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一棵开花的树

作者: 木伦 点击:821 发表:2023-11-01 09:02:36 闪星:7

  卧室阳台的窗外,有一棵梧桐树。

  那棵梧桐简直就是庞然大物。形若华盖的树冠,顶部已触到六楼阳台的底部。说句实在话,我从未看到过长得那样高大的梧桐。 

  前年冬季刚搬进新居的时候,我是不喜欢这棵梧桐树的。因为位于四楼的家,完全是它“伞”下的小巢。冬天里,阳光本来就吝啬,虽说那个季节,它枝叶稀疏,但仍阻挡了大片的阳光入住我家,让我想终日沐浴阳光的梦想成为泡影。

  对窗前梧桐印象的改变,是因为夏天的来临。

  夏日里,它长出好多大大的软软的叶子,绿得让人精神。一簇簇淡青色的花开满树,在熠熠的阳光下,花和叶泛着眩目的点点莹光。信手推窗,阵阵清幽的梧桐花香,便趁机窜入鼻腔,让我毫无提防的通体清爽。我不止一次地站在阳台上,俯身窗外,想伸出手,抚一掌花香。

  有它倚窗而立,使我不再受酷热的煎熬。枝繁叶茂的树冠给我整片整片的浓荫。对于风,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它都有助扬的作用,送给我一阵又一阵清凉。

  尤其是夏日的清晨,总是有几十只小鸟像是约好似的准时在树上集合,然后叽叽喳喳放开嗓子各唱个的歌。常见的有麻雀和喜雀,偶尔也会有翠鸟、八哥或百灵,在树上肆意地蹁跹一阵子再离开。其中有两只小黄鹂总是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让人好生羡慕它们的相亲相爱。还有许多鸟在树上筑巢,安营扎寨。小小的巢穴被它们编织的即细密又精致,恰到好处地安放在枝桠之间,让你全然没有悬悬的感觉,反而觉得很踏实。

  整个夏日的清晨里,可以说,我都是被它们的各种各样鸣叫声吵醒的。可我丝毫没有怨怒它们打扰我睡眠的意思,间或还未睁开眼睛就微笑起来,为着它们比我们人类勤劳,为着窗外即将迎面扑来的梧桐花香!

  窗外的梧桐与我心中的“榕树”有什么不同么?

  在来到“榕树下”之前,我是很少上网的。上网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查资料。那时网络在我心中是虚拟的,虚拟的定不真实,不真实的,必定不真诚。

  直到看陆幼青著的《死亡日记》。有媒体介绍说,“榕树下”推出这部书的目的是“给众多习惯于平静的心灵掀起波澜”。就凭这书和这句话就让我在认定了“榕树下”文学网站的人文价值的份量及人性关怀的深度。蓦然间我有了想亲近“榕树下”的冲动。

  那时我尚且单身,吃住都在部队,且受军规约束很少有机会上网。所以这种“想亲近的冲动”一度搁浅。

  有一天,我在一家媒体上看到有关“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先生及“榕树下”的介绍,其中谈到他创建“榕树下”文学网站的初衷:“打开一扇属于心灵的窗口,尽情呼吸新鲜空气,不再为看不到阳光、闻不到花香而苦恼;我想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拉长,不再空手而来……”而且还介绍说,“榕树下”已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备受瞩目的“榕树下”坚持不贴商业广告,而且拒绝了某财团数千万美元的收购计划。就因这简短的介绍,让我在一个周末,到一家网吧,在搜索一栏内敲入了“榕树下“三个字。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很自然的榕树。那清新雅致的形象让人很舒服。进入首页,“榕树下”的网站的理念“生活、感受、随想”更是让我的眼睛久久地在上面停留。生活是每个人的必然,无论你是富可敌国还是贫如草芥,你都会有对自身生活方式及世事的感受,感受的同时,让我们整理思绪,理清脉络,随之而来的就是随想。

  我仔细地浏览“榕树下”的各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不同的宗旨都各具特色,都有相对固定的主流人群,聚在一起却是那样和协。就象窗外梧桐树上的鸟儿一样,种类不同,鸣音不一,各有个的美丽,但能相互融合在同一棵树上繁衍生息。纵观文章,有的文采斐然,有的算是可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都是源于真实生活,源于心灵体悟,足叫人感动。就像窗外的梧桐花瓣,虽不娇艳,但足可反射太阳的光辉,送你阵阵清香。不论你是文彩飞扬的作家还是略通文墨的文学爱好者,不论你身居海外还是家住内地,只要你用真诚书写文字,“榕树下”就欢迎你。我想这也是“榕树”茂盛的原因所在。

  那段时间里,我也断断续续地写些“编辑喜爱”的文字,投往报刊杂志,偶尔也有拙文被选用。但一直没有往“榕树下”投稿。

  今年七月份,远在厦门的同学来电话说,别尽写些“编辑喜欢”的文字了,写些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我说,哪能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得投其所好啊!同学说,往网上投,那是放飞心灵的平台。

