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紫藤掩映的王士珍故居
古城正定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闻名遐迩。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隆兴寺、荣国府、南城门……这处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士珍故居(王家大院)也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
王士珍故居坐落在正定城内西门里,中山西路两侧。占地18余亩,房屋有200多间,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分南北两个院落,路南是王氏双节祠,路北是王士珍故居。
王士珍故居建于1912年,为民国时期北方典型的四合院,每处院落自成体系,有方门、园门、角门相通。
房基为青石墙体,磨砖对缝,青石台阶,院中方砖铺地,现仅存中路。为两进四合院,前有小巧玲珑的垂花门,门上悬挂有王士珍撰写的对联:“惜衣惜食非惜财实惜福,求名求利只求已莫求人”,真实地表达了王士珍的处世态度。
王士珍故居和家祠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北方民居的建筑特点,是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正定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李白
每年紫藤花开的暮春时节,正是紫藤吐艳之时,在古城正定的王家大院内百年紫藤花开,一串串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
虽是秋末,笔者首次走进这古色古香的王家大院,错过了春暖花开,连日天晴,遐想着那无限春光吹开了一株株紫藤。漫步王家大院一个抬头,便被紫色的蝶形花朵惊艳了!它们一串串倾泻如瀑,在阳光下浪漫醉人,带来满园紫气,别有韵味。
院中的紫藤已有百年历史,枝蔓交融,每年暮春时节,紫色的花朵似祥云彩霞,生机勃勃,灿烂夺目。
这棵紫藤是当年德国公使送给王士珍的礼物。原有两棵,东西对称,现仅存西边一棵。
百年的紫藤树长势喜人,花序大而下垂,在一片紫色“瀑布”之下,院子更加清幽深邃,令人流连驻足,心旷神怡。想到它远久的历史,更是浮想联翩,思绪茫茫。
众所周知,袁世凯早年曾训练过一支北洋军,在这支军队中,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三人才华出众,获得了“北洋三杰”的美誉,其中又数王士珍才华最为出众。然而在民国历史上,王士珍却混得比另外二人都惨,在另外两人都当了大军阀的时候,他甚至还被一个小兵扇了耳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王士珍,字聘卿,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生于直隶正定,曾祖父王朝正是远近闻名的医学圣手,祖父王履安考中秀才,又擅长医术、武术,有“戎马书生”之称。
由于父亲与伯父均早逝,王士珍从小跟着寡母生活,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母亲仍送他进入私塾读书。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正定镇台叶志超偶然见到王士珍,觉得这个孩子颇为机灵,就收他做了勤务兵。两年后,王士珍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旋即随叶志超调驻山海关。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王士珍随军前往朝鲜平壤参加“中日甲午战争”,率领炮队痛击日军,造成双方大规模杀伤,此战中王士珍的右手无名指也被不幸炸毁。
甲午战争的惨败,使朝野上下倍感羞辱,意识到如果不再训练几支新式军队,恐怕迟早要被列强瓜分殆尽。同年11月,清政府成立“督办军务处”,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
在荣禄、李鸿章、翁同龢的联名保举下,袁世凯奉命督练新式陆军。不过袁世凯也很清楚,光靠自己一人肯定是不行的,于是经好友荫昌推荐,袁世凯请来王士珍帮忙。
于是,王士珍积极帮助袁世凯筹建北洋新军,负责募兵、训练任务。王士珍的才华就此得到充分展现,新军在他的训练下接连获得各方赞赏,荣禄盛赞:“此人负治国之才,不第长于军事也”。
王士珍刚到小站时,由于生母病逝,整个人看上去没有精神,袁世凯有些瞧不上他。但是当谈论到军事谋略时,王士珍眼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且他的分析面面俱到,令袁世凯十分满意。于是,袁世凯对他委以重用。王士珍也不负袁世凯的嘱托,竭力帮袁世凯将新军打造成一支一流的军队。
袁世凯调任山东巡抚后,命王士珍为小站留守司令官,指挥各军依次从小站开赴山东。可见袁世凯对王士珍有多信任。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王士珍为袁世凯的飞黄腾达立下汗马功劳,他自己的仕途也因此平步青云。在德国驻胶州总督阅兵后,王士珍被推为“三杰之冠”,始称北洋“三杰之龙”。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10月,慈禧太后与各国公使在河北彰德观看北洋军秋操,众人为新军的气质惊叹不已。慈禧太后事后特意召见王士珍,对他大加赞赏,甚至开口道:“我要是有你这样一个儿子多好。”王士珍闻言感动不已,立马磕头谢恩,自此坚定了要誓死效忠大清的决心。同年,兵部和练兵处合并为大清国陆军部,王士珍被任命为陆军部右侍郎。
