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军老战士的红色故事之刘楹厚
刘楹厚,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最传奇精彩的故事,是一个人用哑火的坏机枪从众敌之中机智夺得一挺机关枪。
1947年黄崖山阻击战,8纵6名勇士弹尽宁死不当俘虏,他们手挽着手,纵身跳下山崖,被评为烈士。跳崖的韩成山幸存,回到老家沂南县赵家八角汪村。几十年后“活烈士”韩成山被刘楹厚发现,浴血战友幸运重逢。
一、来自革命老区的刘楹厚
刘楹厚,1921年12出生,山东省沂南县双堠镇西梭庄村人,和我父亲刘乃晏同乡,父亲是东梭庄人。他们先后从这里参加了革命,戎马一生。
我父亲手头上有刘楹厚的相片,见证了他们几十年的老乡情、战友情。
刘楹厚是来自革命根据地西梭庄的英雄战士,想介绍一下西梭庄的有关情况,但实在无奈,没有西梭庄的资料,只好在本文中介绍一些东梭庄的情况,毕竟两个村庄挨在一起,都是革命根据地,情况差不多。
这些年我多次去过东梭庄,虽然和西梭庄是两个村,但随着村镇建设的发展,这两个村庄现在连在一起了。
沂南县是革命老区,每个家庭都是动人的红色家庭,每个村庄都是可歌可泣的红色村庄。
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抗大一分校曾经在梭庄办学,这是沂南县志、党史资料记载的事情。《沂南县志·大事记》记载:“1939年9月27日,徐向前在东梭庄为随营学校师生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报告。”
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于1940年初与抗大一分校合并,此后,抗大一分校曾在东梭庄多次驻留办学。
东梭庄老人传说,徐向前司令员曾经在西楼刘曰年家堂屋里住过,抗大袁校长(袁也烈)曾经在西楼刘曰年家和刘曰顺家西屋里住过。鲁中军区参谋长张仁初,曾住在刘曰顺家西屋3个多月。
村里老人们回忆,当年,八路军抗大学校的领导袁也烈、孙陶林、陈华堂等在东梭庄、西梭庄住的时间比较长。
有传说,袁也烈校长、孙陶林副校长、陈华堂大队长住在东梭庄时,动员刘乃晏、刘宽厚等多名有志青年走上了抗日战场。父亲刘乃晏刚当兵时在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袁也烈曾任支队长,1941年刘乃晏秘密护送袁支队长到山东纵队开会。
许多抗大一分校学员在回忆录中也回忆了在东梭庄西庙上课、训练,分住在东梭庄、西梭庄农户里的经历。大青山突围战的时候,抗大一分校某部就是在西庙住宿,下半夜赶向五道沟集合的。
因为八路军随营学校、抗大一分校等经常住在东梭庄,东梭庄村的抗日活动非常积极活跃。老党员刘现厚在1940年2月至1941年底担任党地下交通员,给八路军首长朱瑞、袁也烈等送信送情报。
东梭庄村史记载:许多青年男女参加了抗大学习或走上了抗日战场。这个村抗战老党员多,抗日老战士多。刘曰胶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他曾在东北参加东北义勇军抗日打鬼子。刘乃济、刘乃君、刘乃钦、刘现厚、黄家栋、沈西堂(女)、黄俊明、刘奇厚等都是抗日战争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和村党支部骨干成员。东梭庄村抗日老战士也多,抗日战争年代参军参战的有刘宽厚、姚云才、梁凤海、刘乃晏、刘性厚、刘长周、刘乃沂、刘乃元、刘乃太、刘桂厚(女)、刘俊厚(女)、刘兰厚(女)等十几人。
可以想像,西梭庄的情况和东梭庄差不多,西梭庄村就是一座革命“保垒”,当年年轻人纷纷参军加入革命队伍,刘楹厚是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二、沂蒙英雄战士刘楹厚
刘楹厚,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参军,1970年从部队离职休养。他是26军的一名老战士,从战士到团副参谋长,戎马生涯,屡建奇功,为推翻旧中国,建立和保卫新中国做出了贡献。
他是在党的感召下步入革命队伍的,在党的培养下,在26军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经受过战斗的陶冶、锻炼和成长,战争年代参加的大小战斗不计其数,取得不少骄人战绩。
1945年8月,刘楹厚参军来到费东独立团,同年12月,他调到山东军区特务团3营9连机枪班,当时驻临沂给陈毅司人令员当警卫。1946年6月,他被编到鲁中军区警备1旅1团3营7连,1947年2月,即莱芜战役前夕又被编到8纵24师70团3营7连机枪班。
