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唱响新旋律的北京颂歌

作者: 老骥 点击:2165 发表:2024-02-26 08:22:07 闪星:4

摘要:国家近期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认识到生态环境关系民生,本文从保护生态环境着手介绍城市命脉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时代剪影。

浩浩之炎黄,泱泱之华夏,上下五千年创造出了经天纬地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在战胜了无数的挫折与惊险,激流和险滩,一路风尘仆仆、披荆斩棘,驰骋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巅峰,令祖先赞叹,让世界仰观。

      为此首先要感谢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充足能量的自然资源及气候环境,这是中华子孙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而文化的作用更不可或缺,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精神支柱,两者密不可分。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是上至国家下至民众的灵魂,形象,脊梁骨,更是全体国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然而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中有无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亦即“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呢?有,自古以来,儒家和道家就均有阐述,也直接佐证了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多么重视。古人尚且认知到如此水平,今人又当如何呢?在知识经济化,科技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诠释这“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呢?

       天人合一,大自然孕育人类,人类也当回馈自然,二者才能相互依存,良性共生。如果人类的回馈变成了倾泄,那么自然的孕育是否会带来惩罚呢?

       联系当前人类因温室气体超标排放导致的高温酷暑,暴雨洪灾泥石流等问题,尤其2023年夏季的高温,导致世界多地发生森林大火;利比亚则遭受飓风袭击,使得上万人死亡或失踪的灾情。借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话:全球已由过去的气候变暖上升为沸腾,因此我担心,如果任由气候如此发展下去,不仅会失去很多珍稀动植物,人类本身恐怕也难以幸免。那时赤日炎炎,河水断流,土地干涸,庄稼绝收,任凭经济再发达,任你钱再多,又有何用?因此,奉劝大家不要“若无其事,”要提高忧患意识,要意识到在越发严重的极端气候面前,整个人类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期。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哪里呢?事实证明,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企业和机动车的超标排放,人类生活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较少。本文主要谈机动车:当汽车终于步入我国家庭时民众欢呼雀跃,梦想终于实现,它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夙愿。令许多人尤其中青年人把幸福绑在了汽车的攀比上,因此车的档次越来越高,大排量尾气的汽车身影越来越密集,且伴随着企业数量的激增,蓝天白云和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竟变得稀缺珍贵起来。

       痛定思痛,自然回想起恩格斯当年的提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大自然所取得的胜利,事实上,我们每取得一次胜利,大自然都无情的惩罚了我们。历史证明,恩格斯当年的论断是多么英明和富有远见呢。

      近些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激增,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首先是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曾有媒体报道:北京,广州和上海的交通拥堵时间分别为52分钟,48分钟和47分钟。何以如此呢?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国人乃至世界对华友好人士都十分敬仰的地方,定居或旅游者络绎不绝,自然人多车多。为此市政府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市区和郊区不断开拓新公路,拓宽旧公路,修建了难以计数的立交桥及交通设施,并采取多项疏解交通拥堵的办法,力图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但车辆实在太多了,巨大的车流很快吞噬了市政府的这些努力,再多的公路也会被车流淹没,而交通拥堵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第一,交通拥堵会延误生命的抢救。例如某年12月7日晚6时许,在北京海淀区田村北路发生了一场车祸,一位老人被水泥罐车轧成重伤,120急救车闻讯赶到现场救起老人送往武警总医院。当时正值晚高峰时间,本应10分钟的路程竟走了40分钟,最终老人因未获及时抢救而停止了呼吸。

      第二,机动车数辆激增,必然会导致温室气体超标排放。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北京三环路以内机动车尾气占大气总污染的30%,现在翻倍。以北京拥有570万辆机动车的年份统计:每年竟排放污染物50万吨,如此联系全国4.3亿辆机动车数量计算,年排放污染物将达到3784万吨左右。再者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呼吸,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曾有媒体报道,目前我国肺癌患者居其他癌症患者之首,原因不言而喻?我们还能任其发展吗?