  我想到了“榕树下”。

  我来到了“雀之巢”。

  先前在“榕树下”浏览的时候,“雀之巢”就是我最喜爱的社团之一。原因直接来自“巢”的宗旨:“以中年人为主体,欢迎青年朋友参加;以大散文为特色,兼收并蓄文学精华;以平民化为旗帜,提倡快乐写作精神;以责任为基础,文风朴实厚重真诚。”虽说我离“中年人”这一称谓还有段距离,但我对在社会上肩负家庭、事业、子女及老人等最重责任的中年人群体的生活状态、所思所想及他(她)们身上所特有的拼搏精神及使命感,有较浓厚的求解欲望,因为这是我即将要行走的过程。还有“巢”里的极具中年人特色的文学理念“平民化、快乐写作、文风朴实厚重真诚”,既没有少年为文的浮躁稚气又没有老年写作的潜在悲观,也是适合我的写作方式。

  所以,我向“巢”里投了第一篇文章《岁月》。

  这篇文章,早在几年前就发表内蒙的一家刊物上。我之所以把已发表过的自己较为满意的文章,投放巢内,完全是出于对巢的敬重。也是因为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巢内编辑的认真与负责。在我的邮件内,编辑写了这样一封用稿信:“作品采用,文章不错。但事无巨细,事例稍多,略显杂乱,如稍作修改,是篇很值得推荐的文章!”编辑的话,让我很感动。他们在百忙之余,那样细心地读取无名作者的作品,并提出忠肯的建议,可见其用心程度。而且编辑的点拔,正是我那篇文章的症结之所在。

  这篇文章让我在“巢”内留下,让读者接受。

  以后的日子,我把用心灵和体悟写就的文章,一篇篇的放飞入“巢”,栖枝观望,一朵朵文友送的鲜花飘至窗前,一段段用心的话语附于文后,总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感动。在我最费心思写就的散文《挽歌》一文的评论中,有一文友竟写了这样一句:木伦,让我对你那伟大的母亲也喊一声妈妈!”读罢,竟潸然泪下。

  走进“榕树”,来到“巢”内已近半年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在写作方面我有了长足的进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位作者的文章,都有独特的优点让我学习,都有深刻的内涵让我感动,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吸取精髓,丰富自己的文章。单就文风而言:月楼的庄重大气、阿明的踏实直爽、云梦的豁达睿智、点鸿的飘逸唯美,灵湘的质朴无华、雪轻旋的空灵舒畅、巴山的直面现实,慕容的理性客观、牧野的精致深刻……还有许多文风极具特色的作者,我无法在这里一一列举,但都或多或少都在写作方面给予我帮助。我固执地认为,文品即为人品,只有想得到才会写得出。有幸结识了“巢”内或树下其它社团的一些作者,给我的印象,给我写作和生活上的帮助和关怀,无一例外的,就像他们的文章一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也正因此,我的文章被一些文友看好,不论是编辑推荐、社团推荐、社长推荐还是绿叶推荐、每日绝品,都曾幸运地收入囊中,而且还幸运地在九月份做了“巢”内的编辑。取得的这些微薄的成绩,只有我自己知道应该感谢什么。

  感谢什么?感谢“榕树下”全球中文原创文学网站及“雀之巢”社团让我的情性受到陶冶、使我的写作水平获得提高、使我的人生观发生些许的转变。可不论陶冶、提高还是转变,我都无法用一言两语细说怠尽。但始终有一种声音告诉我:人生其实就是一棵开花的树,每个人或是花朵或是枝叶,或是九天云外飞来的云雀,所经历的风霜雨雪,承受的荣辱得失,不过是天地间寻常的际遇。与其渺小得悲伤,还不如渺小得快乐。

  所以,我要快乐写作!

  “春色满园花胜锦,黄骊只拣好枝啼”,我不是黄骊,但我飞落“榕树下”,我不是鸟儿,但我憩于“雀之巢”。

  所以,我幸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现实生活中,作者的家安在一棵开满鲜花的梧桐树下,像栖息在梧桐树上的鸟巢,惬意,充满花香;精神世界里,作者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下”“雀之巢”里安了家,每天唱着自己想唱的美妙歌谣,快乐又逍遥。“雀之巢”里有DNA相同的一群鸟,叽叽喳喳,他们都有一样的爱好,文字当歌,只写自己想写,是一群有思想有才华的雀鸟。木伦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在编辑老师帮助下,写作上进步很快,木伦精神越来越富足。这是篇曾经的“榕树下”征文,文风清新自然,文字清澈又真诚,青葱岁月一下子铺面而来,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雀之巢”火热的氛围,让人眼睛泪湿。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