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上堡石山脚下的红色赞歌

作者: 丁良跃 点击:585 发表:2024-03-11 12:35:34 闪星:6

摘要:于都县宽田乡上堡村有位退休干部,叫蓝清森,今年62岁,原为江西省地质局工程地质大队地质队员,非常热心家乡的红色文化,经常在村里红色旧址为外地来这里参观研学的游客讲述红色故事,尤其是讲解苏区时期瑞西县委书记马德明跳崖的感人故事。

  在于都县宽田圩东偏北方向,地处天圆山脚下有一个偏僻的山村名叫上堡畲族村,村落高山环抱,中有大田,大部分民宿建于山岭脚下,这里的居民有蓝氏,王氏、李氏、刘氏、马氏、管氏、肖氏、郭氏,卢代、廖氏等姓氏。

  村中央有座石山,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千姿百态的石灰岩石,在郁郁葱葱的密林掩映下,显得忽隐忽现;石山形似俯卧的狮子,故被称为雄狮岩,在石山东脚下建有爱国教育基地,还立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上堡村退休干部蓝清森,今年62岁,原为江西省地质局工程地质大队地质队员,非常热心家乡的红色文化,经常在村里红色旧址为外地来这里参观研学的游客讲述红色故事,尤其是讲解苏区时期瑞西县委书记马德明跳崖的感人故事。

  蓝清森说,马德明烈士就是宽田上堡村人,他早年参加农民地方武装“三点会”,常常劫富济贫打击地主恶霸,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宽田第一个革命武装——上堡赤卫大队,任大队长;历任于都、会昌、瑞金副大队长,边区区委书记、宽田区委书记,西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西江县委书记、瑞西县委书记等职务。

  中央红军长征后,马德明率领瑞西县党政机关及独立营,在中央分局机关撤离黄麟后,便开始独立的游击战争。1935年2月间,国民党“清剿”军进犯宽田地区,瑞西县委、县苏及地方武装,在县委书记马德明的领导下,同来侵之敌进行了7个昼夜的顽强抗击。最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队伍转移到上堡山区开展游击斗争。由于形势进一步恶化,马德明便带着瑞西机关及独立营转战汀瑞县的铜钵山区。4月上旬,因县委副书记陈书告投敌叛变,招引了敌人以重兵“清剿”瑞西县机关驻地白竹寨,机关和部队被打散,马德明与儿子马伯泩返回宽田上堡继续开展秘密活动,后不幸落入敌手。

  马德明因腿部中弹负伤被捕后,被押解到瑞金万田保安团办事处,敌人对他软硬兼施,马德明并未丝毫屈服。马德明的大儿子马伯泩兼任马德明警卫员也一起被捕,他担心父亲会泄露党的机密,马德明看出了儿子马伯泩的心事,他告诫道:“伯泩啊,我就是要死也要回到上堡我们革命起根发苗的地方去。”说话中还悄悄从衣兜里拿出一枚金戒指放到儿子手中,“伯泩,如果你能有机会出去,就拿着这枚戒指去找党组织吧,这作为我最后一次上交的党费吧。”后来,敌人见马伯泩半大小孩般也没太在意他。第二天,马德明以带敌人去寻找金银财宝为借口,将敌人骗至上堡狮石岩的篾丝洞,敌人用一张竹椅子拖绑着遍体伤痕的马德明来到洞中,这时,他乘敌人不备高呼着“共产党万岁!”纵身一跃朝岩洞跳了下去,当时已昏死过去,脑袋被摔破鲜血汩汩流出,流的地上到处是血,国民党军慌了神,赶紧派人从旁边另外一个洞爬下去,由于金银财宝没有找到,机密文件也没有找到,敌人没法交差,便将他的头砍下来了,并将头颅挂在万田圩上,看看地下党组织会不会去领回,能不能趁机再抓到一批人。