      我们有些人特别羡慕西方发达国家,尤其美国被称作汽车上的国家,人家确实早已将汽车驶入了家庭。但凡事都须考虑条件,要发展汽车事业,不能不考虑国土面积和人口。虽然人家只有9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与我国相差23万平方公里;查美国人口两年前也只有3.3亿,而今我国人口却超过14亿。如此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同美国相比非常悬殊。去年美国机动车数量为2.832亿辆,而我国机动车数量现已达到4.3亿辆,因此对于汽车业的发展要量力而行。

      再说美国虽然在自然条件方面比我国优越些,但也饱尝了温室气体超标排放的“苦头。”因为全球气侯是一个整体,美国也自然难逃厄运。最近美国夏威夷毛伊岛突发的大火,已导致上百人死亡,失踪人员不计其数。且部分地区的滔天洪水及龙卷风灾害也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无论生产或生活必须选择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废物利用方式来诠释“天人合一”的思想,而绿色出行更是拯救极端气候的从优选择。因此奋力打造绿色思想文化以配合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在赢得金山银山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治理极端的气候环境势在必行。


    二

      目前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非常重视,决心打好蓝天保卫战,“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规划早已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首先下决心关停了污染严重的企业,拘捕了一些大量违规排放污染物企业的负责人,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较之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这个问题的解决只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全民的努力参与。全民怎样参与呢?我认为很简单:最直接,最容易且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短距离骑自行车出行。前几年的一份《参考消息》报讲得好:骑车具有环保低碳,健身休闲,不怕堵车,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的特点。目前全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包括丹麦及韩国自行车出行比例都很高,曾有媒体在2015年8月17日播报:泰国王储带头骑自行车出行。韩国前任总统李明博在任时曾声明:要把韩国建成自行车王国。

       谈到骑车低碳出行,也许有些人认为作用微乎其微,不会将其能与抑制极端气候联系在一起。但须知:极端气候的形成从纵的方面,也就是从时间方面来说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环境的污染问题就层出不穷;从横的方面,也就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不是几个国家的责任,而是世界各国。区别为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多;发展中国家尤其经济落后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少。但国家是由百万千万甚或亿万民众组成的,若有效治理极端气候最终也要动员到每个人,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人人都应采取行动。

       就我国来说:若动员有车居民负起责任,尽量少开车出行,哪怕少开一天车,让温室气体少排放一点,全国4.3亿辆机动车每天将少排放多少温室气体啊!量变会导致质变。

       再说自行车虽然简单,但实用性强,有些地方路途不远,为什么非要开车去呢?完全可以骑车去。你说你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可你能用钱摆平高温酷暑的极端气候吗?

       现在民间自行车爱好者的创新发明不断曝光,使我看到了自行车的新生命,新希望和新前景。且随着各省市响应中央颁布的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内容的文件精神,打造出了非机动车专用通道和配套设施,如北京市及厦门市均已实施,深圳和其他多省市也在积极筹备中。

       但我认为,打造自行车专用通道无疑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绿色出行的一项有力措施。但仅凭这一点是不够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能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骑车出行的积极性,同有关部门的教育引导有关系;而自行车企业也不应该袖手旁观,持消极态度。 应改变该行业:保本微利,因循守旧,等订单加工,不愿或不敢创新,导致生意萧条的现状。应该开发出全新理念的自行车,要突出“新”字,做到:传动系统新,造型新且美观。并制定奖励政策,免除他们开发新产品的后顾之忧,让人民群众骑上全新理念的自行车。进而推动绿色出行群体数量记录不断刷新。

      为调动自行车企业积极性,有关部门可考虑搭建平台,安排企业代表与消费者见面。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新思想,设计的新造型,防盗功能,各项技术指标,颜色款式及档次向厂家代表递交图纸或说明,并留下联系方式。厂家代表经过3D打印技术核算后告诉消费者价钱,若消费者同意,可适当向厂家交付定金,但为防意外,可委托某家银行代收。

