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我们的长征行(12.17日)

作者: 丁良跃 点击:416 发表:2023-12-27 09:44:45 闪星:3

摘要:这几天依然沉浸在长征途中,徐解秀小儿子朱中雄为我们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全州湘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讲述发现红军烈士骸骨骨龄是一名13岁小红军的故事,陈树湘烈士纪念馆聆听金牌讲解员精彩的现场教学,还有宜章县白石渡镇的邝平意热心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印象深刻,令人感动,久久难以释怀。

“我们都是长征文化同路人”

不知不觉,我们于都长征源宣讲团调研组“重走长征路——突破四道封锁线”活动己是第五天了,这也是此行的最后一天。

从12月13日于都出发开始,我们追寻革命先辈长征的光辉足迹,开启重走长征路活动,先后来到红军突破的第二、三、四道封锁线,直至今天是12月17日,我们一直在路上!

1703044175630372.jpg

记得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主人公徐解秀的小儿子86岁的朱中雄家中,听其讲述《半条被子》故事。徐解秀的小儿子朱中雄出生于1938年、大儿子朱中武生于1934年(己去世)。当年徐解秀老人他们居住的房子有四间,但徐解秀老人仅有一间,三名女红军中有一名最年轻,大约20岁,与徐解秀母子俩,五个人共睡一张床,宿了六个晚上才离开。长征源宣讲团团长、退役大校葛江洋聆听完《半条被子》故事后,当场赋诗一首:

红军长征过汝城,

半条被子结深情。

雨夜相识屋檐下,

诚邀陋室拥天明。

六个日夜朝夕处,

三个女兵又远行。

依依惜别身无物,

剪断被子送房东。

军民友爱传佳话,

红军精神永传承!

古人云:行胜于言,心灵升华,走千里路,胜读万卷书。

这次最大的收获,我终于搞清楚了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三个地名(县名),三场惨烈的著名战役,四个红军渡口地。中共党史学家、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说,“每次走长征路都有不同的感觉,我前年陪同某上将走了三天半的长征路,到湖南宜章,自己感觉比阅读更深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由此可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注意学习理论知识、书本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把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读书是获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世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仅仅依靠读书是不够的,实践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这次最大的感受,通过重走长征路比单一阅读书本体会更深、印象更深刻,如湘江,一直以为湘江像于都贡江一样宽阔,实际河宽才近百米,深七、八米,周围是一片平原(于都河宽600余米,水深3—4米)。

今天我们来到广西全州县。全州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总面积4021平方千米。辖15个镇、3个乡,总人口83.46万人。境内东、南、西、北部为都庞岭、海洋山、越城岭环绕,西北、东南、西南高山环绕,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中部为宽阔的湘江谷地,著名的湘桂走廊,西部为越城岭山脉,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米,为县境最高峰,华南第二高峰,东南是都庞岭,南面为海洋山。

 1703044233134689.jpg

七、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境内,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觉山铺阻击战遗址所在地,距离全州县城15千米,2019年被评为4A级景区。湘江战役纪念园占地面积约为1200亩,主要包括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林和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及相关配套设施。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22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79平方米,展陈面积5278平方米。纪念馆有讲解员12名,平均每天有30、40个接待参观团队,它们每场讲解时长半小时,大多安排在馆里的一、二楼展陈参观。纪念馆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3D数码技术、场景复原,结合历史文物、艺术品、工艺品等动静结合,以湘江战役为主线,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旨,突出湘江战役悲壮的特点,全景式展现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战斗历程,揭示红军指战员崇高理想信念和听党指挥、顾全大局的组织纪律性,激励广大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我们在讲解员引导下向园里的纪念浮雕处走去,讲解员介绍说,这里是生态最好的纪念园。近年来,纪念园专门负责收集、安葬湘江战役的红军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纪念园里散放着一万多块从桂北搬运过来的黑色山石,种植了桂北乡土绿色植物,安放全县发掘收殓的湘江战役红军遗骸,让红军烈士的英魂伴随着苍松翠柏融入大地,万古长青。

纪念园里的米花山,就是当年湘江战役中,驻守的红一军团一师一、二、三团所在地,在山下桂黄公路对面山岭是红二师四、五团,红六团是预备团。这里距离湘江有3公里。

湘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东南部的都庞岭山系,自南向北流经160千米后入湖南。1934年11月25日-12月3日,在兴安县界首镇光华铺至全州县觉山之间,约30千米的湘江岸边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生死大决战,中国工农红军6.5万余人,面对30万敌军以湘江为依托,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和围追堵截,广大英勇的红军将士以不怕牺牲、勇于前进、敢于胜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最终以牺牲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的妄想。

