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我们的长征行(12.14日)

作者: 丁良跃 点击:689 发表:2023-12-25 10:31:19 闪星:1

摘要:89年前,8.6万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历尽艰难险阻,顺利到达陕北,揭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他们的壮举谱写了一部英雄史诗,矗立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9年前,8.6万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历尽艰难险阻,顺利到达陕北,揭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他们的壮举谱写了一部英雄史诗,矗立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第三道封锁线

  国民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

  宜章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打下的第一座县城,白石渡镇是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三道封锁线之地。

  宜章古称义章,建县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已有1400年的历史。因境内有大章、小章二水而得名,后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义章为宜章。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地处湖南省南端,南岭山脉中段,骑田岭南麓,东靠汝城县,西接临武县,北于郴州市北湖苏仙区接壤,南与广东省乐昌市、乳源瑶族自治县、阳山县交界,东北与资兴市相连,西南与广东省连州市毗邻,总面积2117平方千米。下辖14个镇、5个乡 ,常住人口56.29人。

  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三道封锁线之地白石渡镇,自唐前名曰“白石岭”,因镇南丹霞岭有一巨崖赤白坐南朝北而得名,后因渡口日益繁荣,来往商旅墨客遂久而之名白石渡。白石渡,地处湘粤边境珠江源头流域白沙河畔,距宜章城11公里,自隋唐以来,一直是粤盐入湘,湘绣丝绸入海之要道,史称“楚粤孔道”,盐商古道,清时更名为“郴坪大道”,俗称湖南“南大门”。《宜章县志》载:此为昔日盐贩要道,凡茶、攸、安、醴、衡、耒、郴、永等县之民贩盐坪石市,日数千人,秋冬尤盛。

1703040794555927.jpg

  这次我们长征源宣讲团调研组来到宜章县,与我们作为向导的是本地人邝平意,其在宜章县白石渡镇的圩镇上开了一家照相馆,邝平意笔名茅尖,1955年出生,是一名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人。

  近些年,邝平意为挖掘保护白石渡珍贵的红色文化文物资源,热心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事业。2010年4月,古镇白石渡隆重举办了“《湘南暴动》朱德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长征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长征红军银行兑换所旧址揭幕仪式暨红色文化旅游推介会,随即促成白石渡成立了“白石渡红色文化旅游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邝平意说,在白石渡这块名不见经传的红土地上,为我们留下了永远不会忘记的红色记忆。

  古镇的西边对着一排旧址群,邝平意说,边上那座高大古朴的古祠堂,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这座建于清代的祠堂至今仍保存完好,祠堂外面的空地上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紧邻着古祠堂不远处是毛泽东旧居文昌阁,在古祠堂后面东北方向也是一排旧民居,这里散落的几栋民居,当时分别居住着林彪、聂荣臻,李德、博古,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居住的旧址。1934年11月13日,李德、博古进入白石渡居于邝氏五房祠堂。

1703040839204056.jpg

  据肖锋日记记载,中央红军在白石渡休整扩红突破第三道封锁线。1934年11月8日晨,周恩来、刘伯承来到红一军团一师三团从汝城文明圩出发,直接绕道避开了白石渡,沿着粤北边境晚到达(芳坑)村宿营,行程九十余里。11月9日到达粤北罗家渡宿营,行程九十余里。九连过了罗家渡到达粤北梅花圩宿营。周恩来为什么会要选择绕道弯开白石渡,从粤北境内突破第三道封锁线西行,因曾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签订了《罗塘谈判》,借道过境互不相犯。而当时的白石渡则已是国民党蒋介石在粤汉铁路沿线设置第三道封锁线的重要据点。因国民政府为了将海外援助的抗日物资能够早日从香港输入内地,正在抢修粤汉铁路,为了保护白石渡区间跨越白沙河的五座铁路大桥和穿越麦坪、省界、燕塘、白石渡四个铁路隧道的安全,蒋介石已派湘军何键在白石渡驻有重兵把守。按照常规考虑周恩来选择避开白石渡,不与敌强军对抗,减少红军不必要的牺牲,从粤北境内突破第三道封锁线西行是在情理之中。

  当天深夜,周恩来在罗家渡闻讯毛泽东已取道白石渡,深感情况不妙,为了毛泽东的人身安全,周恩来心急火燎,第二天凌晨他急忙从罗家渡班师原路返回至田头村,渡过田水河,不顾沿途敌机扫射人员伤亡,已牺牲8人的代价,翻山越岭100余里路,火速赶到白石渡,同刘伯承两人登上云台岭,指挥部队在燕塘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全歼何键守备部队,迅速控制了白石渡区间的五座铁路大桥和四个铁路隧洞的安全管制权,胜利攻占了白石渡。这是中央红军从江西突围后,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胜利战役,也就是这次战役,有效扼住国民党军,不敢派兵攻打白石渡。于是,中央红军进入白石渡,休整扩红,持续半个多月,士气空前大振。

