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碧海丹心

作者: 章熙建 点击:829 发表:2024-03-01 16:25:28 闪星:6

摘要: 英雄喋血化作忠魂,董健民年方23岁,钟琪25岁。在舍弃如花生命的一刻,英雄伉俪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凄婉的诀别,一如并肩走向新的战场,因为他们始终牢记着婚礼上的那句誓言:“严守党的机密,誓与密码共存亡!”

       深秋的渤海湾深处,诡谲枪声响起的瞬间,船舷上蓦然闪过两个矫健身影,正值芳华的英雄女战士董健民与战友丈夫钟琪,毅然抱着孩子纵身跃入大海。

       那是共和国诞生前夜的一束血色绽放,一曲视死如归的英雄壮歌。

 

                                                         一

        时光回溯到1939年初冬,河北静海刘祥庄村。  

        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董秋斯接到组织指示,尽快赴延安汇报工作。临行前夜正在屋里收拾行装时,16岁的侄女董健民推门而入,眼神滴溜溜地瞅来瞅去,董秋斯告诉她自己要出趟远门,侄女哂然一笑说,那叔叔得倍加小心哦!

       翌日凌晨,身着一袭靛蓝长衫的董秋斯提着柳条箱悄悄出门。他得赶到5公里外的县道驿站搭乘马车,然后坐海轮穿越渤海湾到烟台转道西行,这是党组织构建的一条秘密交道线。正当曙光初照的时刻,董秋斯隐约看见百米外的跨河廊桥上一抹绿色倏然闪过,竟然是董健民与姐姐董仲民、董清民。

姐妹仨头扎碎花头巾,臂挽蓝布包裹,俨然一副串村走亲的村姑模样。原来,冰雪聪明的幺妹子竟已经判断出董秋斯的行动计划,三姐妹相约赶到县道必经的廊桥等候,她们心中燃烧着同一个热血澎湃的向往——奔赴抗日根据地。

       从渤海之滨到黄土高原,千万里之遥的跋涉艰辛且不说,最艰难的在于穿越敌占区,死神始终如影相随。那个朔风凛冽的子夜,地下兵站联络员护送他们穿越一道最危险的封锁线,突然,数道光柱刺破夜幕横扫而至,一支日寇摩托巡逻队出现在岔路口,兵站同志赶紧拉着他们藏进路旁小河的芦苇丛里。

       刚在冰冽刺骨的河水中猫下身子,岔道上突然传出一串“得得、得得”的马蹄声,一匹骡马受惊冲向灯光。鬼子机枪立即“突突突”地冒出了火焰,骡马中弹倒地,但机枪又继续扫射了好一阵子,一支趁夜运粮的马队遭到了日寇的屠杀。

       而躲在芦苇丛中的董氏姐妹竟然也横遭劫难。枪声爆响中,董健民身侧的二姐董清民突然“啊”地一声惨叫,身子猛然一颤歪倒在妹妹身上,董健民赶紧一把扶住,陡觉手上黏糊糊的,竟是一颗流弹击中二姐右胸,顿时鲜血如注。

       情势危急,董健民动弹不得,只能紧紧地按住二姐的伤口,霎那间明白变故的大姐,赶紧伸手捂住妹妹嘴巴不让她叫出声来。那一刻,飞来横祸让董健民肝肠寸断,两行泪水霎时如破闸洪水般潸然滚落。

       鬼子磨蹭近1个小时才离去。等到旷野再次陷入寂静后,他们才钻出芦苇丛,董秋斯驮着二侄女匆匆穿过封锁线,疾奔几里地躲进一片柏树林,赶紧放下清民查看伤口,孰料流血不止的二姐身体冰凉,如花生命竟已怆然凋谢。

       兵站联络员催促他们赶紧上路,说殓葬二姐的事由他们来操办。一直趴在二姐身上低声啜泣的董健民恋恋不舍地站起身,突然再次跪倒在地,对着二姐“扑嗵、扑嗵”叩了三个响头,这才起身一把拉着大姐,决然转身闪入夜幕之中。

