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调访红色选题研究的价值意义

作者: 丁良跃 点击:1259 发表:2023-08-25 10:22:01 闪星:2

摘要:记得去年5月写了一篇《信仰的力量——红二十军军长肖大鹏不为人知的往事》在《党史文苑》上刊发后,让肖大鹏的副官谢象晃(解放后首任江西省民政厅长)的孙子、江西省烈士纪念堂谢杰,与肖大鹏的孙子肖光伟相识并结下深厚的感情。   今年7月写了一篇《英勇善战的红独3师师长刘铁超》,在《党史文苑》上刚发出,该杂志社编辑给我留言,“您那篇写刘铁超的文章被其后人看到了,他很感动,想联系您,我们把您的电话转发给我们领导了”云云。

  记得去年5月写了一篇《信仰的力量——红二十军军长肖大鹏不为人知的往事》在《党史文苑》上刊发后,让肖大鹏的副官谢象晃(解放后首任江西省民政厅长)的孙子、江西省烈士纪念堂谢杰,与肖大鹏的孙子肖光伟相识并结下深厚的感情。

  今年7月写了一篇《英勇善战的红独3师师长刘铁超》,在《党史文苑》上刚发出,该杂志社编辑给我留言,“您那篇写刘铁超的文章被其后人看到了,他很感动,想联系您,我们把您的电话转发给我们领导了”云云。

  7月底,杂志社编辑黄老师又给我留言:您和刘铁超的后人联系上了吗?可以写点家属的观后感及对您的感谢,还有采访刘铁超的经过。

  又过了几天,8月中旬,杂志社编辑黄老师发来信息,“刘铁超的后人及何继明将军对您撰写的文章表达感谢!”同时,截图转发了何继明将军的短信,短息上的内容:您好,刘碧城和刘碧林收到了“党史文苑”杂志,他们特向你及纪念文章的作者表示感谢!

  一周后,杂志社黄老师又发给我刘铁超烈士后人的联系号码,即刘碧城15575801☆☆☆9,刘碧林1397353☆☆☆9,告知我,“您先联系一下,以后可以多联系。”

  8月中旬我刚好还在休假,我立即回复了黄老师,“好的,黄老师,让您劳心了。本周我还在休公休假,等休假结束后,我会与他们联系。非常感谢!”1692929922119249.png

  8月23日,我在办公室与刘铁超烈士的后人进行联系。先拨打刘碧城的手机,但是连拨多次,无人接听。接着,我又拨打刘碧林的手机,对方立即接听了。

  于是,我自报家门,向他说明来意。刘碧林老人非常热情,他说他是刘铁超烈士的孙子。在湖南郴州工作,现已经退休了。

  关于刘铁超烈士,当地有许多人对他的牺牲地不太清楚,有人讲他在宁都赖村的杨梅头土围子,有的讲瑞金的杨梅头土围子,有的讲是我们于都澄江的杨梅头土围子。还有时间也不确定,有的人讲1932年1月牺牲,有的讲1932年6月牺牲,有的讲1932年8月牺牲。包括对他的职务也是,有的讲红三十五军军长任上牺牲,有的是讲红独3师的师长牺牲;还有的史料记载,讲他当了红二十一军军长,但查其他资料其是没有当过二十一军军长,所以关于这些情况一直困惑着我们。1692929964436342.png

  所以,今年5、6月份,我们用了两个月时间,到这几个地方全部进行了走访,有些资料是有出入的,包括时间、地点。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当时的红独3师在我们于都的东北区域活动,当时叫胜利县,就是我们于都的葛坳、银坑这片区域。我们与所在乡镇的宣传委员、干事和有关村干部一起,调访了一些老同志、老人,组织了座谈,查证了相关资料,包括我们查证于都县六、七十年代老干部回忆录,还有葛坳老干部座谈会等文献资料,进行相互印证,我们发现刘铁超牺牲是在葛坳乡的杨梅村,这个地方当时有一个比较大的土围子,和葛坳乡澄江一样,是一个比较大的土围子。苏区时期,这个杨梅村老地名叫杨梅头。然后我们也到调访刘铁超烈士牺牲的安葬地,先后询问了多名老人,他们给我们指定的安葬地是在杨梅头村的村东方向,一个小山坡上,现在旁边已经建了许多房屋,这里比周边的耕地大概高两米多,刘铁超烈士安葬在这个地方。

