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天上青藏起沧海

作者: 天路过客 点击:4603 发表:2023-08-23 06:45:27 闪星:22

摘要: “山上四季雪,坡底四季春,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就是青藏。 立身其间,至高无上,仿佛伸手可触穹顶,那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然而有谁知道,世界屋脊起沧海,珠穆朗玛出汪洋,天上青藏,竟是由“天牝巨泽、古海大洋”走来的一片神奇高原……

        珠穆朗玛
        你高耸在人心中
        你屹立于蓝天下
        你用爱的阳光抚育格桑花
        你把每日的星月洒满喜玛拉雅
        堂堂正气闪着太阳光华
        阵阵清风温暖大地妈妈
        我欲弹起神奇的弦子
        倾诉一段不老的情话
        我想跳起热情的锅庄
        为你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
        ……
        一首高亢的《珠穆朗玛》,歌手李娜绝唱,举世盛传流行,震撼了万众心灵。本就遥远神秘的青藏高原,从此更加为无数人向往。
1692712882225486.jpg       高到了极致的天上青藏,194万平方公里的苍凉净土,占据了共和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喜马拉雅呈云雾丘山;珠穆朗玛是它傲世的“地标”。
       中外艺术家们盛赞青藏是“色彩的天堂”、“歌舞的故乡”、“地球的王子”“雪域的佛国”、“太阳底下坐满天空的一块巨石”。
       地质学家们概称它为“世界的屋脊”、“冰川的摇篮”、“自然生态的极地”、“神秘远古的高原”、“地质之光托举起来的一座巅峰”。
       而藏族百姓则传唱它是“朝圣的天路”、“圣洁的光芒”、“阿妈的胸腔”、“养育生命的天堂”。
       名家俗子,金句连连,表词达意极尽经典唯美,亦不失生动准确。但是,似乎还少了一个重量级的词汇:曾经沧海。
       笔者军旅草根,有幸履职藏地,亲历那一份遥远与神奇之后,感悟它最典型的元素就是两个字:一是“高”,它在地球最高处,才有了“世界屋脊”之说,喜马拉雅刺入云层天穹,陆地无二;雅鲁藏布蜿蜒盘旋云端,无疑天河。另一是“深”,是高的反向渊源,它因地质力学运动而由茫茫深海里逐渐隆起,千古如磐万世亦然,少为人知。
       神奇!造物主让一片浩瀚洪流崛起了撼世高山,让海底世界告别深渊一飞冲天,来到了璀璨的地球之巅,成为了穹顶之下的高原山脉之最,并且至今还在不断上升。
1692713703122950.jpg      也有人称它是自然界“特殊形态的古海洋生物巨型活化石”,美妙绝伦。

      它高寒缺氧,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以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喜马拉雅为主体,雄踞着华夏境内的茫茫昆仑、唐古、横断等诸多高大山脉群,其中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7000米以上的120余座,5000米以上者比比皆是。最高峰珠穆朗玛名闻遐迩,海拔达到8848.86米。

       每每乘坐飞机进藏出藏,隔窗俯视云层下面的景象,万山丛岭银光闪烁,那婀娜多姿的片片晶莹与万里长空的湛蓝相映生辉,着实叫人惊叹不已。

       如果说,这种惊叹的初始感觉还显得有些虚幻的话,那么当我们知道了这片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原至尊曾经是一片汪洋的时候,一定好奇并乐见于弄清它的真实。

       “喜马拉雅”是梵语“雪域”,藏语意为“雪的故乡”。而“珠穆朗玛”的藏语意则为"圣母之水"。透过此等语音和语义,我想,对于青藏高原的山水溯源,或可已经能够领略几分。

       而古代易学以及唐杨筠松《天机要语》所论,也早已揭示过自然法则。所谓“山之所在,即寄于水;水之所出,必本于山。山逼水割,扬波凝气而成阴阳和合。”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山与水相互依托的关系。

       科学家们的考古论证、现代高技术测定的结论,与自然之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以青藏高原为观察现今地壳运动的窗口,把它与南极和北极相提并论,誉青藏为地球的“第三极”,也就是高极。 1692713073115531.jpg      通俗点说,如果南北极是一架天枰的两端,青藏高原就是两级中间的支点。

       也许正是因为海的渊源吧,这个高到了极致的地方,山水相依,峰峦叠嶂,水资源极其丰富,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才昵称它为“神山圣水”。不是吗?当你走进喜马拉雅,便发现山是立体的水,水是融化的山;水绕雪山山绕水,山浮云端水浮山;山水和谐统一,构成了一幅神韵独特、徐徐展开的自然长卷。

