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积谷山海战

作者: 蒋炳仁 点击:767 发表:2024-03-01 10:25:56 闪星:5

  2024年是人民海军鱼雷艇首次击沉敌舰70周年,是中日甲午战争鱼雷艇首次参战130周年,是中法马尾海战爆发140周年。在此,谨向人民海军鱼雷艇参战部队的英雄们致敬!向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鱼雷艇参战部队的英雄们致敬!

  鱼雷艇自身所具有的冒险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英雄壮举、惊心动魄等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相联系。从马尾海战杆雷艇队到甲午海战鱼雷营,从抗日战争电雷学校到人民海军快艇部队,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一往无前地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作者收集了中国自清朝鱼雷艇队创建至20世纪末期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撤编为止的120年间的战例,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撰写出10篇中国鱼雷艇海战纪实,这是一段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

  通过这些战例,不仅了解中国鱼雷艇的历史脉络,也见证了中国鱼雷艇部队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他们英勇顽强、不畏强敌、誓死报国的英雄事迹为世人所敬仰,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民族之魂、海军之魂、海鹰之魂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1953年2月毛主席在南京下关码头接见华东海军指战员)

  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成立以来,共参加海战9次,击沉敌舰6艘,重伤敌舰3艘。其中,张逸民指挥6次海战,击沉敌舰3艘,重伤敌舰2艘。他是海鹰精神的集中体现,他是人民海军的一面旗帜,他是世界海军的光辉典范。

  1954年11月14日,快艇31大队击沉台湾“太平”号护卫舰,堪称世界海战史奇迹。时隔不到两个月的1955年1月10日,华东军区海军快艇1大队1中队102艇艇长张逸民带领102快艇,迎着狂风大浪,一天之内两次出击,开创以单艇独雷击沉台湾海军“洞庭”号炮舰的传奇战绩,成为世界鱼雷艇海战史上的经典战例,为解放一江山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3年10月24日,作者来到陵园,为张逸民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海战英雄的崇敬之情,并采访了张逸民的子女张帆女士和张玉林先生,与他们共同回忆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1955年1月10日,天气很不好,西伯利亚寒潮来袭,风力5~6级,阵风7级以上。按照苏联快艇条令规定,鱼雷艇只能在4级风以内出海。

  当天中午,快艇1大队1中队正在待机点吃饭,这时头顶上飞过来人民空军的轰炸机群。102艇艇长张逸民对中队副队长高东亚说:“我们的飞机轰炸大陈岛,敌舰拼命逃往外海,晚上敌舰回港,可能要与敌舰干一场了。”高东亚点头说:“完全可能。今晚要提前开饭,提早上艇,防止有情况措手不及。” 

  饭后,中队4艘艇的指战员等候在快艇上。不久,电话机铃声大作,王政祥队长没说几句话,就放下听筒,上了中队指挥艇。他大声喊道:“各艇注意,发动主机,准备出击。”此刻正好是18点,天色还很亮。经过一阵的哨音和报告声之后,1中队的4艘艇冒着寒风大浪成单纵队向积谷山方向驶去。 

  积谷山位于浙江椒江口以南,面积0.48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点230米,距大陆3海里,东北方向与大陈岛遥相对峙9.5海里,南侧海域即为积谷洋。积谷山上方下广,状如积谷之囤,因此得名。积谷山是台州湾南北航道要冲,易守难攻,也是国民党退守台湾前最后一批借地负隅顽抗的岛屿之一,有“海上孟良崮”之称。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1953年6月25日解放军登岛成功。

(鱼雷快艇编队训练)

  那一天是农历十二月十七,风浪大得可怕,六七级大风吼叫着,涌浪不停地翻滚,只有20余吨19米长的鱼雷艇,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就像一只玩具小船,随时都可能被掀翻。

  编队从洛屿出击不到3分钟,三分队的105艇和106艇掉队不见踪影,只剩下101艇和102艇,由于岸上指挥引导2条艇接敌航向偏大,结果101艇和102艇从敌舰“太湖”号的航向上穿过去了。

  于是大队白岩山指挥所又命令101和102艇向左转向,回头搜索。待转过头来,102艇就发现了“太湖”号的黑影。1号艇命令102艇成右梯队准备发射鱼雷。接到命令后,102艇发现角度不适合射雷,加速与敌舰平行航行了几分钟,便设定射击诸元,101艇、102艇先后完成发射鱼雷,撤出了战斗。

