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谁说的对听谁的

作者: 刘迁 点击:812 发表:2024-02-15 08:47:26 闪星:6

  我们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决策、决断、决定、抉择、裁决,哪怕是一些琐事,都会对事物的发展及其走向,乃至结果、结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我们的决策、决断、决定、抉择、裁决,都取决于什么呢?

  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谁说的对就听谁的,而决不是有的时候人们无奈地说“谁说了算听谁的”。尽管谁说的对很难确定,但是从理论上讲,还是应当坚持“谁说的对听谁的”。

  我们还可以肯定地说,凡是说的对的,有道理的,都是以事实为依据,都必定是经过仔细的深入调查研究,进行推理论证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得到绝大多数人赞同的意见。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也曾经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毛主席这个观点的核心,就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谁说的对听谁的。

  说起“谁说的对听谁的”,想起了两段故事来,不妨讲上一讲,大家品评品评。

  《三国演义》中描述,曹操挥师南下,表面上只是要铲除刘备,而实际上是在消灭刘备的过程中,平定一方战乱,得到荆襄九郡,进而再图东吴。曹操南下,也引起了东吴的惊慌,便遣鲁肃去见刘备,探听口风。诸葛亮听说鲁肃来访,断定必为探听虚实而来,对刘备说:“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到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诸葛亮的这段话,道出了联合东吴抗曹的真正用意。也就是说,这场战役无论是哪一方败北,对刘备来说都是有益处的。诸葛亮的分析是基于成就刘备开创根据地,无疑是正确的。孙刘联合,对于刘备来说,只有益处,并无坏处,所以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意见。

  曹操引军南下的意图,东吴的君臣看得很明白,对此形成了“武将要战、文官要降”的局面。诸葛亮过江后,“舌战群儒”,采取激将法使孙权倾听自己的主见:“曹操之众,远来疲惫”,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曹军是北方人,不习惯于水战;荆襄之地虽已降操,乃迫于形势,并非自愿而已。如果孙刘联合,勠力同心,一定能够打败曹军。曹军战败,必然北归,荆襄和东吴之地就会强盛起来,鼎足之势也就形成了。诸葛亮关于强弱之势和促进强弱之势的转换的分析,句句在理,坚定了孙权抗曹的信心。周瑜从鄱阳湖回来入见孙权,众文武又展开辩论,或主降,或主战,各说各的理。周瑜则慷慨陈词,历陈曹操之劣势,并表示:“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诸葛亮初出茅庐便重创曹军,周瑜又是孙策托孤重臣,且文武双全,值得信赖。所以,孙权觉得诸葛亮和周瑜说的对,有道理,众位主战的将军也说的对,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对东吴有好处,于是便下定了联合刘备抗曹的决心。

  从孙刘联合抗曹的历史故事来看,这次战略决策的采纳,不是“最高元首”的最初的决定,而是这个开明的君主能够采纳合理的正确的意见的结果。孙刘联合抗曹的结局,也从实践上证明了这个决策的正确性。

  单田芳演讲的评书《童林传》(亦称《雍正剑侠图》)中有一段故事,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童林得罪了小人贺豹、韩宝、吴智广几个师兄弟。三人为了报复童林,由韩宝、吴智广夜入皇宫作案,盗取了康熙皇帝最喜爱的国宝翡翠鸳鸯镯,并留下四句话:一把单刀亮堂堂,五湖四海走江洋。盗走宝镯暗自喜,捉拿童林问端详。

  当时,童林是雍亲王府的教师爷。雍亲王胤禛是皇太子,后来的雍正皇帝。盗宝案件发生后,康熙皇帝根据盗贼留下的字柬,要捉拿童林问罪。据雍亲王和神力王(康熙的叔叔)分析,这显然是一桩栽赃陷害案。便建议皇上释放童林,让他戴罪立功,捉拿盗贼,寻回国宝。在这么大一个国家里,去寻找个把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到哪里去找呢?雍亲王建议童林去山东找把兄弟“侯氏双侠”帮忙,因为他们都是名震武林的老江湖,武功高强,经验丰富,交往广泛。同时,决定与童林一同前往,求助于名人名士,求助于深入调查研究。一个封建社会的亲王,能礼贤下士,亲身涉险,实在难能可贵。

  童林和胤禛来到山东清河县,住宿一家客店。与掌柜的铁掌李元结识并结为异姓兄弟。这李元在江湖上赫赫有名,也与童林要找的侯氏兄弟乃是生死之交。于是,李元引路,与童林、胤禛二人去见侯氏兄弟。

  韩宝、吴智广原本以为童林只要吃了这种不清不白的官司,至少也得在牢房中坐个三年五载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童林只被关押了三天就被赦免出狱了,不仅如此,童林还奉旨捉拿贼寇,寻找被盗国宝。韩宝、吴智广让贺豹回云南八卦山养伤听信儿,由他二人尾随童林、胤禛暗地跟踪,一旦有机会,就刺杀童林。结果,他们不是童林等人的对手,计划破灭了。

  童林与侯氏兄弟相见后,告知以实情。侯氏兄弟命弟子们四处打探半月有余,并无半点信息。不死心的韩宝和吴智广二人,觉得直接刺杀童林难度太大,便改变主意,刺杀雍亲王胤禛,也可以殃及童林,给童林带来一个护卫亲王不力的罪名,同样可以“借刀杀人”的方式达到报仇的目的。韩吴二人在行刺雍亲王过程中,行藏败露,分头逃跑。吴智广被童林追赶得惊恐万状,幸得一条大河给吴智广带来了生机,因为童林他不会水,只能在岸上束手无策。吴智广此时大放宽心,竟然以“盗宝之人就是我,你奈我何”来刺激、戏弄童林,并以狂言告知自己的住址。然后,便凭借高超的水功逃遁而去。

