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一份恩养协议背后的故事

作者: 丁良跃 点击:1190 发表:2023-12-07 14:30:18 闪星:6

摘要:什么是恩养?恩养就是爱护养育、抚养。出自于《东观汉记·齐武王刘縯传》:“章少孤, 光武感伯升功业不就,抚育恩养甚篤。”“恩养字”或“承继字”,民间又称为“合同字”,意思是民间当事人双方在一定范围内协商一致确定生育子孙继承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重要文件。它是双方对生育继承的自主约定,旨在保障双方的权益、防范养老传承风险。它更加灵活,可根据双方的经济、家庭状况以及个人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规定。

  历史远去的只是时间轴上的刻度线,历史永远不会远去的在于长征精神的传承。——题记

  什么是恩养?恩养就是爱护养育、抚养。出自于《东观汉记·齐武王刘縯传》:“章少孤,光武感伯升 功业不就,抚育恩养甚篤。”“恩养字”或“承继字”,民间又称为“合同字”,意思是民间当事人双方在一定范围内协商一致确定生育子孙继承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重要文件。它是双方对生育继承的自主约定,旨在保障双方的权益、防范养老传承风险。它更加灵活,可根据双方的经济、家庭状况以及个人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规定。1701943714139474.png

  在2023年11月,我意外遇见了于都籍老红军刘东志的长子刘卫国、张津丽夫妇、次子刘兵、长女刘宁夫妇一行5人,那天是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这也是刘卫国他们第一次回到家乡,来到纪念馆里参观。在这天下午,刘卫国夫妇与我们聊起他们的父亲刘东志的革命故事,聊起他们对家乡于都黄麟乡罗西村的思念之情,虽然他们从未来过老家,但感觉如此的亲切、如此的亲近。1701943745824962.png

  说来也巧,刚过了几天,我正好去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刘卫国从我微信朋友圈得知我在北京后,其夫妇联系我,并特意开车来到我驻地见面。当天晚上,刘卫国夫妇与我聊起他们的父亲刘东志,刘东志自参加红军后,就再也未回过家了,在长征途中,父亲刘东志的右眼被子弹射入,他的右眼失明。建国后,刘东志的右眼安装了义眼。1963年,刘东志与妻子胡键、次女刘茜一行3人踏上了回家乡之路。在这之后,直至2006年7月刘东志病逝,其再也未回过家乡。

  刘卫国夫妇对我说,在于都老家他们还有一个侄子刘观发,父亲刘东志生前多次提起刘观发、以及刘观发的父亲刘地长。夜深了,在刘卫国离开时,其嘱咐我,若有空时可找找刘观发,他更清楚他们家族的历史。

  12月1日,我联系刘观发到办公室里喝茶。我先问了刘观发的个人情况,刘观发说,他今年66岁,17岁高中毕业,1976年参加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988年在村委会工作,先后在于阳财政所、沙心财政所、黄麟财政所工作,2017年他从黄麟乡财政所所长之职退休。在聊天中,刘观发从手机相册打开二张图片给我看,图片是二张红纸,上面用墨汁写有几行文字,我认真细看,原来是一份恩养协议书。

  一份恩养字,映照了一段艰难心酸的家史;一对亲叔侄,引出一段客家民俗传承。这不是一份普通的恩养协议,通过阅读协议内容,可以清楚地了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都县黄麟乡罗西村的刘崇发之子刘东志(谱名刘逊富),因参加红军后,多年杳无音信,仅留下年轻的童养媳未婚妻李氏独守空房。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随着刘崇发渐渐年老,其越发感到传宗接代思想,自己辛苦了一辈子,他多么渴望抱上孙子,有人继承自己的财产,繁衍后代,瓜瓞绵绵。1701943806126147.png

  于是,这份恩养协议写在了这张红纸上,红纸呈横长方形,用墨汁从右至左直排楷书书写,书法淳厚圆润,一气呵成。计9行,共141个字,虽纸张褶皱,但保存完整。红纸的右侧上写的内容是:

  立言明承继字人逊榜自愿承家伯崇发之长子逊富之妻李氏以接宗祧当亲族言定生有长子以承逊富系下生于次子以接逊榜系下以承宗祧倘若一子以承二系宗祧如若多生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系壹半宗祧二系以亲族排定永代欢说长久子孙千亿万载兴隆今欲有凭立言明承承继字永远为照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花月日立言明承继人逊榜

  在红纸的左侧写的内容是:

  劝释在场 兄荣生 兄异香 弟文贤 弟逊贵 兄逊昌 弟逊宝 叔崇浈 伯崇焕 兄道生 姐夫王兴桂 代字伯星辉

  刘观发说,通过这份恩养协议,可以从中了解到他们家族的繁衍传承情况。于都县黄麟乡罗西村的刘崇发与刘崇源为同胞兄弟,刘崇发生育二子,长子刘东志(谱名刘逊富)、次子刘逊贵。长子刘东志出生于1915年12月,16岁就离开家乡参加了红军。次子刘逊贵出生不详,后在县农科所工作退休,八十年代去世,生有四子。

  本房刘崇源的儿子刘逊榜、即我的祖父,刘逊榜于1912年生,时任村贫协主任,1984年去世。祖父刘逊榜生育四子,但仅存一子,名叫刘地长、即我的父亲。刘地长于1939年出生,妻子邹来秀,本乡上关村人。父亲刘地长历任城关镇秘书、银坑乡组织部长等职,父亲刘地长和母亲邹来秀生育了四子三女,分别是长子刘观发(自己),次子刘兴福、三子刘新生、四子刘小勤,及三个妹妹。1701943841962276.png

  1931年12月,刘崇发长子刘东志(谱名刘逊富)离开家乡参加红军后,一直未回过家,而且一切信息皆无。

  在战乱年代,家人以为刘东志牺牲了。当时刘东志之妻李氏年纪较轻,刘东志弟弟刘逊贵尚幼,面对这种境况,为传承血脉、接续宗祧,刘崇发与侄子刘逊榜商议,写下了恩养协议,并邀请本家族长辈在场签名作证。

  刘逊榜及妻李氏,共生育四子,但有三子夭折,仅存一子刘地长。按照“恩养协议”中“生有长子以承逊富系下,生于次子以接逊榜系下以承宗祧,倘若一子以承二系宗祧”的内容记述,所以刘地长不仅为刘东志之子、兼为刘东志堂兄刘逊榜之子,属一子祧二房。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刘东志,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其先后在战争中负伤4次,头部和右腿均致残。后在华东特纵高炮十三团、五O五团任政治委员,这时候,刘地长已在本县参加了工作。1701943879743718.png

  刘观发接着说,自己于1957年8月出生。六十年代,父亲刘地长突然患有肾炎,最初是感觉尿量减少或无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一开始未将病情放在心上,慢慢地病情持续加重,出现了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父亲刘地长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住进了县人民医院。

  1963年,刘东志与妻子胡键、次女刘茜第一次回到了家乡。当得知刘地长患有肾炎,久治未愈,由于当时县里医疗水平欠发达,刘东志叮嘱刘地长及时赴上海进行医治。后来,刘地长二次来到上海看病,均是刘东志及家人负责张罗照顾,刘地长在上海治疗了一、二个月,病情有所好转,他就立即要求回县里保守治疗。

  1971年,从上海返回的刘地长,二个多月后,突然病情复发,出现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有时胸痛、抽搐、昏迷及一些感染的并发症状。这一天,刚刚收到刘东志从上海寄回给刘地长治疗的药品时,刘地长却躺在病床上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刘观发说,父亲刘地长去世时仅32岁,当时自己才14岁。1701943917371278.png

  2006年7月,刘东志走完了他的一生。

  2023年11月,听说家乡于都将召开中国红博会,刘东志长子刘卫国夫妇特意在网上订了酒店。11月12日—15日,刘东志长子刘卫国、张津丽夫妇、次子刘兵、长女刘宁夫妇一行5人如约而至,终于回到了梦萦环绕的家乡于都,虽从未来过,但感觉如此的亲切、如此的亲近……

  

       2023年12月6日完稿于于都河畔1701943977743847.png

  

       附:刘东志(1915.12-2006.7) 于都县黄麟乡罗西村人。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四连战士、五十五团团部通讯员,三军团四师卫生部看护员,四师卫生部看护班长、排长,一军团卫生部卫训队区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部护士长,野战医院一所所长,山东军区卫校区队长。参加了平型关之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八师卫生处政治委员,三纵队卫生部副部长,华东军政大学五大队副政治委员,军大八团团长、十团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特纵高炮十三团、五O五团政治委员,东北防空军速中政治委员,东北防空军军事学校政治委员,华东防空军军事学校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干部轮训大队政治委员。1979年12月起任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顾问(副军职、行政十级)。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战争中负伤4次,头部和右腿均致残。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红星功勋章。1982年离职休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在介绍恩养的具体含义后,交代了一份恩养协议书的背景来历,重点讲述了这份恩养协议背后的故事,不仅突出了这份恩养字映照的一段艰难心酸的家史,而且还引出一段客家民俗传承的历史,更可以从中了解到他们家族的繁衍传承情况,尤其是强调了革命老红军的后代所诠释的养育之恩的深厚和重要。养育之恩大于天,百善孝为先,今生今世还不完。红军后代能够通过恩养,来传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精神,为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