  鱼雷艇也有克服不了的弱点和短板,恶劣的天气发射鱼雷,有的鱼雷被涌浪吹跑偏离航行,有的鱼雷被敌舰规避。102艇左管鱼雷射出后不知去向,右管鱼雷故障未能发射。

  据102艇长张逸民描述:这次发射很不正常,鱼雷出管速度很慢,而且没有感觉到鱼雷出管时明显的后坐力。此时发现,快艇甲板上有1厘米厚的冻冰,发射管的后盖被冻住,打开后顿时从管中流出大量的海水,待重新换上鱼雷送药盒后,继续向大陈东口追击,眼看快艇追到大陈岛东口,就在此时,耳机里传来了大队指挥所的命令:“102艇立即返航!”我依依不舍地把艇转向,快艇遗憾地返回锚地。“太湖”舰就这样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煮熟的鸭子飞了”,张逸民有些沮丧,思考着鱼雷出现故障的原因。他认为,这次战斗因鱼雷发射管进入大量海水,引起鱼雷送药受湿而不能充分燃烧。因此,瓦斯产生的推力不足,而导致鱼雷出管慢,鱼雷下水前又碰了甲板,因此改变了方向。

(快艇1大队102艇)

  王队长说:“逸民,赶紧换上衣服暖暖身子。说不定下半夜还会有任务呢。”此时,张逸民穿着湿透的衣服打着哆嗦进了登陆艇大舱,换下衣服放到主机上烘烤,开始休息。张逸民怎么也无法入睡,那艘“太湖”号的黑影,不断在他脑海里浮现。

  入夜,中队的电话机突然又响了,“三分队紧急集合!准备攻击敌舰!”王队长放下电话机对高东亚说:“副队长,是大队长的电话,命令你带着3分队两艘快艇出击。海上的情况是两艘‘永’字号,高副队长你干掉一条‘永’字号就算完成了任务。”高东亚转身向外就跑。

  高东亚在追击敌舰15链处发现了预先命名的第二目标,当即命令:“准备战斗!”

  在距敌舰7链时,却传来了上级命令:“停止攻击,改为攻打第一目标”。此时3分队105艇和106艇距离敌舰5链左右,如果这个时候发射鱼雷,高东亚带领的2艘鱼雷艇会十拿九稳地将敌舰击沉。可是偏偏大队指挥部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命令,高东亚选择了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放弃唾手可得的第二目标,又去追赶第一目标。在追赶过程中,被敌舰发现攻击意图,不断规避鱼雷艇攻击,造成所发射的4枚鱼雷全部失利,最后无功而返。

  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在作战过程中,上级机关过细的指挥反而束缚了一线指挥员的思想,一旦快艇出发了,应该把时间和权力交给海上指挥员,让他去处置海上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高东亚是快艇1大队1中队101艇第一任艇长。1953年2月24日,毛主席视察海军舰艇部队,在南京下关码头检阅了华东军区海军快艇1大队101号和104号鱼雷艇,高东亚驾驶101号鱼雷快艇以36节的速度在江面上跑了3个来回。望着鱼雷艇飞驰江面犁起的浪花,毛主席高兴地说:“快艇不错,速度快,能放鱼雷,价格又比较便宜,发展这个好!”高东亚受到毛主席的检阅后,感到一生的荣光和幸福,并以此为动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和训练。

  1962年101号和104号鱼雷艇移交给快艇6支队41大队。1968年2月为纪念毛主席视察海军15周年,海军将101号和104号鱼雷艇授予荣誉称号,即53-101号和53-104号,53表示1953年毛主席视察的鱼雷艇。

  1974年随着导弹快艇装备部队,53-101号和53-104号鱼雷艇退出现役,53-101号鱼雷艇被矗立在宁波牛轭港码头旁以示纪念。1981年,53-101号和53-104号被取消荣誉称号。

(101号鱼雷快艇艇长高东亚)

  高东亚,1929年6月出生,江苏新沂县人,1938年入伍,快艇学校成立后成为第一期学员。1954年夏秋时节,快艇部队准备参加解放浙江沿海岛屿时,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陆柱国来华东海军体验生活,入住快艇1大队1中队,与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因为高东亚为人温和健谈,当兵时间又长,身上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所以他经常和陆柱国交谈。陆柱国回去后出版了《踏平东海万顷浪》一书,该书第四章以高东亚为原型,拍摄成电影故事片《战火中的青春》。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是生活中的真实写照,曾经在高东亚身上发生。

  高东亚曾经在战斗中眼睛负伤,损害了视神经,从此以后视力不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下降。1955年1月参加海战时,他的一只眼睛视力仅为0.3。为了能够在快艇部队继续干,他从不承认自己的视力低下,目的就是想多参加海战,为鱼雷快艇做出贡献。

