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长征”日记(二)

作者: 清官店人 点击:509 发表:2023-12-14 09:12:48 闪星:0

摘要:上个世纪在中国,有两次震惊世界的长征。我参加了第二次。57年前的这个时候,我组织起12人的“永向前长征队”,在南京雨花台宣誓、起步后,经上饶、过南昌、向韶山……至次年1月底共徒步“长征”2100余里。期间,全队每日有专人写下50余篇日记,现按原文整理出来,以与当年队友及同龄人重温那段经历,也愿后来者能藉此知道在那个年代还曾有过那样一种流行。此辑为南京至河汤溪征途日记。

  【征途】

  ●第一天

  1966年12月15日,星期四,阴有小雨,南京-马鞍山 。

  宣誓雨花台

  今天。我们军外院“永向前长征队”正式出发了。

  早晨,我们在南京雨花台宣了誓。在30万烈士身边,我们以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我们是老红军的后代,我们一定要做步行长征串联的好样子,走到哪里,把毛泽东思想宣传到哪里,广泛接触社会,熟悉群众,熟悉阶级斗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在长征中,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可丢!成千上万的先烈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宣誓后,我们学习了毛主席语录,然后围绕着烈士墓碑走了一圈,带着毛主席的教导,带着革命先辈们对我们的无限希望,踏着先烈的血迹,高举长征的大旗,迈开大步,走上征途。2.jpg                     

  高歌上征途

  今天晚上我们第一次夜行军到马鞍山去。同学们虽然很累,但仍然信心百倍。

  临出发前,院、系、班各级首长和同学、教员们都敲锣打鼓前来欢送。他们不断地朗诵着毛主席语录,鼓舞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去争取胜利!首长和同学们一致表示,一定在家搞好斗、批、改,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约晚上9点左右,我们在一片锣鼓声中又踏上了征途。

  诗记(1) 上征途

  昨夜雪花送,今别雨花松。

  高歌上征途,雨雾队旗红。

  百里夜行军

  今天夜行军,同志们决心很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张家榕、柯本琦同学脚上打了泡,张家榕又是平底足,走路十分困难。但他们发扬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仍然坚持走,一路上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激励自己。张建明、童泰来两同学发扬阶级友爱的精神,始终在后面和张家榕、柯本奇两个同学一起走。朱斌文主动揹起了张家榕的大背包。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们两人胜利地到达目的地。

  还要提到张建明同学,一路上虽然很疲劳,但一到目的地就为别人打热水、买点心。革命的集体是多么的温暖啊!困难一出现,就有人伸出热情的援助的双手。向张建明同学学习,发扬革命的阶级友爱,胜利地完成长征。

  诗记(2) 初征

  双双热情手,握别一程程。

  初征百余里,夜尽东方红。


  ●第二天

  1966年12月16日,星期五,阴,马鞍山。

  白天休息了一天,大多数同志消除了疲劳。

  今天晚上,我们学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讨论时,大多数同志信心很足,表示一定要发扬愚公移山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胜利地完成步行长征。柯本琦同志说:能不能走下去?就要看有没有改造自己的决心。我虽然脚上打了泡,但我有信心跟大家一起走下去,绝不会中途而返。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长征途中要不断的学习、使用《愚公移山》,活学活用“老三篇”。

 1.jpg(马鞍山接待站颁发的语录卡)

  ●第三天

  1966年12月17日,星期六,阴有小雨,马鞍山。

  参观马钢

  今天上午参观了马鞍山钢铁公司。这个厂是在三年“大跃进”中诞生的。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都曾来这里参观视察。近几年,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摆在首位,生产搞得非常好,已能生产我国国防钢材。现在他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抓革命,促生产,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推向新的高潮,把工厂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

  我们乘汽车来到炼钢车间,炉火正红,钢花四溅。工人们熟练地操作,正在为祖国建设生产钢铁。接着又参观了轧钢车间,参观了钢铁厂。通过这一次参观。我们深深地爱上了马钢,爱上了马钢人,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啊,您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共产主义飞奔。我们爱您繁荣的现在,更爱您辉煌的明天!

