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不羡慕人间富贵花

作者: 长安客 点击:708 发表:2024-02-21 12:32:08 闪星: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表明了孔子对于取得富贵的态度,集中体现了孔子对于富贵的价值观。那么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会联想到什么呢?如果进一步将选择的范围缩小到可以开花的植物中,你又会想到哪种植物,亦或者你的选择又是什么呢?

  正值寒冬腊月,清晨走在老城的街道上,看到道路两旁光秃秃的树木正在被环卫工人修剪,对比之后就会发现修剪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更加单薄和萧索了,不像南方城市那样绿意盎然,更不用说花开的点缀与花香的扑鼻。在我看来北方的冬日是单调的,除了干冷的气候,阴沉的天空,臃肿的路人,就连色彩也是单一的,主打就是一个灰色系,我想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当一天中阳光洒下来的时候,城市就变得温和起来,人们也会变得活跃起来,这阳光就像是大自然最美的馈赠,因为冬日的温暖最难让人拒绝。

  当天气一连阴沉几天的时候,好像就会有一种情绪的低气压笼罩起来,就会想着出去走走,去看看人间草木的变化和人生百态的流转。引起我注意的往往是孩子的欢声笑语,孩子天真的表达会活泼冬日的沉闷;还有正在营业的花卉店,花卉店里的鲜花则更像一个根据地,将冬日里五彩斑斓的颜色都囊括在店中,我想冬日里在花卉店上班的人是十分幸运的,可以看到室外看不到的鲜活与多彩。如果要我选一株开花的植物放在家中,在这个冬日我的答案是山茶花。

  “万物皆有灵,草木亦有心。”我想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好像都有它们的受众对象,有人喜欢梨花白杏花红,有人钟爱荷花雅玫瑰浓,更有人中意菊花逸水仙洁,这便是老人口中所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如果说遇见只是故事的开始,那么重要的是遇见之后的欢喜,更难能可贵的是相知之后的相伴相守,我想喜欢的花草树木是这样,坚持的爱好习惯是这样,前进的成长道路也是这样,要尽量做一个长期主义者,然后才有可能去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去收获这位时间老朋友给予的礼物。

  源于时间的积累和选择,梅兰竹菊从众多花草植物中脱颖而出,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他们分别对应了傲、幽、澹、逸四种高贵的品质,一直以来被文人墨客不断表达,用以比喻高尚的品质,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象征。再加上梅兰竹菊在诗词和绘画方面的频频亮相,更是加深了现代人对于它们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它们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譬如:拜访老师时发现家里客厅挂的一幅精心装裱的腊梅图,透露出梅花严寒独自开的韵味;同事聚会的饭店大堂角落摆放着一株盛开的兰花,点缀了这环境的雅致;街角公园里在冬日依旧翠绿如春的竹子,轻松地吸引了路人的眼球;选择在深秋时节绽放的一束束金菊,是秋日里最亮眼的一抹色彩。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我想这是属于“四君子”的高光时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也将继续保持着如此鲜活的魅力。

  梅花生性耐寒,在严寒的冬日也可开放,经常与冬日的另一种物象“雪”一同出现在诗句和绘画中。譬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将“梅”与“雪”的特征形象地描写出来,辩证地说明梅花“香自苦寒”的品质,也会带给人们冬日的灵动和温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将梅花不争、不显、不急的特点拟人化,让这冬日里的梅花多了一分安守,即使是花瓣飘落,被踩进泥泞中化作尘土,也依然有芳香扑鼻,我想这芳香不仅是来自花瓣或花蕊,更是来自梅花骨子里的芬芳,才得以这样清香悠长。提起画梅花的大师首先想到的是元代的王冕,他被称为“梅花屋主”,他的代表作《墨梅图》仅仅通过水墨和笔致的变化向我们展现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和蓬勃生命力,更是体现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兰花空谷幽放,不媚不俗,与世无争,自有一份清幽高雅的格调。说到对于兰花描写印象最深的当属“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一句说的是从来不去关心脚下翻滚的浮云,不去理会喧闹的俗世,也不管它几时来又几时去,自带一种与世无争、静谧悠远的气质。在我看来,郑板桥对于兰花的喜爱远远超乎常人,相传他曾经养了十多盆兰花来观察它们的生长习性,他的《题画兰》中有这样的诗句:“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说的是兰花品德高尚、坚贞不屈,怎么会和百花争奇斗艳呢,这更是一种类似于君子一般的包容,就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代圣人,保有着“叶暖花酣气候浓”的从容与雅致。在如今的花卉市场上还有一种名叫“君子兰”的兰花很受欢迎,我想大抵是通过“君子”二字找到了其中的卖点。

