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唐凤朝与他的三对双亲

作者: 都梁寒柏 点击:944 发表:2023-11-02 12:02:33 闪星:7

摘要:本文第二作者:田超。三位老革命的父母,以浴血奋战、敢于牺牲,勤勤恳恳、乐于奉献,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传统,教育子女,垂范后人,永远是后辈人心中巍峨的丰碑。唐凤朝作为一个革命后代,他始终牢记父辈的教诲,初心不改、理想不变,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兢兢业业地奉献一生,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然而,在盱眙县穆店镇马湖村的唐凤朝却有三个父亲三个母亲。这乍听起来是否有点离奇?其实不然,这不仅是一个史实,而且真实地揭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淮南根据地的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它还展现了人民军队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根据地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也留下了一段传颂经久的传奇。

  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伪军频繁对我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大“扫荡”、大“清乡”,妄图扼杀我革命力量,革命斗争形势相当严峻。针对敌人的阴谋,新四军二师和淮南路东八县军民针锋相对,全力投入反“扫荡”反“清乡”,坚壁清野、打击敌人、顽强战斗,保护人民群众。当时,淮南路东八县的盱眙县作为根据地的中心,斗争更为激烈。时任盱眙县枳老区(老子山、枳头桥)区长张振中,与保晴、庄壮、刘心九、唐锦等既同在区委、区政府同事,更是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当时枳老区抗日民主政府设在高桥街,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工作十分繁忙。

  张振中(1913~1993年),安徽滁县人。1939年秋,罗炳辉率领新四军第五支队挺进安徽津浦路东,开辟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正当青年的张振中便和爱人欧芳同时报名参加了新四军,成为新四军五支队民运工作队队员。因为张振中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又有文化,很快被提拔为民运工作队干事,并于194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根据组织上的安排,他带领部分工作队队员来到乡镇基层,发动群众,宣传抗日,组建基层革命政府,先后担任来安县三城乡乡长、龙凤乡乡长。后又与欧芳一起,跟随五支队民运工作队挺进路东,来到盱眙,先后担任穆店区区长,枳老区区长、区委副书记。后来,又调到甘泉县(今扬州市邗江区北),先后担任甘泉县黄珏区区长,淮子区区长、区委书记;甘泉县委城工部副部长等职。后又调来安县任县委城工部长。中共盱眙工委书记,中共南京办事处地下工作人员,中共盱来嘉工委联络部长。因革命工作的需要经常调动。1698897155549558.png

  欧芳是妇女抗敌协会的干部,负责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抗日,宣传、征兵、征粮等项工作,整天东奔西跑。因工作繁忙,张振中与欧芳两人也是经常分开,离多聚少,欧芳一个人带着5岁的大儿子张金亚转战东西,很不方便。后来怀孕二胎后,她更是克服困难、坚持工作、走村串户、宣传抗日。

  1942年2月17日,张振中和欧芳又生下了第二个男孩,夫妻俩给孩子起名叫张金代。原来一个孩子就已经难以照顾周全,现在二孩出世,无疑给夫妻俩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影响。

  张振中家的困难被他的同事唐锦看在眼里,唐锦夫妇决定要帮助他们减轻家庭负担。

  唐锦(1905~1996年),唐锦是盱眙当地人,老家在穆店区马湖店,1941年参加革命,开始跟随新四军五支队民运工作队工作,后在枳老区抗日民主政府担任勤务员、事务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唐锦把爱人也接到高桥街,就住在张振中家隔壁。张振中和唐锦同是区乡干部,平时工作在一起,相处和睦,亲如兄弟。当时,唐锦和爱人身边尚无孩子,看到张振中夫妇工作忙不过来时,就经常把小金代带到自己家里,帮着照顾。

  1946年夏,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挑起内战。6月下旬,国民党反动派的精锐部队新五军九十六师从滁县向来安进犯,占领来安。蒋嫡系七十四师从六合北犯,占领天长。继而国民党又集中兵力,准备进犯盱眙县城,在此危急的情况下,我淮南的新四军部队主力和地方机关开始北撤,此时已担任中共盱眙县工委书记的张振中夫妇作为首批北撤人员,随机关人员一起渡过淮河,撤往淮北。夫妇俩无法将两个孩子一起随带,便将年仅3岁的张金代留下来,交给唐锦夫妇寄养,还说:“我们有两个儿子,你们还没有,小金代就给你们俩做儿子吧。”唐锦说:“那不行。孩子是你张振中的,你们夫妇忙于革命工作,我帮着照应理所当然。等到你们北撤回来时,我会把孩子‘完璧归赵’的。”张振中夫妇临行前,紧紧地握着老战友的手,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丢下孩子,乘上大木船,渡过淮河,走上了北撤之路。1698897270682914.png

  唐锦夫妇把张金代接过来后,便把他的名字改为“唐凤朝”,夫妇俩把小凤朝当作亲生的儿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在唐锦夫妇照顾下,小凤朝生活得很好。

