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探寻道教圣地咸阳武功望仙宫的前世今生

作者: 笨马九方皋 点击:2090 发表:2024-02-05 09:48:17 闪星:3

摘要:望仙宫位于陕西咸阳市武功县小村镇的下雷村北约200米处的土崖上,又叫烧台庵,或者烧香台。碑文载:平望终南山色,俯临渭水瀑声,通乎楼台。幽间辽夏,不可具状,宫内殿宇,盘盘围围。为武邑胜地。 现存元三清殿、明玉皇阁、明古钟、清文昌宫,清《重修望仙宫》碑,以及高十多米的,有近300年树龄的古藤,至于柱础、门墩、老砖和古瓦,俯拾皆是。望仙宫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年前冬季三九的第三天,我们一行5人,参观完武功渭河边观音寺,与主持释传续大师在寺门口话别后,驱车一路向北,直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功望仙宫。

  穿过小村镇的下雷村,我们在村子北部的高崖前下车后,沿一条砖砌的36节台阶(十分陡峭,依坡崖而建,就和“天梯”一样)沿崖而上,来到山门前,门内西边是鼓楼,东边是钟楼。山门是三开间的楼阁牌坊式古建筑,正门二楼中间的三个大字“贵德尊”,引人注目。尊道贵德的教义源自《道德经》道生德育的论说,并说:“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推开山门进入,看见玉皇阁建在砖砌高台上,雕梁画栋,面阔与进深相同,俱为大一开间,歇山顶,无斗拱,房檐下木柱12根,阁下砖券成洞,上悬石匾额,“玉皇阁”三个大字没有上下款,笔意温润、古朴、端庄,有“欧体”余韵,让人赏心悦目。玉皇阁是明清古建筑遗存,虽然重修过,但是砖、瓦、木料和柱础均是当时旧物,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了昔日脊檐高挑、雕梁画栋的恢弘气象。

  在玉皇阁东边有一个钢框的铝合金牌子,内文介绍说:“望仙宫亦称烧香台、烧台庵。自周始,传闻紫气东来以之后,老子行踪所过,百姓焚香祝赞(明正德五年铸钟铭文载),为道家始祖——太上老君,也就是民间说的老子讲经传道之行宫。为关中三台之一,南有楼观台——说经台;中有烧香台——望仙宫;北有马嵬台——黄山宫,为武邑东南道家之圣地也”。

  明孝宗时,状元康海在《武功县志》中说“嘉庆年间,道教弘扬关中三台。楼观台为上院,烧香台则为下院”,足见在明朝时期,望仙宫声名显赫、规模很大,不然怎么能和楼观台并驾齐驱。据文献记载:1273年,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和道教以长春真人丘处机为首的“全真七子”过从紧密,为了通过弘扬道法,以加强对中原和边远地区的统治,于是在富饶的关中大地上大兴土木、建殿修宫、改寺为院。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如期完工,亲派宦官许衡来到周至和武功,在楼观台和望仙宫里,各监建一座皇家气派的三清殿。因楼观台的工程规模大、完工早,人们称它为上院。望仙宫的建筑竣工后,人们称它为下院。1.jpg

  穿过玉皇阁,走进了幽静、古朴、典雅的四合院,三清殿就处在中轴线上玉皇阁的北侧。,三清殿右前方,有两通石碑,一通是“2013年重修中殿是挖出的石碑两块”,还有一通光绪十四年的重修石碑,记载着望仙宫的历史渊源、建筑兴衰和当时捐款捐物的重修盛况。也就是那一年,武功知县张世英让下雷村的书法家雷继泰,为望仙宫书写了欧体大字的四字牌匾“其道犹龙”,并悬挂于三清殿上。里面供奉的是老子李耳,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太上老君。据史书记载,此殿建于元朝,明清多葺,虽然残破但基本保存完好。殿脊上走兽高大、精美、恢弘复杂,灰瓦上青苔漫漫,古色古香;特别是挑起高檐的十二根木柱,油漆剥落,依旧归然挺立,更显历史神韵,望仙宫的三清殿距今有近一千年的历史,是关中地区仅存的几座元朝大殿之一。

  走进三清殿,中国古代木构架的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都有,殿内八卦悬顶,四面飞檐,雕梁画栋,墙壁绘画,依稀可见。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今天,这些优秀的民族建筑结构基本消失,取代的是西方的钢筋与混泥土结构,我们躲在密封的房间内,会有什么感想了?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这也是三清殿历经地震、火灾、连阴雨等自然灾害,屹立千年至今风采依旧的原因之一。2.jpg

  七星殿的右后侧有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大花坛,一棵古藤树拔地而起,足有十五米高,碗口粗细,依附在一棵松树上。南边的石碑上称作“太上龙紫藤”,走到护栏东边,低头观看,古藤的枝干东西横卧近五米,时出时入,扎根土中显得盘根错节,遒劲有力。武功作家王若林说:“这棵紫藤粗如脸盆,古老沧桑,距今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了,树上系满红布条和红头绳,是当地老百姓许愿时留下的,据说非常灵验”。

  三清殿后是七星殿,原是清末民初的建筑,非常低矮、狭小、潮湿。这几年经过宫观、附近村民集资捐款、共同努力,已经修成大三开间的大殿一座,青石柱础、大红柱子、青砖碧瓦,规模气势十分宏大。今日登上玉皇阁远眺,高铁濒临足下,麦田翠绿宽广,观音寺在咫尺,楼观就在前方,北望莽山苍苍,南眺渭水滔滔,令人心旷神怡。

  重游武功望仙宫

  烧香紫气飞东意,

  阁玉连中世间情。

  始建周朝盛汉代,

  三清殿老叹峥嵘。

  尊天贵重修行地,

  磨难方言志愈宏。

  道法自然承圣露,

  上善若水液浆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望仙宫是道教圣地的所在地,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道教祖庭,是武功县保存比较完整的宫、观建筑群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存、清幽的环境以及神奇的传说,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前来寻古访幽、踏勘觅胜。在望仙宫的历史上,积淀了中国道教的精髓和优良传统,并且同道教的隆盛与成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历经数千年的弘扬和劫难之后,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