  2023年作者曾试图采访这位让人钦佩的“海鹰”,多方联系后,得知高东亚已95岁高龄,双目失明20年且耳朵失聪,离休后一直住在南京市某海军疗养院,不便接受采访。2024年初,正当作者撰写有关高东亚事迹材料的时候,传来令人悲痛的消息:高东亚老人于2024年1月16日在南京仙逝,享年95岁——又一只海鹰远走高飞了。

(以高东亚为原型的电影故事片《战火中的青春》剧照)

  再说102艇长张逸民本来就因为鱼雷发射故障让敌舰溜走的事情睡不着,当听到把追击敌舰的任务交给了三分队105艇和106艇,他猛然站起来,急切地说:“中队长,我也要参战!”“你刚回来,衣服还没有晾干呢?不能去!”

  张逸民果断命令102艇全体艇员立即备航。

  并再次对中队长说:“让我参战吧,我一定能完成任务。”王队长和指导员说:“逸民,102艇只有一枚鱼雷,风浪太大,容易侧翻啊!一定要服从命令。”“中队长,我有办法,在训练中我专门训练过驾驶一条鱼雷的感觉。”

  张逸民说:“你们不代我向大队首长请战,我自己请战去。”王政祥队长被张逸民软磨硬泡没了主意,只好说:“好!好!我再向大队长请求让你出战。”

  大队长回答十分明确:“ 为了安全,102艇不能出海作战!”

  张逸民的心有些凉了,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再次请缨出战:“中队长,你再请示一次,如果不允许出海,我坚决服从命令!”

  最终,大队长为张逸民三次请战感动了:“同意出海作战!别急着追赶高东亚的3分队,要千万小心!” 

  张逸民高兴得像个孩子,不等中队长把话说完,兴奋地跳出登陆艇大舱就往快艇上跑。102艇迅速离开登陆艇,向敌舰方向追击。只听王队长还在喊:“张逸民记住,出击点在积谷山……”

  22时20分102艇离开锚地,张逸民靠着娴熟的驾驶技巧,把快艇开进战场,向着天海蒙蒙、大浪翻滚的夜幕深处……

  由于只有右边发射管内一枚鱼雷,快艇严重向右倾斜,张逸民让舱面官兵站到左舷发射管前段,只见五条大汉一字排开,让人体的重量平衡船体。

  这次出击,102艇新来一个鱼雷兵董存礼,他1948年入伍,快艇学校三期毕业生,分配到102艇还不到一个月。他说:“我虽然是个老兵,但上艇还是个新兵,能参加这次海战,我这辈子心满意足了,即使在海战中牺牲了,我也是光荣的。”

(积谷山海域地图)

  20分钟后,102艇到了积谷山海域。这时,大队指挥所发来指令:“接敌航向135度”。102艇按照岸上指挥部的接敌航向艰难地航行着,艇首一会儿扎进浪窝,一会儿翘上浪尖,巨大涌浪随时会把鱼雷艇掀翻,危险一个接一个被张逸民化解了。浪花一个个连续扑打过来,舱面上的官兵浑身上下就全湿透了。张逸民似冰雕般矗立在驾驶台上,海水顺着脖子流进胸口,灌进袖子里,双手被冻得红肿麻木。身旁的水手长心疼地说:“艇长我给你捂捂手吧!”他抓住艇长的手,贴在自己的胸口,张逸民感受到了战友掌心里的温度。

  这次出击就是在玩命,不管海上情况有多么恶劣,102艇接敌的决心不会改变。这一刻,他们的脑海里就两个字“拼了!”

  月亮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海平线上慢慢升起,把黑暗的大海温柔地照亮。忽然,在月光的照耀下,快艇前方60链的海面好像有一个细长的黑影闪过,因为黑影太小无法分辨,“是幻觉?还是目标出现?”

  张逸民下令:“加强瞭望,艇首左侧,如果发现目标,立即报告!”

  在艰难地与风浪搏斗中,他始终盯住月亮光带上的那个黑影。在距目标50链时,黑影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了。从船型特点判断,军舰可能性大。23时10分,目标距离30链,102艇将数据设定在瞄准具上。此时,张逸民高喊:“准备战斗!”

