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长征”日记(一)

作者: 清官店人 点击:550 发表:2023-12-14 08:31:23 闪星:1

摘要:上个世纪在中国,有两次震惊世界的长征。我参加了第二次。57年前的这个时候,我组织起12人的“永向前长征队”,在南京雨花台宣誓、起步后,经上饶、过南昌、向韶山……至次年1月底共徒步“长征”2100余里。期间,全队每日有专人写下50余篇日记,现按原文整理出来,以与当年队友及同龄人重温那段经历,也愿后来者能藉此知道在那个年代还曾有过那样一种流行。此为想序诗和筹备。

  【小引】

  上个世纪在中国,有两次震惊世界的长征:第一次,30年代中期,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第二次,60年代中期,“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千百万小将徒步大串联,走遍全中国。

  说不上有幸或不幸,我参加了第二次“长征”。当时从京津串联返校后,积极响应伟大统帅号召,组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永向前长征队”,并任队长。1966年12月15日,我们320班12人(上饶后分为两队)打起背包,高擎队旗,在南京雨花台宣誓、起步后,经上饶、过南昌、向韶山……后因军委下令军校学员停止步行串联而最终未达当时心中圣地,不得已从江西上高乘汽车至新余,然后改乘火车经上海于1967年2月6日返回学院。

  55年前的今日,我们刚刚卸下背了50余天的背包。

  当时我们步行了那么多路,是不是有些傻呀?现在想来,一点儿也不后悔,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和战友们一起拥有了那样一种风雨霜雪2100余里的徒步经历。我个人曾经有过因到站后又回接掉队队友而日行130余华里的步行记录。这些经历,足以让我后来能够藐视一切艰难困苦。

  “长征”中,全队每日有专人(赵炳荣、徐增权)写一篇日记;我个人每日学一段“最高指示”、写一篇心得,还写了一组“长征的足迹”日记小诗。这些文物般的文字,有机会是可以出一本小书的。

  作为当时的“队长”和“日记”的保存者,早有整理成册的想法,但种种原因未能落实。而今病手难事书画,只好转理文字,在右手握不住鼠标情况下,借助手机微信“语音输入”,将“长征日记”50余篇和那组“长征的足迹”诗记17首整理出来,以与当年队友及同龄人重温那段经历,也愿后来者能藉此知道在那个年代还曾有过那样一种流行。

(当年军外院雪后的大操场和礼堂)1.jpg

  “日记”和“诗记”均按原文整理,只是删去了个别敏感字眼,理顺了个别欠通词句,规范了些标点符号;为方便阅读,每篇加了日序、住地,分了分段落,加了些小标题。

  重读这些文字,恰似又回当年。青春已去久,忆旧感慨多。尤其是想到千里同行人,大半已失去联系或已知仙逝,心中更是五味杂陈,难以言表。在此,也以这些已成历史的真实记载,对其他11位队友谨表深切的想念或追思。


  2022年 2月6日 张建明于北京


  【序诗】

  走,长征去

  胸怀四卷宝书,

  高举革命大旗,

  穿上父辈的军装,

  踏着老红军的足迹,

  走,

  长征去!


  (一)

  长征去,

  长征去!

  从狭小的教室里

  走出来,

  到伟大祖国的

  广阔天地,

  迎恶风,

  战狂雨,

  锻炼我们的意志;

  从单调的书声中

  走出来,

  到社会实践的

  大课堂里,

  破迷雾,

  识方向,

  经受革命的考试。

  怕什么险关重重,

  怕什么崎路千里,

  一双铁脚,

  跨得过千山万水,

  一双大手,

  搬得开拦路顽石!

  我们是红军的新一代,

  永远阔步向前;

  有毛主席为我们指路,

  我们能长驱万里!


  (二)

  走吧!

  去听一听,

  老贫农那血泪斑斑的家史,

  把阶级仇恨,

  牢牢记在心里;

  去看一看,

  太行山前那累累隐现的弹迹,

  把老八路留下的钢枪,

  紧紧握在手里。

  走吧!

  在丰收的大地上,

  去收割

  那金光闪闪的果实,

  把老支书交给我们的重担,

  勇敢地挑起;

  到巍巍的宝塔山下,

  去参观

  那日夜想念的革命圣地,

  把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

  更高地举起!

  ……

2.jpg

  (三)

  走吧,

  走吧!

  到社会中去!

  到群众中去!

  到斗争中去!

  去熟悉火热的生活,

  其经受斗争的风雨,

  去学习战斗的经验,

  去实现革命的真理……

  老一辈,

  在硝烟战火中,

  出生入死,

  用枪杆子

  打出一个红色政权;

  我们新一代,

  更要洒血挥汗,

  在大风大浪里,

  锻炼成红色的战士,

  用我们的双手,

  创建一个

  更崭新的田地!


  (四)

  走吧!

  长征去,

  长征去!