  为了坚持敌后斗争,上级决定成立盱来嘉工委,由淮南军区副参谋长朱云谦担任工委书记,盱眙县委书记金江、来安县委书记徐速之、嘉山县委书记李锐等担任工委委员。并要求留下部分具有武装斗争经验的少数干部,与主力十六团一起组成地方武装坚持敌后斗争。根据上级指示,张振中又从淮北回到盱眙,与徐速之一起前往龙山苗小街、朱刘集与部队会合,成立敌后游击大队。根据朱云谦的命令,张振中与十六团保卫股长朱品球、八连连长石培宗率领十六团三营七连的一个排和穆店、旧铺区的民兵分队在穆店、岗村、莲塘、八仙台、四十里桥等地打游击,在穆店黄练山一带袭击敌人,严惩还乡团。后又在十里长山与朱云谦主力会合,先后在屯仓、苏家港等地打游击。

  国民党反动派对淮南根据地的进攻更加疯狂,还乡团卷土重来。7月31日,国民党军队侵占盱眙县城。8月下旬敌军又完全控制了老子山地区,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索塘事件”。白色恐怖笼罩城乡,形势更加严峻。为保存实力,避免基层干部再受重大损失,组织上要求即刻组织基层干部北撤到淮北,此时身为区乡干部的唐锦夫妇便被列为第二批的北撤人员。当时事态紧急,撤退仓促,孩子唐凤朝又小,无法带着走,怎么办?唐锦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将小凤朝托付给住在老家穆店区马湖店的哥哥唐业宽。于是唐锦乘着夜色,连夜将小凤朝悄悄地送到了哥哥家中。为了支持弟弟的革命工作,保护革命后代,哥嫂二话没说就接下了孩子。唐锦转身就返回驻地,和其他同志一起开始北撤。北撤后,唐锦便加入了新四军部队,不久部队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二二一团。唐锦先后担任事务长、军事员、政治指导员等职。

  唐业宽是唐锦的哥哥,有一手很好的木匠手艺,经常挑着木匠担子走村串户,帮人家修修门窗、箍箍水桶、整理整理农具等,生活倒也糊得过去。唐业宽和媳妇沈兰英虽结婚多年,但一直没生养,所以也很乐意收养小凤朝。

  马湖店是个小集镇,北到穆店街、南到莲塘集都是5里地,东到黄花塘也就10多里。这里位于盱眙县版图的中心位置,在1940年至1943年间,曾是中共盱眙县委、盱眙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唐业宽所住的村子就在马湖店西南二三里地的小山下面,向东是低矮丘陵和平原,往西不远就是癞石山,上了山就进入了绵延不绝的大山区。村子很小,只有几户人家,树木茂密,比较僻静,也比较安全。1698897375125502.png

  新四军北撤后,国民党、还乡团卷土重来。唐业宽夫妇深知,还乡团中有人知道他们没有孩子,现在身边突然有了一个3岁多的男孩,肯定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和猜疑。为了保护小凤朝的安全,唐业宽夫妇只好挑起木匠担子,背井离乡,带着3岁多的小凤朝东奔西走,风餐露宿,躲过蒋匪军、还乡团的检查盘问。唐业宽到人家做木匠活,就叫徐兰英带着小凤朝坐在旁边,不敢让孩子离开半步。有时候找不到活,宁可大人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让孩子饿着、冻着。就这样,唐业宽一家三口终于度过了血雨腥风、白色恐怖的二年半。直到1948年年底盱眙解放,唐业宽一家才敢回到马湖店老家。

  1948年淮海大战后,我军南下,张振中回到安徽淮南,先后担任江苏东南县(后改为仪扬县)副县长,安徽滁县副县长。后调安徽省城合肥,先后担任皖北行署秘书处副主任,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副处长、资产改造办公室副主任,国营华阳河农场党委办主任,安庆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兼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长、安庆市委政工组副组长兼市直工委书记、安庆市委副秘书长主持工作,后任安庆市政协副主席。

  1949年春,渡江战役打响,唐绵在参加淮海战役以后,又南下参加渡江战役,他们所在部队在安微省段渡过长江,一举解放了江南的池州。池州解放后,唐锦服从组织分配,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驻人员身份,先后担任贵池县高阳区区长、占大区区委书记,贵池县委纪律监察处组长,安庆行署纪律监察处组长。1956年他从部队转业,担任至德县(后改为东至县)劳动科科长、民政局副局长、县农业局局长等职。后改任江南饭店总经理、县福利院院长。由于年龄、身体等因素,他后来改任县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1982年按县处级别离休。离休后,仍义务协助管理烈士陵园,为前来凭吊的学生、干部、党团员们讲革命传统,介绍烈士的英雄事迹。他常说:“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我是幸运的,为牺牲的战友们守灵,这是我的职责!”唐锦的所为受到历任领导的尊敬和广大市民的赞誉。

  1949年渡江战役中,唐业宽听从号召,积极加入支前大军,奋力支前,他利用自己的木工手艺,帮助解放军制作扁担、修理小车、修补木船,成为支前模范。全国解放后,他成了村里有名的手艺人,他不仅为生产队修理农具,还经常帮助左邻右舍修修补补,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就这样,唐凤朝有了“三个父亲三个母亲”:一个是亲生父母张振中和欧芳,一个是养父母唐锦和杨凤娇,还有一个就是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伯父母唐业宽和徐兰英。

