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于都红色名医管斗枢

作者: 丁良跃 点击:1885 发表:2023-09-18 10:52:18 闪星:5

摘要: 管小伟说,祖父管斗枢是名红军军医,给彭德怀部队医治伤兵,这期间还医治了受伤的红五军党代表藤代远和军参谋长邓萍等。长征前夕部队开拔时,彭总派人给他送来银元和三片鸦片,以表示谢意,鸦片用于帮助群众治病救人……

  在于都县利村圩北偏东山脚下,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这里设有一个圩场,由于此圩离学堂排不远,原称学堂排圩,苏区时,改称里仁圩。唐末,巫氏从下垄石下迁入;管、黄、何、舒、朱等氏相继入居。

  在里仁村里仁圩于盘线路旁、里仁小学的校门口对面有一间卫生诊所,坐诊医生叫管小伟,今年53岁,里仁村新管屋组人。1990年,管小伟在于都县利村乡里仁村卫生所任村医;一边跟随父亲管贵祥学徒,其间1996年—1999年在于都县卫校进修,并取得中专毕业;又在2006年—2010年在南昌大学进行全科医疗专业,取得大专毕业。

  管小伟说,里仁村管氏主要集中在老管屋组和新管屋组。老管屋组在里仁圩北面山脚下、路旁,明末管氏从于都县城十字街管屋迁入;新管屋组在里仁圩南偏东路旁,清末,管氏从老管屋迁入,他们都是“雩阳五子”之一管登的后裔,迄今已有300多年。1695005199108487.png

  里仁是于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农民暴动最早,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管小伟说,祖父管斗枢是红军军医。管斗枢出生于清光绪29年(1903年),1942年病逝。小时候,管斗枢除了跟随其父管鸿猷学习中医,还到禾丰一位姓华的医生诊堂拜师,学习中医,学成出师后返回家里。

  管斗枢的父亲管鸿猷是秀才,但去世较早。管斗枢从小天资聪颖,加上在学习中医方面孜孜不倦、勤学苦练,终有成就,在17、18岁时,其医术高明已然展现,并享誉乡邻一方。1921年,迫于生计,年仅18岁的管斗枢在里仁圩挂牌开店,店名称为“寿元堂”。一时间,来店里诊病、开药的病人络绎不绝,生意兴隆。

  1929年3月7日凌晨,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攻占于都县城,消灭国民党军一个营及部分地方武装700多人,缴枪400多支,并筹款2000多元,获得了红五军自井冈山突围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当日下午,红五军撤离县城,来到城南里仁地区。钟声楼和张文焕一起,将红五军党代表滕代远等伤病员作了妥善安置。1695005295878407.png

  管斗枢加入到红军队伍,成为一名军医。他多次给彭德怀部队救治一些伤员,很多受伤的伤员送到里仁村半坑组的平岩洞内医治,这里仁山区还有受重伤的红五军党代表滕代远与军参谋长邓萍等,经过管斗枢的精心医治和时任里仁上村村支部书记林列圣一家的精心护理,4月初滕代远同志的伤很快得到完全治愈。

  当时,管斗枢有一项医治枪伤的绝活——不用手术开刀,仅用中草药外敷在受伤处,就能将子弹从身体中取出来,深受彭德怀的信任和赞许。同年4月,红五军再次来到于都时,滕代远同志与红五军参谋长邓萍等伤病员伤愈归队。

     苏区时期,于都是中央根据地的主要腹地,在这里设置了多处的红色医院。1929年4月12日,于都县人民诊病所在县城天主堂成立。全所约40人,均属中医药人员。邱自天任主任,管斗枢任政治主任。有简易病床30多张,住院者多为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红军指战员、赤卫队员和苏区干部,享受免费医疗;有选举权的贫苦百姓就诊不收诊金。诊所为就诊者熬药,甚为方便,每天门庭若市,深受劳苦大众赞赏。1695005357102944.png

  1931年夏,创办了于都县苏维埃红色医院,设在县城西儒林巷郭子霞私宅大院内。管斗枢任首任院长,医师刘亚清,共有工作人员5人,内设门诊和住院部,病床30多张,住院者多是红军伤病员。该院在医药品紧缺的情况下,用黄连敷、烧医治子弹和弹片坎留体内创伤,成效显著。1934年11月,国民党军队进占县城,该院解散。

  当时的红色医院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医疗器械和药品紧缺,加之国民党对苏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环境恶劣,战事频繁,医院还必须经常随红军作战略转移,但红军医护人员以自己的革命毅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医药卫生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在深山老林里,没有病房自己修建;没有药品,自己去采制;没有设备,自己去创造。他们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救死扶伤的革命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4年长征前夕,管斗枢在战场上抢救伤员时负伤,腿部被子弹射中,导致其大腿骨折,留在家里养伤,所以未能跟随部队长征。

  长征前部队开拔时,彭德怀还特意派人给管斗枢送来银元,表示感谢。

  管小伟说,家里有几本祖父管斗枢遗留下来的医书,有的是汤头歌诀、有的是各种处方汇集。管小伟听父亲管贵祥说过,这其中有一本《中西医学研究会出版“实验秘本中西良方大全”上海广益书局发行》医书,由中华民国18年元月第六版印刷,是红军部队发给他的,当时在扉页里还用毛笔写下了“信康独立团团部制宣传部制”。在国民党军卷土重来时,又是祖父管斗枢在该书扉页的字体上填了又写、涂涂改改。

  伤愈后的管斗枢,继续在里仁圩上开诊所。这时,管小伟拿出一张其祖父管斗枢于1937年12月26日缴纳的税票,票据名“江西省政府财政厅营业税纳税收据联”,上面盖有红色官印,还印(写)着:字第“3544”号,姓名“管寿元”,业别“国药”,乡镇别“和平”,税款所属时期“37”年“10—11”月份,金额“金圆”1元5角0分。在票据下面盖有主任、经征员的私人印章。1695005412123587.png

  1942年,管斗枢患有肠伤寒,回到新屋组家中养病,经过一段时间精心治疗,病情渐渐稍有好转,本来需要少吃多餐,而且主食以清淡为主。他却认为自己病已完好,回到里仁圩店里继续坐堂看病。圩上周围一些店主与他许久未见,非常热情,经常盛情相邀他一起吃饭,整日饕餮大餐,导致他的肠破裂,这年在家中病故,终年39岁。

    管小伟听父亲管贵祥说过,以前村干部与他曾经聊过,在建国后,有次中央部门来信,信件寄到了村里,是寻找祖父管斗枢的,要求他出来参加工作;但是村干部认为他已经去世了,就将该信件注明“退回原处”!

  管小伟说,他们家是祖传医学世家,追根溯源,从管学尼、管荣鄂、管靖献、管烈庭、管鸿猷、管斗枢、管贵祥、至他自己以及他儿子管晨这一代,是第9代了,为了继承曾祖父红军军医管斗枢一心为百姓“救死扶伤”的使命,管小伟的儿子管晨就读温州医科大学硕士毕业,现在浙江大学一附院工作。


  2023年9月16日完稿于都河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曾经给彭德怀部队医治伤兵,还医治了受伤的红五军党代表藤代远和军参谋长邓萍的于都红色名医管斗枢在中央根据地的主要腹地于都的红色医院以坚定的信仰和革命毅力征服了诸多困难,创造了医药卫生史许多奇迹,为后人留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救死扶伤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管家子孙为了继承曾祖父红军军医管斗枢一心为百姓“救死扶伤”的使命,管家历代行医,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他的这种革命精神,甚至于以此为契机传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革命战争期间医疗工作者救护的无私奉献与救死扶伤的崇高的红色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