  1966年10月22日至11月24日

  张建明于天津—北京—南京


  【筹备】

  准备会议,1966年12月7日夜6点半到8点15分。

  (一)名称:仍为“八七长征队”。

  (二)组织落实。有没有决心?出发日期估计本月15日。

  (三)路线:南京(雨花台)—上饶—瑞金—井冈山—韶山—长沙—南昌—南京。

  (四)人员分工。

  负责:张建明、朱斌文。

  文艺宣传:黄祥初。

  对外联系:张家榕。

  伙食:胡家典、柯本琦。

  文书:赵炳荣、徐增权。

  群众干事:周月定。

  (五)应带:理发工具一套、手电筒、地图、指北针、半导体、药品、宣传品、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饭锅、棉大衣、毯子、旗子、绒裤。

  (六)雨花台宣誓。

  (七)曲主任讲,住农村时,要找大队部,找贫下中农家住。访问贫下中农。提高阶级警惕。

  1966年12月9日

  晚座谈,找问题、想困难,统一思想。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得了病可以治好,脚上打了泡也可以好,思想准备不好就不能胜利。

  1966年12月10日

  队名改为“永向前长征队”。

  夜,学习毛主席语录、社论《红卫兵不怕远征难》及有关“济南卫校”长征报道等三篇。

(学院开的介绍信)3.jpg

  1966年12月11日夜6点半,学习会议。

  (一)首先学习最高指示。

  (二)沈章茂同学介绍在京院校学员在二部的座谈情况。

  (三)读陈明同学在长征途中给曾助理员的一封信。同志们认为很好。解放军就应该在步行串联中做出好样子。

  (四)读《新华日报》转载的《人民日报》的长篇报道《千里征途中处处突出毛泽东思想》,介绍锦州铁路司机学校“红卫军”在长征途中是如何认真向解放军学习的。

  (五)商定所携带的东西:所带东西应尽量统一,背包上的语录大小要统一制作。帽子自己带。“毛选四卷”统一带一套。行军锅,铝的,高脸盆形状的,去食堂要。胡家典带推子一把。每人带针线包一个。

  1966年12月12日,会议继续。

  14号下午一定要准备好一切物资,进行查验。全队带一幅较大的毛主席像、两条语录,在需要的时候用。

  关于带不带饭锅,大家讨论决定:为了更好的锻炼,行军方便,买也要买一个。路上吃饭的形式不定。

  15号去雨花台,宣誓后长征。16号从本院出发

  背过老三篇。多背一些语录。带火柴。

  路上遇到同学有困难,要保证不掉队。要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团结一致。

  开一张长征队介绍信。

  任务分配:

  伙食:周月定、胡家典。

  打前站不固定。任务是联络吃住。

  联络:张建明、史济锋、张家榕。

  文宣卫生:黄祥初、徐增权、李志夫。

  文书:赵炳荣。

  天天读时间:晚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保持一个小时。

  12月13日下午2点

  去南京军区政治部接待站访问老红军,听其讲长征翻雪山、过草地的事迹。

  1966年12月14日,会议记录。

  上午工作分头做,下午自己准备。再让班主任作指示。

  毛主席语录100条要装订好。语录牌还未做好。

  100条语录装订:史济锋、李志夫、赵炳荣。

  印宣传品:徐增权。

  语录牌:张建明、张家榕。

  旗杆、收音机:胡家典、周月定。

  伙食费、津贴费:黄祥初。抄宣言:黄祥初。

  班主任作指示:

  长征和过去的行军差不多,要艰苦一些。现在从思想上如何解决问题?就是报纸上讲的三条:一靠毛泽东思想,二靠自己的毅力,三靠两条腿。毛泽东思想做为指南,自己的毅力可以战胜困难,两条腿连续奋战。

  准备工作很重要。根本的是思想准备工作,其次是物质准备。行军身上有装备,走一天无所谓,两三天脚上起泡,脚不能着地,大腿疼。过这一关没有毅力不行。过了这一关就好了。

  第二关吃不上饭怎么办?要有计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三关,语言关。老百姓听不懂你的话,就要多方面讲清,达到你宣传的目的。

  第四关,团结。能否团结好是长征胜利的关键之一。无论走得动还是走不动,抬也要抬着,背也要背着,丢下一个人是最大的耻辱。有了病要照顾,不能走,抬也要抬着。这要靠毛泽东思想统帅。

  要大量接触工农群众。指派两个记者,一个记内部,一个记外部,带回两本资料。

  青年人好奇心重。任何想要去的地方,不能粗心大意。过桥、上山要当心。

  要建立必要的制度。同家里要保持联系,打电话、打电报都可以。一般情况要写信。电话要在军队打,地方上要钱。可直接打学院,也可以由军区转。

  路上没钱没粮票了,凭介绍信到当地党政机关去借。

  有事儿大家商量。一定要强调团结。有分歧,学习毛主席著作解决。

  花钱起初手要细,要留一手。粮票、钱不能丢,不能一个人带,要分开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大串联,起于1966年全国大、中、小学停课闹革命,中央文革小组表态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号召以北京为中心进行“革命经验交流”,然后再回到本地继续“闹革命”。由于各地的师生可以到首都北京“取经”并接受毛主席检阅,大串联活动很快在全国蔓延。当时串联成为“文化革命”很特殊的一道风景。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千百万小将徒步大串联,走遍全中国的倡导下,作者积极响应伟大统帅号召,组织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永向前长征队”,与11名战友一起拥有了那样一种风雨霜雪2100余里的徒步经历“小引”交代了串联的背景及作者写作的目的,“序诗”表达了坚定决心,“筹备”部分具体详实的叙述了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永向前长征队”的过程。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