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小人祸国

作者: 刘迁 点击:461 发表:2024-03-30 08:32:04 闪星:3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诸葛亮四出祁山伐魏的时候,押粮官苟安因饮酒误事,延误十日。诸葛丞相十分震怒:“吾军中专以粮为大事,误了三日,便该处斩;汝今误了十日,有何理说?”当即下令将其斩首。由于杨仪讲情,改为重责八十军棍,保住苟安性命。然而,苟安对自己的过错并未予正确认识,而对诸葛亮怀恨在心,连夜出营,投奔魏营,变节降敌。此时,连吃败仗的司马懿正无计可施,苟安的来降,令司马懿大喜过望。他抓住这一线之机,谋得一计,叫苟安速返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为帝”,取代后主刘禅。

  谣言果然传到了后主阿斗那里,而且十分奏效。昏庸的阿斗不辨忠奸,不问真假,轻信了谣言,速下诏召回诸葛丞相,致使北伐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诸葛亮接到诏书后,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即将取得更大胜利的机会,班师还朝。诸葛亮返回成都后,面见后主,哭拜于地。询问后主因何召回大军,致使指日可待即将破敌之机毁于一旦。后主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最后只好以“久不见相父,有些思念”而搪塞之。

  诸葛亮是何等人也,料定必是后主听信了什么馋言。经查证得知,散布谣言乃小人苟安所为,由宦官转告后主,并劝说后主速速召回大军。真相大白后,诸葛丞相气愤已极,下令捉拿苟安正法,但苟安早已溜之乎也。后主阿斗悔之不及,亦无可奈何。诸葛亮随即发出感慨,告诫后主及身边近臣,要亲贤臣,远小人,尤其是那些奸佞之人。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奸佞小人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几句谣言竟然左右了十几万大军攻杀战守的势态,致使蜀军战胜敌军的大好良机转瞬即逝。后主阿斗的头脑简单、不辨真伪、不辨忠奸,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断送了胜利的果实。由此可见,一个集团的领导者、决策人,对待属下的言论和蓄意的“吹风”,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否分辨出真伪、善恶,能否注重深入的调查研究,能否作出有利于本集团发展的决策,是多么的重要。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执法这个问题上,务必要不讲情面,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苟安违犯军法,理应严惩不贷。如果诸葛亮坚持初衷,勿听杨仪讲情,将苟安斩首以正军法,何以为后来的谣言所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苟安喝酒误事,理当斩首,诸葛亮见杨仪求情从轻发落,竟留下隐患,苟安怀恨投魏,司马懿利用苟安散布谣言,后主阿斗听信谗言,召回诸葛亮,延误了战机,诸葛亮悔不当初,也无可奈何。小人祸国,历史上很常见,要亲贤臣远小人,这在历朝历代都很重要。这则故事教育深刻,我们当警醒。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