       这趟奔赴光明的惊险之旅,凝成了董健民心头的一幕血色记忆,也耸立成英雄战士革命生涯中一道砥砺意志、坚定信念的磨砺石。

 

 

                                                         二

      “嘀嘀、嘀嘀嘀……”转眼到了1945年的盛夏八月,凌晨时分,陕北枣园一座窑洞里仍是烛光通明,满屋的八路军战士正在电台前紧张忙碌着。

       蓦地,端坐在顶头的女战士腰身一颤,随即一手紧按着耳机,一手在抄报纸上快速地记录着代码。截获的绝密电报立即被送进译电室,仅是片刻,窑洞里就一片欢声雷动——“我们胜利了!鬼子投降了!”

       那瞬间,截获重要电讯的女战士董健民泪流满面,她快步走到拱窗前仰望满天星斗,咬着牙向着苍穹说道:“二姐,我们打败鬼子了,你的仇得报了!”

       5年前的1940年2月,董健民和大姐董仲民经过3个多月的辗转跋涉,最终搭乘“华侨司机归国服务团”的车队抵达延安。此时的陕北仍然冰封地冻,董健民却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春的天国,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如火如荼的练兵热潮……时时处处都涌动着为救亡拼搏、为抗战奋斗的巨大激情与昂扬斗志。

       尽管没有如愿安排到武装斗争第一线,而是被送入陕北公学学习培训,但聪颖而坚韧的董健民坚信,这是钢铁出炉前的一轮淬炼,是迈向战场的一道天梯。姐妹俩像战士训练一样刻苦勤奋,赶在毕业前两个月,成绩优异的姐妹花双双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鉴于董健民学习成绩优异,思想素质过硬,她被选拔进入一个极为神圣而重要的机构——中共中央社会部机要处。

       第一次走进机要处侦讯科,董健民大吃一惊,窑洞里烛光通明,“嘀嘀嗒嗒”的声音响成一片,两排长条桌上摆满电台,十多个战士戴着耳机端坐桌前,手按电键全神贯注地搜听信号,与她想象中枪林弹雨的战场根本就是两回事。  

       战斗岗位是电台侦听员,董健民放下背包就上机跟班训练,进入角色迈过的头道门坎,便是掂出肩负担子的份量——机要部门承担着侦搜敌人机密情报、传递统帅部命令等重要任务,收进来、发出去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关乎着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的时效性准确性,丝毫马虎都将铸成大错。

       而毛泽东主席写给机要战线英雄们那句著名的嘉勉,更是如同一道明媚阳光深深地折入她的灵魂和血液——“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国恨家仇的激励,使命认知的牵引,加上姑娘家敏捷细腻的天性使然,董健民很快就练出一手“利耳快手”的侦听功夫,那就是善于从纷乱而微弱的电波中,精准地捕捉到敌台的电讯信号并完整记录。独立上机工作的头3个月里,她就连续截获十多条重要的敌台电讯,战友们都钦佩地称她为“快手猎鹰”。

 

                                                         三

        烽火岁月的战斗是紧张艰苦的,而战斗的青春则充满着激情与憧憬。

       1942年初,日寇对太行山根据地悍然发动“五月大扫荡”,远在延安的党中央领导通宵达旦地指挥前方作战,机要处封闭的窑洞里也仿佛充满了硝烟气息,董健民夜以继日地值守在电台前,把战斗姿势定格成与敌人白刃肉搏。孰料,正值战情紧迫的当口,身为侦讯科顶梁柱的董健民却突然病倒。

       虽然军医给配了药,董健民把棉袄、大衣全都穿上身,但还是难抵寒冷浑身簌簌发抖,而这时正是日寇“扫荡”最疯狂的阶段。董健民恼恨这病来得真不是时候,索性裹着黄军被上机值班,心无旁骛地投入于电讯侦听中。

