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钩寻东林草堂故事

作者: 钱塘公 点击:557 发表:2024-04-03 10:09:27 闪星:2

摘要:今符离村东北二里处的濉水南畔,有一片高台宅基地,当地百姓称之为白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居家22年的东林草堂遗址。走在符离,漫步濉堤,忽生遐想,若以白居易和湘灵的东林草堂故事为基础,在濉河边草堂旧址上,复建古符离村和东林草堂,钩起符离千年底蕴,铺陈诗歌文化,休闲旅游,集市贸易,小吃住宿,把符离带动起来,并与宿州埇桥连成一片繁华,那时,白居易和湘灵有知,也当含笑来游,再叙别情。期盼今天的符离人,讲好东林草堂故事。

年年清明返乡,必经符离,一直没有仔细品味符离与白居易。近日恰得宽余,专程看了符离村的白居易文化广场,并沿萧濉新河引河(引濉入汴),去寻觅古符离村和东林草堂,寻找少年白居易的爱情故事。

符离,因北有离山(今符离大道边之打鼓山)和地产苻(符)草而得名。符离始建于周,战国属楚,秦时设符离县,属泗水郡,汉时属沛郡,隋唐为彭城徐州所辖,元初降县为集,并入宿州,今以符离集烧鸡闻名。

今符离村东北二里处的濉水南畔,有一片高台宅基地,当地百姓称之为白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居家22年的东林草堂遗址。前人曾在这里建白公祠,后被毁。

史上记载,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迁家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境内),住毓村东林草堂,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家女子湘灵相识,因湘灵懂音律,两人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两人情窦初开相恋。白居易有诗《邻女》,追叙了15岁的湘灵,并赞美湘灵的丽姿和才情。

贞元十四年,为了寻求功名前程,27岁的白居易离开符离去江南,一路上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长相思》和《寒闺夜》,叙述别后相思。贞元十六年初,29岁的白居易考上进士,回到东林草堂,住了近10个月,恳切要求与湘灵结婚,被白母拒绝。贞元十九年,白居易授秘书省校书郎,次年秋,白居易回符离迁家,再求母亲允娶湘灵,仍被拒绝。婚姻无望,爱情并没有结束。在长安的白居易,“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以《冬至夜怀湘灵》和《感秋寄远》等,怀念远方的湘灵和东林草堂。

“夜长无睡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十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白居易的《独眠吟二首》,前面写自己长夜漫漫无法入睡,寄托思乡之情,后面用主客移位的“对写法”,想象湘灵思念自己的情形,委婉深挚,留下一幅含蓄深情的历史人物画面。

元和元年,白居易将绝望的爱和对湘灵的感情写进千古名篇《长恨歌》中,表达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痛。元和十年,44岁的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夫人杨氏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此时湘灵40岁,但未结婚。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从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路过符离,再去东林草堂,看到村邻变换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得以定格。

符离地处平原,古时草厚草多,生长的野鸡也多。白居易16岁时,在符离写出名扬四海的绝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年野火烧过,如今,野草和东林草堂已无可觅,文化更没处寻,只剩烧鸡和口腹之欲。

走在符离,漫步濉堤,忽生遐想,若以白居易和湘灵的东林草堂故事为基础,在濉河边草堂旧址上,复建古符离村和东林草堂,钩起符离千年底蕴,铺陈诗歌文化,休闲旅游,集市贸易,小吃住宿,把符离带动起来,并与宿州埇桥连成一片繁华,那时,白居易和湘灵有知,也当含笑来游,再叙别情。

期盼今天的符离人,讲好东林草堂故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东林草堂即白居易故居,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城北20华里古符离东菜园毓村,大诗人曾在这里生活22年。前人曾在这里建白公祠,后毁之,东林草堂遗址犹存。白居易16岁在符离写下了名扬四海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与符离的山水结了不解之缘。作者介绍的就是这样一段历史,同时,也不能遗忘白居易一生念想的湘灵,岁月总是要远去,许多历史是值得我们去追忆的。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