  102快艇又前进了2分钟,判定距离目标有25链,其外形像个“太”字号。张逸民下令:“右管准备战斗,深度1公尺,打开锁气盒!”约1分钟后,鱼雷兵完成了所有的动作。

(张逸民在海上指挥训练)

  敌舰进入10链以内了,在月光的照耀下,桅杆上的青天白日旗和甲板有人走动都看清了,102艇最后测定敌舰运动要素:敌向角65度、判定敌航速14节。 

  102艇与敌舰距离已进入1千米以内,水手长张德玉第二次催促艇长发射鱼雷,“艇长,距离目标5链。”“近点,再近点”。距离越近敌舰越难规避鱼雷,为了确保一发命中,张逸民想要离目标尽可能地近。

  又过了40秒钟,“艇长,距离目标3链。”“近点,再近点”。3链就是500多米啊!已经突破了发射鱼雷的心理极限。

  快艇距离目标300米!200米!敌舰再也规避不了了。

  此时,102艇如猛虎下山般怒吼着冲向敌舰,张逸民大喊一声:“预备——放!” 鱼雷从右侧鱼雷管应声而出。

  几秒钟后,只见前方闪出一个巨大的金黄色火球,照得海面亮如白昼。随后传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响声好像把夜空撕裂。敌“洞庭”号炮舰被炸成两截,缓缓下沉……

  “命中啦,鱼雷命中啦!”102艇官兵相互拥抱,喜极而泣,振臂欢呼着……

  那是何等凶险的一幕!只要快艇再向前20米,恐怕就要和敌舰同归于尽,只要被敌舰击中一发炮弹,快艇绝无生还可能。

  在鱼雷发射的同时,102艇迅速倒车。即使这样,鱼雷艇上所有玻璃制品都被鱼雷爆炸产生的强烈冲击波震得粉碎,舱面人员张逸民、张德玉、杨贵、王如元、丁安文、董存礼6人全部被震得耳朵失聪,张逸民的耳朵失聪得最严重,三个月后才逐渐恢复,可是已经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听力。

 (102号鱼雷快艇艇长张逸民)

  102艇在驶离敌舰10链外,开始向大队指挥所报告:“我艇一枚鱼雷命中敌舰,请示行动。”“艇上情况怎么样?”“一切正常,艇员无一伤亡。”“102艇立即返航!”

  事后证实,“洞庭”舰上尉副舰长张世达以下32人被击毙,少校舰长王名城等43人被闻讯赶来的台湾海军“瓯江”、“永寿”两舰救起。

  今晚大海作证,张逸民与102号鱼雷快艇官兵上演了世界海战史上的绝唱——突破常规在200米内发射鱼雷命中目标,单艇独雷在大风浪中击沉敌舰“洞庭”号,而这一切,都是在不可能完成的情况下变成了现实。哪怕武器装备处于弱势,哪怕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张逸民用智慧和勇气弥补了鱼雷快艇的短板,为中国海战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战后上级给102艇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张逸民及所有的官兵都有记二等功或三等功的奖励。张逸民说:“给什么奖励那不是我的追求,我的追求就是打胜仗,就是击沉敌舰!”从此,102艇艇长张逸民开启了人生的辉煌之路。

  张逸民 1929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宾安镇。1946年参军入伍,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广东、湘西剿匪。1950年,张逸民由陆军转到海军,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青岛海军鱼雷快艇学校和海军指挥学院,是唯一不用领航员的全天候海上指挥员,他所在的艇队被中央军委列为值班部队。

  他指挥的金门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成为人民海军中仅有的三位受到毛主席单独接见的英模之一。电影故事片《海鹰》就是以张逸民指挥的海战为原型创作,他的英雄壮举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张逸民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先后任快艇1大队大队长、快艇6支队政委、舟山基地政委。张逸民是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九大”代表。

  (电影《海鹰》原型张逸民与演员王心刚王晓棠合影)

  这是解放一江山岛前夕的第二次鱼雷艇海战,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人民海军鱼雷快艇击沉敌舰“太平”号和“洞庭”号,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台军舰提起“共军”的鱼雷快艇就魂飞魄散,龟缩在岛内不敢出海,这为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创造了有利时机。

  有鱼雷艇海战成功的经验,也有海战失利的教训。快艇1大队102艇击沉“洞庭”号炮舰的第四天,即1955年1月14日,那一天气象条件非常好,整个海域风平浪静, 快艇1大队1中队鱼雷艇装填好鱼雷后,正在进行战斗总结。

  19点40分,1中队王政祥队长床前的电话突然响起,正在周围的艇员们预感新的战斗任务来临,纷纷跑到各自的战位上备航。王队长放下电话向各艇通报:“在大陈岛海域有台湾舰艇为大陈岛运送物资,上级命令快艇1大队101艇、102艇、105艇、106艇出击,为解放大陈岛做好准备。”此时,四艘快艇发动了主机,向积谷山进发。由于岸舰雷达引导快艇攻击,引导数据出现一定的偏差,再加上快艇攻击没有编队指挥,造成兵力分散,攻击角度、距离不理想等因素,4艘快艇发射8枚鱼雷无一命中,让近在咫尺的敌舰编队溜掉了。此次海战官方未予命名,参战官兵称之为“大陈洋海战”,抖音百科称为“上屿海战”。