莱芜战役打响后,他跟随8纵24师70团在莱芜城的北边向南进攻,根据上级部署,70团负责将敌人向早已布置好的“口袋”内赶,与兄弟部队将敌全歼。
据刘楹厚回忆:7连阵地设置在莱芜城的东北方向,离公路约300米,那个时候全连只有一个机枪班,3挺机枪,我是机枪组长,带1挺机枪配属在3排,我的阵地设在公路以东的一个坟地里,在一个坟头上挖了跪射掩体,距公路也就有200多米,这个机枪阵地有3名战士跟着我,一名叫高炳陈,一名叫陈绪祥,一名叫李保成。1947年2月23日上午,莱芜城里的敌人在飞机的掩护下,以两路平行向北突围,敌人一边逃跑,一边放着炮打着枪,负责埋伏“扎口”的部队以极大的克制等待着敌人进入“口袋”。
大约在太阳刚刚过午,上级发出全线出击的号令,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我手持机枪瞄准敌人队伍的尾部猛烈射击,敌人就像割麦子似倒下了一片又一片,正当部队冲锋,我也打得正欢的时候,机枪卡壳了。当时一个连才3挺机枪,我手中的一挺打坏了,对部队冲锋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我报告排长后,排长对我“破口大骂”,让我马上去敌人那里夺一挺回来,如果影响部队冲锋,增加部队伤亡,就要“枪毙”我。
刘楹厚回忆说:环顾了一下冲锋受到了压制的战友们,望着敌人向我们射出的火焰,我抓起一颗手榴弹,让副手高炳陈手拿着打坏的机枪跟着我就向敌人冲去。大约前冲了有200多米,高炳陈不幸中弹牺牲,我只好一人手拿着坏机枪,握着一颗手榴弹,冲向敌人,冲到一个沟沿,用手榴弹炸死了2个敌人,缴了1支步枪,这时大约有300个敌人向掩蔽的地方跑来,我用缴获的步枪打倒了4名敌指挥官。这时敌人已冲到离我只有二三十米了,我的子弹也打光了,我所在的3排也正向西北方向冲去,怎么办?看到敌人从对面蜂拥而来,为了堵住敌人不让其跑掉,当时也顾不得想别的了,我抱起打坏的机枪跳上沟沿对准狼狈逃窜的敌人大喊一声:“都给我站住!统统缴枪!要不我就嘟嘟了你们!”可能战斗太惨烈了,敌人被我的一声大喊,真是吓破了胆,哗的一下全跪下了。见此景,我大声吆喝敌人,将手中武器全扔到西侧。然后依二列纵队坐在地上伸直腿。敌人看着我手中的机枪,个个都吓得魂不附体,乖乖地依我的命令坐好。这时我向敌人扔的武器堆中悄悄地瞅了一眼,见到闪光崭新的机枪就有7挺,心里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但此时还不敢让敌人察觉。待敌人全部归拢好以后,我才迅速地上前拿到了一挺装满子弹的机枪。敌人见我将手中原来的机枪一扔,才明白过来,但为时已晚。
我抱着新缴获的机枪,将敌人押解到了营部收容处。交给营教导员姜一震,后经清点,我一人俘敌280多名、缴获小钢炮4门,迫击炮2门、轻机枪7挺,其他自动枪、步枪200多枝。
交接俘虏后,我抱着新缴的一挺机枪,提着一箱子弹,找到了3排长。排长高兴得不得了,对我说:“刘楹厚,这次你可立了大功了!”通过这次战斗,我荣立了二等功。
这就是刘楹厚用一挺打坏的机枪俘敌200多,缴获敌大量武器的一次奇传的战斗故事。(刘楹厚)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大举向山东解放区进犯。1947年4月下旬,国民党74师沿临(沂)蒙(阴)公路猖狂北犯,给我军部队后方机关和群众的转移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阻止敌北进,争取战役主动,八纵命令24师70团7连火速抢占黄崖山阻击敌人。
黄崖山位于临蒙公路西侧,是蒙山山脉中的一个制高点,地势除西北面是陵坡外,其余全是悬崖绝壁,足有十几丈高,主峰两侧各有一个高地,但中间隔着几丈深的大沟。
刘楹厚那时在机枪班任班长,根据连长安排,他带机枪班坚守右翼高地,一占领高地,尚未构筑工事,敌人就开始炮击,敌人一个营在炮火掩护下向主峰和两翼阵地冲来,敌人刚刚接近前沿,我军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一时间硝烟滚滚,爆炸震天,敌人在我军猛烈火力打击下,连滚带爬地退了下去。接着敌人又接连发动了几次进攻,均未得逞,恼羞成怒组织了两个营的兵力,集中攻击黄崖山主峰。
敌人的火炮又开始轰击,一直轰了约有20分钟,许多战士牺牲、负伤了。刘楹厚所在的右翼高地机枪阵地更是敌人打击的主要标,他所在的机枪班,仅他和副班长齐力法,还有一位战士活着,但也负好几处伤。敌人主攻是主峰,一次冲锋被打下去,紧接着又组织一次,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火力也一次比一次猛烈,坚守主峰的1排战士也越打越少,弹药也快没有了,有几次敌人冲上山顶,战士们和敌人拼刺刀才把敌人打下去。