  红独3师打下这几个土围子之后,杨梅头土围子是最后打下来的,包括前面说的还有葛坳澄江土围子等。后来红独3师整编为红二十一军,其编为二十一军的61师了。以上就是我们到调研的大致情况。包括刘铁超烈士攻打这个葛坳乡杨梅头土围子,在这个土围子里面现还居住一些居民,有一个老村支书叫谭年凉,将近80岁了,他反映他家建房时,建了两层砖混房,坐北朝南,在新建房子打基础时从地下挖出一些刀具,红军时期的刀具,锈迹斑斑;然后他又在前几年家里房屋后挖水井,从水井里面挖出了一个地道,这个地道大概有两米高,人在里面基本上可以站立,里面比较深。另外在他房屋前面的一块菜地,菜地里种菜的时候也挖出了一个地道,这个地道也比较深。当时他就把房屋后面的这个地道填土填回去了,很可惜,挖出来后又填回去了。但家门口菜地里面挖的地道,现在还保留着,仅在上面盖了一块木板,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通过详细了解,我们觉得这些资料很宝贵,就把这个情况梳理出来,让我们的后人能够全面了解。因为当时有很多争议,刘铁超烈士牺牲时间和牺牲地点、所任职务等等各种情况版本不一,所以我们进行各方面核实、查阅资料。

  刘老说,“今年九月份,我们这个大家族一起组织一个旅游团到江西走一下,和我们市里的党史办专家一起过来,去葛坳杨梅头,到时候就来拜访你一下。相隔时间这么久远,现在这里也已经不一致了。”

  我说,欢迎你们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我来给你们当向导。等一下我们互相加一下的微信,方便沟通联系

  接着,我详细说明为什么会去研究刘铁超烈士呢?因为当时刘铁超烈士是首任红二十军军长。红二十军的组成是以赣西南的地方武装组建的一支属于江西军区管辖的地方部队,组建后刘铁超是红20军的第1任军长,他是从井冈山下来的,属于军事干部,组织上把他派到赣西南担任赣西南特委委员,担任红二十军军长,而且继任刘铁超军长的是我们于都县梓山人——肖大鹏,原是红二十军172团任团长,“富田事变”后,肖大鹏调任红二十军军长。

  刘老问我,肖大鹏还有后人吧?我答,肖大鹏还有后人在。同时我也写了一篇采访肖大鹏烈士后人的文章,包括介绍他的孙子这些情况。文章在《党史文苑》上刊发后,通过这篇文章,将时任肖大鹏的副官,兴国人、江西省第一任民政厅长谢象晃,他的孙子谢杰,跟肖大鹏的孙子肖光伟他们联系上了。今年清明节,谢杰一家人还到于都革命烈士陵园献花。通过一篇文章,将当年的红二十军军长和他的警卫员两家后人联系上了,我觉得非常有意义。1692930008283536.png

  这几年,随着采访的红军后代越来越多,在我心里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革命先辈会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会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去为了我们的民族、国家以及广大劳苦大众而付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去慷慨赴死,却义无反顾,他们为了什么、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所以,我们不要忘记他们,不要忘记这片苏区的红土地,正如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大爱和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来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时动情地说:“这里是中央苏区、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我来这里也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苏区的父老乡亲们……”

  正是有了他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从而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和谐进步与高质量发展,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欣欣向荣。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力量,这就是我调访的意义所在吧!


  写于2023年8月23日于都河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叙写了调访英勇善战的红军独立3师师长刘铁超的英雄事迹的前前后后的有关事宜,彰显了这个红色选题研究的价值意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尽管战火时代早已离去,没有了炮火轰鸣、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有的是安逸平静的幸福生活,但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以坚守忠诚刚毅的理想信念为我们打拼出这么美好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也正是这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因为只有传承红色信任,才可以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焕发生机,润养精神源泉。弘扬英雄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做真正意义上的时代新人,才可以实现中国梦,才可以中华振兴。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