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让我们每个人自觉地生活在“法治”阳光下

作者: 赵富山 点击:407 发表:2024-03-07 09:11:48 闪星:5

摘要:今天,“两会”再一次将依法治国提上国家议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觉地生活在“法治”的阳光下,让新的一代“后来人”都习惯了法治思维、法治行为,法治建设,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够更加文明,更加进步,更加和谐美好。

最近,河北报界出了一条新闻。办了三十多年的由省政法委主办的《河北法制报》要改名《河北法治报》了。“法治”和“法制”,虽是一字之差,却有更深刻的内涵。不由得让人深思“法治”与“法制”有何区别 ?

从概念和内涵上讲: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指一个法律信念;内涵是一种治国理论、原则和方法。比如刑法、民法有关司法基本原则的规定。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进,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

而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又称为依法而治,内涵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属于制度的范畴。

法制是一种正式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

从产生和发展上讲:法制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法治的诞生;而法制的产生和发展却与所有国家直接相关联,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从基本要求上讲: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而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从实行的主要标志上讲: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而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

从核心意义上讲:法治的核心意义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法制的核心意义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制度,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之上。

法制与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总之,法制与法治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但两者的内涵确实有着很大区别。但只有法治与法制二者同时进行,才能够更好地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和保护。

这些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在举行。贯彻全会精神的宣传要坚持接地气、重实效,多讲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要努力把专业术语转化为群众话语,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

这就鞭辟入里的指出营造全社会良好依法治国思想舆论氛围的必要性。只有把法治教育纳入全体公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才能在全社会营造遵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

依法治国的终极目标是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深入学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就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全民守法意识,增强公民法治底蕴,提升全社会践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今天的法治中国,与每个公民休戚相关。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工作。每个公民都应该成为法治建设的亲历者,要让法治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觉行为,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但在这些年的法治实践当中,各种权大于法、侵害公民权利的问题时有发生,人们称之“严苛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权力扭曲法治,造成许多老百姓“信访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由此全社会法治信念受到极大冲击。

这种状况也凸显了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脱节的矛盾。

人民的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真诚信仰。法律只有被人民信仰,才不会形同虚设。

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就要从“知法”、“用法”到“敬法”、“护法”,培育起全社会的法治文化,树立起全民的法治信仰,才能让法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近日上海法院公布一起实物纠纷引发大家注意。一对情侣捡到了他人遗失的价值不菲的项链。当失主要求返还时,二人称项链已经被扔了。法院经审理认为,这对情侣负有未妥善保管的责任。判定2人赔偿失主损失4.5万元。

这起案例就是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捡到他人的遗失物,还是面对其他涉及他人权益的情况,都应当自觉的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还应当通过这起案例,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推动社会向更加法治化、文明化的方向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治国是一次伟大的拨乱反正之举,要重新树立法治的尊严,让那些偏离了法治轨道的人和事,重新回到正确的运行轨道上来,让守法成为每一个公民做事情、想问题的模式和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如此一来,每个人都可以安心做事,靠自己的奋斗和拼搏来实现人生价值,而靠关系、凭贿赂等偷奸取巧,违法乱纪的行为都将受到法治的约束、惩戒,惟有断了少数人的违法后路,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实现全民守法,关键是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

这次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的表述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以前从没有提到过的。普法教育要与年龄段相结合,形成普法系统工程。

对幼儿园孩子要注重敬畏教育,中小学生要进行规则教育,大学生要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全民从小学法、知法和守法,才能提高明辩是非、识别善恶、辨别美丑的能力。

今天,依法治国已经提上国家议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觉地生活在“法治”的阳光下,让新的一代“后来人”都习惯了法治思维、法治行为,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够更加文明,更加进步,更加和谐美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法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话题。人类最可悲的就是没有约束的权力,法治是约束权力,让权力人接受民众的监督,从而让全民族按照法治的轨道行走,这是一个社会最最基本的,事实是最最基本的都不能做好,这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悲哀,也是每一个民众的悲哀。法治,重在实效。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