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明珠这般璀璨

作者: 陈锋 点击:1011 发表:2024-04-13 14:07:24 闪星:6

摘要:珠城因淮河而美丽,淮河因珠城而靓丽。

珠城因淮河而美丽,淮河因珠城而靓丽。这是蚌埠人近年来愈来愈深切的感受。因为蚌埠紧跟时代的步伐,打造发展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和美之城,幸福之城,这是多少珠城人的企盼啊!现在正在实施的“靓淮河”工程激动了三百三十万珠城人的心。


 淮河之美,彰显恬静壮阔的自然本色

也许人们晓得,“淮”字刻在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上,有水边鸟多之意。鸟多意味着水美、水阔。淮河因水至清而艳压群芳,在古江、河、淮、济“四渎”之中也是最美的一条河。尽管历尽沧桑,依然镜花水月,清洌可鉴。

淮河的自然美,展现的是灵秀之美。这种灵秀之美与气候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淮河在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南北方的分界线,其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兼有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所以林茂草丰,鸟语花香。淮河发源于郁郁葱葱的桐柏山,穿过伏牛山脉,南临大别山脉和江淮丘陵,东临沂蒙山脉,通过洪泽湖进入黄海。连绵起伏的山脉既有雄壮的风采,又有俊秀的品质。因为群山孕育了苍翠葱茏的松林,青春常在。那飞流直下的瀑布, 潺潺流淌的小溪,像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似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清越宏远的万壑松涛之声, 是山对风的回响。朦胧的远山,飘渺的云烟,影影绰绰, 若即若离。作为大别山脉余脉的蚌埠群山,延续了上游山脉的气度,逶迤起伏,清逸秀丽,既巍峨俊俏,又朴素柔情。记得我十六岁那年寒假,去怀远县城走亲戚,走到荆涂山之间的淮河滩涂,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的河流和突兀眼前的峡谷,顿时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以后 ,每年我都喜好到蚌埠走亲戚,享受淮河慈祥温柔的抚慰。我曾伫立在淮河之岸,远眺波光岚影,流水行云,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景致尽收眼底;“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情怀油然而生。有时我坐在岸边垂柳荫下的草地上,欣赏两岸的红紫芬芳,遥望河道中淡淡的烟柳,聆听莺语鸣蝉。那一刻的翠微东风,水木春荣,冲动我少年郎的激情和浪漫 。那每一缕风,每一片云,每一阵雨,每一阵鸟鸣蛙唱,每一株花草,都铭刻在心,激发我对山水的爱恋之情。我想,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淮河的身姿之美,是没有雕饰的自然之美。呵护这里万物生灵赖以生存的环境,呵护这里的自然之美,就是呵护淮河的生机,呵护淮河的生命。

淮河的自然美,展现的是雄浑之美。淮河蕴含雄伟豪迈之风采,呈现云蒸霞蔚的气韵。它激湍于山陵丘壑之间,浩荡在惊涛拍岸的水域,时而流泉飞瀑,时而烟波浩渺,奔腾激荡,一泻千里;即使到了田园梦泽之中,也是海天茫茫,一览无余 。然而,曾几何时,洪水泛滥,那是 “黄水夺淮”的灾难,最终正本清源,河清水晏 。也许正是这种坚韧的精神,包容的胸怀,注入了淮河儿女的力量和信心,让淮河儿女以昂扬之气、磅礴之力,面向未来,创造未来。

记得七十年代的一个七月天,正值汛期,淮水滔滔,我来到淮河南岸,观瞻纤夫拉纤的场景。那十几条汉子,头顶烈阳,赤裸着黝黑发亮的膀臂,背着粗粗的绳索,以15度的角度前倾后躬,脚蹬草地,“嗨哟!”“嗨哟!”有节奏地喊着号子,艰难地拉着沉重的大船,由东至西,一步一步地逆流而上。那扣人心弦的一幕 ,让我由衷地感叹劳动人民的可怜、可敬、可爱,也萌生了这样的问题:支撑他们心底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家园? 


