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岁月不居春夏杳 霜秋未褪少时真

作者: 苏子门生 点击:846 发表:2023-11-27 06:54:20 闪星:2

摘要:关于交友,古之至圣先师有过“损益”之论,意在主张、“提醒”人们择“益”而交。实在说,我与杨宝林先生结交,事先并未考虑过“损者”“益者”的问题。只是在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先是感到能够谈得来,继而又觉得思想和灵魂层面相通无隔,两颗心越“碰”越“热”,两个人则越“走”越近……虽然彼此一为教授,一为学生,但双方的身份之别、“地位”之差,对两人的深度交谊,并不构成障碍。这种“车笠之交”,古亦有之且不鲜见,惟于今因受时风影响已寥若晨星。从多年来我与之相交多承指教、屡获裨益方面说,倘将我们的友谊“定位”于“倾盖”,我以为也是比较切当适宜的。

        2023年11月19日清晨,我驱车来到葫芦岛维景大酒店,拜会我30年前的成人自考中文本科古代汉语任课教师杨宝林先生(照片中居右者),并与其依依话别。18日晚,我在葫芦岛新区百味小厨饭店做东,欢迎款待来葫办事的杨宝林先生和夫人。这是杨宝林先生退休后数次莅葫,我这个学生对他的首次宴请。以前的相聚,都是他的几个学生家长争相“表达心情”,而我则应邀作陪。本来,这次离葫前的最后一次宴请,是由杨宝林先生的高足、著名青年书法家,在葫芦岛市文旅局供职的马枭雄先生安排的。因为我觉得这样对我来说“很不公平”,在表达了我的“不满情绪”之后,杨宝林先生才“不得不”让我“主持”18日晚的聚会。 

 杨宝林先生笔名杨抱朴,系沈阳师范大学资深教授(39岁即晋职教授),著名文史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辽海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主席等职。现任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其社会兼职甚多,此处不便一一罗列。论年庚,我比杨宝林先生长三岁,他诞于"跃进年代"(1958年),我则生在"授衔之秋"(1955年),是其诸多学生中的"大龄青年",私下被其称"兄"。就学养、阅历、内涵、综合素质等方面而言,他不仅是特别令人诚服尊敬的良师,更是让人望而兴叹的"大洋"!若讲情感情义,杨宝林先生之亲和之"富足",特别是做人之正、待人之诚,则给人以显逾凡俗、远超一般的深刻印象。因此,对我来说,杨宝林先生亦堪称不可多得的益友!我觉得,在我平凡的人生中,能遇到并结交杨宝林先生这样特别实诚而毫无高知架子的教授朋友,是我的荣幸和“偏得”。 

 跟杨宝林先生学习古汉语约三年,由于他的高度负责,本人的特别用心,在所学的十几门专业课中,古汉语的成绩是相对最好的,达到了80多分。这个成绩并不很高,但也并不很“洼”,是我和杨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当我有疑难时,他的答疑解惑,常常给我以“瞬时通透”和如坐春风之感。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的关系,由普通到“特殊”,情感从“浅薄”到相对比较深厚,期间的发展和提升,既是彼此奉行的直道或曰率真的性格所致,更是共同赤诚的心灵使然。数十年的交往相处,除了我们情感、心灵上的相融相通,让我感到舒爽惬意,其为学为道为人等方面的指教和身传,令我尤其获益良多。每当话及“中文”,无论是正式求教,抑或平时闲谈,他强调最多的,就是“读写”,而后者,则是其心目中的“重中之重”!写,不仅仅是勤动脑,勤练笔,勤为文,更重要的是,要写出有品质、有价值、有分量的东西!而这“三有”,才是学力、实力和能力最具说服力的“佐证”!这“三勤”与“三有”,与“内涵”“素质”密切相关,亦或可谓之魅力形成之基础和“要素”。 

 从教从研三十余年来,杨宝林先生出版了《苏东坡集注释与解读》《南唐李后主》《诗鬼之诗》《刘熙载书学研究》《辽宁历代书法名家图集》等15部古典文学著作、书法学专著。在《社会科学战线》《红楼梦学刊》《辽宁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中国书法》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致力于教学和文史研究的同时,杨宝林先生既继承传统,又着眼时代,坚持古今并重,通古达今,先文后墨,文墨相兼,积极探索书法与文学的互融,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 

 关于交友,古之至圣先师有过“损益”之论,意在主张、“提醒”人们择“益”而交。实在说,我与杨宝林先生结交,事先并未考虑过“损者”“益者”的问题。只是在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先是感到能够谈得来,继而又觉得思想和灵魂层面相通无隔,两颗心越“碰”越“热”,两个人则越“走”越近……虽然彼此一为教授,一为学生,但双方的身份之别、“地位”之差,对两人的深度交谊,并不构成障碍。这种“车笠之交”,古亦有之且不鲜见,惟于今因受时风影响已寥若晨星。从多年来我与之相交多承指教、屡获裨益方面说,倘将我们的友谊“定位”于“倾盖”,我以为也是比较切当适宜的。 

 数年前,在我的诗集《清斋淡句》即将付印时,应我之请,杨宝林先生在教学和社会活动非常紧张繁忙的情况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为《清斋淡句》撰写了题为巜诗缘情而言志》的序言。在肯定了拙集应予肯定的地方后,杨宝林先生直言指出,“志英在格律方面尚未臻佳境。”他的直言,不但没令我颇觉难堪,反倒让我深深感知了他灼热至诚的肝胆!这次莅葫之前,听说本人的文集《实事昌言》也将要付梓,杨宝林先生以其接人待友一以贯之的古道热肠,又欣然为本人新书题写书名。 

 结谊倏然三十秋,真情未负此白头。近日刷手机视频,读到了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关于“真”的一段话。他说:“人这辈子只做一件事是真的,即做人要不停的修养自己的品德,争取在这方面有所增长进益。”做人求真持诚守正,力戒虚伪油滑,阴险狡诈,或曰做人要行的端,做的正,要务实,做实在而非花哨的事,亦即做正人君子,做有助于提升增益自己的事。做人如是,交友亦如是。如,曾子主张,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据此,我觉得,若是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世俗的君子之交,当不以“物质”和“利益”为意,而应该求得精神与灵魂的契合。三十年来,我与杨宝林先生交友结谊的“遵循”与“侧重”,正是坚持了“唯德至上”的“准则”。换言之,即:凭良心相交,以清心为乐!也许,这样的交情未免平淡,但细细品咂,还是平中有“奇”,“淡”而有味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人生,人与人的交往,都有多元化的选择空间,选对选错截然不同,如果选择文人做朋友,是一个人的一生幸福。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大多受儒家文化的陶冶,在骨子里充满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张扬着“宁肯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悲壮。历代文人通过相交、相处、相互切磋,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艺术珍品,辉映着后人精神乐园的灿烂天空。作者与杨宝林先生的交往,时间长达三十余年,这种无声的关怀与心灵的交往,说文人之交也可以,说君子之交一点也不为过。彼此都是出于一种无私,一种敬业。这种“文人之交”没有物质上的利益,却令人感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恩之情。通篇精谨温馨,引人入胜。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