       科考证实,在远古时期,青藏的确曾经是一片汪洋泽国,到了地质年代第3纪的后期,剧烈的地壳运动致使“一块孤独的巨石从汪洋中隆起”,大气骤然变冷,直至上升到现在的高度,形成了众多的雪山冰川。活脱脱,地质版块力学运动的裂变情景再现,雪域香巴拉传说中的青藏高原跃然世间。这,似乎与山海经也正好关联。

       于是,我们知道了一个曾经未知的青藏,山由海底起,水从雪山来,流进草原中,蓄积低洼处,碎成了离天最近的河与湖。若把这里的千里草原比做江河湖泊宽阔的胸怀,那么冰川雪峰才是分娩湖泊的襁褓乳腺,而乳源则是远去了的古海汪洋,是它营养着青藏这颗晶莹的“大地之珠”。
       在藏地,“湖”亦称“错”,是藏语“海子”的意思。它的数量之多,鳞次栉比,在全国首屈一指。仅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辖域,除去纵横交错的江河不算,光是大大小小有名称的湖泊就达15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湖泊分布在藏北草原,像当雄草原上的腾格里海纳木措和申扎草原上的色林湖,都是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湖。
1692713151435739.jpg       海子,海的女儿;高山,海的儿子。这就是遥远又不失陌生的青藏高原。如同进藏之路被冠名“天路”、雅鲁藏布被誉称“天河”一样,喜马拉雅无疑是名副其实的“天山”。天山天河天湖拥有着“同一个妈妈”,那就是大海。
       沧海高原,无独有偶,一个关于喜马拉雅由海分娩的神话传说,至今在藏族民间流传不息。
       有位手摇玛尼轮的老阿妈,曾坐在念青唐古拉山下回答游人问话,她说“很早以前这里没有山,是望不到头的嘉措。”这里“嘉措”的藏语意,就是“大海”。
       藏学名著《西藏地名》《藏地风土志》等记载的故事,是对老人们口传面授的一种文字详述,并且更具有文学意象。
       在远古时代的青藏,海涛卷起波澜,搏击着长满青松、铁杉和棕榈的海岸,发出哗哗的声响。
       海岸之上沃野叠翠,云雾缭绕,森林里长满了各种奇花异草。
       几十成群的斑鹿和羚羊在奔跑,七七八八的犀牛迈着蹒跚的步伐悠闲地食草饮水;杜鹃、画眉和百灵鸟跳跃于枝头树梢,欢乐地嬉戏唱歌;三三两两的小刺猬和小兔子,无忧无虑地在花间草丛中玩着捉迷藏的游戏。
       突然有一天,一声响雷炸裂夜空,一条巨大的五头毒龙从深海里跃上海岸,万丈海浪摧毁了花草树木,生活在这里的飞禽走兽感受到妖魔逼近、灾难临头,开始突围逃生。
1692713594358755.jpg       往东边逃,东边森林倾倒、草地淹没;涌向西边,西边也是张着大口的狂涛骇浪。
       生命走投无路之际,大海上空飘来五朵彩云,顷刻间还原成五位慧空行母,她们是来自天庭的五位仙女。
       见到恶魔滥发淫威行凶作孽,五仙女施展无边法力,降服了吞云吐雾的五头毒龙,大海终于恢复了风平浪静。
       仙女们欲要告辞回归天庭,怎奈生活在这里的万物众生对她们顶礼膜拜,感恩不尽。苦苦的挽留让五仙女忘了天条戒律,动了慈悲凡心,同意留下来与众生共享太平之日。
       她们喝令大海退去,于是,东边变成了茂密的森林,那就是今天的“高原氧吧”昌都和林芝。
       西边成为万顷良田,那就是今天的“西藏粮仓”日喀则。
       南边打造成五彩缤纷的花园,那就是今天花红柳绿温暖湿润的拉萨和山南。
       北边成为无边无际的牧场,那是今天的万里羌塘可可西里。
       天庭降罪下来了,仙女们因拒绝天命而受到惩罚,被天将雷公点击成石。
       就在即将化为石头的那一刻,大慈大悲的五仙女挽起臂膀,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分别是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和施仁仙女峰。
1692713954106159.jpg       五仙女们微笑着屹立在华夏土地的西南部边缘之上,关注并守卫着这块幸福的乐园。
       那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著名的珠穆朗玛,她以海拔8848米多的高度而享有“世界最高峰”的声望,以3.50米的冰层厚度展示着羊脂玉般的娇媚容颜,又以“神女峰”的美誉而受到举世敬仰。
       神话传说多含玄学。世界上有许多科学上解释不了的事情,谓之不解之谜,故而玄学往往不时成为科学的尽头。
       这个“沧海变桑田”、“汪洋成陆地”、“深蓝化高山”的生动传说,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信,但是我信,不只因为它玄的唯美,更因为它至善至真。
       据说近代以前,许多史学家和科学家也曾对青藏高原的形成做过许多假设性探秘研究,然而乱世纷扰,始终无果。
       只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和平为科考搭台,有识之士才真正拿起了打开西藏奥秘的金钥匙,地球动力学研究突破了瓶颈,各种假说才被一一排除或者给以甄别肯定。
       有一句科考术语:“青藏高原是大陆与大洋中脊热能物质活动的结果”。这个结论的确立,历经风雨磨难,成为目前科学界普遍认可的说法。
       早期科考报告,约在2.8亿年前,青藏地区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并且,还是海洋动、植物发育的繁盛之处。