       临近年关的深夜大雪纷飞,窑洞里冷得宛如冰窖。全神贯注于侦听的董健民突然感到一股暖气弥漫周身,扭头一看,身侧不知何时摆上了一只炭烧通红的烤火盆,那个名叫钟琪的译电员正蹲在旁边,撑着火钳在帮她熬制红糖姜茶。

       之后几天的侦听可谓分秒必争,董健民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缓了过来,恰在这几天,她接连截获几份日寇电台的绝密电讯,经钟琪翻译报送总部,为八路军部队洞察战局、化险为夷提供了宝贵情报,董健民由此被记一等功。

       于此,两条瑰丽的生命线毫无悬念地交汇到了一起。

       钟琪出生于铁路工人家庭。1938年初,日军兵锋直指西北,身为三晋中学高材生的钟琪瞒着家人,独自赶到耀县投身“抗日游击队训练班”,后转赴延安,在“抗大”和马列学院培训期间加入党组织,1941年9月被选拔到机要处。

       尽管进入机要处时间还不足半年,但钟琪崭露头角的事儿人人称道,业务上刻苦钻研,译电快捷准确在科里一直挂“红星”;脸庞白净瘦削,参加大生产运动被评为“种植能手”;爱战友乐助人,津贴费全都用于资助困难同志……大雪寒夜给董健民送去温暖的烤火盆,就是他顶风冒雪从几里外的老乡家借来的。

       两个年轻生命就此擦出情感火花。1942年初秋,延安枣园的一个窑洞里,战友们为他俩举办了简朴的婚礼,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的李克农成为了主婚人。

       窑洞新房虽然简陋,桌上也只摆放着几碟花生和瓜子,但一对英雄战士发自内心的铮铮誓言,却胜过千万句甜言蜜语的山盟海誓,让烽火婚礼折射出神圣的光辉——“严守党的机密,誓与密码共存亡!”

       两年后,他们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董健民给孩子取名钟明明,寓意饱受日寇蹂躏的黑暗就要过去,抗战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

       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在疯狂掠夺胜利果实的同时,调兵遣将加快了反共步伐。1945年9月,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遣两万名干部挺进东北,展开应对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战略部署。

       1946年初,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董健民和钟琪作为机要参谋随同前往。险象环生的“虎穴”之行中,他们见证了国共之间的激烈交锋,意识到内战极可能已是不可避免,暗暗下定随时奔赴前线的决心。

 

                                                        四

      “嘭!”一声惊天巨响,蓦然打破了渤海湾的宁静。

       这是1946年10月9日的清晨,一艘邮轮正朝着大连破浪航行。旭日即将跃出海平面,朝霞绚丽如火,乘客们纷纷拥上甲板欣赏日出美景。突然,一发炮弹落在轮船右舷舱,爆炸腾起乌黑的火球,而董健民夫妇正在这条船上。

       半个月前,董健民和钟琪受领紧急任务——赶赴大连情报站开通秘密电台。使命光荣而艰巨,夫妻俩带着孩子扮成回乡省亲的模样,立即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前线。考虑到他们身上携带着密码本,总部派出6名战士化装暗地护送。

       董健民一袭旗袍短祆,齐肩短发透出青春婉约。钟琪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身着藏青色竖领学生装,显得俊朗而儒雅。爆炸响起的瞬间,甲板上顿时乱作一团,他们迅速警觉地望向海面,一艘敌舰正朝着邮轮疾驶而来。

       险情来临!两人心照不宣地传递眼神,钟琪飞步跑向左舷前甲板,他要以引开盯稍的特务来掩护董健民前往船尾。按照出发前的预设方案,途中一旦遭遇险情,即由董健民将藏在孩子肚兜里的密码本交给蹲守船尾的交通员转移。

      果然,两个身穿黑衣的特务连忙追赶钟琪。而快步走向船尾的董健民,此时正承受着噬心般的痛楚,一块弹片击中了孩子头部,鲜血正在汩汩流涌,但她无暇顾及,只把包着密码本的手帕紧紧捂在“哇哇”啼哭的孩子头上,在经过交通员身侧的一霎那,假装脚下一个趔趄,让鲜血染红的手帕包掉落在地。

