     走进绿化区

       庭院西侧是绿化区。绿化区由园中园和小鱼池组成。园中园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现在它的东墙外靠近门口处,是一块横长条的牌子,上面书写着“文明、勤奋、自强、创新”的校训。园中园的主人是两个亭子,一个是长亭,一个是六角亭。亭的周围是参差错落、各种各样的花树。园中的地面是如茵的绿草。一早一晚,来这里走一走,坐一坐,看看书,打打拳,确也不错。

      园中园的西面是一个十几米见方的小鱼池。说是鱼池,还不如说水池更相当,因为很少往里面放鱼。它的前身比它位置偏北,也就是现在科技楼的位置。

       原来的鱼池是放过鱼的。虽然四周没有用水泥贴面,但是池的中央建了一个四角亭子,由亭到池边有一座木制曲桥。亭也是蓝盖红柱,但亭盖下有一圈十多公分宽的围子,围子上画着风景。厅的正面用墨题着“三声亭”。亭子的命名和题字都是我受命于校长的。我深感力不从心,但没敢违命,不揣浅陋,尽力为之。三声者,显然是取于明朝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旨在勉励师生们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要事事关心,全面发展。我不是书法家,没有自成一体,于是在题写的时候,我从书法字典里,集了古代书法家的字,写在上面的。虽然并不高明,但是总算交了差。可能是亭上有了字画,增加了人文色彩,因而在这里摄影留念的还真不少呢。


     餐厅的用途

      从绿化区走出来,穿过科技楼下的洞口,就来到了食宿区和运动区。科技楼的后身就是宿舍和餐厅,它们是和科技楼一起建成的。餐厅的全称叫“多功能餐厅”,我不知道其含义是什么,是餐厅本身在师生就餐方面功能齐全,还是这个餐厅还可以用来做别的用场?最近几年来,我理解成了是后者。由于市场经济的因素,学校门前的小吃部已经把学校的餐厅几乎顶黄了,所以这个餐厅基本有两个用途。  

       用来学校学生集会的,用来县委县政府每年举办春节团拜会的。因为餐厅面积大,学生集会可以容纳七八百人,团拜会可以容纳二十几桌。当我现在从玻璃窗往里望去,一看见那宽敞的餐厅和前面的舞台,我就会想起,几年来,我在这里给高三学生搞的备考指导讲座。每年都要三次。第一次是一进入高三,就要辅导他们高三阶段怎样上课,怎样定计划,怎样做片子(模拟题),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等等。第二次是在百天冲刺动员会上,辅导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要有怎样的信心、毅力和心态,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搞好冲刺阶段的挑战。第三次是在临考前夕,辅导他们考前十天、七天、三天和一天,都应该怎样做,进入考场应该怎样做,答卷应该是怎样的策略,等等。真是告诫谆谆,言语殷殷,千叮万嘱,尽我片心。每一次之后,学生满意,同行赞许,领导首肯,本人幸福。

      

       一块石头两面字

        在宿舍餐厅庭院前有一方草坪,草坪东侧稳坐一块褐色花岗岩石(同时运来的还有一块,放在园中园的南侧了),形状像一面船帆,所以校长命名为“风帆石”。校长把石上题字的任务又交给了我。让我两面题字,一面对着食宿同学,我题了“励学”,一面对着操场所有来往的同学我题了“自强不息”。题这两个词的意图是很明朗的,勉励我们的学子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刻苦勤劳,学不可已。

       字写得自觉满意,但是制作者在往石上拓和刻时,给弄走样了:草书的“励学”笔画臃肿了,笔画之间连带的飞白没有了,见不到虚实结合的韵味了;篆书的“自强不息”章法不妥,字写大了,满石头逛了,没有留下空白,没有了余地,令人有壅塞之感。当然,外行人倒看不出更多的破绽和缺陷。


      留下足迹一串串

       看完石头,再从辽阔的操场走回来,走到科技楼的二楼向左的第一个门就是在下的办公所在。21年来,我在一中的办公场所三易其地。首先在语文组,和同人们相处融洽。其次,1990年3月,被提拔为副教导主任,办公室下移至二楼东侧,和教导主任一室。最后,1999年任教导主任,恰逢科技楼建成,我的办公室就迁到这里来。条件不错,一人一屋,洁白的墙壁,宽大的办公桌,分格子的书橱,电脑、电话自不必说。我还养了一棵滴水莲,它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伴我成长,伴我衰老,在我回来的时候,它作为我的殉葬品,还在那里枯萎着,现在,恐怕是早已经化为“废品”在哪里明珠暗投了吧?滴水莲,我的战友,我对不起你!

        在这里,我备课,我读书,我打字写文章,我和同仁们交流听课、上课和教研的体会,也曾有多少个凌晨和夜半,在这里赶写会议发言稿,整理学校的事迹材料。

       科技楼三楼最西头,是接待室,其实在那里召开班子会和教师质量分析会的时候最多。每次质量分析会我都要带领老师们,翻阅着《质量分析表》,从总分分布到平均分,从尖子生到后进生,从有望生的总数到每个班级的指标,从横向比到纵向比,分析细分析透。每次分析后,我都要拿出下步意见,每次意见还要都有针对性,语言还要简洁、形象、易记。不要说召开了多少次质量分析会,光是《质量分析会发言稿》就已经有上百份。可真是绞尽脑汁,苦心孤诣,倾洒热血,忠贞不已。

       再上一层楼,四楼的西侧是大会议室。在这里,我要面对全体教师,进行阶段总结,通报教学检查情况;在这里,我要进行教学月活动的部署和总结;在这里,我要带领评委听课、评课,推出一批批教学新秀和名师。

       教学楼那面更是我工作战斗的场所,全校有三十多个教室,可以说,每个教室我都上过课或者听过课,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一中因为拥有我而正常地运转着,健康地发展着,我因为拥有一中而充实着,快乐着。

       一中的每一寸的地面上,都留下了我的脚印一串串……


      结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下一句是“早生华发”。是呀,人终究是要老的,这个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学原理是颠扑不破的。

       所以此时此刻,虔诚地、衷心地祝福我的故国——延寿一中一天天地好起来,永远成为我心中,不,全县人民心中的圣地。

       到此,还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了,只有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是苏轼《赤壁怀古》中的一句诗,意思是说“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这句诗后面还有“早生华发”四个字,意思是说“过早地生出白发。”阅读此文,作者似乎是回忆逝去的年华。正如作者所说,人是要老的,每一个人从出生就在走向终点,尽管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生命虽短,但也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很多事情,似同作者一样,在这个学校里勤奋工作,服务于教育事业,值得我们称赞的。很好的文章,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