      另外:有些社区自行车棚年久失修,影响居民存放车辆,建议有关部门把车棚建设好,以鼓励人们骑自行车出行。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因多种原因,使得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40亿美元,因此政府每年不得不投入1000亿元治理大气污染。1000亿元是什么概念呢?据调查,现在政府对农村一类低保人员每人每年发放3720元生活补贴,如此计算1000亿元可救助2688万多人。有鉴于此,如果全民积极参与到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和绿色出行的行列中来,定能有效减少大气污染和极端气候,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省下这笔巨额资金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或投入其他经济建设,意义该是多么重大呀!因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事后救不如事前防”。政府应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以奖励经常骑车出行的人,普通自行车可按照行驶的距离(车上安装速度里程表),达到一千公里可到规定的部门免费领取一些奖品;两千公里可免费维修一次;五千公里可免费更换同一品牌的自行车(高档自行车另外考虑)等优惠政策调动人民群众骑自行车的积极性。而一旦将人民群众骑自行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除了前面讲过的积极意义外;还会带来新的收益:骑自行车的人多了,自行车企业的生产量肯定大增,不但扩大就业,还可增加国家税收,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 要经常由政府基层工作者在适当场合组织群众听课。向群众讲解我国及世界目前所面临的愈来愈严酷的生存环境,以及我国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和控制温室气体超标排放方面所做的工作。如:除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原子能发电;还在西部戈壁沙漠建发电厂,向千里之遥的东部送电。其过程充满艰辛和危险,可播报视频。这些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更是造福百姓的千年大计。

      第三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基层干部和党员要经常带头骑自行车出行,起表率作用。要多种措施并举,不能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治理温室气体超标排放;一方面是部分群众我行我素,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有使民众认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认识到政府的良苦用心,自觉选择绿色出行,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前段时间,《流浪地球》上映,影片出现:寸草不生,鸟兽绝迹,天寒地冻,触目惊心的景象。就北京来说,今年夏季格外的热,40度的高温竟连续多日现身,特别是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灾,造成门头沟,房山尤其涿州地区人员财产损失巨大,无人怀疑这是因为温室气体超标排放而导致气候异常的结果。因此,许多人认识到:骑自行车出行,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据测算,每骑15分钟的自行车能消耗130卡路里,相当于4块巧克力糖的热量。


       

       谈到大美北京,我便回想起2006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其实符号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有篇优秀作文赞颂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典型的地标建筑。

      尤其定都北京,更是件令北京人回想起来非常自豪的事情!解放初毛主席与王稼祥同志在确定首都选址问题上,首先否定了下面几个城市的入选:第一是西安,其位置偏远,经济落后;第二是洛阳,不仅经济欠发达,且靠近黄河,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患,党中央安全难以保证;第三是南京,虽说是龙盘虎踞,六朝古都,但现代战争多由海上发起,如鸦片战争。而南京距离东海较近,倘若战端一开,首先会使党中央安全受到威胁;第四是哈尔滨,但也有诸多不如意。再看北京具备:北依山险,南控平原,扼守山海关口,经济发达。东面是渤海湾,且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更是拱卫京城的屏障等优势。毛主席笑着点头同意,最终定都北京。

       从来山清水秀,又有皇家园林坐邸,西山磅礴,金湖俊美,唯有明媚的好天气才能将北京之美尽数呈现。然而好天气并非老天爷恩赐,唯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有绿水青山。而一首《北京颂歌》更是唱得北京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各族人民把你赞颂,你是我们心中一颗明亮的星。”可面对当前严酷的自然环境,北京的新符号,新文化该怎样打造呢?

