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醉吟兰亭

作者: 墨隐 点击:491 发表:2023-12-15 11:05:26 闪星:2

摘要: 一个人,拎一支洞箫,启动梦境之旅。绍兴兰渚山下,会稽山阴之兰亭,远离尘嚣,一片山林清幽。举步抬眼,感觉像到了太虚幻境。大门外一块玲珑怪石,凿出“兰亭”二字。史载越王勾践曾在此种兰,汉代在此设驿站,故有“兰亭”之名。历史深处寥寥几笔,大片留白,愈觉神秘。

       曾两次路过绍兴,均无机会去看兰亭,不觉经年。于是看兰亭的奢望像女儿红一样窖藏在意念里,愈久愈醇,终于有一天机缘到了。

       一个人,拎一支洞箫,启动梦境之旅。绍兴兰渚山下,会稽山阴之兰亭,远离尘嚣,一片山林清幽。举步抬眼,感觉像到了太虚幻境。大门外一块玲珑怪石,凿出“兰亭”二字。史载越王勾践曾在此种兰,汉代在此设驿站,故有“兰亭”之名。历史深处寥寥几笔,大片留白,愈觉神秘。

       一片茂林修竹,蓊蓊郁郁,沿小径宛延而入,是否一千六百年前走过的路径,不得而知。迎面一古朴竹木牌楼,上书“兰亭古迹”四字。两边楹联好不清雅:

       文人天趣清犹水

       贤者风期静若兰

       好联!古人的墨趣,只能产生于那个年代,今人再有才也是写不来的。

       过牌楼不远,一方池水清冽,便是鹅池了,果有几只白鹅在戏水。池边矗立三角小亭,一块石碑赫立其中,上书“鹅池”两个大字,太眼熟,好似我家门口就有似的。据说“鹅”字王羲之亲书,略觉清瘦,笔力雄健矫若游龙,“池”字则为其子王献之所写,略胖,故又称父子碑。

       大约没哪个成名的书家没临摹过这俩字吧,书展上无数次看到。可在这儿看见,感觉不同,心中顿生敬仰。

       流觞亭前一湾曲水,呈之字型,这便是著名的曲水流觞了。当年王羲之等就是在此曲水边散坐,上游放一荷叶,置酒杯,顺流而下,到谁跟前停留,谁便作诗一首,作不出罚酒,结果得诗数十首,便集中起来,才有了王羲之挥笔作序。想想古人雅集的意趣,真如嚼着橄榄,余味无穷。

       到了。高石台阶,一座风雨经年的木亭,包涵沧桑!一块巨大的石碑立在中央,上刻那篇震烁千古的第一行书《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默默的读,读的满腹潮涌!说不清这情潮从哪里来,要涌到哪里去。仿佛看到一群宽袍大袖放浪形骸的古人,高谈阔论。是时,忽然都静穆下来,惟见俊朗神秀的王羲之,挽起袍袖,挥笔泼墨,汪洋恣肆……

       眼前的画卷凝固了许久,方得释然。我拿起洞箫,一曲《归来》,吹得荡气回肠!我将一曲古风,与古人衔接我的归属感。

       终了,方发现身后好几个手机在拍摄,他们是和我一起寻找归属感吗?不知他们找到了没有。

       东汉末三国鼎立,群雄争霸。我最佩服的是曹操,虽出身卑微,不掩雄才大略,更兼文墨风流,天下一时无二,岂是司马氏父子奸徒所能比耶!可悲的是宵小得势,天下遭殃,我的老乡嵇康那等高洁之士便因耻与小人为伍,死于这帮贼子之手,慨然一曲广陵散绝。若曹氏一统天下,哪会有五胡乱华之祸,西晋东晋之迁,王羲之未必就是东晋人了。当然历史不容假设。

       流觞亭两旁对联颇足玩味,匆忙记下:

       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

       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想当年流觞无我;问异日能否逢君。好一番遗憾,令人忘情!

       步入王右军祠,祠内墨池之上,双桥并举,那座纤巧秀逸的“墨华亭”最是靓眼,飞檐翘角的态势,活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大鸟!

      大厅内供有王羲之塑像,神态儒雅,上有木匾横书“尽得风流”。两侧是沙孟海撰写的楹联:

       毕生寄迹在山水,

       列作放言无古今。

       不能不说贴切。

       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现址为明嘉靖年间郡守沈启根于旧址重建,功莫大焉。后来亦不断修缮。可悲者又经文革破坏,几成灰灭,所幸终未能绝,正说明我中华文化根脉生命力之顽强。

       走进兰亭博物馆,手机没电了,服务台有租售充电宝的,一位工作人员大姐问我,老师拿的是箫吗?我说是啊!她说,你手机在这充电吧,免费,吹箫给我们听好吗?我说好啊!于是拿起洞箫,一曲又一曲,大厅回音效果绝佳,悠悠古曲环绕不绝,引来游人驻足。不由又狂想:当年流觞若有我,悠然一曲,王羲之的字会不会写的更潇洒?不由自笑狂妄。

      走出兰亭景区,回头望,恍若一梦千年。心中不由默默祈祷:这一片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不要再遭灾祸了!

      亦成小诗存念(新韵):

      鹅池古柳旧门风,千里寻幽恨不同。

      墨韵留香成一醉,还遗竹影对箫声。

                      (2023.12.15草成于夷陵江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一个人,拎一支洞箫,启动梦境之旅。绍兴兰渚山下,会稽山阴之兰亭,远离尘嚣,一片山林清幽。举步抬眼,感觉像到了太虚幻境……"这是一个极具动感的画面,作者就这样走进了“兰亭”景区,遇见了王羲之等一群“狂人”。在这里,他以憧憬的心情阅读《兰亭序》。他吹起洞箫,用《归来》的呼唤,把自己融入其中。他回顾兰亭原址的兴废,感喟当今的盛世,回顾人生,自己岂不也是一个“狂士”?推荐阅读。编辑 宋同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