  淮河之美,赓续钟灵毓秀的文化之魂

 据考古发掘 ,早在300万年至一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即旧石器时代,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1985年,蚌埠市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了7300年前新石器晚期的双墩遗址,出土了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这是中国史前雕塑的典范之作。这件陶塑的发现,印证了淮河流域先民对心中美的追求,对审美的创造 。以后这里又出土了陶器上的630多个刻划符号,证明淮河流域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

从漫长的文化史告知人们,淮河文化源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汇合于于4000年前夏王朝时期的中原文化 ,兴盛于淮河流域的宋、明文化。淮河流域的淮夷,是华夏族的族源之一。不知为什么到三皇五帝时代,到处洪水泛滥。当时,中原最强大的氏族首领舜,把治水任务交给了禹。年已三十的禹经涂山氏国,娶涂山氏女为妻,娶妻的第四天就踏上治水的征途。禹励精图治,风餐露宿,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直到治水成功。舜的晚年就把王位禅让给禹,人们尊禹为大禹,建立了夏王朝,划定九州,禹又被尊为夏禹。禹死后,改变了禅让制为世袭制,将王位世袭给自己的儿子启,使夏朝成为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一直扑所迷离、争论不休。大禹是哪里人?涂山氏国在何处?众说纷纭。在此不赘述有关争论的观点。但对于涉及当地的传说和遗存可以谈谈一得之见吧。涂山氏国地处淮河流域的东夷之地 ,即夏朝统治的前身之地,而蚌埠的涂山正处于这个区域。在大禹治水过程中,大禹降伏巫攴祁的故事,被怀远人说得活灵活现,怀远人说巫攴祁就是当地的一个“地头蛇”,是泼皮无赖“五浪神”。涂山氏女盼望丈夫归家而望穿秋水,最终化成启母石。这尊丰姿绰约的启母石至今矗立在涂山禹王宫前。可见怀远人对涂山氏女的崇敬和虔诚。在荆山脚下涡、淮河汇聚的“断梅谷”,也叫荆山峡,传说是大禹“劈山导淮”之地。每当我远眺荆山峡时,就想:大禹时代处于新石器的晚期,那时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和木器,使用钝拙的石木制作的耒耜开凿大山大河似乎是不可行的。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在这里是“劈山导淮”之地。我认为,当时大禹或大禹的治水的队伍靠人海战术,用这种工具铲除堵水的泥土和沙石,疏浚河道,是完全可行的。以后人们把这种壮举加以神化,是可以理解的。每当我站在涂山之巅,俯瞰荆涂之间的峡谷,那古往今来浩浩荡荡、旌旗猎猎的治水场景,似乎浮现在眼前。

历史推进到汉初,汉高祖刘邦平定英布叛乱时,途经淮河涂山,下令在大禹遗迹建立禹庙,后来汉武帝刘彻、三国时曹操父子先后到涂山禹庙凭吊大禹,唐代狄仁杰、柳宗元、宋代苏轼都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难道说这些封建帝王和文化名人对这一重大遗址的认定是捕风捉影吗?

关于“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记载,近年来考古的重大发现作了印证。从2006年开始,在蚌埠市西涡河、淮河交汇处的禹会村 ,出土了大量文物,佐证“禹会”是大禹会盟举行祭祀盛典的地方,正与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 中的“禹墟在山西南”的记载相吻合。过去的说法是大禹多活动于河南嵩山一代,怎么会到涡淮之地会盟呢?是不是可以假说,大禹治水在涂山会盟而留下“禹墟”是可能的。同时,大禹的治水大军有数路分赴各地,加上地方闻风而动的治水队伍 ,都可能打着“大禹”的旗号,或会盟,或祭祀,或会战,也是可能的。而且汉代就有“禹会村”的记载 。不管怎么众说纷纭,“大禹治水”已成为淮河文化中浓墨重彩的底蕴。所谓“禹风厚德,孕沙成珠”的城市精神,正是“大禹治水”精神的提炼和传承。