  诗记(3) 访马钢

  披雨访马钢,马钢钢花溅。

  火红人更红,全靠“老三篇”。

  学习“老三篇”

  今天下午3点钟,我们集体学习了“老三篇”,并进行了讨论。同志们谈到,行军的困难远在后面,我们一定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本着“完全、彻底”的标准,同志们严格检查了自己在行军途中做得不够的地方。

  周月定同志说:白天从南京雨花台出发,张家榕、柯本琦的脚上就打了泡,可夜间行军就没有主动帮助这两个同志拿东西、揹背包,这与张思德、白求恩比起来,真是差太远了。

  同志们还谈到,以后行军,一定要发扬革命的阶级友爱精神,体力强的同学要主动帮助体力弱的同学,体力差的同学也不要太客气。我们都是阶级兄弟,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是完全应该的。

  我们的这个长征队是团结的,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还有什么困难能挡得住我们呢?


  ●第四天

  1966年12月18日,星期日,阴有小雨,当涂。

  志愿军老战士讲急行军

  今天早晨8点钟从马鞍山出发,来当涂,下午1点左右到达,行程42华里。

  刚从马鞍山出发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一位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他笑着对我们说:“同志们,要下定决心啊!”接着,他讲述了志愿军在出国时艰难行军的情况:“我们从图门江一下车,就一口气跑到三八线,一共跑了七八天,身上揹着60多斤的重量,遇到敌人的封锁线就要拼命跑。那时,我们就有这样一个信念,为了消灭敌人,为朝鲜人民报仇,为了保存集体,自己跑累死就算。由于每一个志愿军战士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最后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听了这位志愿军战士的话,我们周身充满了力量。这是革命老前辈对我们的巨大鼓舞!

  今天天气不佳,下着小雨,走路很困难,但同学们并不示弱。他们在困难面前是硬骨头、是英雄汉,不管天气多么恶劣,胜似闲庭信步。

  我们不断唱着革命歌曲,背诵着《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越走劲儿越大。张家榕、柯本琦两个同学,前天脚上就打了泡,走路很困难,但他们发扬了愚公移山的毅力,始终跟大家走在一起,和我们一起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没有毛泽东思想,我们在长征路上能够奋勇向前吗?不能!没有革命的英雄主义,能走下去吗,不能!我们这个队伍有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就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任何困难都会被我们踩在脚下!

  诗记(4) 一路歌

  风紧冬雨急,人心热似火。

  胸怀红军志,长征一路歌。


  ●第五天

  1966年12月19日,星期一,阴,芜湖。

  军民互致敬

  今天早晨八点钟,我们向当涂县委接待站的同志们告别,踏上新的征途,直指芜湖。

  走在路上,公路两边许多社员在挖河泥,红旗在劳动的工地上迎风招展。天气虽然很冷,但社员们穿着单衣,健步如飞地把河泥运到田里。他们热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抓革命,促生产,为夺取明年的大丰收创造条件。

  社员们看到我们这支军人长征队,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高喊: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我们也振臂高呼:向工农群众学习,向工农群众致敬!双方真是亲如一家人。我们把身上携带的宣传品送给他们。他们收到这些宣传品后都非常高兴。无论是一张语录卡片,还是一本语录歌,他们都争着看。社员们多么热爱毛主席,多么热爱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啊!

  今天的路程比较长,直到下午两点以后才到达驻地。行程54华里。我们走到最后10里路的时,又累又饿。史济锋同学的脚上打起了泡,其他同学走路也很困难。这时,张建明同学念了三段儿毛主席语录:“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一定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即在短时间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读完语录以后,大家顿时周身充满了力量,迈开大步,继续朝前走。

  史济锋同学脚上打了泡,又生病,仍然和大家走在一起,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史济锋病了

  史济锋同学一到驻地就躺下了,周身发烧,脚上又打了泡,饭也未吃。朱斌文、李志夫两同学为他打来了病号儿饭,张建明同学耐心地为史济锋挑脚上的泡。当张建明需要头发时,柯本琦立即从头上拔下一根儿。我们的集体多么温暖啊!在这个大家庭里,真是处处有亲人,遇到困难有人帮。有这样的集体,还怕不能取得长征的胜利吗?


  ●第六天

  1966年12月20日,星期二,阴,芜湖。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今天全天休息,下午开了个会议。在会上,关于究竟走什么路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黄祥初、张建明提倡要多走小路,广泛地接触人民群众,到偏僻的地方去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了更好的改改造自己,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

  周月定、柯本琦两个同学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总走公路同样可以接触群众。我们可以不住接待站,住到社员家去,同时途中遇有劳动,也可以亲自参加。我们还要考虑时间,要按时回去参加斗批改,老是走小路,必然路长困难多,延迟回去的时间。所以还是要抄近路走,从屯溪到上饶,走小路近,当然要走小路。

  徐增权说,我们应当亲自尝尝革命老前辈吃过的苦。我们不爬雪山、过草地,走小路也可以锻炼自己嘛!