  全国解放后,张振中夫妇曾和唐锦夫妇一起回到盱眙穆店的马湖店老家,想把寄养在这里五年多的孩子带到亲生父母或寄养父母身边。但他们看到养父母身边无儿无女,与小凤朝又相依相伴,感情甚笃。心想,如果把孩子带走了,恐怕唐业宽夫妇俩难以接受。尽管思儿心切,可张振中夫妇还是把将要说出口的话咽了回去,只把孩子带到合肥过了十来天,又送回到马湖农村。唐锦夫妇也是这样,看到大哥唐业宽身边无子女,也就放弃了把孩子要回去的念头。1698897442346061.png

  1962年,唐凤朝20岁了,家里想要盖房子,但是缺少梁棒,便想找生父帮忙。于是唐凤朝特地跑到安徽省寻找。此时,张振中已调到安徽省睢溪县工作。见到儿子前来,非常高兴。听说想要他设法解决建房木材问题,便对凤朝说:“现在全国的木材都很紧张,能批到的木材计划都很少。我们都是共产党的干部,不能搞特殊化。但是,解决三间房子的梁棒是可以批的,多了可不行。”张振中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要唐凤朝带给他的当年老战友刘心九和庄壮。那时候,庄壮是盱眙县长,刘心九是县委副书记,看到老战友的儿子带着信来找他们,就问要多少。唐凤朝说:“爸爸说了,不能搞特殊,就批给必须的三间房子的梁棒,不要多批。”两位县领导二话没说,就在计划内特批了12根禾木梁。到了1963年,张振中又调到安庆市任统战部长,唐凤朝的大哥张金亚也安排在合肥纺织厂工作,唐凤朝曾几次去看望他们。1995年唐凤朝的养父唐锦病逝,2000年养母杨凤娇病逝,唐凤朝都前往安徽东至县养父母家中去看望、奔丧。

  张振中在安庆市担任政协副主席期间,于1985年曾回到盱眙,一是回到曾经战斗过地方重温往事,二是看望唐凤朝和他弟弟张金明。张金明是张振中的三儿子,此时张金明任盱眙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这位老革命把两个孩子拉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一个姓唐、一个姓张,但你们是亲兄弟啊!你们一个是机关的干部,一个是农村的干部,但都是共产党的干部。你们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共产党走。”他再三嘱咐:要为官清廉,不能忘记人民大众,不能丢了共产党的好作风。1993年,张振中去世,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1698897500114227.png

  唐凤朝一直住在马湖店三里墩,他积极肯干,努力上进,被提拔为马湖村的党总支书记。他一心想着群众,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不谋私利,为官清廉,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拔穷根、搞致富、奔小康,真心实意地为全村群众服务,得到大家的敬重。在担任马湖村支书十几年中,他看着村里的群众一户一户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住上了崭新瓦房楼房,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很是欣慰,可他一家还是住在破旧的瓦房中。一个革命后代,有三个老革命的父亲,有父辈功劳光环的照耀,可唐凤朝始终牢记革命父母的教诲,自觉的以他们为榜样,从不以老一辈的功绩为资本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更没有利用这个优势而坐享其成、谋取私利,而是始终如一地以一个优秀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像一头勤奋的老牛,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把共产党人的初心种子接续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如今唐凤朝已经80岁高龄,膝下有三子一女,一个大家庭祖孙四代已有20多人,可谓是儿孙满堂。人们都说:唐凤朝是好人有好报!

  三位老革命的父母,以浴血奋战、敢于牺牲,勤勤恳恳、乐于奉献,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传统,教育子女,垂范后人,永远是后辈人心中巍峨的丰碑。唐凤朝作为一个革命后代,他始终牢记父辈的教诲,初心不改、理想不变,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兢兢业业地奉献一生,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年久日深、时过境迁,尽管唐凤朝的三对双亲都已先后离世,但父母们传承的红色基因,留下的革命精神,却永恒地流淌在唐凤朝的血脉里、镌刻在他的心目中,也将永远地记录在时代的史册里。


  (2022年10月)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红色基因凝聚了力量,引领了未来,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文章所记叙的盱眙县穆店镇马湖村的唐凤朝与他的三对双亲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淮南根据地的那段鲜为人知的传颂经久的传奇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彰显了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传承弘扬民族的红色精神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无私奉献、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雷厉风行的革命情谊和军民之间鱼水深情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面貌。“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唐凤朝的三对双亲以浴血奋战、敢于牺牲,勤勤恳恳、乐于奉献,严于律己、不谋私利的革命传统,教育子女,垂范后人,创造性的赞美了革命情谊和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精神。"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唐凤朝作为一个革命后代,始终牢记父辈的教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他高举红色旗帜,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初心不改、理想不变,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尽自己微薄之力,兢兢业业地奉献一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五星红旗永不褪色。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