众所周知,淮河流域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杰出人物,人文荟萃,群星灿烂,创立的孔孟儒家学说、墨家学派、法家学派,学术博大精深。也诞生了一批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许多重大的战役都在淮河两岸上进行过,淮河成为南北对峙的鸿沟。这些史实说明,淮河流域的有着古代文明比较完整的框架,淮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淮河文化与长河、黄河文化并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灿烂辉煌,源远流长 。

  文化的力量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淮河文化,不只是人们可见的文明成果,更不限于欣赏文化的外在之美,而是在于汲取文化的精神内涵,凝聚文化力量,凝结其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蚌埠市一直重视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线的一系列创建活动,收到显著的成效。单就社会风气来说,与几十年前相比,已今非昔比,已是阶柳庭花,芬芳滿城了。记得二十六年前,我刚到蚌埠市时工作时,既感受到蚌埠市的繁荣兴旺,也看见了一些码头习俗的遗存带来的不文雅的行为时有发生 。而今,这些现象都已鲜见或者销声匿迹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文雅礼让、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先人后己、见义勇为的文明风貌风气。这应是传统文化教育、传播和文明创建所绽放的灿烂之花,结出的丰硕之果 。


淮河之美,实现人与自然的琴瑟和鸣

建国以来,治理淮河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步。从1950年到2020年,治淮70载,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9241亿元,建成水库6300余座,堤防6.3万公里,水闸2.2万座,行蓄洪区27处,水利设施不计其数,淮河由此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多次加固堤坝,不断提高防洪标准,实施淮河分流工程和蓄水工程,不仅保证了淮河岁岁安澜,而且构筑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新淮河。

 十几年来,蚌埠市不断打造新景点 ,从高铁站到荆涂大桥,有巍巍青山上的历史痕迹,有鳞次栉比的现代景观,龙子湖的古民居金光闪耀,锥子山景区朝霞破晓,张公山湖水映淮塔,天河湖波光粼粼,荆山涂山峰峦叠翠,三岔河湿地公园芦波荡漾,淮河长堤柳岸滴翠,公园和广场凤歌鸾舞,五颜六色交相辉映,如同穿越时空隧道,美轮美奂。这美丽蚌埠、诗意珠城,陶冶人民的性情和心灵。人间纵有百媚千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唯有对美的追求是情之所钟。这种追求并不限于物质的,还有诗和远方。人们不被世俗所扰,不被诱惑所困。热爱生活,拥抱人生,沉浮世里,弹去尘埃,不负韶华,乐而忘忧 。可以是对安逸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也可是对布满荆棘希望道路的选择;可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缠绵,也可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有共同目标的人,才能走在一起;走得相同,才走得天长地久。对美的追求,作为一种思想,只是美的幼芽;而创造美,作为一种行为,才是美的花朵。在追求美的理想中,去打造美的生活,去开创美的未来,才是人生的真谛,是开拓者的使命。

蚌埠市的“靓淮河”工程,是一项追求美的工程。它致力于全面优化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体系,塑造独具韵味、彰显活力的滨水都市发展带。工程撬动两岸产业发展,“人水相依、城水相融” ,由“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在把淮堤淮河打造成风景秀丽的“景观带”和人人共享的“幸福河”。同时,全面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形成“以淮河为中心,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的总体框架。 实现这一历史跨越,承载淮河文化的厚重,蚌埠人是有眼光、有情怀、有胆识、有能力、有把握的。珠城这颗璀璨的明珠,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道耀眼的光芒。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列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还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作者把淮河概括为“彰显恬静壮阔的自然本色,赓续钟灵毓秀的文化之魂,实现人与自然的琴瑟和鸣”,一点也不为过。祖国的大江河流养育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民众,在现代社会中,治理到位的河流成为美丽的风景线,曾经的水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真正实现了祖国的兴旺和强盛。作者通过淮河的变化发展,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的美好。值得一读的淮河,还有淮河上的珠城。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