       记得12岁那年,父亲从天桥信托公司买了一辆飞鸽牌旧自行车,我高兴极了,很快便学会了骑车。麦收已过,场院上只有几个麦秸垛,显得很空荡,一天上午,我和10来个小伙伴儿骑着自行车开始了捉蜻蜓的游戏。只见一群群的蜻蜓在眼前慢悠悠的飘着,仿佛在说:有能耐来捉我呀!于是我们这帮小伙伴撒着欢儿的骑车冲了上去,眼看已冲进蜻蜓群中,腾出手来猛的一抓,满以为胜卷在握,谁知蜻蜓很敏捷,忽的改变了方向,四散奔逃,弄得大家常常空手而归。

       一阵欢笑后,登高远眺:习习微风掠过广袤田野;举头仰观:朵朵白云点缀蔚蓝苍穹,快乐的游戏持续了一上午,直听到父母呼喊的声音才恋恋不舍的回去。

       那个时代,自行车是居民百姓出行的基本代步工具,尤其北京职工上下班之时,成千上万辆自行车伴随着清脆的铃声,在大街小巷回响,形成一段难忘的交响曲,更是北京的历史文化之一。且自行车在北京的城镇乡村成为“三转一提喽”(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及半导体)四大件之首。

       谈到北京的自行车文化,不由得就会联想起当年抗美援越战争期间,由越南后勤战士驾驶着上海研制的非常适合丛林运行的自行车载着粮秣弹药,为躲避敌机轰炸,穿行在越南的丛林小道中支援前线。为最终战胜美帝的侵略写下了色彩浓重的一笔,也成就了中华自行车文化在异国他乡的辉煌印记。我国曾一度被世界称为自行车王国,那时地上没有拥堵,空中没有酷暑高温。但目前在我国我市,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并不高,为什么呢?我分析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攀比思想比较严重。曾有人讲: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二是无责任感,例如有人讲:治理大气污染是政府的事,与我何干;三是丢车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前些年曾有媒体报道:全国每年有400万辆自行车被盗,价值近20个亿。

       思想问题要靠有关部门做工作,我仅就从如何防止自行车被盗说起吧:曾听有“不丢车就不是北京人”的说法。当年面对全国自行车被盗现象比较猖獗的情况,公安部等六部委曾联手在全国发起过打击盗窃自行车的专项行动,战果辉煌,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但风声一过,“涛声依旧。”

       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技术层面考虑,于是我认真思索,研制出了《新型防盗自行车》专利技术。消息播出后,北京电视台闻讯曾7次采访我;某年《北京科技报》一位女记者采访了我,她表扬了这辆具备防盗功能的自行车,将照片和详细的技术说明刊登在了该报刊上;《工人日报》也刊登了这则消息。这年秋天,我凭借该项专利技术参加了北京市首届技术创新大赛,获得优秀奖。“一花独秀,技压群雄,”我仿佛看到一夜之间,防盗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驰骋。

       谁知当我怀揣梦想,带着《新型防盗自行车》专利证书复印件来到自行车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的某市。向一位正在售卖飞鸽牌自行车的女厂商介绍我的防盗技术时,她却白了我一眼,回答噎死人:丢车怕什么?丢得越多,我卖得越多,令我碰了个“烧鸡——大窝脖。”

       我对这句话很气愤:你把挣钱的希望寄托在了成千上万的居民百姓经济受损失的基础上?还有起码的良心吗?女厂商瞪了我一眼,继续忙她的生意。但有的厂家则说得很切和实际:买你的技术要花钱,更新改造设备还得花钱,可一旦新车出售,我控制不了市场。听了这话,我一时很茫然。

       有道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虽然受挫,但我没有放弃,十数年间我南下北上,东挡西杀,单枪匹马纵横天下。曾联系过多国驻华使馆;上过北京市总工会的技术英才网;在潘家园与韩国在华人会的副会长商谈过合作。但这项专利技术就如同太丑的姑娘嫁不出去,“人间的万象真理愈追愈模糊,”命运多舛的我再次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放弃吧,舍不得,不放弃呢?又前景尴尬,怎么办?此时有朋友劝我: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应该研究汽车。

       我暗忖:难道自行车真的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但2011年5月7日的《巴黎气候大会》号召全世界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并再次呼吁世界各国民众尽量骑自行车绿色出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此时的我再次感到茫然,何去何从呢?