       直到交通员消失在人流中,董健民才低头察看受伤的孩子,那瞬间,她的心神几近崩溃,女儿原本粉嫩的小脸苍白如纸,已经没有了哭声。“我的孩子啊!”一声撕心裂肺的悲嚎终于从胸腔中喷吐而出,但立刻被猝然响起的枪声所淹没,她的夫君正从右舷甲板疾步奔来,而紧追身后的特务正在鸣枪驱赶人群。

       两个身体终于紧紧相拥,短短几分钟分离,竟仿佛有着超逾千百年的漫长。董健民朝着夫君灼热的眼神点点头,那是在告诉他密码本已安全转移,钟琪也向妻子噙满泪水的秀眸深深点头,那是在说——为革命牺牲的时刻到了!

     “轰——”又一声爆炸响起,敌舰正在用炮击逼停邮船。董健民和钟琪背靠船舷栏杆,几个特务正挥枪穿过人群猛冲过来。那瞬间,两人深情地对望一眼,钟琪一把从董健民怀中抱过孩子,右手在栏杆上一撑,一个纵跃投身大海。

       这一切发生于电光火石间,几个特务当场愣住了。蓦地,一阵疾厉海风掠过,董健民抬手拢了一把秀发,嘴角撇过一丝轻蔑的冷笑,紧随丈夫跳入海中。

 

                                                       五

        英雄喋血化作忠魂,董健民年方23岁,钟琪25岁。在舍弃如花生命的一刻,英雄伉俪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凄婉的诀别,一如并肩走向新的战场,因为他们始终牢记着婚礼上的那句誓言:“严守党的机密,誓与密码共存亡!”

       随着“扑嗵”“扑嗵”的落水声响过,甲板上唯留特务们朝着海面射击的枪声,还夹杂着一串惊慌失措的嘶喊——“快……快找到那个本子!”

       然而,蔚蓝的海面已霎时归于沉寂。就在特务们奔向右舷甲板堵截董健民夫妇的时候,携带密码本的交通员早已悄悄地从船尾下海,用一根事先备好的空心苇秆潜水脱险,无畏战士没有给敌人留下任何幻想的机会。

       那个瞬间,时光仿佛骤然停顿,一轮红日磅礴而出,万道金光映染海面,紧随滚滚波涛跳跃荡漾着,英雄生命正化作一束束强劲电波诗意地传向远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为了保护密码本,一对年轻夫妻先后纵身跃入大海,使接过密码本的交通员及时潜水脱险。这对夫妻,女的叫董健民,男的叫钟琪,是一对在特殊战斗中结成的伴侣。文章叙述了董健民和两位姐姐跟随叔叔、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董秋斯奔赴抗日根据地的过程。可惜的是,在穿越日本鬼子封锁线时,二姐董清民不幸中弹牺牲。董健民和大姐董仲民被送入陕北公学学习培训。后来,董健民成为一名出色的电报侦听员,被大家称为“快手猎鹰”。在工作过程中,她与译电员钟琪产生感情,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的李克农是他们的主婚人,婚后,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两人均是共产党员。1946年初,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董健民和钟琪作为机要参谋随同前往。1946年9月中旬,董健民和钟琪受领紧急任务——赶赴大连情报站开通秘密电台。在轮船上,遭遇特务的追捕,两人巧妙地将密码本传递到预先安排的交通员手里。这时,女儿因中弹倒在董健民的怀里。为了不落入敌人魔掌,夫妻俩双双纵身跳入大海,一对无畏战士彻底断了敌人的幻想。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多少这样的革命夫妻,他们意志坚定,不惜牺牲生命,也要保守秘密,保护革命不受损失。在这里,我们应该铭记他们,向董健民和钟琪烈士及其他无数革命先烈致敬! 推荐阅读。编辑:宋同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