当打退敌人第十次冲锋时,1排的子弹、手榴弹全部打光了,而敌人又冲上来。战士们就在排长的指挥下,用石头砸敌人,敌人躲闪不及,不是被砸死就是被砸伤,敌人的第十一次冲锋也被打退了,但是石头很快也用光了。
打到太阳落山,敌人进攻的非但没有减弱,而且冲锋的规模越大了,山下的敌人正在紧张地运动,成千的敌人像蝗虫一般沿西北坡向主峰冲来。1排只剩下六个人,且全负了伤,刘楹厚右翼高地与主峰隔着深沟,也被敌人团团围住,无法支援主峰。
敌人组织的敢死队已经冲近主峰了,坚守主峰的六位壮士一齐围绕在排长朱际昌的身边,朱排长将意外发现的最后一枚手榴弹高高举起,敌军一见我军还有手榴弹,吓得慌忙乱跑,朱排长趁机狠狠砸向敌人。
刘楹厚回忆:当时一听主峰还有手榴弹响,便抬头一望,就在敌人倒毙、烟雾腾起的一瞬间,坚守主峰的六位壮士在排长朱际昌的带领下,手挽着手,还有背着伤员的,高喊着“共产党万岁”,一齐纵身跳下了悬崖。见此景,我心痛无比,无限悲壮,所有仇恨全部聚集在枪口上,面对着进攻的敌人,更加奋勇地射杀。这个时候,右翼高地上也只剩下三个人了,但我们更加英勇,一鼓作气击退了从两面扑上来的敌人,直到太阳下山,才完成了阻击任务,奉命撤出黄崖山的阵地。
在集结地点,8纵参谋长张仁初亲切接见了刘楹厚,紧握着他的双手,激动地说:“你们在一天之内,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消灭了400多名敌人,圆满完成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是一个英雄的连队!”
战斗结束后,为纪念在黄崖山阻击战中牺牲的勇士,部队在沂水县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8纵授予7连“荣誉连”称号;授予坚守主峰、全部壮烈牺牲的7连1排“战斗英雄”称号;追认1排长朱际昌烈士为“战斗英雄”;英勇跳崖的六位烈士被誉为“黄崖山六勇士”,此次战斗,刘楹厚荣立一等功。
现在7连英烈的名字全部刻在孟良崮烈士陵园庄严的石碑上。
1948年11月6日,震惊中外的淮海大战揭开序幕,从11月11日起,华野各纵队浴血强攻担任围歼黄伯韬兵团的艰巨任务。
围歼杜聿明集团时,7连随8纵主力配置在刘集一线。1949年1月9日,7连奉上级命令主攻刘集,当时刘楹厚是连指导员,带领三排从东南角向里进攻,敌人疯狂反击,火力非常凶猛,7连一晚上几次爆破都没有成功,一直打到即将天明。
刘楹厚回忆说:经过反反复复的攻击爆破,在牺牲了大量战友的情况下,我带着3排,副连长带2排,才从东南角攻进去。这时刘集里边战斗还异常激烈,每一座房子都要反复争夺,有的关键房屋来回争夺四五次,双方伤亡都很大,我的通讯员,名叫李富贵,年龄不大,但人很机灵,在战斗打到热化时,他将我按在一掩蔽物后,对我讲:“指导员,你留在这里指挥战斗,当时我们营人都打没了,我们7连也所剩无几,我去把敌人的地堡炸掉。说完,见他像只机灵的野猫,三窜两蹦,跳到了离敌人地堡很近的一个土堆跟前,向敌人地堡连投4枚手榴弹,趁硝烟冲到敌人地堡前,又向敌地堡内投进了2枚手榴弹,将敌人消灭。敌人这一火力点被消灭,2排、3排乘机冲进了刘集街里,经过和敌人逐街逐房的争夺角逐,终于将顽抗之敌全部消灭,俘虏了大量的敌人,光7连就俘虏了好几百人,缴获武器更是不计其数。通讯员李富贵一个人还缴敌匣枪3枝,军马3匹,战后上级授予他为一等功臣。
刘集战斗是7连参加淮海战役的最后一战。
淮海战役结束后,26军到了安徽蚌埠一带休整,在这期间,刘楹厚的部队被整编到新成立的26军77师231团3营7连,部队整编后即调到了江苏扬州,并向东南方向集结待命,长江对面的南岸就是镇江。
1948年4月23日,7连过江到镇江,一到江南,据刘楹厚回忆:前进路途中尽是国民党的溃兵,很多敌伤兵或躺或坐在路边哭叫连声,骂声不绝,斥责国民党的长官,不顾其死活,遗弃不管。我军根据优待俘虏,救死扶伤的政策,对国民党逃跑途中弃之不管的伤残官兵给予了热忱的治疗和收容,对愿意回家的国民党官兵还发给他们路费。
过江后,部队一直向南运动,1949年5月10日,到达上海的外围,途中清剿敌人的战斗一直不断,5月10日晚,从上海郊外的真如向市里方面战斗推进,在真如的正北方向原地待命休息。
刘楹厚回忆说:这一休息不要紧,7连一下子俘虏了好几百个敌人。事情是这样的:7连4班副班长是北方人,一到南方因水土不服,一直闹肚子,晚上肚子还不好,想解大便,便走到一土包前蹲下,刚蹲下,隐隐约约听到土包内有说话的声音,仔细一听,原来土包是敌人修建的地堡,这时大便也顾不得解了,马上回队向连指导员刘楹厚报告,听后又马上报告了营长,营长随即命令各连将前进方向上所有类似坟头的土包全部包围起来。天一亮,7连就向土包内的敌人喊话,让他们投降,向他们宣传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在我军强大政治宣传攻势下,敌人土崩瓦解,一个接一个的举手出来投降了。
