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从教从文高妙手,为人为艺赤纯金

作者: 苏子门生 点击:550 发表:2023-10-21 08:23:37 闪星:1

本人从事宣传思想工作30余年,结交了不少“文圈”朋友。如果将我的文友分成南北两“派”,则王维龙先生乃“南派”的唯一代表。王维龙先生1945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曾是参加过新四军、解放军和志愿军的革命军人。1970年,王维龙先生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在经历了抚顺、沈阳两地多家有色金属企业的“固基强质”后,于1987年调入葫芦岛锌厂。在葫芦岛锌厂工作的近20年中,先后担任过厂教育处副处长、市第七高中(原锌厂高中)党支部书记等职。我与王维龙先生的相识和结交,是葫芦岛建市初期,他担任厂教育处副处长期间的事。其时,我供职于市委宣传部党教科,是工作和业务的关系 ,让我和王维龙先生,由同事发展为朋友,又由朋友“递进”到莫逆之交。( 1697793221118668.jpg照片中右一为王维龙先生,左一系作者)

王维龙先生大学学的是工科,其业余爱好却是文学艺术。纪实文学、传统诗词、诗歌、曲艺、歌词歌曲等,都是他特别钟爱的“副业”,而且多年来多有建树积累。目前,已出版诗集《楸树下的磨盘》、纪实文学作品集《华罗庚在葫芦岛》、游记散文专集《漫步皇家山》等多部著作。在其纪实作品中,我比较推崇的,是其报告文学代表作《一鹤冲天》。此作虽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但其高雅的立意、恢弘的气势、改革的精神、英雄的情怀……都展示得淋漓尽致,并长时间在我的胸腔脑海激荡澎湃!令我啧啧称羡的,不仅仅是王维龙先生的凌云健笔,更有他爱厂如家、与厂相依相偎共命运的忠诚、执着和专情!反映企业改革,为企业家立传,坚持实事求是,杜绝水分,不须不拍,秉笔直书,既见责任担当,更感文人风骨!王维龙先生纪实作品远不止“一鹤”,但“鹤”飞云天的雄姿,给我印象颇深,令我迷醉不已…… 

虽然我和王维龙先生“建交”是缘于工作,但“建交”后关系的发展,乃是因为与工作并无紧密联系的文学的“助力”。由于彼此共同爱好文学,且性情相投,心理上的和谐感、愉悦感和吸引感便与日俱增。在我的心目中,生于南方,在南方生活了相当长时间的王维龙先生,气质上虽不乏南方人的优雅精致,北方人性格上的热情直率也表现得较为“到位”。我想,这与其长期在北方工作,常与北方人打交道,胸怀百纳,朝夕相处,不知不觉中发生偏“北”的变化有关。这种南北交融型的气质和性格,使得王维龙先生显现出一种“复合”式、兼容性的“文化特质”。正是王维龙先生文化上的这一相当开放且善于融合的特点,加之爱好上的广博性、性格上的高度坦诚,使其在岛内文化圈拥有多个不同的友好群体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我钦敬王维龙先生,固与其雅好多样、才学广博密切相关,而其做人方面的宽仁厚德,急人之所急,帮人之所需,则尤令我心生感动,久难忘怀。记得是2000年,我任职于中共葫芦岛市委宣传部机关党总支。当时,按照市直机关工委关于扶贫的统一要求,须为建昌扶贫点改善办学条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充分征求受扶乡镇负责人意见,决定联系相关单位,支援一批桌椅给需要帮扶的学校。在联系多个部门单位无果,心情甚为焦急的情况下,我忽然一下子想起了刚刚从葫芦岛锌厂教育处调到厂高中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王维龙先生。他在接到我的求助电话后,二话不说,立刻帮我联系"赞助单位",最后终于在厂第七中学为我找到了我所急需的"库存"。这雪中之“炭”,来得就是这样的及时!我和维龙先生的缘分,维龙先生对我的"真情助力",于此可见一斑! 

2011年7月,我开始着手文集《实事昌言》的出版筹备工作。近40万字的书稿,集散文、通讯、杂谈、格言等多体裁的“复合式组织结构”,对“书稿统筹”、序言撰写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过认真的考虑、审慎的遴选,我觉得,我的良师益友王维龙先生,应是承担“统稿”和“主序”的“艰巨任务”的最佳人选。当然,在表达这种“交付”之意之前,我并无绝对的把握,因为我深知,“统稿”也好,“主序”也罢,这都是颇为伤神费脑筋的工作,没有特别“实靠”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情感,这个求助的话,是不好说出口的。让我殊觉荣幸,感到意外之喜的是,对于我的请托,王维龙先生答应得非常慷慨和爽快:“能为志英老弟出版文集,尽我至诚之心、绵薄之力,乃是我此生的乐事!”就这样,顶着炎炎的酷暑,怀着对多年老友的负责精神和恳挚情愫,耗时两个多月,像对待自己出书一样,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书稿统筹、主序言撰写和全书校改任务。通过这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让我对王维龙先生为人为艺的“含金量”,有了最深切的了解,最“精准”的“测知”。 他为我的文集精心撰写的序言,其思想认知的高度,超乎了作品本身;而语言表现的“魅力”,也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感官享受。正如王维龙先生在序言中所“概括”的那样:“实事”,不仅表明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更体现了作者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昌言”,则既是作者正直为人的“外在形象”,也是其君子品格的生动表现! 

人之一生,有许多不期而遇的相遇,有的遇上了,便是一生的幸运,绝不相弃相离;有的相遇,转瞬即散了,没有一丝的留恋和可惜。我与王维龙先生的“偶遇”,似乎是前生的注定,因为彼此的灵魂,是那样的相融相契,无需太多的“诠释”和“解析”。心里有,便是一辈子的相偎相依!这种情感,不一定很浓很浓,但"淡"中的滋味,足以让人一世品咂,终生痴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也是一方可以让每一个生命实践的广阔土地,只要我们用心地去发现,处处会有光亮,如同作者所叙述的一样,许许多多在普通生活中的人们,都在为我们这个社会增光添亮,让我们感觉到如此的温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很美好,我们不能成为圣人,但可以成为天使。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