  其实在这之前,马德明被捕在狱中的时候,地方党组织得知消息,便组织了18名地下党员想要营救他,但是这营救的消息被叛徒出卖,国民党军从万田派出二个营的兵力,把上堡整个围起来了,当时通过一个小孩发现岩洞里冒烟,就知道18个人躲在那里,用风车和辣椒、砻糠、石灰粉,对着岩洞直接灌风,活活地把18个人全部都熏死,一个个都不能出来。蓝清森说,现在为了纪念这18名无名烈士,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十八无名烈士广场,同时在旁边埋葬遗骸的松树河边,建造了一个小小的纪念塔,叫十八烈士纪念塔。

  蓝清森说,关于这18名无名烈士,我们村有一村民叫肖香柱,其父亲叫肖汉超,当时肖汉超在对面的稻田里犁田,还有一名姓郭的男子也在一起干农活。后来,肖汉超他们在河边挖了一个大坑,将这18名无名烈士全部从岩洞背出来埋在这坑里。蓝清森又说,前几年,他调访时,还问过肖香注,后面有没有看到烈士骨骸?肖香注回答,基本上没有了,这么多年来,他家在这里种了菜,而且经常涨大水淹没。所以说,这个革命故事是很真实的存在的。

  上堡村除了雄狮岩,还有6个较大的溶洞,在于都实属罕见。如这里有一处烧石灰的石灰厂旁边,叫三十六间,这三十六间比较险峻,有些像《西游记》里面的山洞,又是悬崖、又是深渊,这里面也牺牲了160多名红军重伤员。

  1934年春,苏维埃红军第七后方医院由福建宁化迁驻于都桥头石下,不久迁宽田乡上堡石山脚下,院长兼政委是谢焕辉。石山脚下有一座蓝氏祠堂,名为“善宝堂”。医院院部就设在这座祠堂,祠堂为砖木结构,坐东南朝西北,面阔26.3米,进深20.7米,面积554.41平方米,在祠堂的两边是私厅和横屋,两边的厢房是用作门诊,在上堡驻扎了近7000多名红军伤员,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红军伤员,包括大厅里、房间的门板都拆下来,当作床睡,总院在上堡,下设3个医疗所,分驻七公坵、桂龙、龙泉、石晗村一带。供给部设在桂龙村天竹山,全院共有伤病员10500多人。红军北上抗日时,将3000余名病愈者编成1个师开赴前线。1934年10月该院随红军长征,留下部分医护人员,负责医治留下的伤病员。

  当时,国民党军包围这里的时候,游击队员和一些轻伤员全都从山上立即转移了,留下的大多都是重伤员,他们躲在山中三十六间里,敌人喊话要他们投降,但他们宁死不屈,敌人搞来十几台风车,用辣椒,秕谷,木茶壳等活活将他们全部熏死于岩洞……

  第五次反“围剿”中,在石城前线红军从国民党军手里缴获一台生产子弹机器,当天晚上抬运到瑞金岗面乡,因距离前线战地太近,又彻夜从沙心、经瑞金木瓜村,从天子印、石井村,抬到了上堡。那时上堡相当于苏区中心区域,再者马德明在这里的群众基础也较好,后来经再三考虑,又怕敌机轰炸,所以将机器藏设在上堡雄狮石岩的石洞里,正好这个石洞也比较大,因以前石洞里面是塑了菩萨庙,就把那个菩萨庙迁走,在洞口也围起了墙壁,于是在狮子岩这建起了兵工厂。在狮子岩下面原有个老村部,以前叫上堡大队,那一排房屋就是兵工厂的师傅住在那里。

  巍巍青山,埋骨桑梓,马德明烈士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无比忠诚,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80多年过去,传承红色基因,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对马德明等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

  红色底蕴深厚的上堡,每一处红色印记都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蓝清森说,自己作为一名红军后代,要进一步讲好长征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完稿于2024年3月10日于都河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上堡村退休干部蓝清森,作为非常热心于家乡的红色文化的一名红军后代,讲解苏区时期瑞西县委书记马德明跳崖的感人故事,唱响了上堡石山脚下的红色赞歌。真挚动人的故事使红色文化更加丰满,厚植了爱党爱国情怀,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凝聚着鲜活的红色基因。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根脉和深厚底蕴,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对于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上堡石山脚下的红色赞歌”用实际行动让红色血脉和红色精神在上堡村这片红色热土上代代相传,让红色文化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