    四

       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0年前北京日报副刊部发起了《我的北京我的梦》散文征集活动,使我看到了新的希望,决心将专利技术放一放,等待时机。

       于是我拿起了文学创作之笔,开始了探索诡谲人生,叙写人间万象的文学创作活动。我是北京郊区人,除了怀念北京上世纪的蓝天白云,更怀念蓝天白云下曾经在其中捉过迷藏,挖过野菜的麦田。麦子成熟前,千万亩麦杆身着绿中泛黄的连衣裙随着阵阵微风,摇摆着苗条的身材翩翩起舞。麦穗不住的点头表示对上苍的感恩,远方飘来《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曲,此情此景令人陶醉。

       但曾几何时,希望的田野上建起了鳞次栉比的楼房,大量的汽车停泊在楼房周围,且经常传来汽车提醒行人让路和呼唤其他车辆让位的鸣笛声,并排放令人窒息的尾气。自行车被边缘化了,栖身于角落里,而麦浪起伏,随风飘来阵阵麦香的情景则只能残存在记忆中。

       为何有进步意义的事情常常伴随举步维艰?为何前途光明,却道路曲折?有些事情也很怪,你十分投入的想解决它,却办不顺畅,而你想放弃它,它又经常出现在你的面前。

       前几年,我正在大兴区某镇文学社学写作,曾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段往事写了部短篇小说《讨债》,请文学社的几位老师帮助修改期间,忽看到旁边桌子上放着一张《法制晚报》,报上刊登一位北京市民的哀叹:前几天刚丢了一辆价值3000多元的自行车,不敢再买了!

       又联系不久前碰到一位毛姓男青年的无奈诉说:我去年一年丢了14辆自行车,曾有一个月没丢,还挺高兴,心想可能丢到头了。谁知第二个月连着就丢了两辆,气得不买了。

       这年的8月,是该镇落成600周年,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于是该镇的文学社紧锣密鼓的筹备文学作品以配合隆重的庆典。上级领导很关心该镇的庆典活动,不但亲自视察经济建设情况,也十分关心这里的文化生活。当我得到有位领导即将到文学社视察的消息后,连夜写了一封信:

        尊敬的上级领导:

     您好,欣悉您准备要运用法律手段治理首都的交通拥堵,我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也是大势所趋。理顺了交通拥堵问题,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因为毕竟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在所有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很高,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解决交通拥堵和温室气体超标排放问题,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而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有效且最容易做到的参与方式,就是短距离骑自行车出行。

     但是,骑车就丢车,老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影响人民群众骑自行车的积极性。最近的一篇《法治晚报》A11版刊登一篇报道:石景山公安局打掉一个盗窃贩卖自行车的团伙,收缴电动自行车180余辆,如此“窥一斑而观全豹。”

       如何解决丢失自行车的问题呢?前几年我发明了《新型防盗自行车》专利技术,但因种种原因至今未转让出去。如果您认为我的这项专利技术若开发利用,能有效解除居民百姓丢车的后顾之忧,会更大程度地调动群众骑自行车的积极性,将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控制温室气体超标排放,就斗胆恳请您帮我想办法将其转让出去造福社会。然后我又分别附上一张专利证书,获奖证书和一张技术说明材料复印件。

      很快我便接到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的回信,得知领导将信转到了该部,他们表示会以多种形式向自行车厂家披露信息。

       我也曾与本市一位交通部门负责人联系过,他坦承:虽然全市出现了共享单车,但形不成主流,目前私人自行车的数量占比最大,而窃贼也总是把目光盯在了私人自行车上。私人自行车的数量是否很大?我多次到附近的地铁四号线站口存车棚观察求证,见这里白天暂存的自行车大约在400辆,主要是上班族的自行车,数量确实远远超过旁边的共享单车。

