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春节
过了冬月,就是腊月,进了腊月,就意味着离年愈来愈近了, 这年是我们中国的年,俗称:大年,雅称:春节。到了腊八,就能“嗅”出点年味了,过了腊月二十三,这年味就更浓了。
有人说:现在的年味淡了,但,我想说:不是淡了,是变了。
历数自己从记事起到如今,已过了数十个年了,说这变化,可谓真的不小。
五十年代期间,当时的家长们都有着老旧的思想意识,过年的仪式都秉承着老辈传下的习俗,自己也目睹了许多,从过小年起就开始:什么迎神、送神,祭祖、拜年;还有许多规矩、禁忌……
六七十年的期间,比较讲究革命化,对一些旧风俗比较排斥,有一年,甚至取消了年假……
改革开放年代,这春节也随着放开了:一些老习俗也开始“回归”了;除夕之际,人们一边欣赏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一边燃放着鞭炮,“发着纸”、“祭着神”,并 相互祝贺着“恭喜发财”。
进入了新世纪,社会的稳定、物质的富足,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准更上一层楼;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式过年,开始追求新的花样,享受新的体验:有的全家上高档酒店去“辞旧迎新”,还有的干脆去海南或塞北做假日旅行……
用现代行话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
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人们赋予了春节更多的内涵;使得我们的春节跟上历史的潮流,而迎合百姓的需求。
民以食为天,节日期间尤如此,有一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最盼过年:一过年,就有好吃的了。
记得,自己小时,长辈做,我吃;后来,我成家了,也模仿着长辈那样做,我的孩子吃;可,我的孩子长大了,却不做了……
究其缘故:我们现在富裕了。
记得以前,年前之际,我们就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临到年前,就开始忙碌;还按日子编一套程序:什么杀鸡宰猪,磨豆腐、蒸馒头等等;做了许多,囤积起来,一方面是习俗,还有就是当时物品不怎么充足。如今,这一切用不着了,人一下子都“闲”起来了,这也是年味 “淡”了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但,吃的东西更多了,更好了;去集市、超市看看:那年货,可谓琳琅满目,那式样、品种、档次……;还有:肉禽类、水产类,面点类、水果类……一应俱全。
如今年货已经把每户的单干发展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了。
上档次的不仅仅是吃,还有节日的娱乐;记得小时,买点用秸秆、铁皮,硬纸板,甚至黄泥做的小玩意,会玩上好几天,看场电影,算是很奢侈的了;可现在,我想我无需多说,而且,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出门也可以享受娱乐了。
科技的发展,也把一切变得简单快捷:拜年,记得小时在老家,要走挺远的山路,后来到城里,也要登门,再后来有了电话……如今,手指轻轻一点,这年就拜完了。
年:从远古走来,一年又一年,承载着无数个时代的历史变革、文化印痕、民众情愫……来到今天,又记录着当年的所有信息,走向明年、后年、走向未来。
紧随着春节的是春运,春运是春节派生出的一个名词,其涵义无需解说。
回家过年,过年一定要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信念,无论身在天南海北,都要回家团聚。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最期待的节日,期待着阖家团聚、期待着欢聚一堂,期待着共享天伦,一起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但,也有例外。
清楚地记得,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去看望姐姐,姐姐当时家住山东潍坊的一处近郊,我去时恰好赶上过年;早就听说山东地区的老风俗特别地浓,尤其是过年,心想,这下有机会可以好好感受一下了;然而,大失所望,整个家属区十分平静,别说没有鞭炮声,就是往来相互拜年的我也没见多少。只是,在不远处,传来一阵阵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这声音从从上午一直持续到深夜,从除夕开始,一直到我初五离开。
姐姐若无其事地做着年夜饭给我与两个外甥,看来,她已经十分习惯了,当我问起时,姐姐淡淡的笑着说:每年都是如此,越到这个时候,他们越忙。这个时候,当然是春节;这个他们,我知道是指我姐夫还有和我姐夫一样的军人。
以后,在节日期间,每当在电视里看到:隆冬季节,我们的战士在几近齐腰深的雪地巡逻;茫无边际大洋之上,我们的战舰在为商船护航;祖国的领空之上,我们的的战鹰在编队巡航……
我都会对我的亲人好友们说:这一切不是摆拍,都是真的。
其实,何止军人,在我们于家中举杯庆贺团圆之际,您是否知道:为了国家的政通、民安、路畅……有多少无名的奉献者在为这一切做默默的付出。
春节快到了,春节是节日传统文化最全面的展现,今年的春节一定会增添新的经典;其实,每年都是如此:把老的习俗留在回忆里写在记载上,再去细细地品赏新的风尚;一年又一年,春节与我们共同“与时俱进。”
春节快到了,如何地欢度节日?地域、城乡、年龄……还有每个人的生活情趣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应该是相近的:春节,是最有意义的长假,于此长假之中,我们要好好地松释一下心神,平缓一下心弦,修缮一下心态……并为明年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
春节快到了,今年,我们要和世界人民一起迎接春节——我们的春节已经走出了神州,走进了世界。
【编者按】“不是年味淡了,是物质生活丰富了”,想想以前盼望着过年,是因为过年总会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期待,圆圆在先,大家聚在一起弄点好菜,换上一身新衣服,走亲访友,而现在,不需要等到过年,穿新衣服,吃大餐,都是正常的生活,所以,人们对过年的期望值降低,事实上,中国人过年的味道还是在的,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愿作者过年安康。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