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天香飘落时
连日烟雨朦胧,阴阴湿湿,今傍晚老天爷开眼,忽然放晴,霎时蓝天碧树,清清亮亮,令人心旷神怡。尤那天边一抹鲜亮的彩霞,倚着山陵半遮半掩,恍若女人羞涩花容,煞是动人。
这才叫秋高气爽。
沿着江边漫步,忽然一缕淡淡的幽香吸入鼻孔,这幽香似曾相识,不知来自何处。循着香气寻找,却是不远处一株浓绿的桂花树,悄悄绽开了碎银似的花瓣,星星点点,飘荡出不绝如缕的馨香,越闻越浓。
久别重逢的故人似的,急忙上前问候,拿出手机拍照,不过瘾,索性拿起竹笛,给这隔年一会米粒大小的奇花吹上一曲“梅花泪”。
吹完了,细想不对啊,花都有灵性的,对着桂花吹梅花,这不等于在一个女人面前吹捧另一个女人漂亮吗?桂花能高兴吗?想了想,赶紧又来一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了吗?忙查看手机日历,农历八月还差几天呢,原来这古城夷陵的桂花急不可待先期而至,给这古老的江城秋色平添一缕迷人的馨香。
转而想到,我的家乡安徽桂花开了没有?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古人吟桂子诗句多矣,我总觉唐人宋之问这两句精妙,短短十个字,虚实交映,意象迭出,千余年后读来仍觉清新自然,真乃佳句天成。不由技痒,也来凑上一首:
又到天香飘落时,薰风过处路人痴。
不知家树着花未?应是溪头玉满枝。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总是奇幻的,朦胧的,唯美的,你不必考究什么情节合理,生活中求之不得的美好愿望圆满结局都寄托到神话故事里了,这未尝不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比如“鹊桥”,比如“梁祝”,比如“白娘子与许仙”……除了虚无缥缈的幻觉美,还包含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与尽量圆满的结局。
你说这桂树怎么会种到月亮上去呢?还有吴刚到底犯了什么错,罚其砍树?砍第二刀第一刀就长合了,永远砍不倒……且还有嫦娥、玉兔、蟾蜍云云。怎么想出来的啊!
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最早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文绉绉的只言片语都是古代文人编纂的,老百姓不管什么文字记载的由头,就知道有这么回事,自古到今,可谓妇孺皆知。至于故事的内容,任由奶奶外婆给孙子外孙女讲故事的时候即兴添加,任意改编,也是一种再创作吧,故事情节到底怎么回事,众说纷纭倒也有趣。
史书记载,中国的桂花树种远古蛮荒时代就有了,当然是野生。后来还传到了印度,日本等周边国家。《山海经·南山经》载:招摇之山,其上多桂……皋涂之山,上多桂木。
屈原《九歌》云:“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原来屈夫子那会已经喝过原酿的桂花酒了。
到了秦朝《吕氏春秋》又载:
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把桂花之美渲染的那么形象,高贵,看来在很早很早以前,世人已经跟这米粒大小散发着奇香的桂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汉代有了人工培育,当然很名贵,也只有皇室或达官贵胄的居处能种上几株吧。
古代笔记体小说《西京杂记》中写道:
上林苑有桂十株。
上林苑什么地方?皇家园林啊!武则天有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多霸气啊!当然是指牡丹。而这堂堂皇家园林,也只有十株桂花,足见其为名种了。
至唐宋,引种桂花已经蔚然成风,诗歌的盛世,以诗词来吟诵桂花更不足为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擅写《乐府》,与张籍齐名,这首七绝《十五夜望月》却是咏桂中之佳品。
皮日休《天竺寺庙八月十五夜桂子》也堪称佳妙:
“玉颗珊瑚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还有一首《浣溪沙》,已记不得作者,写的婉约柔美,令人不禁情思:
桂花香飘丝雨天,朵朵铺地惹人怜,只因知是尘土恋。
犹忆当初识红颜,明年今时又怎念?但愿此情永不阑。
太多了,不胜枚举。
民间栽培则始于宋而盛于明,所遗憾者好像没怎么流传到我的家乡淮北。当时的淮北,大约过于荒蛮吧,岳飞死了之后,淮河以北曾被金人统治了一百多年呢。
早些年,在濉溪乾隆湖里面有人建造了几座类似北方的蒙古包,我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了解淮北历史的哪位设计的。还有爱吃羊肉的习俗,满街满巷的羊肉馆,都是历史的遗韵。
鄙人乃淮北土著,儿时的记忆里桂花是不多见的。也许那会破衣烂衫饥肠辘辘,光想着怎样填饱肚子了,哪有闲情去欣赏桂花。即使偶尔遇见,也没当回事。
……
只顾在堤上漫步遐思,抬头四顾,身后已是满城灯火,江中的浪花渐渐被夜色遮蔽了,只有那浪涛中的航标灯塔摇曳着孤独的光。
该回家了。
2021.9.4
【编者按】秋高气爽,作者徜徉时,寻香看到的是桂花。这里的桂花开得早,像是他乡遇故知,作者为其吹奏笛曲。桂花可算是中国本土花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很早,因其香,深得上层人的喜爱。其香,在屈原作品中,是美好品质的象征。作者闻花溯源,想起家乡的桂子,遥想月宫的桂树,如今也到飘香的时候了。此文舒展优雅,文字如桂,淡淡香气袭来,令人心驰。推荐阅读。编辑:梁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