  竹子清雅澹泊,在消无声息的积累中默默扎根,一天天积蓄能量,才促成高耸入云的竹林。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句,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对于竹子的偏爱,也可以体现竹子对于居住环境的提升作用。除此之外,苏东坡还有“成竹在胸”的画竹理论,主要说的是在画竹之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经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和打算。说到关于竹子的绘画,苏东坡与他的表哥文同还有一段关于画竹子的趣事,一次他们同行游玩,一时兴起苏东坡即挥毫泼墨画竹子,画到一半的时候墨汁用完了,随即便不拘小节采用朱砂填满画面,谁知道这一神来之笔,竟成就了苏东坡画朱竹开山鼻祖的地位。那外直中空的竹子,像在告诉我们要学会虚怀若谷,才能聚细流而成江河,始终坚持于成长的脚步,最终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菊花凌霜飘逸,不与百花争艳,选择在深秋独自绽放,像一位高风亮节、不断蜕变的侠客。我想“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句是对菊花品格最准确的描写,在天然的清香背后蕴藏着一股顽强的近乎野性的生命力,不仅如此,那灿烂的金黄就像是菊花赋予秋天最具有特征的色彩。最喜欢的还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那句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说的是菊花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的北风中!在快速喧嚣的现代社会,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能够始终保持一颗平静安宁的心,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一步步走在自己的节奏中,也许会发现自我本真的力量。

  不同于梅兰竹菊“四君子”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山茶花却很少被写进诗词中,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山茶花,也很少有人能够叫出它的名字,正如山茶花谦虚谨慎、纯真可爱的花语一样,它没有刻意表现自己的花开与芳香,即使是在严寒的冬日进行绽放,就像一个知性内敛的人,本身已有端庄典雅和洁白无瑕的品质,却长时间不自知,选择以朴素简单的方式去生活。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这里面有着对自身无限的包容性。 宋代诗人董嗣杲的古诗《茶花》中“花埋叶底寓春先,便想烹云煮活泉。”一句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山茶花茂密地掩藏在叶子底下,像是提前预示着春天到来的气息,仿佛可以用它来烹煮云雾,烹煮活泉,给人一种山茶花能够带来平和且有活力的印象。最后两句“带雪莫知开又落,采须谁厌老蜂颠。”在我看来更有人生的体验与感悟,意思是说山茶花的花朵带着雪,它的开放与凋谢并无人知晓,采撷它的人又有谁会厌倦老蜜蜂的疯狂呢?以茶花的凋谢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更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瞬间。因为此刻便是永恒,只有用心对待此刻,才有可能积累出对未来的基础。

  在这个冬日,不去过多关注花中“四君子”的长盛不衰,不去在意在夏日开放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也不管那开放得雍容华贵的牡丹,更不用理会那代表炽热火红的玫瑰,这个冬日里我的目光都留在山茶花上。山茶花从不喧宾夺主地开放,更应该被关注和关照,感谢它带给我这个冬日的鼓励和温暖,也让一直在坚持的事情变得更有趣味和意义,那就选择走下去吧,去静待一季又一季的山茶花开,我想那些你一直坚持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回过头来拥抱你。

  “我生天与山林相,不羡人间富贵花。”冬日里这份遇见山茶花的美好,让我更加坚定地珍惜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并学着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运用暗比的写法,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从众多花草植物中脱颖而出,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的梅兰竹菊入手浓墨重彩的描述了百花园中各种花的自我特色、具有的特殊象征意义、各自体现的情怀和高尚情操。揭示这些寄寓了高尚品质的“花”长盛不衰,被人推崇的秘密所在,从而突出鲜明的表白了自己就像圣人孔子那样“我生天与山林相,不羡人间富贵花。”的高风亮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变的。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