就这样,7连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虽然没有参加大的激烈的战斗,但却不费一枪一弹,同样也俘虏了200多名敌人。俘虏这部分敌人后,真如西南有一敌炮兵团也主动向70团1营投降。
上海解放后,刘楹厚带领7连进驻上海国际广播电台,一直守卫到1950年初。
1950年10月,接上级命令,26军调到山东兖州驻训休整。此时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威胁我国东北,还不断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对我国城乡进行轰炸扫射,美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我国的大门口。为了保卫我们新生的共和国和来之不易的和平,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批示,26军于1950年11月19日晚雄赳赳气昂昂渡过鸭绿江,加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师。
刘楹厚所在的部队改为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他时任团协理员。
据刘楹厚回忆:入朝后打的第一仗是打的下碣隅里的美陆战第一师,还没打,美军就逃跑了,我们231团追击到了黄草岭1350高地和美军发生战斗。敌我双方战斗伤亡都很大,因为当时气温低,零下42℃,231团1营很多战士都是冻死的,场景非常壮烈,有的战士举着枪,瞄着敌人,有的战士趴在枪上永远睡过去了。
经我军打击,美军在逃窜。当时路面很窄,只能通行一辆坦克,战斗打响后,231团简朝路英勇无畏,机智灵活勇敢地跳上了敌人在前面开路的第一辆坦克,将手雷投入敌坦克内,将其炸毁,这辆坦克一趴窝,立刻将敌逃路堵住,为我部队大量歼敌创造了良机。这次战斗,231团在全师乃至全军战果突出,炸毁敌坦克一辆,缴获二辆,歼敌一大批,受到了上级机关的嘉奖,简朝路也作为英模代表参加了回国报告团。
刘楹厚所在部队志愿军26入朝后,主要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后即1951年6月10日到12月,还进行了强大的阻击战,歼灭了大量的敌人。
据刘楹厚回忆:1952年6月16日下午7点15分,26军77师231团1营从朝鲜新义州开始渡过鸭绿江,11点全部返回祖国边陲城市安东市。
参加伟大的抗美援朝,刘楹厚不怕牺牲,英勇作战,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1970年8月,刘楹厚被安置回原籍山东省沂南县离职休养,由当地武装部代管,在沂南县居住了14年。
作为一个老兵,刘楹厚不忘初心,退休不退色,继续发挥红色“余热”,在沂南的十几年,他在沂南县的大部分中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对广大中小学生广泛进行传统教育。同时也为沂南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传统教育,他先后作报告上百场次。通过这些报告,传承了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了英雄主义精神,增强了青少年和广大干部职工爱国主义的情怀。
1981年3月,刘楹厚被山东省委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评为“青少年教育工作先进个”。
【编者按】为了共和国的独立,成千上万的革命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共产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必将成为共和国得以永远传承的,也是一个民族应该倡导和传承的,因为,这是根脉,丢弃不得。作者用多篇文章向我们介绐了那些英雄的事迹,让我们后人了解到了英雄们走过的路,感谢作者,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