在纪念园的米花山,建设有一组浮雕长廊,浮雕长80米、高7米。讲解员介绍,在我们面前看到的这一面浮雕墙,它是一组写意的湘江战役主题的浮雕,它并没有一个特指。但是,我们老百姓都说中间这一位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他就是以红34师师长陈树湘为原型来创作的,因为陈树湘师长在湘江战役当中断肠明志的故事是永远激励着桂北的老百姓,在我们心中永远留存,他是一个典型的英雄人物。

在浮雕的左侧,大家还能够看到,比如说刻画与敌人进行厮杀的勇士形象,还有手举着钢枪的红军战士,包括这一位吹响号角的小红军战士。这里的人物形象,他们代表的是上万在湘江战役当中英勇厮杀并且牺牲的红军勇士的形象,也体现出我们湘江战役当中所体现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我们说的三个勇于,因为在整个湘江战役当中,如果红军将士们没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如果没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是不可能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的。

接着往右侧来看,这面浮雕除了刻画英雄人物的形象外,还有战马,包括非常特别的是女红军的形象。我去到于都参观学习的时候,当时的印象我也是非常的深刻,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钟敏主任给我们介绍的长征故事,包括讲到于都的老百姓,于都的“母送子、妻送郎”,妻子送别丈夫、等待丈夫等。所以在当时那个年代,女性是一个更加特殊的群体,包括参加红军长征的女同志是非常的少;在浮雕前方还刻画了一个依偎在老奶奶怀里的小红军这么一组人物形象。因为在2018年中央领导作出有关批示,当时批示指出要做好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收敛保护工作,和规划建设好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所以2019年所有的这些工作就全面开展,包括我们全州、兴安、灌阳三个馆都是在当时的项目之一。

1703044444140412.jpg

我们在组织进行整个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敛保护工作过程中,发生了非常多感人的故事。那比如看到这个小红军,我们全州县两河镇板塘村耳木洞是当时收敛到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最多的一个点,因为整个桂北在全面开展遗骸收敛工作之后,我们共收敛到相对完整的遗骸只有82具,零散遗骸是7465块,还不足万块。那全州县是当时作为湘江战役当中最大的一个战场,是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个战场,我们收敛到的遗骸数量是最多的,相对完整遗骸有51具,零散遗骸是4086块。那当时就在耳木洞当中,又是收敛到遗骸最多的一个点。当年有一支受伤掉队的红军伤员队伍,他们是躲在这个耳木洞当中;不幸的是,这个耳木洞被国民党军发现了,敌人为了迫使红军投降,他们就把硫磺和辣椒点成了烟,直往洞里去熏,就这样把洞中的红军全部活活熏死了。2019年3月,工作人员就在这个耳木洞中收敛到相对完整的遗骸有30具,零散骸骨是三千余块。

1934年11月30日,红6师第18团余部在两河镇古岭头(隔壁山)被桂军分割包围,大部牺牲,小部流散。11月30日下午,红8军团后卫为掩护主力部队抢渡,在全州石塘的石盆天坑处被国民党军地方民团包围,部分伤员跳下天坑。

最令人震撼的是,在耳木洞不远处有一个山崖,当时工作人员在崖壁上找到一具仪态最完整的红军烈士骸骨。那具骸骨它的形态是背靠着这个崖壁,右手刚好伸向不远处一只完整的瓷碗。工作人员一看,就猜测是这位受重伤的红军伤员,他肯定是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想要伸手去拿那只碗,喝一口水,也许是接的雨水,但是他够不着,直到他牺牲还是永远保持这样一个姿势。由于那个崖壁非常的隐蔽,这位红军伤员姿势就保存了80多年,直到1985年被发现。后来,工作人员把这具遗骸带回来做DNA鉴定的时候,才发现这位红军战士他还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因为骨龄是不足14岁的,当时在场所有参与红军烈士遗骸收敛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不为之动容,所以我们就在纪念雕塑长廊刻画了这样的人物形象,就是为了让我们所有的群众,尤其是我们桂北老百姓,永远铭记当年有这样一支队伍走进了我们桂北,是这样一群人把生命留在了桂北这片红色热土上,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年2月,我随同市委宣传部组织赴广州参观广东省博物馆的学习调研活动,在与广东省博物馆的同仁交流时,其听说我们馆是革命类纪念馆,大力推荐我们要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这几天整日神情恍惚,依然沉浸在长征途中,那徐解秀小儿子朱中雄为我们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那全州湘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讲述发现红军烈士骸骨骨龄是一名13岁小红军的故事,那陈树湘烈士纪念馆聆听金牌讲解员精彩的现场教学,还有宜章县白石渡镇的邝平意热心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印象深刻,令人感动,久久难以释怀。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红军烈士的功绩永世长存。

红军先烈永垂不朽,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长征,永远在路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曾经用史诗般的语言,赞誉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重走长征路,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全面直观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进一步加深对党初心使命和伟大长征精神的理解,应该成为全体公民的责任。忘记历史是很危险的,作者所表达的真是这样一个课题。感谢作者。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