  既然知道了盗贼的名姓和巢穴,雍亲王当即决定,与童林即刻返回京都,奏明圣上,请旨调动军队围剿云南八卦山。震东侠侯廷说,这件事非同寻常,错综复杂,绝非调动军队就能解决问题的。雍亲王闻言,并没有以自己的王爷身份独断专行,而是以一个普通的参与者表示“愿闻高论”。

  震东侠侯廷分析说,这些杀人越货的盗贼什么手段都有,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如果逼急了,盗贼在绝望的情况下抱着翡翠鸳鸯镯跳水自尽了,或者毁坏镯子后自杀了,岂不是枉费心机,白白的兴师动众,前功尽弃吗?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因此,调动军队进行围剿,绝非上策。

  雍亲王问何以为计,震东侠表示,我一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咱们应当坐下来好好商议商议,各抒己见。大伙都说说自己的看法,谁说的对,谁说的有道理,咱们就按谁的话办。雍亲王欣然同意。但大家紧锁双眉,不敢轻易表态,因为事情太严重。

  绰号“一轮明月照九州”的侯杰接着大哥震东侠侯廷的话茬说,两个盗宝贼是云南八卦山的人,要想抓住他们,肯定要和八卦山的人打交道,不然解决不了问题。据他所知,八卦山有八个山头,分占八方,从高处看是一个八卦形,在正中央建立一个大寨子,叫九宫八卦连环堡。里边一共住着八位庄主。大庄主就是赫赫有名的混元侠逍遥叟李昆李太极,他名列三十三位名侠之首,是一个惹不起的角色。这座云南八卦山九宫八卦连环堡就是经他的手营造了四十年,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李昆武功高强,招术精妙,盖世绝伦。要说他打遍天下没敌手,也不尽然,但是也没听说过谁战胜了他。在介绍其他七位庄主时,侯大侠还特意介绍了四庄主铁背罗汉法禅,他是个大和尚,功力仅次于李昆李太极。这八个人联手坐镇云南八卦山,那弟子徒孙星罗棋布,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凡是练武的地方就有人家的人。在武林之中,形成一大派别。所以,要缉捕盗宝之人,确实很麻烦。如果调动军队围剿八卦山,必定会兴师动众,大动干戈,免不了重大伤亡。况且,那八卦山的地形错综复杂,外人到了里边,就得迷路,进得去,出不来。而且山连山、岭连岭,山岭重叠,怪石横生,全是原始森林。一万人到了里面,跟掉了一个豆似的,十万人到里面一分散就没影了。人家是本地人,地理熟,你得垫进多少人,花多少银子,才能破了八卦山?。另外,李昆在八卦山经营多年,跟大小苗寨、大小彝族首领关系默契。这些人跟咱们非常陌生,对外来人非常仇视,但跟李昆等八位庄主相处甚好。他们不懂得什么叫王法,就知道云南八卦山的八个庄主,李昆一支令,叫他们生就生,叫他们死就死。这大小寨子听说有数万之众,只要李昆号令一声,这帮人操起家伙就玩命。要说调动军队,打破八卦山,谈何容易?

  胤禛听完这一番分析,立时泄火了,自然也就觉得调动军队进行围剿的想法确实是唐突的。接着,又问计于侯氏兄弟,究竟怎么解决方为上策呢?

  侯大侠又接着二弟的话茬说:“我看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我想,我们应该刚柔并用。”“此话如何解释?”“王爷,我们不排除使用武力,但攻心为上,诉诸武力为下。刚才我二弟介绍了云南八卦山的山势,另外也介绍了八位庄主。这李昆虽然能耐很大,但这个人知情达理,是个好人。我敢断言,他手下的人进皇宫大内盗取国宝这件事,他肯定不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是下边的人背着他捅的娄子。依我看,我们可以携带重礼赶奔云南八卦山面见李庄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破利害,叫他看着办。我相信,以李昆的威望和人品,肯定会帮咱们的忙,不会护短,他只要一句话,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捉拿韩宝、吴智广不费吹灰之力。让他们把镯子交出来,他们二句话不敢说。这个事咱们不就解决了吗?何必调动军队,兴师动众呢?”雍亲王说,那太好了,请问老侠客,您跟那李昆有没有交情?“交情可不敢说,见过几次面,没处过事儿,但是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真正共大事的时候一次都没有。尽管如此,我相信他能给这面子。”

  雍亲王大喜,当即决定:“事不宜迟,我们就甭回北京了,干脆在这儿咱们就起身,直接赶奔云南八卦山,面见混元侠。”

  雍亲王觉得侯氏兄弟的分析入情入理,符合实际,他们说的对,所以决策就是这样被采纳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谁说的对就听谁的,历史证明这是明智正确的做法,避免了“一言堂”带来的弊端,使事情向正确区向发展,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几个例子以证明,毛泽东的话直接明了,历史中的两个事例更是佐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坐在第一把交椅的人要善于纳谏,辨别什么话是对的,这样就会少走弯路,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能坚持听正确的话的人,方能走向成功的彼岸。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