然而,王士珍的上司袁世凯可不这么想。宣统三年(公元1912年),袁世凯逼迫宣统皇帝退位,清朝自此灭亡。遭此巨变的王士珍怒而辞官,直接回到老家隐居。
隐居期间,王士珍每日着装都是清朝官服,发型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可以说,王士珍心里始终怀念着大清王朝,然而大清已亡,保皇愚忠的他,也只能无奈选择隐居。
民国时期,与他同事多年的段祺瑞和冯国璋早已成为臭名昭著的大军阀,在政坛呼风唤雨,而他还只是个赋闲在家的郁郁寡欢人。
一天,王士珍在正定县城墙附近散步,碰上一群士兵正在拆城墙,便上前问询。然而这些士兵隶属奉军,根本不认识王士珍,见他穿戴普通,丝毫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见王士珍反复劝说不要拆墙,这些士兵觉得心烦,其中一人长官模样的甚至抬手给了他一耳光。
王士珍受辱之后回到家中,直接拿出纸笔给当地军官写信告发,阐明了城墙在防洪及军事上的重要性,明言不可拆墙。驻军司令听闻王士珍的声望很大,于是便把拆墙的士兵撤走了,只是王士珍被扇耳光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宣统皇帝退位诏书颁布,民国时期由冯国璋出面请求,王士珍也做过几次官,甚至还出任内阁总理,可是每次都做不到三个月就称病辞职回乡了。
当时北洋军阀长期混战,相继爆发了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北京城常常面临战争威胁。王士珍凭借自己的威望出面调停斡旋,两次组织治安维持会,避免北京城遭遇战争毁损。
王士珍晚年卧居北京旧居,潜心研究学术。此时王士珍虽然退出军政江湖,但仍然心系政局变化。他多次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出面调停,1928年五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向张作霖发动全线攻击,王士珍联合熊希龄等人在北京发起和平运动,逼迫张作霖退出北京城。
王士珍虽是“北洋三杰”(龙王士珍、虎段祺瑞、狗冯国璋)之首,可是所做之事与另外两位军阀截然不同,他晚年看破红尘,淡泊名利,不恋权势,还为自己家乡和北京城的百姓带来安宁祥和,博得了当时民众的高度赞誉,后世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也多为正面。
王士珍,军师统领,民国总理,不争权,不争名利,作为北洋三杰之首,他如果联手冯国璋、段祺瑞的话,还是会在军阀混战中有一席之地的。
人非圣贤,王士珍也有自己的问题,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保皇派,溥仪退位后,他就不遗余力地帮清室争取优待条件,后来还以辞职来证明他对清廷的忠诚,最后还是段祺瑞把他骗去了北京,他才不得不重新任职。
王士珍一生行事低调,为此还闹出了笑话,有一次秘书给他在戏院安排了一个总理预留席,王士珍刚坐在椅子上,就被戏院管事的给轰走了,因为管事的看这个老头土里土气,绝想不到这个人就是总理大臣,王士珍也不多言,就自己离开了,管事的等了半天位置一直空着,这才反应过来那个老头子就是总理。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王士珍因肠癌在京城出世,享年70岁。
晴雪飞歌故里浓,长袖善舞万山重。
宜将散淡听旌鼓,又远庙堂步履匆。
王士珍临终前曾立遗嘱希望国家和平统一,他自己薄葬即可,只可惜王士珍节省下来的金银财宝俸禄都被他的三姨太杨氏席卷一空,随即逃跑了。
参考文献:《民国人物传·第7卷·王士珍》《石家庄通史·近现代卷》
【编者按】作者走进闻名遐迩、紫藤掩映的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王士珍故居,展示了自己别具一格的体验感。不仅感受到故居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而且真实地领略了王士珍的处世态度。更感悟到王士珍身上的充满正义感与良知的作为军人的基本特质。被推为“三杰之冠”,始称北洋“三杰之龙”的王士珍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袁世凯的青睐,先后担任军政要职,至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北洋总理。与王士珍故居里的当年德国公使送给他的那棵紫藤的礼物,交相辉映,彰显了他是北洋政府里,以才智见长,凭着卓越的军政才能,闪耀着紫藤花般既高雅又华贵的“紫气东来”的美好品质的“戎马书生”的“人生赢家”之别样光彩。赞颂了王士珍不仅自身实力过硬,而且对袁世凯忠心耿耿,既不张扬,也不邀功。因此,随着历史的演变,在北洋军阀慢慢称为了近代中国一支决不可忽视的力量之时,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也被袁世凯称为“聘卿乃北洋第一军事人才也”。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