  (积谷山俯视图)

  1955年1月18日,一江山岛战役结束后,大陈岛门户洞开。出于切断大陈岛与台湾之间海上运输补给线的战略考虑,31大队159艇和160艇和刚从青岛南下的快艇第41大队装有雷达的K123型175艇和178艇,奉命在头门山岛与东矶列岛之间的五屿棚待机,伺机截击往来的国民党海军舰船。

  1955年1月20日3时15分,解放军高岛雷达站发现两个舰影游出大陈岛东口驶往台湾方向。一直待机的4艘鱼雷快艇接到命令,在岸上雷达引导下高速出击。

  4时30分,快艇编队在大陈岛以东海面发现单纵队向台湾方向缓慢航行的敌舰,前导舰为台军“永康”号扫雷舰,后续舰是“宝应”号炮舰。快艇159号指挥艇决定率160艇攻击“宝应”号,另外两艇助攻。

  相距3海里时,敌舰很快发现了快艇,仓促采取了规避运动,并用炮火实施拦阻射击,边射击边向外海逃遁,试图摆脱追击。敌舰遭到4艘鱼雷艇的协同攻击,有些顾此失彼。快艇编队锲而不舍,直至追击到大陈岛东南外海,高岛雷达站此时距离目标超过30海里雷达失去目标,快艇靠目视追踪搜索。4时47分,距离3链时,159艇占领有利阵位,发射2枚鱼雷,一枚鱼雷当即命中“宝应”号驾驶台以下水线部位,该舰当即失去动力。这一仗鱼雷快艇之间协同作战获得成功。

  “宝应”号炮舰遭重创失去动力在外海漂浮无援,用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黎明前,援救船只赶到,由台湾“永康”号拖回大陈岛,后来又拖到台湾检修,发现伤重无法修复,遂退役解体,人民海军鱼雷艇编队则无一伤亡。

  作为浙东海战的最后一役,这一仗对和平解放大陈岛起到了推动作用。1955年2月8日至11日,“台湾当局”在美军协助下,分批撤走大陈岛及附近岛屿的军民。至此,解放浙江沿海岛屿战斗画上一个圆满句号。此次海战被抖音百科称为“大陈以东海战”。

  (上世纪五十年代宣传画)

  1955年2月底,舟山定海海堤上人群挥舞着红旗,口号声此起彼伏,舟山人民以万人空巷的热情,欢迎凯旋归来的人民子弟兵。多次参加海战并击沉敌舰“洞庭”号的快艇1大队102艇全体官兵,在艇长张逸民的带领下,身戴大红花来到海军舟山基地大礼堂,参加“庆祝浙江全境解放大会”。会议期间,舟山地区乡村学校的师生代表,把写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红领巾系在张逸民和他的战友胸前,表达了对人民子弟兵的祝贺,同时这也是全国人民对台湾回归祖国的美好期盼!


  【参考文献】:

  1955年1月10日击沉敌舰“洞庭”号炮舰,官方未给予海战命名。根据海战命名的惯例和这次海战的地理位置,在浙江温岭东侧积谷山岛海域的积谷洋,海战英雄张逸民在回忆录中称为:“积谷洋东南海战”,百度百科称为“积谷山东北海战”。为了便于记忆,此文中作者称之为“积谷山海战”,特此说明。

  张逸民《沧海作证——张逸民回忆录(上)》。

  感谢张逸民之女张帆、之子张玉林接受本文作者采访并提供素材。

  图片来自百度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历史如烟,沧海如歌,让我们将时针拨转回70年前的那个夏天,回到积谷山岛战场。在1955年1月10日的时候,中国海军就创造一场奇迹。我华东军区海军鱼雷快艇1大队102号艇冒着6级风浪,在一天之内连续出击两次,开创了以单艇独雷击沉国民党海军“洞庭”号炮舰的传奇战绩,堪称世界海战史上的英雄壮举。光阴远去,回望英雄,在这一海战奇迹的背后,离不开我人民海军指挥、技术的完美结合和英勇无畏、不胜不休的战斗精神。积谷山岛战役和为这场战役壮烈牺牲的战士们,在70年后的今天,仍让我们心怀激动、热泪盈眶。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