1703040884755465.jpg

  肖锋日记记载:在三团攻下白石渡后,周恩来非常高兴,他站在镇南的一个小土坎上,微笑地对大家说道:“你们别看这是个小镇,它可是敌人第三道封锁线的重要支撑点,占领它对南挡陈济棠,保证全军通过粤汉铁路有着重要作用。这一带是大革命时期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地方,尽管白色恐怖严重,但不少同志仍在坚持地下工作,革命总是有希望的。”

  红军占领白石渡后,在邝氏“清白堂”设立了总指挥部,在邝氏“元公祠”设立了中央红军医院,这是中央红军从江西突围后最好的医疗环境,在这里抢救了无数红军将士的生命。红军在休整期间尚未康复还不能归队的伤病员,中革军委均交由当时湘南特委书记王涛负责,依靠民众力量将伤病员护送到安全的村寨继续疗养。任务完成后王涛带领部分游击队员参加红军长征到了延安。

  邝平意领着我们经过一处水井,看见几名妇女在边上洗菜、洗衣,邝平意说,这是红军井。在不远处有一栋八角楼,在这里设立了中央红军银行兑换所,因中央红军使用的钱币在白区不能进行购物。为保护广大百姓的利益不受损失,便于红军将士在白区购物不扰民,起到协调军民关系,故设“中央红军银行兑换所”,并在此筹集粮草、银元(湘南特委曾受命在郴州良田一带为中央红军筹运粮草到白石渡),为地方百姓及进入白石渡休整的红军将士,兑换苏区货币和进行粮饷补充活动,彰显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人民群众关系融洽鱼水情深。同时由谭政同志负责在人民群众中做扩红宣传工作,红军在白石渡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策动了三千多名修筑粤汉铁路的民工和当地部分青年参加了红军。这是中央红军从江西突围后,规模最大、意义深远的一次扩红运动!毛泽东说过,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在周恩来、刘伯承的亲自指挥下,中央红军胜利突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在粤汉线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红军还在白石渡成立了三个区苏维埃政府,发展党员42人,建立了三个秘密支部,成立了60多人的红色游击队和百多人的武装赤卫队,后发展为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

  走了大概十几分钟,我们经过古渡口、仙女峰、神木古井,来到中央红军渡口,时间刚好中午十二点。

  由于时间较晚,赶到下一站道县还需三个小时,我们调研组一行在宜章县城的路边小店,简单的用完午餐,便直接进入高速公路,往道县方向疾驰。下午4点多,我们终于来到陈树湘烈士纪念园。


1703040947804565.jpg

  四、陈树湘烈士纪念园

  陈树湘烈士纪念园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梅花镇贵头村,洑水南岸,距离县城4。5公里,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及红三十四师全体将士而建。

  陈树湘率领第34师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他以年轻的生命,实现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伤重被俘。1934年12月9日,在押送途中,陈树湘烈士断肠铭志,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的誓言,年仅29岁。

1703040994946268.jpg

  纪念园于2019年6月建成,占地面积70余亩,主要纪念设施有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红三十四师烈士名录墙、红军标语墙、陈树湘烈士墓、红三十四师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亭、长征步道、洑水河景观带等。园内纪念馆现共有藏品60余件,其中,收录红三十四师烈士名录、红军遗物、通讯工具、生活用品、枪支炮弹等38件。

  纪念馆陈列室以“断肠明志铸忠魂”为主题,分四个部分展示红军长征及陈树湘光辉的革命历程。目前纪念馆已被评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党性教育基地和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陈树湘烈士墓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703041032735843.jpg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砥砺奋进。

  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坚持一直走下去,我们砥砺前行,讲好红色故事,奋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未完待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丁良跃老师记录了(12.14日)长征源宣讲团调研组重走长征路,介绍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三道封锁线的经历,凸显了中央红军领导人周恩来闻讯毛泽东已取道白石渡,他当机立断翻山越岭100余里路,火速赶到白石渡,在燕塘与敌军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全歼何键守备部队,迅速控制了白石渡区间的五座铁路大桥和四个铁路隧洞的安全管制权,胜利攻占了白石渡。为中央红军在此休整创造了良好条件。接着介绍了陈树湘烈士的英雄事迹,年仅29岁的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是他生前的誓言。长征源宣讲团为我们留下了永远不会忘记的红色记忆。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