        我也曾多次询问过骑私家车的人,他们表示:共享单车不如自己精心保养的车好骑。

        古人云:“君子无时且耐时,”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等待时机了,我安慰着自己,继续提笔学写作。2015年10月,我所在的单位推荐我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了北京市第十五届职工文学创作研修班学习。我确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赶上这么个好机会,我十分珍惜,更加激发了我搞文学创作的热情。而写作的前提条件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但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很多,哪件事最有意义呢?我思前想后觉得还应回到当初如何研制推广《新型防盗自行车》专利技术这件事上来。于是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构思,我终于在前不久完成了12万2千字的长篇纪实小说《双脚定乾坤》之创作。期待能够拍成电视连续剧,用潜移默化的文学方式调动人们骑自行车的积极性。

       文学创作写绿色出行,闲来散步也关注自行车,这天我信步来到一家自行车专卖店,一辆三万多元的进口自行车引起了我的注意。卖车人见状赶紧跑过来介绍,说这是碳纤维材料制作的,非常轻便,并要我掂一掂。我随意掂了掂,确实很轻,于是假意夸奖两句便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店门。

       它不就是碳纤维制作的吗?重量轻些,而造型也不美观,竟标价半辆轿车钱啊!我不甘心。又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外国自行车,变速装置无一例外都在飞轮上,难道轮盘不可以变速吗?中国人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咱们自己并不缺少创新的能力,有必要非买他国的吗?于是我经过一番辛苦的实验,又研制出《新型增速自行车》技术方案,打破了传统的飞轮变速技术。改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轮盘增速系统,既提速,又轻快。且具有新奇感,就此我敢跟外国人搏一把。

       但我深知,民间发明者的技术转让之路恰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还要数路进攻,于是边研究技术;边搞文学创作。也许有人问:你又研究技术,又搞文学创作,精力分散,胜算率岂不更低了吗?现明确宣布:我也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部署:中心思想就是为配合中央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尽绵薄之力,两个基本点为一手研究自行车专利技术;一手搞文学创作,两者都以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为主。

       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也许有人认为丢失自行车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果真如此吗?大家从网上看一看,前段时间光北京市公安机关就接到电动车被盗案件9266起,立案7760起,侦破案件1257起,抓获嫌疑人1619人,收缴自行车1000辆,发还928辆。最近又有媒体播报:北京市某公安部门打掉一个盗窃电动自行车的犯罪团伙,缴获电动自行车50多辆,电瓶800个。“窥一斑而观全豹,”全国如何呢?

       听说自行车被盗是一个“讲着烦,听着忧,办着难” 的老话题,所以我认为《新型防盗自行车》技术不应该死。作为一名北京市民,20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自行车技术的研究。

       前不久《人民日报》曾有文章特别提到:党的二十大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国家近期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政策是英明的,但联系历史来看,没有任何一次重大胜利是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而取得的,“众人添柴火焰高。”历史的发展进程常常呈现螺旋形,我们北京市民应当为全国做表率: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短途自觉骑自行车绿色出行。过去骑自行车出行代表着国家科技发展的有限水平;而今骑自行车出行则肩负着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使命。

       前不久北京电视台播报有英国市民为有效减缓极端气候侵害,改用自行车送快递。若北京两千万市民积极行动起来,掀起一股绿色出行的高潮,意义将是多么的巨大呀!如此高温酷暑将会远去,绿水青山定会环绕北京,蓝天祥云汇聚北京上空,北京的符号无疑会增添色彩浓重的一笔,北京的文化更加异彩纷呈,绚丽多姿,《北京颂歌》雄壮的乐曲将伴随着新的历史旋律响彻祖国各地,回荡在万里穹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北京是中国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那是我们的首都,每个人都向往去看看天安门。首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一个国家的门面,作者所论述的环境保护系民生,这是于国于民实实在在的举动。地球只有一个,不仅是北京,不仅是中国,全世界的地球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去重视环境保护,这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大事。凡存在于这个地球上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行动去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很好的文章,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