  张建明同志说,我们走小路,虽然可能给贫下中农带来一些麻烦,但传播了毛泽东思想。

  虽然这两派意见不同,但每个人都有吃大苦、耐大劳、锻炼自己、改造自己的愿望,谁都愿意接触工农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同时也愿意向工农群众学习。


  ●第七天

  1966年12月21日,星期三,雨,湾沚。

  获赠纪念章

  今天早上8点10分从芜湖出发,下午近6点钟到达湾沚,行程74华里。

  当我们走出芜湖大约7公里时,路边有一个接待站。接待的同志们送给我们每人一枚“老三篇”纪念章。拿到纪念章,每个同学都非常高兴,顿时周身充满了力量。走路更快了。

  “老三篇”是我们每一个革命者革命的根本、做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把“老三篇”纪念章别在胸前,更重要的是要把“老三篇”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学了就要用,搞好思想革命化。


  ●第八天

  1966年12月22日,星期四,雪,宣城。

  亲身体验“雪中送炭”

  今天早晨7点半从湾沚出发,下午3点3刻到达宣城县委党校,行程64华里。

  今天的雨雪下得很大,走路也比较困难,但同学们发扬了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还是准时的到达了目的地。到了党校住下时,我们的衣服都湿了。党校的同志们为我们送来了煤,让我们烤衣服和取暖。这次,我们真正体会到“雪中送炭”是怎么回事了。火升起来后,我们的衣服慢慢干了,身上也暖了。经过艰苦奋斗之后,才能真正学尝到幸福。

  晚间8点钟,我们开了个短时间的会议,讨论解决走得快和走得慢的矛盾。会上,张建明读了一条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得出结论:既然大家一起出来长征,就要有一个坚强的集体,不能松松垮垮,零零落落。走得快的同学,要体谅走得慢的、体质差的,不能独自朝前面跑。走得慢的同学,要艰苦奋斗,尽量走得快一些。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体质好的要主动帮助体质差的,被帮助的同学也不要客气。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定要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

  诗记(5) 风雪行

  明知风雪紧,偏向风雪行。

  紧跟毛主席,长征永不停。


  ●第九天

  1966年12月23日,星期五,阴,孙家埠。

  今天12点10分从宣城出发,走30里路,下午3点半到达孙家埠。

  晚间,我们在驻地讨论怎样做群众工作。从长征开始到现在,我们只是走公路,时间大多数都花在走路上,根本没有做群众工作。以后我们应该由走公路转入走小路,广泛地接触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向群众学习。大家还研究了怎样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之后又重温了《千里征途锻炼红心》一文的有关部分。大家一致同意并保证,积极做好群众工作。


  ●第十天

  1966年12月24日,星期六,雨,河汤溪。

  两同学走错路

  今天上午7点多从孙家埠出发,晚间6点钟以后才到达河汤溪接待站,行程80多华里。

  今天晚上,赵炳荣、史济锋两同学走到宁国县城去了。张建明同学到河汤溪驻地后立即打电话询问。当他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县委接待站,立即和周月定前去迎接。在雨夜中,周月定、张建明两同学接过赵炳荣、史济锋的背包。其实周、张二人这时也很疲劳,再加上与雨淋,冻得直打寒碜。就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伸出友谊的手主动帮助同学,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那!我们大家都要向周月定、张建明同学学习。

  四个同学边走边谈,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寒冷,一会儿就回到了驻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1966年12月15日,军外院“永向前长征队”正式出发了。宣誓后,高歌上征途, 一路高歌一路行,参观马钢, 学习“老三篇”,听志愿军老战士讲急行军,军民互致敬,获赠“老三篇”纪念章,亲身体验“雪中送炭”……至12月24日时一行9人到达河汤溪接待站,而赵炳荣、史济锋两同学走到宁国县城去了。作者以时间为序,详实的记录了从12月15日至24日军外院“永向前长征队”的行程,这一路走来,不仅锻炼意志,更锻炼了品质,他们逐渐明白,只有经历过艰苦,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挑战时保持一颗坚强自信的心。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