1692714001111095.jpg       到了距今2.1亿年前后,由于地质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所在海域隆生为陆地。后来因为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致使北羌塘、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和横断山脉逐步现身隆起,脱离了海浸。
       又至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形成了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气候湿润、丛林茂盛的高原地貌格局。
       之后的科考结论更加明晰。抽丝剥茧概而言之:5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经有了类猿人的活动踪迹;4000万年以前,青藏高原尚是浅海低陆;即使在距今50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海拔依然比较低,气候温暖潮湿,非常适合远古人类生活;到了地质年代第3纪的最后时期,青藏高原开始隆起,并在此后以惊人的速度急剧上升,一直上升到现在的高度。
       这就是地质学上关于高原崛起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之说。它不是匀速的、一次性的地貌猛增,而是经历了多个不同上升阶段的演进。
       它的最高速抬升,距今只有万年,速度之快,达到平均每年1至7厘米,直至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1692714136120846.jpg       今天的青藏高原,地质板块碰撞停停动动,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升高。
       地质权威们都说它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我想,除了时空隧道的科学洞穿,必也是因为它的极尽“活跃”吧。
       美丽的神话传说与现代的科学考证殊途同归,得出了同一个结论。是巧合,又是物种与自然演化的真相。它引导我们深入地认识世界,认识青藏,让我们在世界屋脊上“见到了大海”,知道了祖国母亲的“西南屏障”青藏高原,不仅是华夏的源脉,还是地球的根,生命的泉,是凸起于远古时期的一片汪洋。没有它,就没有长江黄河,也就没有绵延伟大的中华文明。并且,今天他仍以“亚洲水塔”的美誉傲世,支撑着占世界人口总数60%以上亚细亚的生存。
       曾经泽国,一望无际,古海的巨浪能够托举起气势磅礴的喜马拉雅和登峰造极的珠穆朗玛,海拔凝水成冰,冰雪维持着地球冷暖平衡,这是上帝的设计,苍天的造就,自然的伟力,地质运动规律的必然。它让传说中的“香巴拉世界”,更多了几分谜一般的神奇色彩。
       总闻“曾经沧海难为水”,唐代元稹的这个佳绝之句用于天上青藏,似乎更加恰当。不是吗?经历过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汪洋,逆袭而成雪山冰川、草原河湖的世界,别处的水,似乎再也不值得一观了。
       视角移向政治和军事战略,我们深悟作为中国人是何等的幸运。在感恩自然之奇的同时,尤要感恩老祖宗一直把吐蕃和西域纳为我们的地盘,感谢共产党解放军在紧要关头及时解放了青藏,要不,我们的水源和地理战略优势就没法自主,锁扼外敌入侵就失去了最好的屏障,民族的发展和复兴也就成了空想。
1692714192410092.jpg       所以,珍惜青藏,精心保护好青藏,至关重要!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如此铿锵,源自清末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无愧华夏少年励志的永恒经典。拿来此处,我倒以为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仿佛以一种纯粹与灵性,辉映着本文“世界屋脊寻沧海”的本意。
       哦!青藏,万山之祖之巅,万水之宗之源,古海大洋的活化石。透过历史的眼眸,它已经是一位老人;然而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它仍然是个少年。
       它雄于地球,美哉壮哉,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孜孜不倦,仍在崛起。
       它承前启后,日新月异,铮铮誓言,炫目世界,继往开来,前途无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西藏,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这里是离佛最近的地方”,踏上这片祖国最高的宝地,会让每一个人的内心平静下来,用尽全部的脑细胞去思考,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小草和树林,还有这里的人,都能带给我们无限的的感动。我们可以在这里追寻草原上动物走过的足迹,追寻藏民游牧生活的遗迹,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用虔诚的心去体会。有人说,没有去过西藏就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是所有人应该去读懂的。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